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数学教学中接收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及策略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如今 我们国家提倡 的是 素质教育 , 那么 发现学习也就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 接受学习的历史十分悠 久 , 可以说它的历史和教学的历史一样长 , 总体上说 , 从学校产生到现在 , 接受学习几乎一直占主导地位 . 分析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制度 , 完全照搬 其他国家的学习 方法 是行不通的 . 那么既要兼顾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 又要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就可以把我们以往的接受学习和现在的发现学习结合起
2、来 , 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 , 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创新能力 , 保证课堂效率 . 关键词: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创新能力 II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to accep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nd Strategy Abstract Today our country is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So that learning will be considered to improv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3、of learning. Accept learning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as long as the history of teaching. Overall, from the school is produced to now, Accepts the study nearly to occupy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 presents educational system, imitates other national the study method is completely i
4、nvalid. Then both must give dual attention to our present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o sharpen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ay former accept us the study and presents discovery study unifies, in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ur classroom, letting the student sharpe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classro
5、om, the guarantee classroom efficiency. Key words: The discovery study. The accept study.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1 2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概述 .2 2.1 接受学习概念介绍 .2 2.2 发现学习概念介绍 , .3 2.3 数学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心理条件 .4 2.4 数学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思想情感教育 .5 3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案例研究 .7 3.1 案例基本信息与研究过程 .7 3.2
6、 案例理论依据 .9 4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比较区别联系) .12 5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策略研究 (实施原则) .15 6 小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1 1 前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学习方式的转变 被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视为重要的内容 . 就基础教育而言 , 各国改革的 关键 都集中在如何 培养 青少年 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 , 这种能力 表现 为 运用科学技术 的能力、探究 发现 的能力、分析和 处理 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的能力等 . 要培养这些能力 , 必须 寻求 和 发现创造一种 新的课程形态和新的学 习方式 . 数学课题学习
7、正是基于这样的 需求 背景 而 被提出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 “自主、合作、探究 “都是 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 ,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关注 学生的全面 发展 ,促进学生态度与技能、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必须 唤醒 学生潜能、 发掘 与提升 ,促进学生的 自我 发展;必须关注学生 的个性世界 , 促进学生 个性 发展 .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由于以往的机械 接受学习 注重结果、 忽视 过程 , 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 , 轻视 发现与探究 , 使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 创 造力遭窒息 , 个性被压抑 , 全面发展
8、受到阻碍 , 从而使 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一项苦差事 . 因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 但有不少教师 在 实践中走向了一个极端 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对立 , 过分推崇和突出发现学习 ,冷落和贬低接受学习 .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法往往又苦于完不成教学任务 , 因而出现了一些认识的困惑和实践的迷惘 . 本文对数学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入手 , 通过对一些教育理论的学习 , 了解有关数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及策略研 究 , 以及当前的应用情况 , 发现相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关系 , 并针对这些关系提出一些可
9、行性策略 . 2 2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概述 2.1 接受学习概念介绍 接受学习 : 人 在 学习活动中 , 接受对他人经验 , 把 他人 的经验经过 理解 、 记忆 或吸收 , 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 接受学习 不同 发现学习之处 , 在于学习中 , 主体所得到的 知识 是来自他人对此 知识 的传授 , 并非来自 本身 的 自主探索与研究 .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 学习者不需要自我探索 , 只需要理解或 接受 . 此接受可以是机械的 , 但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 奥苏伯尔认为 , 学生在头脑中有对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心理过程 , 才会出现有意义的接
10、受学习 . 而且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和影响实现的 . 在这种接受过程中 , 学习者学习在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下进行的 . 显然 ,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本思想是相互对立的 . 在接受学习中 , 并没有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 学习者的任务就是理解知识 . 通过对 用有意义学习理论进行 科学的分析 , 奥苏泊尔 指出它不能与机械学习划等号 , 而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 . 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 意义的 , 取决于学习发生的条件 . 有意义学习需具备两个条件 : 学习材料对学生 的影响 , 有 意义 的学习材料 可以 把 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起来 . 学生要具 良好学习的
11、 心理 , 即把新 旧 认知结构中 某些 观念 相联系 的意向 . 这就是说 , 不管学习有多大意义 , 如果学生 只是想记忆 它 , 学习就可能是机械的 ; 另一方面 , 如果学习的材料内容纯属的联想 , 那么不论 学生有 多么强烈的学习虚妄 , 学习也不能是有意义的 . 教师能将学习材料 与 学生认知结构 联合 起来 , 学生也能采取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进行学习 , 在这样条件下发生的学习将是3 有意 义的 . 奥萨贝尔的接受学习故特称为有意义接受学习 如果没有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只会产生机械接受学习 , 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是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 .
