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607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京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 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 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 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 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 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联系讲述法、 图表法、 图片分析法

2、。 教具 历史文物、遗物图片 、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 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 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 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 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 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 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 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 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 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 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 的生活有保障呢? 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 容: 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但它至少给我们一些启示,那 么原始

3、农耕到底是什么时候出 学生讨论 依靠“采集”为生, 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 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 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 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 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 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 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 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 活。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他们 有固定的食物来 使学生认识人类生 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 步的突出表现 现的呢?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 可以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 植物可以人工种植。 学生: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 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 有规律的,注意到了可食用的 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 成熟的现象。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 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

4、 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 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 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 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 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 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 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请大家阅读第 6 页的材料 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 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 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 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 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 的生活状况。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 7 页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 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 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 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让 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

5、姆 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 的生产、生活。 阅读教材第 7 页的小字,河 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说明了什 么? 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 学生阅读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 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 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 生活在黄河流域。 说明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 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 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 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 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 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 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 平。 使学生知道书本知 识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 总结的 逐步培养学生通过 历史表象看到或寻找历 史发展轨迹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大河流 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 必要条件 用上和

6、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 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 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 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 光处理。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6 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 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耜是最 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 安装的柄叫耒。通常又把这种 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 耜耕作,叫耜耕农业。农耕是 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 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 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 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 什么? 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 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 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 的建筑。浙江地区地

7、势低洼, 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 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 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 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 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 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 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 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 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 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 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 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 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 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 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 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 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 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 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

8、的乐 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 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他们 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 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开始种植农作物,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 植水稻、建筑房屋、开凿 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 器、玉器和乐器。 使学生理解生产工 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 今天我国西南少数 民族的房屋建筑风格历 史渊源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 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 进步?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从 哪些方面归纳比较呢?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主要靠采集、渔猎;回挖掘水 井,饮水更方便。而河姆渡

9、人 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 稻,发展原始农业。从居住条 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 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 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 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 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 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 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 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 和乐器。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 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 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 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 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 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 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 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

10、间、地 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 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 民的生活,哪个时期更进步? 很好,无论从工具的制造 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 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进步, 现在请大家看教材第 7 页“干 栏式房屋”和第 8 页“半坡原 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 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木制的耒耜 生产:.种植粟(世界最 早为河北武安磁山)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 渔具捕鱼 食物:种类丰富,粟(主) 、鱼、肉、蔬菜(副)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 定居生活 制造:彩陶,刻画符号 纺织:纺线、织布、制衣 半坡居民,因为从工具方 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

11、 民进步,已经普遍使用磨 制石器、木器、骨器,种 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还有 饲养的牲畜更多,会制造 彩陶。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 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 铺垫 分类归纳、比较便 于知识的梳理、记忆 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 同又说明了什么? 请大家阅读“大汶口原始 居民”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 从上述情况来看,大汶口 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 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 系。生产力发展又引起婚姻状 况的变化,比较固定的婚配对 象出现,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 家庭观念,故出现了把财产传 给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 余财产。其具体过程应是: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 手工业和畜牧

12、业的社会分工日 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 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 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 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逐渐 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 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情况 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经出现, 并且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 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 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 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 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 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 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 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 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 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 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种 植、家畜

13、饲养、房屋建筑 方面也有区别。因长江流 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 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 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 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 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 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 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 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 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 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 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 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 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 “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 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 之害。 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 农具发达 2.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 步 3.陶器有黑陶、白陶,质 量很好 4.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 现 南北气候的差异, 导致生产、生活方式的 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今 天仍然存在,正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明确大汶口文化时 期出现的种种现象是社 会生产力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