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 物理师模拟 (一)一 单选题(共 1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约为: A 6.0220451023 B 6.0220451025 C 5.0220451023 D 5.0220451025 E 6.0220451021 2 原子序数大于( )的元素都不稳定。A 25 B 28 C 35 D 52 E 823 ( )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最大。A K 层 B L 层 C M 层 D N 层 E P 层4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子和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后,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的作用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B 在入射
2、 X()光子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散射光子能量随散射角增大而减小。C 散射角一定的情况下,散射光子能量随入射 X()光子能量增大而增大。D 散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反冲电子动能随入射 X()光子能量增大而减小。E 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效益总截面、转移截面和散射截面均与原子序数无关。5 以水为吸收介质,光电效应占优势的能量段是:A 1-10Kev B 10-30Kev C 30Kev-25Mev D 25Mev-100Mev E 100Mev-125Mev6 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的总体称为:A 原子核 B 同位素 C 核素 D 元素 E 核电荷素7 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3、:A 入射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库仑力相互作用,使轨道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引起原子电离 B 轨道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引起电离时,则会引起原子激发C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退激时,会放出 射线 D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退激时,释放出特征射线或俄歇电子E 被电离出来的轨道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进一步引起物质电离,此称为次级电离8 描述辐射品质的物理量是:A 传能线密度 B 线性碰撞阻止 C 质量碰撞阻止 D 线性衰减系数 E 质量衰减系数9 如以 r 表示电离室的半径,则高能 X 射线的有效测量点位于:A 0.3r B 0.4r C 0.5r D 0.75r E 几何中心10 由自由电子参与导电并形成电
4、流的硅晶体称为( )硅晶体。A “M”型 B “N”型 C “L”型 D “P”型 E “F”型11 线性能量转移系数是用来描述A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B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C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相互作用几率D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份额E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相互作用几率12 半价层 HVL 与线性吸收系数 的关系为:A HVL= 0.693 B /HVL= 0.693 C HVL= 0.963 D /HVL= 0.963 E 无固定关系13 关于半导体探测器的描述
5、,错误的是:A 灵敏度远高于空气电离室B 灵敏度易受脉冲式电离辐射场中的剂量率的影响C 对中低能 X 线的测量精度高于高能 X 射线D 测量精度受照射野大小影响E 探头易受损,导致灵敏度下降14 对一定能量的特定带电粒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其电离损失在哪一阶段最大A 相互作用的初始阶段 B 带电粒子损失一定能量之后 C 能量接近耗尽时 D 不同带电粒子有不同行为 E. 整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电离损失不变15 带电粒子与重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 B 碰撞后绝大部分能量由散射粒子带走C 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核不激发不辐射光子 D 带电粒子能量低时弹性散
