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99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1 前言 . 2 一、 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 2 (一) 古镇可进入性分析 . 2 (二) 古镇旅游资源特色比较 . 2 (三) 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对比 . 3 二、 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遗产保护问题 . 4 (一) 旅游容量过度饱和,严重威胁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 . 4 (二) 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使遗产真实性遭遇挑战 . 5 (三) 重开发轻保 护,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 5 (四)

2、无序开发,破坏了遗产以及背景文化 . 5 1.大拆大建的破坏遗产资源,重建“假古董”致使文化遗产失真 . 5 2.“空心化”开发方向致使背景文化及人文环境遭破坏 . 6 三、 基于保护的古镇旅游 可持续发展 方略 . 6 (一) 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合理调控景区客流量 . 6 (二) 引导并控制景区商业行为,实现景区旅游环境的和谐化 . 6 (三) 坚持“部分空心化”发展,打造“鲜活”的文化古镇 . 7 (四) 不懈贯彻保护理念,不断提高开发修缮技术 . 7 参考文献 . 7 1 摘 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开始相继被保护开发。随着旅游开发工程的推进,水乡古

3、镇独特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使其成为了华东旅游线路上不可或缺的旅游目的地。但过度商业化、游客量过载、无序开发、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不断。本文通过对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状况的分析对比,提出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遗产保护提到首要位置,所有旅游开发行为必须是在对遗产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而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及 开发商应该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拓展境区空间、“部分空心化”策略、提高开发修缮技术、控制商业化行为等措施加以纠正及规范。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旅游 保护 开发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the 1980s the so-called an

4、cient towns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are presented by Zhouzhuang, began to be preserved and explored. With the tourism project developing, these ancient towns have brought a lot of soci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to the local people by their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value and they ha

5、ve thus become destinations to be visited on the East China tourism line. But ongoing issues like the over-commercialization, the overload of tourists,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ver exploration and ignorance of protection have wide sprea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tate of six ancient towns tou

6、rism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propose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own in the way of putting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primary place and conducting all the behavior of explor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s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

7、d developers should take effecitive efforts to correct and standardize the acts mentioned above, for example, to conduct internal excavation and external expansion of space, strategy of part hollow, to raise the technology of exploration and reparation, to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commerialization. K

8、ey words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The tourism in an ancient town; Preservation; Exploi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前言 文化遗产指的是凝聚了特定时期人类文明成果的物质设施,以及特定时期与人类文明相配套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等的上层建筑基础。其中以物质 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 就是物质文化遗产。 1如火如荼的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正是依托古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 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也正因为这些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才大大提升了古镇旅游的吸引力,从一定角度

9、上来看,古镇旅游即是一种遗产旅游。 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旅游和文化遗产这种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 2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目的地获得保护修缮物质文化遗产的充足资金,同时又能更好地彰显遗产的文化价值。因此,旅游开发 与遗产保护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合理地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能推动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 一、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江南六大古镇较为完整的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众多文物古迹和饱经历史的石板古桥、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景观、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构成了鲜明的遗产特色。但是,旅游开发所伴随的商业化冲击和大量

10、外来游客的涌入,许多文物 遭到了损毁,古镇原有风貌不复存在,遗产保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物质文化遗产 是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 有形 文物 ,其有形性决定了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稀有性和 增值性。 3物质文化遗产一旦遭遇严重破坏, 就无法回复历史真实 , 古镇旅游开发也就没了前景可言。因此,如何摆正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关系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迫在眉睫。 (一)古镇可进入性分析 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近代专指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即通常所说的苏 (苏州 )、嘉 (嘉兴 )、湖 (湖州 ) 地区。这一区域由于得天独厚

11、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深厚 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城镇格局和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现象。由于地域临近,文化生活相似,所以人们将江苏省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省的乌镇、南浔、西塘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 六大古镇地处水陆空交通极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位置好,可进入性高,毗邻多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图 1 所示。 (二)古镇旅游资源特色比较 作为华东旅游线路上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六大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景观,丰富的历史遗迹见长。在旅游开发之初,六大古镇就充分挖掘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遗留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充 分

