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6839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填满的大纲!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了解: 1. 素质的概念: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2. 素质的特点:原有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3. 素质的构成:个体素质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 掌握: 1. 人员测评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是对社会成员的测评 ; 从狭议上说,主要是对在职人员素质的测评与绩效的考评。在劳动人事管理领域中,

2、主要是指人员素质的测评及其劳动绩效的考评。人员测评的狭义解释就是人员素质测评;人员测评的内核就是人员素质测评。2. 绩效的含义:指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3. 绩效主要的表现形式: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工作效益。 重点掌握: 1. 素质测评的含义: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2. 绩效考评的含义:是指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查与评定。3. 绩效请考评和素质测评的关系: 素质测评主要是对

3、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分析与审定。 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测评为绩效考评提供了起点与背景,而绩效考评为素质测评提供了一种实证与补充。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人与条件的测评,以任职资格要求为标准,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事与结果的考查,以职责任务要求为标准;素质测评是为人与事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而绩效考评是对配置的优劣进行科学的检查。 第二节 主要类型 了解: 1. 人员素质测评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的几种类型: 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 2. 选拔性测评的含义: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3. 配置性测评的含义: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

4、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4. 开发性测评的含义:是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5. 考核性测评的特点: 第一,它的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测评结果和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而其他类型的测评结果并不如此; 第二,考核性测评的内容在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第三,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第四,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掌握: 1. 选拔性测评的特点:第一,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第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第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第四,

5、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第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这一点较之其他测评类型特别明显。 2. 诊断性测评的特点:第一,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第二,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第三,测评结果不公开 ;第四,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重点掌握: 1. 选拔性测评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 2. 配置性测评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准备性、严格性等。 3. 考核性测评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或公众性。 4. 开发性测评的操作流程:收集人力资源各种形态的资料确定每一类型的内涵与外延 寻找揭示每种类型的显标志与潜标志 拟定测评规则 按测评规则测评

6、 针对测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 5. 考核性测评的操作流程:呼呼,只能看书了 第三节 主要功用 掌握:素质测评有哪些功用? 首先,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其次,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 再次,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还表现出导向作用。第二章 测评原理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了解: 1. 职位类别差异的含义:即职位分类的结果,是对企事业内部所有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序、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综合划分所形成的序列等级。 2. 个体差异含义:人们由于生长与工作的环境不同,所具有的生理特点与遗传素质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序又有别,因为每个人所形成的素质也就不同。 重点掌握: 1. 人员素

7、质测评的理论基础是职位类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当任职者的素质水平合乎任职要求时,则人事相宜,其工作绩效就高,否则,即使任职者非常努力,其工作绩效也低,因此,职位类别差异对人员素质测评提出了客观要求。 由于个体间的素质存在差异,才使我们的人员素质测评显得十分有意义,而且具有可能性。如果个体之间不存在素质差异,那么人员素质测评将无法获得有决策意义的结果,测评最终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可以说,个体间的素质差异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量化基础 了解: 1.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含义: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 2.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实质:从哲学角度看,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就是通过测量手段

8、来揭示素质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使人们对素质有更深入、更本质的认识;从数学角度看,素质测评量化就是通过素质测量法则,把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空间,与某一向量空间建立同态关系,使定性评定中不便综合处理的特征信息,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这样,可使测评者对不同个体素质的心理感觉差异反映在数量差异上,进而综合反映在个体素质的差异与水平上。 3.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几种形式: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 掌握: 1. 一次量化和二次量化的含义: 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也可称为实质量化。 二次量化即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

9、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的量化形式。 2. 类别量化和模糊量化的特点: 类别量化的特点:每个对象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类别,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别。 模糊量化的特点:每个测评对象同时且必须归属到每个类别中,量化值一般是不大于 1 的正数,是一种实质性量化。 3. 当量量化的含义:所谓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 重点掌握: 1.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作用:素质测评量化,除了方便简洁的物化表述功能外,还有助于促进测评者对素质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从大量的具体行为中抽象概括出本质的特征和作出尽