6、射截面大E 碰撞后绝大部分能量由原子核获得16 铯-137 源的半衰期是:A 0.33a B 3.3a C 33a D 333a E 0.662a17 多用于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的是:A 镭-226 B 铯-137 C 钴-60 D 铱-192 E 碘-12518 如果计算位于厚度 Z 的不均匀性组织后的某一点深出 d 处的剂量,应先计算该点的等效深度 deff,其计算公式是:A deff=d+Z(1-CET)B deff=d-Z(1-CET)C deff=d+Z(1+CET)D deff=d-Z(1+CET)E deff=d+Z-CET19 钴-60 远距离治疗机最早在哪个国家建成?A 美国 B
7、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E 加拿大20 关于钴-60 射线的特点,描述错误的项是:A 钴-60 射线比低能 X 射线的穿透力强B 钴-60 射线比低能 X 射线的皮肤剂量高C 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D 旁向散射比 X 射线小E 钴-60 射线治疗经济可靠21 直线加速器射线错误的引出方式是:A 90 度偏转引出 B 270 度偏转引出 C 直线引出D 滑雪式引出 E 往返式引出22 电离室定义有效测量点的目的是:A 修正电离辐射的入射方向 B 修正电离室的方向性C 修正电离室气腔内的辐射注量梯度变化D 修正电离室气腔内的能谱变化E 修正电离室测量的几何位置23 关于重粒子的描述,哪项错
8、误?A 质子束的优势在于布拉格峰形百分深度剂量分布B 快中子的传能线密度值高,以生物形式改善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射线效应C 重粒子的 LET 值都较高,故重粒子又称高 LET 射线D 高 LET 射线可以克服细胞周期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E LET=10Kev/m 是高低 LET 射线的分界线24 关于内转换机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放出射线击出外层电子B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退激时放出电子C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的衰变D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把能量转移给轨道电子使其发射出原子来E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放出射线击出轨道电子25 各种模体对吸收剂量测量精度的影响,不能超过标准水模体的多少?A
9、 1% B 2% C 3% D 4% E5% 26 关于建成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 从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成为建成区域 B 对高能 X 射线,一般都有剂量建成区域存在C 剂量建成区内表面剂量不能为零D 高能次级电子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导致建成区域内总吸收剂量随深度而增加E 高能 X 射线建成区深度随能量增加而增加27 有效原射线的定义是:A 从放射源射出的原始光子B 原射线与准直器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光子C 漏射线光子与模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线D 原射线与模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线E 原射线和准直器系统的散射线28 相同能量的电子与铅和碳物质相互作用,碳的质量碰撞阻止本领大于铅的质量碰撞阻止本
10、领。这是因为A 铅的每克电子数低于碳的每克电子数,且铅原子的平均激发能高于碳原子 B 铅的每克电子数高于碳的每克电子数,且铅原子的平均激发能低于碳原子 C 铅的每克电子数低于碳的每克电子数,且铅原子的平均激发能低于碳原子D 铅的每克电子数高于碳的每克电子数,且铅原子的平均激发能高于碳原子 E 电子的质量碰撞阻止本领与靶核原子序数 Z 成反比29 在 80%射野宽度范围内,取偏离中心轴对称的亮点的剂量率的差值与中心轴上剂量率的比值的百分数定义的是:A 原射线的离轴比 B 射野的边界因子 C 射野的对称性 D 射野的平坦度 E 射野的均质性30 组织空气比概念的提出是为了:A 解决电子线固定照射的
11、剂量计算B 解决钴 60 射线及低能光子射线束旋转治疗的剂量计算C 解决高能光子射线束固定照射的剂量计算D 解决高能光子射线束旋转照射的剂量计算E 解决近距离治疗的剂量计算31 由准直器端面与边缘线束不平行,使线束穿透厚度不等而造成的剂量渐变区称为:A 几何半影 B 穿射半影 C 散射半影 D 物理半影 E 有效半影32 对钴-60 射线,骨组织对剂量的吸收与软组织比较:A 2 倍 B1.5 倍 C 1/2 倍 D 1/4 倍 E 相似33 电子线旋转照射与固定野照射比较,错误的是:A 旋转照射时,百分深度剂量提高 B 旋转照射时,最大剂量深度后的剂量梯度变得陡峭 C 旋转照射时,皮肤剂量减少