12、利用,并竭力展现自身特色。六大古镇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如表 1 所示。 图 1 六大古镇地理区位 3 表 1 六大古镇旅游资源特色比较 4 古镇 资源特色 周庄 同里 甪直 乌镇 南浔 西塘 景观环境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明清建筑将近七成。井字形的河道, 14 座元明清古桥 名人众多,明清古建筑众多。 5 个湖泊环抱镇区,网状河流将古镇分隔为 7个岛 水多、桥多,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许多当地居民都爱着水乡传统服饰 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道而居,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景观 江南水乡。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丰富的私家园林,纯朴的民俗风情 弄多,廊棚多的江南水乡。9 条河道在镇

13、区交汇,众多桥梁将水乡连为一体, 遗产特色 众多元明清建筑,是江南水乡传统文化建筑之经典。有张厅、沈厅等 明清建筑群非常完整,有退思园、世德堂、明清商业街等 众多古寺庙, 1 个国家级和 6 个市级文保单位。如距今 1495 年的保圣寺 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镇,保留了镇区的水乡神韵,茅盾故居位于其中 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砖雕等,有小莲庄、藏书楼等园林胜景,古桥 77 座 依然生活着的千年古镇,生活气息和人文内涵是其最大特色 文脉 延续 有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刘禹锡、陆龟蒙、沈万三、柳亚子等 状元、进士、举人 136 名。有诗人叶茵、王宠、桂芬,书画家陆廉夫、陈去病、范烟桥等 有唐代诗人陆龟蒙

14、、文学教育家叶圣陶 有进士、举人225 名,有昭明太子、茅盾、沈泽民、严独鹤等文化名人 出进士 41 名。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称 出进士、举人100 名,有春秋伍子胥、元代诗人钱惟善、高启,近代诗人柳亚子 (三)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对比 自 1986 年始,周庄首先迈出了旅游开发的第一步,开创了古镇旅游发展之路,自此,各江南古镇相继发 展旅游产业并形成了各自的主题和特色,使江南水乡六大古镇扬名海内外,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见表 2)。但是,由于六大古镇都是以水乡景观为依托,“小桥流水人家”式景观虽美但却雷同,明清古建筑等旅游吸引物难以实现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从而引发了六大古镇旅游的同质化竞争

15、;加上古镇过度开发而带来的商业化硬伤,大大削弱了古镇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如周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唯有向从层次更深的文化内涵角度挖掘,竖立独有的文化旗帜,才有可能在这样激烈的同质竞争中略胜一筹。 表 2 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社会经济效益对比 古镇 周庄 同里 甪直 乌镇 南浔 西塘 地理区位 江苏昆山 江苏吴江 江苏苏州 浙江桐乡 浙江湖州 浙江嘉善 面积( /km2) 0.47 0.33 1.0 2.5 1.2 1.08 发展历程 1986 年开发,九十年代中后期快速发展,为我国古镇旅游佼1986 年正式开放,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古镇 90 年代开始旅游规划,2001 年开

16、始修复工作,并进入快速发99 年旅游开发, 2001 年东栅景区开放, 2003 年2007 年西栅2000 年开始保护规划,开始致力于古镇旅游开发 1997 年开始旅游开发,逐步修复系列景点,推向市场 4 佼者 展期 正式开放 开发模式 政府主导 旅游开发公司主导 旅游开发公司主导 旅游利用 利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资源、名人效应,打造“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品牌 利用“ 一园、两堂、三桥 ”打造水乡宁静的“颐养天年的乐土” 利用水多桥多特色,打造“东方小威尼斯”,并结合寺庙众多特点开发 从单纯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型 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发展多渠道多门类的工商业经济 挖掘“ 吴根越角 ”文化底蕴

