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2.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618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 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一块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两个带有缺口的磁带

2、盒作为支架,一张 8K 白纸,一盒火柴,若干支高度不同的蜡烛(有两根等高) ,刻度尺,笔, 两个空心塑料纸筒。 教师演示器材:火柴,蜡烛,平面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在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断。 教师:刘姥姥把谁看成了她的亲家母? 学生:她自己。 教师:哪的自己?学生:镜中的。 教师:物理学中把刘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镜子称为平面镜;镜子外面的她称为 “物” ;镜子里面的她称为“像”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 。教师板书课题。 (本 环节学生怀着好奇心观看影像,感受“刘姥姥”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

3、”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 观的认识) 。 进行新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 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 (二)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 有什么关系呢?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课件) (三)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点?(教师不做任 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但由于

4、课 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 将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然后介绍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 (四)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1、设计实验:(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 1 的实 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针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加 以修正,并梳理学生的设计,筛选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 方法,并从中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小组交

5、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 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 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 (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 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 1 的实验方案) (3)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个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茫然, 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 璃板中像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

6、面的蜡烛,无法知道它是否与 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 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替代法” 。 (4)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 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 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出示课件:展示 疏理后的设计方案) 1、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别忘 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

7、拿轻放,不要让蜡油烫到 手,实验完毕要及时熄灭蜡烛。 (2)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 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 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 相同) 。 1、设计实验:学生利用高度不同的蜡烛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 2 的实验方案,

8、并进 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 学生方案 1: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此方案教 师要给予否定,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 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 。 学生方案 2:把一根中等高度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较近的位置,拿另一根较高的蜡烛 移到成像的位置处,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从而验证“近大”是否正确;同理去验证 “远小”是否正确。 学生方案 3: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 拿另一支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蜡烛的大小关系。(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 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

9、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派学生代表表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像 和物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的结论。 【平面镜成像原理】 学生知道:看到燃烧的烛焰是烛焰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也会有学生误认 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也一定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为纠正学生的这种 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虚像”的概念,设计以下学生活动: 1、学生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 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像罩在“里面” ,学生会发现在玻璃板前面还能看到烛焰 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进入人眼的光不是由像发出的。 3、再用另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点燃的蜡烛罩在里面,此时看不到烛焰的像,说明人 眼看到像时,引起视觉的光与烛焰发出的光有关。 教师:烛焰发出的光,经过怎样的路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到像的呢?教师利用多媒 体课件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 烛焰上 S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 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 S点发出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看到了点 S, S就是 S 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镜后并不存在光源 S,进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点 S发出。像点 S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实际光线 会聚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像称为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 理是光的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