12、奥苏贝尔认为 ,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是最根本性的区别 , 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并不具有意义 . 学生的学习应当尽可能地有意义 . 奥苏贝尔认为 “ 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 , 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 “ 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 他认为 , 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 , 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 , 接受学习并不会导致学 生的机械学习 . 同样 , 发现学习也并不能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 .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不是绝对的 . 接受学习 经常 被认为是机械学习 . 奥苏伯尔提出 : 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机械的接受学习是有本质区别的 . 特征为 : (1)有意义学习的原则 :
13、 逐渐分化原则 首先传授最一般、包摄性最广的观念 , 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步加以分化 . (2)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 ,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3)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是满足两个条件 : 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 内部条 件是学生有学习的心向 ; 显然 , 有意义接受学习 与 发现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都是 有差别 的 , 两种教学方法都有 正确合理 的因素 ,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它们 . 根据教学内容决定 , 有的内容适合有意义接受学习 1 . 2.2 发现学习概念介绍 发现学习
14、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 . 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著名的学者 , 他针对传统教学中讲授法的缺陷提出应当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 因为发现学习理 论的提出 , 引起了课堂学习与教学方式上的巨大的变革 . 发现学习 , 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 , 思考 , 自主 发现知识 , 掌握原理原则 . 所谓 发现 , 并不 是指发现人类所未知的 事物 . 在 数学解题过程中 , 你 们 可能 “发现 ”一个 早已 问世 的 数学定理 , 但由 之前 先没人告诉过你 , 也没有从自己 已有 的书 中 看到 , 这就 自我 的发现 , 这条你自己发现的 定 理 , 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 传授的定理
15、 深刻得多 , 更容易 记忆 . 布鲁纳认为 , 学习包含提取、转变、评估这样三个过程 . 第一是提取数学信息 . 新的数学信息不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的 , 用来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联系的 . 第二是信息转变,转换 . 这是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 即通过外推、内插或转换等方法 , 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模式 , 以便超越新的数学知识 . 第三是 评估 . 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适合于新的问题 , 在布鲁纳看来 , 学生的心智发展受环境的影响的同时 , 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 , 因此 , 学生主要任务是信息处理 .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数学信息 . 布鲁纳是当代教育心理学认知学说的主要
16、代表人物 . 他认为学习的 本质 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 包含 : (1)“主观臆测或意象 ”; (2)“比较抽象的概念 ”; (3)“一套感知的类目 ”. 这些是新的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 , 它在学习中是变动着的 . 他 十分 重视人的主动性 与 已有经验4 的作用 ; 布鲁纳说 : “学习一门学科 , 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 ”即新知识的 提取 、 转变 和 评估 . 他又强调 : “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 ,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 ”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 学习过程是个认知过程 , 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 提取 、转 变 和评 估 这三
17、个过程 , 通过这三个过程学得新知识 . 强调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 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 .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通过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学生学习变成 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 学生 主动地 探索 知识 , 并 将 新 旧 知识联系起来 , 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 (三)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 认知机构 发生联系的过程 , 是主动 探究 、理解的过程 . 3 在布鲁纳 的认知理论中 , 表征、归类、编码和概念获得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 . 他认为 , 人类个体对表征系统的演进与整个人类的发展极为
18、相似 . 符号与指代物之间的关系则是任意的 . 虽然动作表征、映象表征和符号表征是按顺序出现的 , 但它们并不能相互取代 . 符号表征与映象表征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映象表征同它的指代物在形式上相似 . 2.3 数学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心理条件 学习是一种由个体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过程 . 自古以来 , 很多圣人在 研究人们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经验模式方面 提出来很多有意义的理论 , 对促 进人类的学习具有重要的 的推动 意义 , 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 人们的行为一般是通过概念与规
19、则来调节的 , 没有概念与规则 , 就不可能有人类和人类社会 , 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知识 .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其实也就是对概念与规则学习的两种不同主张和取向 4 . 数学教学过程 ,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 , 期间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 这些心理活动中 , 一 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 , 如动机、兴趣、态度与意识;另一累时有关学习的认识过程本身的 , 如感觉、知觉、思维和记忆 . 数学学习正式借助以上两类心理活动完成的 .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只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深度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 结合自己的理解 , 感觉 , 思维 , 记忆 , 知觉 , 联想等认知特点 , 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