17、带动旅游发展 主题特色 商业古镇 居住古镇 宗教古镇 诗画乌镇 财富南浔 生活西塘 所获荣誉 国家 5A 级景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古镇 国家 5A 级景区,国家生态宜居示范乡镇 国家 4A 级景区 国家 5A 级景区,中国魅力古镇 国家 4A 级景区 国家 4A 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遗产保护问题 六大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满为患、产品单一、旅游发展严重冲击当地正常生活秩序、过度商业化、古镇文化失真等问题。古镇旅游发展遭遇了严重挑战,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一)旅游容量过度饱和,严重威胁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 旅 游容量,指的是

18、在一定时期里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质量等多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情况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这个数值是判断旅游景区是否饱和的临界点。当游客人数处于这个最高限值的临界点之下时,不会对景区产生负面影响,适度的增加游览人数还能使利益最大化,使得景区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相反,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景区就处于超负荷营运状态,造成外部负效益,增加的游览者将减少全体消费者的效益。游客的过分集中,使得交通拥挤、服务质量下降 、价格上涨,从而增加了投诉,降低了旅游者对旅游地整体质量的感知。另一方面,超负荷营运所造成的景区人满

19、为患状况,也使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不可修复性的破坏。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再完整如初。 目前,六大 古镇旅游面临的最大压力便是游览者流量的迅速增加,远远超过了古镇旅游容量最大值,几乎每个古镇每年的游客接待量都超过百万;尤其是旅游旺季,古镇内到处拥挤不堪,给景区管理造成很大困扰。譬如, 2006 年,乌镇年游客接待总数还只有 159 万,而 2009 年,接待人数已经上升到 300.89 万;而旅游业 发展最成熟的周庄,自 1996 年以来,接待人数更是呈迅猛增长之势。根据规划,周庄古镇的游客容量每天不宜超过 5000 人,但实际上这几年周庄的最高日游客人数可达 4 万

20、余人,平均每日游客量也有 1 万人。 5游客在古镇内摩肩接踵,对旅游体验造成了严重干扰,也给古镇的保护也带来了严重压力。面对人满为患的状况,虽然周庄开发方提出“每年接待量控制在 300 万左右”的口号,但效果不佳,2010 年元旦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人 数已经累计突破到 2 万多人次。旅游景区容量过度饱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 古镇的旅 游基础设施很难满足这么庞大的旅游需求,水乡原始氛围也被严重破坏,游客很难再体验到水乡古朴静谧的风貌;另一方面,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本身极为脆弱,5 游客的频繁进出,加上不文明的违规操作行为都对遗

21、产保护产生很大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使遗产真实性遭遇挑战 古镇商业功能转化是旅游影响的集中体现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商业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包括过度商业化,或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目的地受到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6 在缺乏外力约束的情况下,随着旅游业发展,商 业功能的转换或者旅游商业化的出现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 古镇旅游主要依赖与众不同的静谧氛围,依赖于不同于都市喧嚣的宁静,而开发方过分将发展旅游当作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针,将那些物质文化遗产当成“摇钱树”,使原本有益于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旅游经济行为变利为弊。譬如, 主要旅游线和核心旅游景区内布满商业店 铺, 无特色、千

22、篇一律的旅游商品过度泛滥,“人人皆商”的浓重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使古镇文化遗产的真实性遭受挑战; 大幅度增加商业网点、沿街破墙开设各类商铺,导致了古镇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 风貌的消退,等等。 六大古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分商业化硬伤,使得 游客置身于商铺的包围,难以体验到古镇旅游的返璞归真。而古镇旅游赖以依存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种种过度的商业行为中遗失了原有价值和面貌。 商业化倾向最明显的周庄,也因此遭遇过“封杀”的尴尬境遇。 2000 年周庄古镇旅游景区中, 66.17%的店铺门面的顾客群体是旅游者, 17.99%的门面顾客群体为旅游者与居民,而面向居民