12、 D 旋转照射时,X 射线剂量相对减少 E 二者均以靶区后缘深度作为治疗深度选择能量34 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TSE)的适应症是:A 皮肤癌 B 黑色素瘤 C 覃样霉菌病 D 乳腺癌 E 胸腺瘤35 双对称旋转技术最早被哪家医院采用:A 明尼苏达大学医院 B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C 洛杉矶大学医学院 D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E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36 关于利用磁偏转展宽电子束的特点,下列描述哪项错误?A 能谱窄 B 剂量跌落更陡峭 C 较低的 X 线污染 D 采用类似电视光栅式扫描或螺旋式扫描的方法 E 易形成电子束不规则调强射野37 用以描述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的特定平面的参数是:A R85/
13、2 BU90/50 C L90/L50 D P80/20 E U80/2038 电子束有效源皮距的表达公式是:A 1/斜率 B 1/dm C(1/ 斜率)+ dm D(1/ 斜率)- dm E(1/dm)+斜率39 组织不均匀性校正采用的方法为等效厚度系数法(CET) ,疏松骨的 CET 值为:A 0.5 B 0.8 C1.0 D 1.1 E1.240 电子束射野衔接的基本规则是使两野的( )等剂量曲线在所需深度相交。A 25% B50% C75% D90% E100%41 长宽高分别为 30cm 的立方体水模称为:A 标准模体 B 均匀模体 C 替代模体 D 水模体 E 组织填充模体42 直
14、接放在射野入射侧的患者皮肤上,用于改变皮肤轮廓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的是:A 标准模体 B 均匀模体 C 替代模体 D 水模体 E 组织填充模体43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电子线斜入射角度越大,最大剂量点深度越小B 能量越高,斜入射对最大剂量点深度的影响越大C 斜入射对相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还与射野大小有关,射野越大 ,最大剂量点深度变化越小D 在相同的斜入射条件下, 射野大小的改变比电子线能量的改变对相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要大E 在斜入射时,80和 50等剂量线会向有空气隙的一侧倾斜, 并且倾斜角度要比斜入射角度大44 放射性核素镭-226 的射线平均能量 (Mev)和半衰期分别是:A 0.83 1590
15、a B 1.25 5.27a C 0.662 33.0a D 0.36 74.2d E 0.028 59d45 放射性核素碘-125 的射线平均能量 (Mev)和半衰期分别是:A 0.83 1590a B 1.25 5.27a C 0.662 33.0a D 0.36 74.2d E 0.028 59d46 用来表达距离源 1 米处的输出剂量率的概念是:A 毫克镭当量 B 参考照射量率 C 显活度 D 空气比释动能强度 E 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47 Sk/Aapp 表达的是:A 毫克镭当量 B 参考照射量率 C 显活度 D 空气比释动能强度 E 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48 利用等中心方式,机架左右旋
16、转 20 度-40 度,拍摄两张影象片的技术称为:A 正交技术 B 立体平移技术 C 立体交角技术 D 立体斜交技术 E 旋转技术49 按照 ICRU 系统腔内照射的剂量学描述内容,应除外:A 治疗技术 B 放射源强度 C 参考区定义 D 参考点剂量 E 治疗区定义50 治疗增益比的概念表达为:A MTD B MCD C TCP/NTCP D NTCP/TCP E SI51 分次照射或脉冲式照射时剂量与照射时间的比值定义的是:A 照射时间 B 总治疗时间 C 瞬时剂量率 D 治疗平均剂量率 E 参考剂量率52 间隔小于 4 小时,以多次高剂量率照射模拟连续低剂量率照射的方式称为: A 连续照射
17、 B 分段照射 C 分次照射 D 间断照射 E 脉冲式照射53 曼彻斯特系统规定,辐射平面的面积决定周边源与中心源强度之比,当面积在 25cm2-100 cm2 时,二者的比值是:A 1/4 B1/3 C 1/2 D 2/3 E 4/554 巴黎系统最早始于( )年代 .A 30 B40 C 50 D 60 E 7055 临床常用高剂量率照射所用的剂量率为:A 小于 0.4Gy/h B 0.4-2 Gy/h C 2-6 Gy/h D 6-12 Gy/h E 大于 12 Gy/h56 衰减因子 T(r)=A+Br+Cr 2+Dr3 中的 r 的范围是:A 1-2cm B1-5cm C 1-10c