20、规律的整体认知结构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也就是强调了发现学习的重要性 , 数学教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 . 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个性特点 , 在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后 , 学生一旦遇到新的信息就会利用相应的认知结构对事物在某个面上会有新的发5 现 . 这也是鼓励用发现学习的一个意义所在 . 数学学习过程可分为输入阶段 , 互相作用阶段 , 操作阶段 , 输出阶段 . 输入阶段重在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 , 这时教师在运用接受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需要 , 这是输入阶段的关键 . 互相作用阶段是学生思维的阶段 , 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思
21、维 , 给予学习上的提示 , 也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用同时使用的开始阶段 . 操作阶段是指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一个重要阶段 , 输出阶段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之 后得到的经验 ,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 数学学习的四个阶段中 , 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 感知及其规律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 直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外币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 , 这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前提 . 从具体到抽象 , 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知 , 这是认知论的基本规律 .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 从教师引导学生接受学习到学生自然的发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
22、就是从具体到抽象 ,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5 .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通过感知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 获得感性认知 , 也就是指通过学生的心理变换对数学信息打好认知的基础 , 通过心理上的理解 , 逐步达到对数学信息的理性认知 . 学习的目的在于把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等应用于新的学习 , 应用于实践 , 而知识技能的应用问题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是指就是学习的迁移问题 6 . 2.4 数学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思想情感教育 东京学艺大学 名誉教授川口延认为课题学习应满足以下 7 个条件 : 具有对于学生学习给予强烈刺激的因素及形式 ; 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数学思考及创造意识的
23、因素及形式 ; 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 并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技能 , 进行知识及技能训练的课题 ; 综合利用知识及技能 ; 产生一个个的问题 , 具有进行连续学习、探讨的可能性 ;不是闭塞的学习 ,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 , 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 ;要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 要考虑问题的难易 , 学生的能力 , 并使学生尝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7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 , 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 , 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5 35%, 在情感收到鼓励状态时 , 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75% 95%. 为此 ,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
24、确提出了情感目标 , 并在 19 年不同学段划分出了具体的子目标体系 , 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 : “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 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6 感和态度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类情感教育无论是在发现学习还是在接受学习中起到关键作 用 . 激发学生兴趣在发现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 .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启发学生 , 激发学生兴趣 , 活跃学生的思维 ,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课堂效率 . 数学情感教育还可以利用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来体现 ,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 这是接受学习的关键 , 数学本身有深刻的
25、美的内容 . 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 ,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 , 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 , 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 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 , 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 此外,数学 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中情感教育还包括加强对学生爱的教育 : 落实德育目标 , 我们利用积极因素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辨证唯物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将这类教育与数学课堂相结合 . 拓展数学情感教育天地 : 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 使学生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 , 让学生记录高兴地 , 不高兴的事情 , 方便自己调整心理状态 , 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 在探究的过程中 , 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 , 以情感为动力 , 解决问题 , 完成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