23、的店铺门面仅占 7.28%,三者的比例为9.2:2.5:1,其沿主要河道两侧的临街建筑已经完全商业化。到了 2007 年,周庄共有各类商业 设施 585 家,相对 2000 年的 464 家增加了将近 26%,其中一条街的 10 米地段内,就会有3 5 家卖“万三蹄”的店铺,古镇的人文气息早已被大行其道的商业经营所覆盖。 (三)重开发轻保护,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对于古镇旅游开发国外早就有保护与利用开发相得益彰的成熟模式,而我国古镇旅游开发则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有周庄,丽江等小镇的声名鹊起,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却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片面追求旅游发展效益,而使

24、保护为开发让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7六大古镇由于历史的积淀,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相当丰富,正是靠着这个优势,旅游才能如此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目前,六大古镇的旅游开发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将经营权承包给其他投资方,譬如乌镇有中青旅投资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南浔有上海博大投资有限公司开发。不可否认,旅游开发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其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产生社会效益。但在开发过程,开发商以及一些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重开发利用而轻视保护的管理,致使人为破坏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时有发生,古镇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制约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序开发,破坏了遗产以及背景文化 1.大拆大建破坏遗产

25、资源,重建“假古董”致使文化遗产失真 古镇旅游开发 过程中,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整体旅游环境的开发整合往往背道而驰。旅游开发追求整个环境的和谐,但原始旅游资源不经过开发很难达到其要求。六大古镇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保留了众多的历史古迹,然而,时代的发展也赋予古镇较为现代的事物;一些古迹历经沧桑,早已呈现颓唐之势,需要在开发中进行修缮。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视觉工程而拆除原有建筑、 人工化的重现古建筑的做法,却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保护性、旅游性”的破坏。重建的建筑虽然 力求达到历史感,但毕竟是仿制品,这样的“假古董”致使整体环境失真、原有的文化价值丢失。乌镇旅游开发中,就人为建造了

26、大量仿真古建筑,而对一些原有较为残败的明清建筑进行拆除。 这种追求视觉整体划一做法实际上是对古镇保护规律的违背。 6 2.“空心化”开发致使背景文化及人文环境遭破坏 古镇在修缮整治时,往往会将旅游区内居民外迁,修缮完成后再由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原住居民仅有少量回迁,出现了古镇居民 “空心化”现象。其实,游览古镇风貌最要感受的应该是那种的别于喧嚣都市生活氛围的古镇生活状态,但是“空心化”的旅游景区、博物馆式的展览展示,使古镇丧失了其独特的传统韵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组合中,缺乏了“人家”,也就缺乏了古镇旅游的灵魂,缺乏了古镇得以存活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环境。 乌镇就把居住在旅游规划区内的

27、居民另迁到他处,使得游客在游览乌镇的过程中,普遍感到乌镇缺乏生活气息,或者说缺乏“人气”。 三、基于保护的古镇旅游 可持续发展 方略 世界旅游组织预言: 21 世纪将会是一个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世纪,而文化旅游则会成为一种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消费形式。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适逢一个大好的时机。然而,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旅游 开发中的破坏性,使得开发与保护成为六大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 周彬、董杰等 (2005)在深入分析周庄古镇旅游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途径实质上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间和代际的利益共享的公平性。

28、 8因此,避免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性破坏,唤醒开发商以及原住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适当的引导,寻找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利益各方的平衡点 9成为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的当务之急。 (一)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合理调控景区客流 量 对于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控,宏观上可以通过江南古镇整体规划和协调组织,实现游客量的区域平衡,微观上可以通过分流顾客群来实现。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政府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联手组织好旅游线路,合理调配旅游服务设施,实行限时段开放措施。从长时间上看,景区可以实施淡旺季价格差异战略,通过淡季优惠价格分流旺季部分游客;也可以在不同时间段推出不同主题营销活动,譬如每年三四

29、月推出“烟雨江南”、年末则以“飘雪水乡”为营销主题,展现不同时段水乡古镇的不同风情,避免游客在旅游黄金周或小长假里的集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展古镇周边旅游 新空间, 凭借客流空间转移实现分流减压。虽然这是古镇景区内部环境容量极度拥挤之下的被动之举,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流作用。 周庄就已经在镇北太师淀推出了“江南采珠” 生态旅游项目,西塘也在西线入口处建造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五姑娘主题园,等等。 江南六大古镇旅游资源上的相似性和地理上的趋近性既容易产生竞争,又为合作奠定基础。以 合作来实现交流沟通,信息共享,打造江南古镇旅游集群,这样的举措将直接带动江浙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