18、m D 2-5cm E 5-10cm57 Pd-103 与 I-125 在低剂量率永久性插植时的区别是:A I-125 的生物效应剂量高,肿瘤细胞存活率高。B I-125 的生物效应剂量高,肿瘤细胞存活率低。C Pd-103 的生物效应剂量高,肿瘤细胞存活率低。D Pd-103 的生物效应剂量低,肿瘤细胞存活率低。E Pd-103 的生物效应剂量高,肿瘤细胞存活率高。58 接受的剂量等于和大于处方剂量范围的靶区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数为:A 靶区覆盖指数 B 靶外体积指数 C 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 D 超剂量体积指数 E 加权综合指数59 下列哪项肿瘤的致死剂量大于 60Gy:A 精原细胞瘤 B
19、 淋巴肉瘤 C 星形细胞瘤 D 宫颈癌 E 视网膜母细胞瘤60 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 5 年,因放射治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为 50%的损伤剂量的表达式是:A TCD5 B TCD50 C TCD95 D TD5/5 E TD50/561 MTD 的含义是:A 靶区最大剂量 B 靶区最小剂量 C 靶区平均剂量 D 靶区模剂量 E 靶区中位剂量62 剂量热点的定义是:A GTV 外大于规定的靶剂量的热剂量区的范围。B CTV 外大于规定的靶剂量的热剂量区的范围。C ITV 外大于规定的靶剂量的热剂量区的范围。D PTV 外大于规定的靶剂量的热剂量区的范围。E TV 外大于规定的靶剂
20、量的热剂量区的范围。6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晚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低B 晚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速度快C 早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速度慢D 早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高E 早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低64 小体积效应意味着 NTCP 更多的依赖于整个体积内受照时的:A 最大剂量 B 耐受剂量 C 平均剂量 D 最佳剂量 E 致死剂量65 每个射野对靶区剂量的贡献的相对分数为:A 射野比 B 剂量比 C 剂量百分数 D 相对剂量 E 射野剂量66 摆位误差的大小约为:A 2-3 毫米 B 3-5 毫米 C 5-7 毫米 D 7-9 毫米 E 8-10 毫米67 关于计划
21、设计的定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CT 的精确定位 B 图像的传输处理 C 医生对治疗方案的要求及实现D 计划确认 E 计划的精度检查及误差分析68 医生方向观的简称是:A DDR B DRR C DCR D REV E BEV 69 钴-60 伽玛射线的全挡 LML 厚度约为:A 2cm B 3cm C 4cm D 5cm E 6cm 70 低熔点铅的熔点为()摄氏度。A 70 B 157 C 175 D 257 E 32771 剂量响应梯度为 6 %的是:A 皮肤反应 B 脊髓炎 C 臂丛神经损伤 D 放射性肺炎 E 晚期小肠损伤72 计划设计时,靶区剂量计算的不确定度为:A 1% B 2
22、.4% C 3.2% D 4.2% E 5% 73 患者呼吸影响误差为:A 2mm B 4mm C 6mm D 8mm E 10mm74 次级宇宙辐射除外下列哪项?A 介子 B 电子 C 光子 D 质子 E 高能 粒子75 一次短时照射晶体导致白内障的总当量剂量为: A 1.0 Sv B 2.0 Sv C 3.0 Sv D 4.0 Sv E 5.0 Sv76 一次短时照射导致骨髓造血机能低下的总当量剂量(Sv)为:A 0.1 Sv B 0.3 Sv C 0.5 Sv D 0.6 Sv E 0.8 Sv77 关于处方剂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处方剂量的定义为欲达到一定靶区剂量,换算到标准水模体内
23、每个使用射野的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的剂量B 处方剂量的单位可以是 MuC 处方剂量等于靶区剂量D 不同的射线能量,得到相同的靶区剂量时,处方剂量不相等E 处方剂量是通过相应的射野安排和照射技术与靶剂量发生关系78 放射性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在一段时间内体内组织因核素受到的当量剂量称为:A 无效剂量 B 无效剂量率 C 有效剂量 D 有效剂量率 E 待积剂量79 6MV 宽束 X 光子在吸收介质铅中的 HVL 是多少 mm?A 16 B 16.9 C16.6 D19.9 E19.680 屏蔽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A 机房 B 加速器 C 防护衣 D 计划 E 照射距离81 中子主要由加速器
