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058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201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曙光中学人民版历史教学设计 必修一全一册 编委:覃业军 李赛玲 目 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 主备教师:覃业军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主备教师:覃业军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 化 主备教师:覃业军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 态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机 主备教师:覃业军 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 争 主备教师:覃业军 3、 伟大的抗日战 争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太平天国运 动 主备教师:覃业军 2、 辛亥革 命 主备教师:覃业军 3、 新民主主

2、义革 命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 设 主备教师:覃业军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 折主备教师: 覃业军 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 践主备教 师:覃业军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初期的外 交 主备教师:李赛玲 2、 外交关系的突 破 主备教师:李赛玲 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 就 主备教师:李赛玲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 腊 主备教师:李赛玲 2、 卓尔不群的雅 典 主备教师:李赛玲 3、 罗马人的法 律 主备教师:李赛玲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

3、、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 善 主备教师:李赛玲 2、 美国 1787 年宪 法 主备教师:李赛玲 3、 民主政治的扩 展 主备教师:李赛玲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 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 主备教师:李赛玲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 程 主备教师:李赛玲 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 主备教师:李赛玲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美苏争 锋 主备教师:李赛玲 2、 新兴力量的崛 起 主备教师:李赛玲 3、 走向多极 化 主备教师:李赛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指的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其核心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中国早期政治 制度及其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联系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 理解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从神权与王权的关系、血缘关系和王权的地位 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通史,本节课的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进行阐述。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升华的作用,是本学科政治文明史中的核心内容 之一。教学的重点是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

5、 度的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分 封制和宗法制这些概念性很强的内容,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 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 、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2、目标解析 (1)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就是指要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 现的原因、过程及其主要标志; (2)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就

6、是要正确对待历史传说,善于从 历史传说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 (3) 、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中国从 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刚刚开始涉及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教师要培养学生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 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1、无法理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未形成文明史 观,还没有掌握评价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社 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从原始社会进入

7、阶级社会的必然性,进而认识政治制度的更新也是一种 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关键是要坚持生产力和社会进步标准。 2、无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相互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可能会混淆这两种制 度的概念及其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 解和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些概念性很强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 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联系早期国家特别是西周政治状况,运用比较和发散思维, 找出两种制度之间内在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国家” “王”的再现和“家天下”的产生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文明史观 师生活动:引导学

8、生从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不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社会逐渐出现了贫富分 化和阶级对立。富裕的氏部部落显贵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开始建立早期国家机器。 “国家” “王” “家天下”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反映了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 例题一: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B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问题二: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在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地位 师生活动:先引导学生分析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分

9、析其历史地位 夏政治制度特点: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政治制度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神权和王权的 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残酷性 其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 夏朝开始实行的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古代社会存在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 问题三:“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表述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

10、 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分封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如下: 分封制。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 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问题四:荀子儒效篇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试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设计意图:了解分封制的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分封制的实施背景及其主要情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目的(巩固统治) 、对

11、象(多元化主要是同姓) 、内容(授土授民) 、方式(层层分封)等 角度进行分析。 例题二: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D)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问题五:我国民间普遍存在的“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的现象,这种浓厚的情结源于古代 的哪一制度,如何认识这一制度? 设计意图:了解宗制的目的,含义或实质、内容、影响及特点 师生活动: 问题 1: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关系如何? 目的: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关系:大宗与小宗是相对关系, “大宗能率小宗,

12、小宗能群弟”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问题 2:西周宗法制有什么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 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有浓厚的 部族色彩。 例题三:下列对西周宗法等级关系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 ) A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B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C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D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问题六:想一想,分封制与宗法制有哪些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了解其主要内容,把握其内在联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其主要内容,从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地位入手,着重说明 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与政治联系。 分封制是将王国的土地

13、分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而宗法制则是以家族为中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族权和政权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 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 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宗法等级。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 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例题四: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

14、于它们( B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五、目标检测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 B ) 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统一国家的需要 A、 B、 C、 D、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 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 “殷民”指: ( B ) A、夏民后裔 B 、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 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

15、大宗的是: ( C )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 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 4.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 C ) A.禅让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5.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 B )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6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 ;二女儿(王后所生) ;老三是王 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 。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 王位该传给谁? ( D ) A.大儿子 B.二女儿 C.老

16、三 D.小儿子 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度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的儿子 A.三哥(20 岁) B.四哥(14 岁) 妾一(侧室)的儿子 C.大哥(25 岁) 妾二(侧室)的儿子 D.二哥(22 岁) 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 D长子都称为大宗 六、课堂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 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所以在

17、夏商周三代 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 系,这也正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指的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的第二节内容,其核心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秦 朝的统一大背景,认识这一制度形成的必要性,了解这一制度的三大要素以及给当时和后 世带来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先秦和秦汉历史,本节课的内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就是 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此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

18、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补充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 点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条件、内容以及影响,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尽量使用探究 式问题引导教学并要结合第三节第一目的内容,精选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得出相应 的结论,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 (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 中央官制的特点; (4) 、会比较郡县制与分封

19、制的异同; (5、 )会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2目标解析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就是指要通过对秦朝统一意义的认识, 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就是指要知道秦始 皇开创的皇帝称号来源于“三皇五帝” ,为巩固统一他要在全国全面推广郡县制,取代传统 的分封制; (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就是指要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 条件,主要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从而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20、;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 中央官制的特点就是指要全面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内容及特征; (4) 、会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就是指要会从多角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 (5、 )会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指的是学生要懂得运用正确史观,进行史料分析,做到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产生这 一问题的原因是制度史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形成明晰的历史概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 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其 中关键是要做到论从史出。 四、教学过程