10、可能准确的差异比较。 2. 模糊量化和类别量的测评对象:模糊量化的测评对象是那些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类别量化的测评对象则是那些界限明确且测评者能完全把握的素质特征。3.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和比例量化都可以看作是二次量化。 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以相应的顺序数值。 等距量化:则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 比例量化:它又比等距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

11、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存在位数关系。 4. 等距量化可以使素质测评对象进行差距大小的比较。 5. 比例量化可以使素质测评对象进行差异比例程序的比较。第三章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工作分析与测评标准体系建构 了解: 1. 工作分析在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制定中的应用。 标准体系的制定是为一定的测评目的服务的,人员素质测评大多被用于人员选拔与人事配置,它们的测评标准体系制定均要求以工作为本,因事择人。因此,工作分析是我们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制定的基础,通过工作分析明确素质测评的内容与目标。 2. 工作分析的几种方法: 观察法、工作者自我记录法、主管人员分析法、 访谈法、关键事例

12、法、问卷法、文献查阅法 掌握: 1.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2. 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主要工作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 3. 工作分析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任职条件。 重点掌握: 1. 工作的结果是职位说明书与职位工作规范。 2. 观察法一般适用于短时间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时间

13、的心理性工作特性的调查分析。 3. 问卷法又可以分为通讯问卷与非通讯的集体、检核性与非检核性问卷;另外,问卷形式还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两种。 第二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掌握: 1. 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 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 确定测评标准体系结构 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 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 试测并完善测评指标体系 重点掌握: 1. 工作分析在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的几种具体形式 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 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 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2. 加权的类型有三种基本形式:纵向加权、横向加权、综合加权 纵向加权:即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

14、同的权数值; 横向加权:即给每个指标分配不用等级分数; 综合加权:即纵向加权与横向加权同时进行。 3. 权数的形式有两种:绝对权数、相对权数 绝对权数:即分配给测评指标的分数,也称为自重权数,它常常为绝对数量。 相对权数:指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它在总体中的比重值。 4. 几种常见的确定权重的方法 特尔斐法:又称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元分析法; 主观经验法 第三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举例 了解:结合实例了解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过程第四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 了解: 1. 心理测验的含义: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

15、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 心理测验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 心理测验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往往是概括化了的模拟行为; 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掌握: 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形式: 种类: 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 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咨询、挑选性、配置性、计划性、研究性等形式; 根据测验的材料特点,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成文字性测验与非文字性测验; 根据测验的质量要求,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心理测验; 根据测验的实施对象,有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根据测验中是否有

16、时间限制,有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最佳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根据测验应用的具体领域,有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研究性测验。 形式: 按测验目的与意图表现的程序,有结构明确的问卷法与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法; 根据测验时被测者反应的自由性来看,有限制反应型与自由反应型。 第二节 知识测评 了解: 1. 如何进行笔试的知识测评 2. 知识测评中几种常用题型的编写 常用题型包括三种类型: 供答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证明题、计算题、作文题 选答型:是非判断、多项选择、搭配 综合型:改错题、一般的列举 3. 知识测评中三种常用题型的编写 4. 试卷组织的程序:依据试卷蓝图审题;试题编排

17、;准备标准答案;审查试卷并给出指导语。重点掌握: 1. 用笔试测评知识,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即记忆、理解、应用。 2.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几个环节。 3. 从记忆层次测评知识,有两种基本方式:回忆法和再认法。 回忆法:又叫复现法。它要被测评者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再现出来。如复述、背诵、口答、笔答、画图、造型、表演等。 再认法:它要求被测者把特定的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区别。如挑选、辩论、分类等。 4. 理解有三种不同的水平:直接理解、类同理解、迁移理解。 直接理解:是指只要熟悉了知识点就能理解; 类同理解:是指材料内容不同但关系结构相同的理解; 迁移理解:是指材料内