24、的治疗头产生,其中哪项所占比例最大?A X 射线的靶 B 一级准直器 C X 射线均整器 D 治疗准直器 E 托盘82 组织间照射布源原则宜:A 遵照巴黎系统 B 随意设计 C 按厂家提出的优化办D 按公式计算 E 遵照北京系统83 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称为:A 无效剂量 B 无效剂量率 C 有效剂量 D 有效剂量率 E 待积剂量84 每次剂量 1Gy,2 次/天的方案为:A 常规分割 B 超分次 C 加速分次 D 常规大剂量 E 非常规大剂量 85 每次剂量 2Gy,2 次/天的方案为:A 常规分割 B 超分次 C 加速分次 D 常规大剂量 E 非常规大剂量 86 每次剂量
25、 3Gy,1 次/天的方案为:A 常规分割 B 超分次 C 加速分次 D 常规大剂量 E 非常规大剂量 87 每次剂量 4Gy,隔日一次的方案为:A 常规分割 B 超分次 C 加速分次 D 常规大剂量 E 非常规大剂量 88 根据等效应曲线图,若总治疗时间拉长,总次数不变时,单次剂量(或总剂量)应增加:A5%-10% B 10%-20% C 20%-30% 30-40 40-5089 根据等效应曲线图,若总治疗时间不变,每周由 5 次减少到 3 次照射,总剂量应减少:A5%-10% B 10%-15% C 15%-20% 20-25 25-3090 两个射野的射野中心轴相互垂直但并不相交的射野
26、称为:A 共面相邻野 B 半野 C 正交野 D 正切野 E 复合野 91 在放射治疗中,治疗增益比反映的是:A 某种治疗体积比 B 某种治疗技术优劣 C 治疗剂量 D 肿瘤分期 E 正常器官受照剂量 92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适合于:A 后装治疗 B 永久性植入治疗 C 大体积肿瘤 D 敏感性低的肿瘤 E 治疗时间长的肿瘤93 单一高活度的放射源需要保证的是驻留点及驻留时间的:A 连续性 B 准确性 C 间歇性 D 不确定性 E 永久性 94 细胞存活曲线的 D0 值表示:A 细胞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 B 细胞内所含放射敏感靶数 C 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区宽度D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E 细胞 80%死
27、亡时的剂量值 95 处于不同的增殖周期时相的细胞放射敏感性不同, ( )期最敏感G1 期 B G2 期 C M 期 D S 期 E G0 期96 放射治疗后,晚反应组织有:A 再增殖能力强 ,再修复能力弱 B 再增殖能力弱 ,再修复能力强C 再增殖能力强 ,再修复能力强 D 再增殖能力弱,再修复能力弱E 因组织类型不同而不确定97 为获得治疗增益,常规分次照射时的分次剂量应:A 低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B 等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C 大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D 等于 2GyE 大于 2Gy98 分次放疗的最佳剂量一般约为:A 晚
28、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的 10%B 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的 25%C 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的 50%D 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的 75%E 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的 100%99 早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比较,照射后细胞的增殖特点是:A 增殖发生较早且其峰值高于肿瘤细胞群B 增殖发生较早且其峰值低于肿瘤细胞群C 增殖发生较晚且其峰值高于肿瘤细胞群D 增殖发生较晚且其峰值低于肿瘤细胞群E 无规律100 X()射线总散射因子 SC.F 随射野大小的变化为:A 随射野的增大而增大 B 随射野的增大而减小
29、 C 随射野的增大而保持不变D 无规律变化 E 随射野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1 模体内某一点的散射剂量率与该点空气中吸收剂量率之比为:A 散射空气比 B 最大组织空气比 C 反散因子 D 标准组织空气比 E 平均组织空气比102 射野在模体内参考点深度处与准直器开口不变时参考射野在同一深度处的剂量率之比是:A 模体散射因子 B 模体输出因子 C 组织模体比 D 模体组织空气比 E 模体散射剂量比103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比是: A 模体散射因子 B 模体输出因子 C 组织模体比 D 模体组织空气比 E 模体散射剂量比104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散射线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率之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