30、分深远。联合区域发展,必会使六大古镇走出一条全新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 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引导并控制景区商业行为,实现景区旅游环境的和谐化 历史上,古镇因商而兴镇,旅游商品的销售又是旅游业收入中的重要部分,以完全割裂商业行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存在是不可能、不可取的。旅游商品销售与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并无本质冲突,关键是如何在商品销售中融入古镇特有的文化气息。针对目前古镇旅游景区内商业店铺铺天盖地,旅游产品单一重复的现象,旅游开发商应该进行准确的规划、协调,根据自身古镇的特点,发展有地方韵味、反映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商品,重点推出老字号,形成品牌效益。对景区内的商业 店铺要从数量和品位

31、上严格控制,多引进具有地方特色、又让游客体验的商业店铺,大力发展体验经济,让游客在消费的同时,又较大程度感受到古镇的传统风俗,人文气息。 7 (三)坚持“部分空心化”发展,打造“鲜活”的文化古镇 所谓“部分空心化”就是指在确保原住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先的住户继续留住,对于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古居民则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对于留在古镇保护区内的居民,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 10这样一来,古镇旅游既能保留 古镇的群体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古镇 原汁原貌的生活场景,又可向游人展示鲜活的人文风情,避免古镇成为静态景观或民居博物馆;同时又 保护古镇内不同社

32、会阶层原住居民的利益,并通过适宜的居住环境与经济政策提供,使这些社会的各阶层连同他们所创造的制 度、精神文化一同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秩序中来,使古镇成为活生生的文化古镇。 (四)不懈贯彻保护理念,不断提高开发修缮技术 古镇旅游不能一味地只强调保护而不能开发;也不能过度地、粗放型地开发,应该是尊重古镇原貌基础上的适度开发,因此,保护的理念需要被不断贯彻。对于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的保护 ,对景区的建筑、水体资源、环境等要防止其污染破坏,而历史人文氛围更是要进行维护。 在开发过程中,修缮技术的提高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在留存传统建筑空间特质的同时,又实现对现代生活舒适的品质保障,

33、这是古镇镇维修改善的基本目标。 古镇因其“古”而展现其“美”,因此在开发时应该尽量避免建设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人造景观或者是破坏景观、造成视觉污染的其他项目,已建或在建的应予以拆除或改造。另外,古镇旅游实质是遗产旅游,所以物质遗产的原真性,历史文化氛围的浓厚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修缮过程中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谨慎修复。 我国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虽然发展模式还不是非常成熟,但是以六大古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还是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江南水乡古镇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组合见长,又经过亘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是继承了江南地区的景观文化特征的珍贵历史遗产

34、。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而古镇作为历史遗留的遗产地,通过旅游开发彰显其遗产的价值并以此获得经济支持。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应该对立,割裂,两者之间和谐的存在就会实现双赢,相信沿着保护性开发之路发展的六大古镇旅游业一定会迎来 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梁薇 .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J.生产力研究, 2007( 7): 63-65 2熊侠仙,张松,周俭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对周庄、同里、甪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 J.城市规划汇刊, 2004( 6): 61-63 3张燕 .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以甘肃省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例 A.王慧军 .河北农业科学 C.河北

35、:河北农林科学院, 2007: 121-123. 4王云才 . 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 104-109 5何仲禹 .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 D.北京:清华大学, 2008: 50-55 6保继刚,苏晓波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J.地理学报, 2004( 3): 427-436 7林茂 .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D.四川:四川大学, 2006: 23-25 8 周彬,董杰等 .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 以周庄古镇为例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28-32 8 9 阮仪三,肖建莉 . 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 J.城市规划, 2003( 6):86-90 10江五七,陈豫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 J.商业研究, 2003( 8):178-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