18、容不同、关系结构也不同的理解,显然迁移性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5. 从应用层次上测评知识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要求被测者机械模仿地“套用”,把已有知识直接套用到问题上; 第二种:是要求被测者正确地“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已有的知识; 第三种:是要求被测者创造性发挥“活用”,打破现有的知识模式,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6. 知识测评中常用的题型包括供答型、选答型、综合型。 第三节 技能测评 了解: 1. 智力测验的起源 2. 智力测验的依据:智力测验分数与多种工作、与工作绩效有相关现象。 3. 能力性向测验的起源:最初由美国劳工部从 1934 年起用了 10 多年时间研制而成。它是对许多

19、职业群同时检查各自的不适合者的一种成套测验。 4. 能力性向测验的应用形式:文书倾向测验、运动技能指向测验、机械倾向测验等。 掌握: 1. 桑戴克认为智力有三种类型,即社会智力、具体智力、抽象智力。 社会智力:即了解他人、和他人相处的能力; 具体智力:即了解事物和应用技术或科学的能力; 抽象智力:即了解文字、应用文字与数学符号的能力。 2. 能力性向测验包括潜在能力测评与特殊能力测评 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与特殊的能力,是一些对于不同职业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贡献的心理因素。第四节 品德测评 了解: 1. 品德的含义:指个体身上那些与社会有关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总和。 2. 品德与个性、性格的区

20、别: 个性是指个人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部门,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属于性格特征的东西都包括在品德中。品德包含性格但又被包含于个性之中。 3. 卡特尔 16PF 法:16 因素个性问卷。 4. 品德测验的其他方法:爱德华个性问卷、罗特内外控个性问卷测验等。 掌握: 1.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那些具有一定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特征,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1、2. 个性倾向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具有一定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能力、气质和品格等个人身上表现出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 品德测评的任务:一是要确定每种品德结构成分有无与多寡; 二是要测评品德表现的特色。 重点掌握: 1. 因素分析、内容效度与经验效标方法是品德测评问卷编制中可以选择的三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方法。 2. 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治疗法,作为诱出被试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 3. 投射技术的特点: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 反应的自由性。 4. 投射技术根据其刺激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图形投射、语

22、言投射、动作投射三种。 5. 投射技术按投射的具体方式可分为联想投射、构造投射、完成投射、选择排列投射、表演投射。第五节 其他素质测评 了解: 1. 气质的含义:是个体中那些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2. 价值观的两种类型化分,即斯普兰格六类型和格雷夫斯七等级型。 斯普兰格六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格雷夫斯七等级型: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价值主义型。 3. 几种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 重点掌握: 1. 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

23、的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这两种过程具有三种特征:活动强度、均衡性与灵活性;根据神经活动的两个方向和三种特征,可以把人的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多血质) 、兴奋型(胆汗质) 、安静型(粘液质)和抑制型(抑郁质) 。 2. 价值观的定义: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指向性。 3. 态度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动倾向层面。 一是认知层面:指个人对事物的了解、知识、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价性的见解。 二是情感层面:是个体对事物的情感与好恶。 三是行动倾向层面:是个体对事物的可观察的行动倾向。第五章 面试及其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了解: 1

24、. 面试的概念:可以说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 2. 面试的历史与发展 3. 面试的特点: 对象的单一性; 内容的灵活性; 信息的复合性; 交流的直接互动性; 判断的直觉性 4. 面试的目的: 重点掌握: 1. 面试的发展的趋势: 形式多样化; 内容全面化; 试题的顺应化; 程序规范化; 教官内行化; 结果标准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了解: 1. 面试的理论依据 在各种测试方式中,面试中的信息沟通通道最多; 所有测评方式中面试的信息量最多,利用率最高; 语言与体态语对素质的揭示具有充分性、确定性、直观性与一定必然性;

25、 精神分析学说为面试提供了更充分的心理学依据。 2. 面试的功能作用 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或冒名顶替者入选; 可以弥补笔试的失误; 可以考查人的仪表、风度、自然素质、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笔试与观察中难以测评到的内容; 可以灵活、具体、确切地考查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品德特征; 可以测评个体的任何素质。 3. 面试的主要内容: 仪表风度 ;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实践经验与专业特长; 工作态度与求职动机; 事业进取心; 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分析判断与综合概括能力; 兴趣爱好与活力; 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 口头表达能力。 4. 面试的基本类型: 从目的用途上划分:招工面试、招干面

