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198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汤夺先论文:民族社会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复杂而敏感,民族政策也因此而为历代政府所高度重视。建国之初,全国的少数民族工作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1949 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满族是中国的 55 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另外,在河北、内蒙古、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量散居满族,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目前在满族的主要聚居区建立有帕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宽城等

2、n 个满族自治县,还有 229 个满族乡。2000 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 1,068 万,是 1953年 239.9 万人的 4.45 倍。1.原生论(P 五 mordialist 即 proaeh)原生论者认为,民族认同或者民族性来自于具有共同世系或共同文化的根基性情感联系2.情境论或工具论 (xnstrumentalistapproach)。情境论者或工具论者强调民族认同的多重性,以及随情境江具利益)变化的特征。工具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己的利益费孝通的关于少数民族族识别问题研究 、傅乐焕的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份识别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马戎于 2004 在北京大学学报(

3、哲社版) 第 6 期发表题为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他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想实现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就应该使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转换政策,实行文化主义的民族政策。此文一发,立即招来了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的质疑”。更有人指出,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一种污名化的民族研究”2。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国家

4、政权。从 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到目前,截止 2000 年,中国己先后建立了154 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 5 个自治区,同时还有 30 个自治州、119 个自治县(旗) ,1256 个民族乡。55 个少数民族中,已有 44 个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总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4.30k,自治地方总人口共 1.6 亿人”,尽管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在国内各民族之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就满族民族自治区域的建立而一言,发展仍然是缓慢的。关于满族建立自治地方问题,在 1952 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后,李维汉曾向东北局提出过,当时设想在东北满族聚居区建立一个满族的自治地方,但遭到

5、当时东北的领导人的反对。在 1958 年的黑龙江日报上,有人发表一篇文章, 必须旗帜鲜明的发对资产阶级民族观 ,文中批判了“满族的右派分子关玉衡”主张恢复满族传统,如上坟、祭祖、跳萨满等。此外还有一系列批判他主张建立满族自治地方等问题。见微知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人敢提满族自治地方的问题。庄原承德地区,青龙县在建国之初也曾提出过在当地建立民族自治县的主张。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合理的要求均因为当时高压的政治氛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当事人甚至受到了不合理的批判。很长一段时间内,满族自治问题成了一个“敏感话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前。提到满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就不能不提到李维汉。李维汉是

6、我国民族政策主要制定者和民族工作的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李维汉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长期主管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根据共同纲领规定,1952 年他主持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此后,他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维汉几次反复修改,最后完成了关于建立满族自治地方的问题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由中央统战部上报中央。李维汉指出:满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我党也一直承认满族是一个民族。根据这些条件和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规定,满族享有实行区域自治的

7、权利,并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条件。现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除满族外都有了自治区或自治州,唯有满族至今没有自治地方。这种情况使许多满族民众和干部感到“不正常”,对他们的民族感情造成了伤害,也会引起其他兄弟民族的担心和忧虑。这是民族政策方面的一个重大悬案。31李维汉认为,在月一东地区以及其他满族聚居区建立若干满族自治地方的意见是适当的,可行的。改革开放之后,各族干部学习了马列民族理论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为满族自治地方的打下了思想基础。 1984 年 5 月 3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至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臻于完善。、民族成份恢复与更改的影响1

8、.体现了对个体民族认同权利的尊重2.有助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清朝入关之后,满汉民族长期杂居共处,彼此通婚,满族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宗教习俗也与汉族基本融合。从满族人口发展过程看,政治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繁荣的血缘、经济、地域等要素都是在政治因素的保证下不断发展的。3.消极影响从清朝灭亡到现在,满族人口的变化一直呈现着一种“戏剧化”的特点,人口数量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人口曾出现过短时间的飘升。如果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满族在数量上“被”壮大了! 但是,这本身并未给满族的认同带来增强,这种情况只能用时间来解决了,当国内的民族之间的差距真正的解决了,当民族之间实现

9、了事实上的平等,那么满族民族成份的恢复与更改或许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不仅满族是如此,我国其他一些民族存在的类似的问题和其他的民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如果说在民族识别过程中是国家完全主导的话,那么大规模的民族成份的恢复与更改则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和底层民众的双重互动的结果。在民族成份的恢复与更改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之所以积极介入,是为了利用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为地方谋求“利益” ,为地方的发展谋取更多的“ 原始资本。 ”地方政府介入和干预民族身份的更改与变更,在某种程度上, “工具主义”的动机取代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感情。利益的考量从而成为民族身份界定中的决定性因素。而大量的他民族民众进入本民族

