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目录前言 .1一护理评估 .1二 护理诊断/问题 .2三 护理目标 .3四 护理措施 .3五 护理评价 .4六 参考文献 .5- 1 -胃癌护理【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21/10 万,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在不同年龄、地区和种族间有较大差异。本病的高发年龄为 4060 岁,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为 23:1。胃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是感等。总结临床工作中 4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讨论胃癌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
2、,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通过对以往 40例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回顾,总结出通过积极有效的全方位基础和专业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促进了胃癌患者的康复,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前言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 、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
3、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 1。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饮食护理在胃切除术后是一项极重要的护理内容,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营养不良是癌症病人恶液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症病人随机体的新陈代谢异常而改变,由于癌细胞生长较快、代谢增高,价加之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减少,致使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同时放化疗期间会产生相关的毒副反应,因此胃癌病人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治疗非常必要。饮食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饮食可调节患者的心情,增进饮食,通过合理
4、的饮食调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的前、中、后期,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治疗周期。一 护理评估1. 疾病评估1.1 健康史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职业、饮食习惯,以及用药史- 2 -(特别是皮质类固醇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同时了解病人家族中有无胃癌或其他肿瘤病人;对于既往有慢性胃病者应掌握疾病相关内容,特别是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胃部手术史等可能诱发肿瘤的“癌前病变” 。另外,应询问病人的饮食、烟酒嗜好等,了解病人是否喜好熏烤、腌制食品等。1.2身体状况 早期胃癌病人由于身体状况良好,相关症状和体征较少。应了解病人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及程度,如上腹饱胀
5、、隐痛、返酸、嗳气、食欲不振等。后期病人出现上腹疼痛,应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规律、与饮食的关系等特点。如出现溃疡或梗阻症状,应密切观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呕吐物的特点,同时观察粪便的颜色和量,判断是否出血和梗阻的程度等;晚期病人应观察全身情况,包括是否出现消瘦、乏力、贫血和恶病质;对于可能出现的远处器官转移症状亦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1.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及时了解大便隐血试验、胃酸分析结果,特别是 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的结果等。1.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癌症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掌握病人的情绪反应,是否出现恐惧、愤怒、否认、消沉等不良情绪,观察病人对
6、治疗的配合程度;同时了解疾病对经济、工作状况、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家人及社会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2 围手术期评估2.1手术相关情况 了解术前准备是否完成,判断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掌握麻醉、手术方式的选择,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应对方式等。2.2术后康复情况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是否存在手术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掌握呼吸、循环、神经、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功能变化和康复状况,了解饮食、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效果等。2.3心理和认知情况 了解病人对手术及术后改变的认知和接受情况,掌握病人在术后不同阶段的情绪反应。二
7、 护理诊断/问题1. 恐惧、焦虑 与环境改变、手术治疗、恶性疾病诊断及预后不佳、死亡威胁等。2. 疼痛 与肿瘤侵蚀组织、手术创伤有关。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胃肠消化功能减退、进食不足、术后禁食、机体代谢率增加等有关。- 3 -4.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胃肠减压、术后禁食、出汗较多、可能的胃肠梗阻并发症等有关。5.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吻合口瘘、感染、伤口裂开等,与肿瘤侵蚀或手术创伤有关。6知识缺乏 与缺乏胃癌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有关。三 护理目标1. 病人恐惧、焦虑减轻或得到控制,病人能够理解和讨论疾病及治疗的选择。2. 病人疼痛缓解或减轻,病人的疼痛控制在 2
8、3 分(采用 1分制的疼痛评分表) 。3. 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满足代谢需求,维持病人体重和水、电解质平衡。4. 病人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5. 病人能配合护理,复述术后康复知识,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并执行康复计划。四 护理措施4.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被诊断出胃癌后,出于对此病的恐惧而出现焦虑、绝望、恐惧的心理,对病情的发展及愈后等缺乏了解,而失去信心,出现悲观、抑郁、无助等心理障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在术前、术后护士都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得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
9、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加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由于患者刀口疼痛,胃肠减压,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5。有些具有强烈的食欲,迫不及待的想进食,我们向患者解释目前吻合口情况,提醒并警告患者要控制强烈的食欲,避免进食过量,影响吻合口愈合。4.2饮食护理(一)饮食原则1.手术后早期 胃切除后 2周内,饮食采用“循序渐进,少量多餐”的试餐原则。每天进餐67次,定时定量进餐,逐步适应残胃的消化功能。2.手术后期 主要是防止倾倒综合症的发生。随着患者的恢复,开始吃较大量和较多种类的食物。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预防倾倒综合症。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的种类,病人应从术后的流食、
10、半流食逐步转为饮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增多花样,提高病人的食欲,有助于病人的康复。3.在以后可视病人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膳食的质和量,不论流质、半流质饮食还是普通饮食,应坚持在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下,补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素的原- 4 -则,既要补充营养以恢复病人的健康,又不能在提供饮食的进程中有创伤胃肠的负担。(三)饮食护理措施 1. 关心病人进食情况,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病人喜食食品,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鼓励病人多进食,多吃水果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2.对化疗反应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服药以免影响进食 2。3.化疗前 0.51小时和化疗后
11、46小时服些镇静剂,有助于减轻恶性呕吐。4.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可装入肠溶性胶囊服用,以减轻胃部刺激,应检查病人的排便情况,减少腹泻。5.做好口腔护理,尤其对有口腔炎和溃疡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的繁殖。(四)化疗前、中、后的饮食 1.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并照顾患者的宗教信仰,可利用音乐疗法、行为放松疗法来分散注意力。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尽量选择在饭后或肠溶性的胶囊服用,可遵遗嘱在化疗前半小时到 1小时和化疗后 46小时应用镇吐剂 3。每日了解病人的恶心呕吐次数,饮食量,排便及腹泻情况,必要时做以记录。2.化疗过程中严重恶心呕吐者,需大量补充水份。可采用新鲜的果
12、汁、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应避免易引起胃肠道发酵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甜饮料等,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呕吐腹痛剧烈者应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3.轻度恶心呕吐者,可采用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瘦猪肉末粥、蒸蛋羹、面片汤、煮龙须面等并可适量的选用馒头干,面包干等,如腹泻严重者禁用牛奶。4.化疗结束后无恶心呕吐,康复期应少食多餐,一日进餐 45次,以减轻胃的负担,逐渐从化疗过程中的低脂少渣的半流质过度致软饭,可将煮熟的瘦肉或鱼切成细丝或碎末烹制成肉末羹,烩肉丝。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肉质轻柔软易消化 4,可烹制成烩鱼片、烩鱼羹等。患者自我症状消失后,可逐渐转入普通饭
13、。5.禁饮酒、咖啡及浓茶,禁饮各类产气饮料,如汽水等,禁用芥末、胡椒、咖喱粉、辣椒等辛辣调味品,并应戒烟。6.烹饪方式:煮、烩、炖等烹调方式,少用油煎、油炸扥发烹调方式,禁食腌、熏、腊的大块鱼或肉。五 护理评价1. 病人心理状况是否正常,恐惧、焦虑减轻的程度,情绪是否稳定。2. 病人疼痛是否得到缓解,疼痛主诉是否减少。3. 病人营养状况有无改善,水、电解质是否维持平衡。4. 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5. 病人和家属是否掌握疾病及其康复知识,能否主动配合护理。- 5 -参考文献:1王惠芳.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5C):1354-1355 2季小平.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2B):63 3张菊红.胃癌术后化疗的护理要点J.包头医学,2006,30(3):43 4邓君明.麦康生.艾庆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5蓝海心.李宝梅.乔正堂.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7,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