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ppt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7009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ppt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ppt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ppt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ppt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 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 “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 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 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探究矢量运算的

2、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 掌握好这个定则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本章是高中力学的基础知识,如何从代数运算过 渡到矢量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同时,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 精神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提水”说明合力与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比较直观,学生也容易接 受。将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由旧教材的验证实验改成新教材的探究实验, 说明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中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是希望学生自 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的方式去寻找分力与其合力的

3、关系,最终发现结论。让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并学会互相交流合作。在探 究实验之前,教科书上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思考猜想,也体现了科学猜想 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注意的 4 个问题,以及 “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分力的箭头端连接”等提示性的话语帮学生突破思 维的障碍。在得出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后,教科书又设计了简单的例题让 学生练习尝试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随后又点明了多力合成的办法和思路,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理解。紧接着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知 道合力与原来两分

4、力夹角的关系,还将初中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景也包含了进 去,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只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殊情形。最后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插图说明了共点力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力的“效果”角度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合成力的基本定则,学会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 则求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意识到其合力随夹角是变化的。 2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体会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参与实验探究过程,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4)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中大胆猜测,严谨求证的科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实验的设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 的跨越。 【设计思想】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

6、问题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 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淡化机械式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教师一 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参与”,决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 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 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环节】 新课的引入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和现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运送货物、拉伸弹簧, 讲“曹冲秤象”的故事。 学生活动让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7、。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的关系,得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复习提 问初中学过的同一直线上求两个力的合力的问题:(两种情形,分力同向和反向时)并引 导学生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理解这两种情形,然后再抛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与其 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合力是否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或之差呢?”也可以让学猜测 “合力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靠测量的方法 先去找到两分力与合力,并将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再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8、 用什么方法找分力与合力,实验中应怎样实现分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如何知道力的大小?如何确定力的方向? 实验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可以更直观简洁地同时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该实验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哪些?你该如何处理? 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四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在旁巡查,适时加以指导,实验时要分布引导学生注意以上 4 个问题。引导学 生按书中的建议把合力的箭头和两分力的箭头连接起来,再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 不同点。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结果大胆地提出科学合理的猜想满足平行四边形定 则,再让学生变化角度实验,验证猜测。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归纳得出结论

9、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后, 到讲台上展示交流实验中得到的图形,并思考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学生探究到 的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一些其他图形。 教师活动总结说明:多数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这很好,对于没有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也 要尊重实验,实事求是。教师要特别说明:即使今天我们所有组都得到了平行四边形规律, 就一定能说明分力和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吗?在科学探究中这样做可吗?(学生能意 识到这样做不妥) 教师活动总结说明:因为我们只做了有限的几组实验,就得出结论。这当然不可取!科学 探究往往要通过不同情况下的

10、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才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规 律,有时还需要通过理论证明才能加以推广。而我们这节课只做了有限的实验,其实两分 力和合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早就被科学家证实了,大多数同学得到这个结论, 而少数同学未能得到,那是因为实验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实验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 差、系统误差),甚至是操作上的错误。请学生下课后分析造成的原因。事实证明不仅力 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所有的矢量合成都满足。让学生返回到前面学习位移时的几 个问题,用平行四边形定则重新看待那些问题。 例题分析 教科书中的例题比较简单, 但学生在作图时常常不规范,教师要强调学生注意 1合力,分力要共起点

11、,虚线,实线要分清。 2合力,分力标度要相同,作图要准确。 3对角线要找准,不要忘了方向。 共点力 可让学生自学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 (1)思考分力一定时,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如何变化? (2)联系生活体验,两个同学提一桶水,两人手臂间夹角大些省力还是小些省力? (3)实际生活中物体往往受到多个力,怎样求多个共点力的合力呢?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 究 【板书设计】 5.1 力的合成 一、合力、分力、共点力 1合力、分力、共点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 1求几个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同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

12、与任意一个分力方向相同。 反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 3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 边作出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所夹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规律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例。 (2)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力可以多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设计说明】教师的板书对于整节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清晰的板书设计, 对于新课教学很有好处,这会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整节课的脉络。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依据等效思想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等效替代”的方法,不仅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 方法,它能使一些繁难问题的处理得以简化,能使一些难以直接研究的问题得以解决。平 行四边形定则不仅是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的定则,也是所有矢量合成的普遍定则,是重点、 难点。学好本节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种矢量及矢量运算,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通过对简单实 际问题的研究,知道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和研究身边事物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