10、之中,势必会造成这些少数民族的认同感下降。全球化进程不仅带来了资本、技术和货物的全球性流动,而且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特征人口流动。它一方面不断对传统的民族国家疆界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也在进一步加速世界上各种异质文化的接近和沟通。因此,世界各民族、族群之间频繁而多样化的族际交往成为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常态在我国,种族与族群社会学也被称为“民族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处在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全球化与一体化 ,主要是经济、科技甚至某些物质文化的发展趋向全球一体化,另一方面却是多民族与多元文化主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层面上的民族认同:一是族群认

11、同(eth-nical identity),即多民族国家内各少数民族及其认同。二是民族国家认同(nation-stated i-dentity),即对国家主权的认同。三是广义的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即超越民族国家的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的各自认同,当代政治社会学认为,政治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取决于政治主体拥有哪些可利用的政治资源以及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政治资源,而且还取决于政治制度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励政治主体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取决于现有的政治制度设计能不能有效地理顺和改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各政治主体的关系,真正实现政治资源的无障碍式共享从主体间性的

12、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公共治理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代政治社会学十分强调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在一个“多元一体”的社会中,正确认识这种主体间性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主体间性,就是不再把自身之外的世界看作是单纯的客体,而是看作另一些主体,并从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来考察存在,认识人类社会的实践,从而达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和谐互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强调,人对于客观世界而言是主体,但任何一个主体的存在必定包含着其他主体与他一样的存在。马克思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叫做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 ”5 (P67)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

13、主体间性的存在而简单地把客观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当然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实际上,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主体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主体间性的本质。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理解今天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要认识到这种自治必须处理好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相互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传统的民族区域自治虽然也强调多元一体,但实现多元一体的途径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社会的“统治”模式,而传统社会的“统治”黄 骏:论新形势下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创新 5模式在本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治理。其权力行使方向是由上至下,其运作机制由于缺乏适应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

14、合理的责、权、利配置与平衡协调的和谐互动,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个不同社会主体参加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很难保证不同的主体能够真正成为彼此认同并齐心协力的多元一体。变革原有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就是强调民族地区各种社会主体之间自愿平等的有效合作。政府组织在整个社会中虽然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它已不再是实施公共事务管理功能的唯一权力核心,这也意味着政府的作用范围明显缩小,而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则使公共事务的多元化治理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共治理的主体构成也从传统的政府扩展到了民族地区的所有社会主体。这是一种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开放式治理,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平等

15、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治理型民族区域自治不仅需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而且还需要努力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和谐关系。鉴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脱贫致富任务艰巨,因此,人们把大力发展地方民族经济看成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同样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07 年 9 月 12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简报第 3 期在谈到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也指出,当前全区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部分县 (区) 、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

16、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农民“等、靠、要” 思想比较严重,自觉主动参与性不高,为此需要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6这也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能够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积极性的公共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是以旧瓶装新酒,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改革必须通过制度的创新,有效克服传统治理中的先天不足,从根本上理顺各种社会关系。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开始在西方民族社会学研究中崭露头角,打破了民族同化理

17、论占据支配地位的格局。继民族同化理论之后而盛行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是一项方兴未艾的理论研究,至今仍然是西方各国民族问题研究中的重点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藩篱和经界。然而,这些措施的推行从一开始就与统治者的初衷相悖,且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各地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却在分治中日渐加速,这一状况在聚居八旗人口近全国半数的八旗“大本营”一北京体现得尤为明显。综合论视角以李绍明等

18、学者为代表,他指出:“民族社会学既是民族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既是民族学的一部分 ,又是社会学的一部分。因而,它是这两门学科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民族社会学的任务是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变革中所出现的问题。 ”,设立“区隔制度”以保障少数群体权益的初衷在实践中的效果将适得其反。内容分析的方法我国民族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现状与反思基于 1998-2007 年 120 篇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赵 锦 山 2010 年 2 月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常书红 2004 年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研究高永久,高永辉 2010 年 5 月王钰:曲

19、折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新中国民族工作 50 年 ,青海民族研究 ,1999 年第 4 期。“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泛文本研究 一种基于电影社会学的视角 ,杨 鹏 参考文献1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5): 323.论新形势下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创新基于当代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视野黄 骏 2010 年第 6 期民族身份背后的利益诉求一以部杖子满族乡民族成份恢复与更改乃例金彦龙 2011 年 4月从乾隆时期满族文化传统的迅速转变看汉文化的影响成积春 1997 年第 4 期对“满 人 汉 化 ”的 思 考以清东陵汉学、汉教习的设立及裁撤个案为例王海燕 2011 年 6 月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民族社会学视角梁改萍 a,冯小钉 b2010 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