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溪 市 第 34 中 学 教 案 授课题目 第 20 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授课时间 2014 年 11 月 17 日 类 别 教读课( ) 自读课( )新授课() 实验实践课( ) 复习课( ) 任课教师 田淑芳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授课班级 7.3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总计 1 课时 知识与 能 力 知道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与历史原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 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过程与 方 法 利用史料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制表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表述历史内容 的能力;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学会合作学
2、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一定作用。区分历史资料 与文学作品 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预测: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 步骤 及设 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出三国 演义 ,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内容: (一)曹操统一北方: 1. 回顾秦汉历史,理清历史知识脉络。 2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3. 从
3、图上分析,当时最有实力、也最有可能完成统 一北方的是哪两个人? 4. 统一北方的任务最后由谁来完成?为什么? 5. 曹操统一北方的措施。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的东汉献帝 虽没实权,仍然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控制皇帝, 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优 势。 ( 联系春秋时的齐桓公称霸。 ) 用人上:“唯才是举” 。三次发求贤令 ,不论 出身地位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 ,都提拔重 用,因而周围“猛将如云” 。 学生认真听讲并引起学 习新课的兴趣。 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 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发 现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课件展示相关问 题的
4、答案。 出示“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形势图” 教学 步骤 及设 计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战争使生产受严 重破坏,许多军事集团因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为 了壮大实力,必须进行积极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民 屯、军屯。使荒地得以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 证。 6、官渡之战 师:200 年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 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曹 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 207 年,终于统 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豪 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这时的曹操已经 53 岁了,那么他的 “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二)三国鼎立
5、想要统一全国,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这三大力量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结盟,联合抵抗曹操。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 赤壁进行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 战。 赤壁之战又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的建立: 220 年 曹丕 魏 洛阳 ;221 年 刘备 汉(史称蜀) ; 222 年 孙权 吴 建业。 (222 年,才进入三国鼎 立时代。 ) 四、课堂小结: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 时期,这样的分裂只是短暂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五、巩固练习(略) 学生讨论官渡之战曹操 获胜的原因 生:南下统一全国。 生:刘备和孙权 生:讲述刘备“三顾茅 庐“的故事 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 中获胜而在赤壁之战占 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 败呢? 出示画面三:官 渡之战示意图。 显示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 ” 视频火烧赤壁 播放念奴娇.赤 壁怀古 课件: “三国鼎 立形势图”,学 生阅读课文的内 容之后,自己上 台在写出三国建 立的情况。 作业设计: 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第 20 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二、三国鼎立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