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前十条阐释 主讲人 王洪京清代著名医学家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被后世尊称为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他有关温病学的论述最早见于 续选临证指南医案 ,于公元 1775年刊行,又被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收入他所著的 温热经纬 一书中,题名为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简称 外感温热篇 ,分为 36条。这篇文章充分地反映了叶天士对温病学理论的建树和辨证论治的丰富实践经验,对后世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篇中的第 1条至第 10条,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更为研究温病学所必读。下面分列标题进行讲解、阐释,供大家学习 温病学 参考。一、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温病,就其病变性质而言,
2、可分为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别。叶天士在第 1条中重点论述了温热病。条文中以精练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伤寒辨治的异同,并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从而为温病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说: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本条内容可以分为三段。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一段就是原文中所说的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这句话虽然仅有短短十二个字,却论述了温病的病因、邪气侵入的途径、初起的病变部位、发展规律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温邪 ”二字,明确地提出了温病的致病因素是温热
3、邪气,这就把温病与外感寒邪所导致的伤寒病从病因上严格地加以区别。“上受 ”二字,指出了温热邪气侵入人体的途径。 “上 ”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温热邪气侵袭人体,自口、鼻而入,口、鼻都在人体上部;二是指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口、鼻,而且肺合皮毛,温热邪气无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都导致肺的卫外功能障碍而发生表证,因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在人体上部,所以肺的病变称为 “上受 ”。“温邪上受 ”四个字,不仅是讲温病的病因与邪气侵入的途径,而且也与伤寒病做了鉴别。温为阳邪,其性上行,升散开泄,所以温邪袭人始从上受,由口、鼻、皮毛而入,先侵袭肺系。寒为阴邪,其性下行,收引凝滞,所以寒邪袭人始从下受,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温病与伤寒,病因有温邪与寒邪之分,发病初起有上受与下受之别,病机与治法当然也不相同,所以叶氏在本条最后强调指出:“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由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叶氏对温病与伤寒的鉴别是非常重视的,他既然提出二者治法 “大异也 ”,那么对二者病因与发病的区别就不可能不加以论述。本条中虽然未明确提出 “寒邪下受 ”的说法,但从其 “温邪上受 ”之说就可以推断应当是与 “寒邪下受 ”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