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word学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7022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静电现象的应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我们又知道金属导 体中存在自由电子,把导体放入电场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二、预习内容 1、电场的重要性质是_. 2、导体的重要特征是_. 3、静电感应现象:_ 4、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_ 5、尖端放电的原理是_. 6、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7、静电有哪些应用? 8、 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 2、 理解静电屏蔽 二、学习过程 (一) 、静电平衡状态下的电场 1、静电平衡条件: 2、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特点: (二) 、尖端放电 1、 解释: 2、 应用: (三) 、静电屏蔽 1、理解: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因此,可利用金属外壳或金 属网封闭某一区域不在受外界电场的影响,这一现象称静电屏蔽 2、两种情况:金属内部空间不受壳外部电场的影响 接地的封闭的导体壳内部电场对壳外空间没有影响 (四)、探究: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那些带静电的现象是有益的,我们是怎样利用的? 三、反思总结 静电平衡的特点 1 。 2、 。 3、 。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3、所以它是一个 。这是 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四 、 当 堂 检 测 如图,长为 L 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量为 q 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为 R 的某点. 当达到静电平衡时,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空腔球壳内,小球带不带电?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二、预习内容 1、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金属导体中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 在金属中自由活动,成为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3、呈电中性状态的金属导体放入静电场

4、中,导体内自由电子便会因受到与场强方向相反的 电场力的作用而向场强的反方向定向移动。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 4 导体两面出现的正负电荷会在导体内部产生与原电场 0E方向相反的感生电场 E。这两个 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 5 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 ,变为离子,从而 导电; 6、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 之争; 7、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8、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 课内探究学案 (一) 、1、 0E内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二) 、1 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 ,变为离 子,从而导电; 2 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 三、反思总结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等势体 四 、 当 堂 检 测2LRkq 课后练习与提高 小球和球壳内表面均不带电,正电荷只分布在球壳外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