26、试、招兵面试、招生面试等; 从操作规范程序上划分:结构面试、半结构面试、随意面试; 从被试多少来划分:个别面试、集体面试; 从主试的结构与实施程序来划分:逐步面试、依序面试、小组面试; 从操作模式上来划分:问答基本式面试、操作综合式面试; 从面试气氛设计上划分:压力面试、非压力面试。 掌握: 1. 外显行为以及其内容:人的外显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在非语言行为中,包括体态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为、生理行为。 1. 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是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通过语言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内在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思维的内容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与态度,思维的方式体现着一个人的智力与

27、能力。语言表达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认识、分析、综合与归纳的能力。因此许多能力与观点态度,均可以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并被测评。 体态语:所谓非语言的体态又称体态语,一般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2. 结构型面试与半结构型面试的主要特点 结构型面试:有时又称标准化面试,这种面试对整个面试的实施,提问内容、方式,时间评分标准等过程因素,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试人不能随意变动。 半结构型面试:事先只是大致规定面试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允许主试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随意面试:对面试的形式、内容事先无任何规定,一切均由主试人“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28、” 。 3.压力面试的主要特点:是事先给应试者造成一个紧张的气氛,使被试一进门便位于“恐怖”气氛中,接着主试人穷追不舍地究问到底,不但问得切中要害而且使被试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直至被试处于无回答的地步。其目的是要把被试“考倒” ,以此考查其机智程度、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素质。第三节 方法技巧了解:1. 面试的主要方法技巧: 如何问:a. 自然、亲切、渐进、聊天式的导入; b. 通俗、简明、有力 ; c. 注意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d. 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e. 善于恰到好处地转换、收缩、结束与扩展; f. 必要时可以声东击西; g. 积极亲近,调和气氛; h.

29、 标准式与非标准式相结合,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相结合 ; 如何听:a. 要善于发挥目光、点头的作用;b. 要善于把握与调节被试者的情绪; c. 要注意从言辞、音色、音量、音调等方面区别被度者的内在素质水平。 如何“观:a. 谨防以貌取人误入歧途 ; b. 坚持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与典型性原则 ; c. 充分发挥感官的综合效应与直觉效应。 如何“评:a. 选择适当的标准形式; b. 分项测评与综合印象测评相结合; c. 横观纵察比较评判; d. 注意反应过程与结果的观察。 2. 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精选面试考官; 对面试考官进行培训; 给每个主考官提供一份好的职位说明书; 告诉每个教官观察什么;

30、 告诉每个考官注意听什么; 告诉每个考官如何有效地利用所“看”到与“听”的信息,正确、客观地解释 被试者的行为反应 ; 采取评判表的形式使各个考官的评判方式趋于一致; 对整个的面试操作提出统一的原则性要求。2. 标准式与非标准式,结构式与非结构式面试的特点及其运用: 标准式:即按照预先确定的统一程序与问题逐步进行。 非标准式:是指主试人所提问题是因人因事因情境与需要而决定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气氛活泼,内容广泛。 结构式:指主试人对问题回答的模式与标准有一定的规定性,被试者回答一旦离题,主试人马上进行“导引” ,也就是在结构式面试中,主试人询问“特定”的问题,被试者只有作“特定”的回答,问一问答

31、一答,不问不答。 非结构式:主试人所提问题内涵较丰富,涉及面较广泛,考生回答时可以充分发挥,尽量说出自己的感受、意见与观点,没有“特定”的回答方式。 运用: 面试中,标准式与非标准式应两者相互结合,在标准式中非标准化,即问题的内容可大体规定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对经历、学历、背景、适应力、反应应变力等的测评,但提问的方式与次序可灵活掌握,顺其自然;提问的数量与时间,留有一定的机动性与余地。 面试中,结构式应与非结构式相结合,不能所有的问题都是非结构式,否则很可能时间不够,评判困难。 重点掌握: 1. 面试提问的常用方式:收口式; 开口型; 假设式; 连串式; 压迫式; 引导式。 3. 面试中主考人“观” 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