21、设计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问题一:此段材料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秦的统一) 设计意图:了解秦统一全国的过程,认识秦统一的意义 师生活动:首先,要求学生看书自行归纳出秦国统一的重大行动,然后一一分析 问题 1: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4)西南开“五尺道” 、任官吏 问题 2:“六王毕,四海一”的意义? 意义: (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使政局趋于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问题二:

22、为巩固统一,秦王赢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设计意图:宏观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师生活动: (1) 、首创皇帝制度 活动探究: 材料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 ,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 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 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 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 材料

23、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史的印章均可称 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问题 1: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 “诏” “朕” “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二所含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 、三公九卿 内容:“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是皇帝助手,负责监 察) 。 “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他们可以与三公一起以“朝议”形式讨论

24、国家军 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 问题 2:三公九卿制度的特色?: 问题 3: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 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 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第三,中央三公九卿的官 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 问题 4: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

25、秦朝及后世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 ,对 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 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 国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问题三:综合以上所学,如何看待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这一制度产生的条件含义内容及影响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条件: 2、含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称。是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该制 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办

26、事,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和监督。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3、内容: A.地方郡县制 B.中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问题四: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国与家同治” ,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第三,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 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减少君主 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 五、目标检测 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 )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

27、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D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D ) A.扩大统治疆域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密切地方间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在秦郡中负责监察的官职是( C ) A.郡守 B.郡尉 C.监御史 D.郡丞 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D )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

28、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6.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D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六、课堂教学总结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本课知识结构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实现统一 巩固统一,加强集权 灭六国 推行郡县制 北拒匈奴 皇帝制 南征夷越 建立三公九卿制 政治及思想 焚书坑儒、挟书律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29、与强化 主备教师:覃业军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节指的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其核心 是历代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他的关键在于了解历朝帝王在加强皇权和中央 集权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学生已经学过本专题第二节内容,了解了中国专制政体的建立 和专制政体下的基本矛盾,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 较紧密的联系所以是本学科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学的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 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为:识记:汉代的“中朝”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海带郡

30、 国并行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理解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的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的特点。 2、目标解析:识记:汉代的“中朝”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海带郡 国并行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就是 要了解历朝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具体的措施及其作用。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进的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的特点,就是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掌握只是进 行一个综合分析得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

31、来分析和概括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由于此问题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较多,加上学生综合分析 能力不足,所以在分析和概括是显得力不从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讲述的过程中充分理 解各朝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析和概括,逐步掌握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法令出一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1、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1)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2)表现:集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 人的意志。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32、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3)影响: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 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4)历代官僚制度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例题一: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变式练习:皇帝制度的创立始于( A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问题二、君权和相权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历朝历代皇帝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

33、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 1: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问题 2:汉至宋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 1、 汉代:汉武帝频繁的换相;并形成“中朝”和“外朝” ,中朝作为中央决策机构,外朝 成为执行机构将相权一分为二;东汉出现了尚书台。 2、 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发布,门下 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相权一 分为三;另在中书省下设置政事堂,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 3、 宋代:设中书门下主管行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地位低于“同平章事”

34、 ,另设三司分管财政权,长官为三司使。 问题 3、从汉到元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秦汉至元,丞相权力不断被分割,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例题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D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 变式练习: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B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问题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历朝历

35、代王朝关于监察制度完善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 1:历代王朝监察体系的设置 1、 秦朝:中央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中央为御史大夫,地方 为监御史。 2、 西汉:中央监察由御史大夫及其下属官员承担;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 3、 唐朝:御史台 4、 宋朝:御史台和提点刑狱司 5、 元朝:御史台 6、 明清:都察院 问题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地方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但是,专 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例题三:中

36、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 D ) A、检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 定的 变式练习:西汉时期,负责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C ) A、郡守 B、太尉 C、刺史 D、县令 问题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历朝历代选官制度。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 1:世官制 (1) 实行时间:先秦时期 (2) 依据:官位世袭 (3) 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 问题 2、察举制 (1)实行时间: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依据:才能、品德到门第 (3)特点:由

37、官吏查访人才,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 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 现。 问题 3:科举制 (1)实行时间:隋唐至明清时期 (2)依据:考试成绩 (3)特点: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 了机会。 (4)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 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 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38、 (2)消极影响:统治者将考试的范围限定在入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 的人才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师门关系盛行,裙带关系严重容易滋生官场腐 败。 例题四:隋唐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B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变式练习: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C )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问题五:行省的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及行省制度的影响。 师生活动:学

39、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 秦代:郡、县两级 2、 汉代:州、郡、县三级 3、 唐代:道、州、县三级 4、 宋代:路、州、县三级 5、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 6、 明代:布政使司、府、县 7、 清代:省、道、府、县 问题 2:行省制度下中央集权是如何实现的? 1、 行政:上报中书省 2、 军政:上报枢密院 3、 赋税征收及军队调动:依照中央诏旨 4、 其他:行省长官定期进京朝觐,升官互迁。宣政院辖地;腹里。 问题 3:行省设置的作用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2)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例题

40、五: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C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枢密院 C、元朝中书省 D、清朝理藩院 变式练习:我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B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五、目标检测 1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 C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1、3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 C ) A.统治区域的大小 B. 辖区人口的多少 C.权利地位的由来 D.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4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 C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5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D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5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 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 C ) 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7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 D

42、 ) 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 C D 8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D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六、教学小结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他们有过各自的特点。本课可通过学生 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利弊,培养 学生运用历史辨证主义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43、主备教师:覃业军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 节的内容,其核心是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明清加 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掌握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内容及本 章第二节与第三节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就是在此基础上 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专题二专题三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并有知识扩展的作用,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 施,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史实了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实行内阁制度与清朝军机处的设 置

44、等措施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目标解析 (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就是指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 展,要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从而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和发展脉络,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君主 专制发展到顶峰的重要表现。 (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是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 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 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