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佳节快乐!读读老舍、冰心、季羡林笔下的中秋美文 感谢您关注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 的“微言教育”关注我们。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微言教育”祝大家中秋快乐,赏月好心情!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老舍、冰 心、季羡林、肖复兴四位名家描写中秋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文字,我们一起仔 细品味大家笔下中秋的滋味。 北平最美的时候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 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 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
2、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 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 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 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 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 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 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 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
3、,果皮上的白霜 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 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 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 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 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 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 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 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
4、沿街 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 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 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 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中秋前三日 冰心 中秋前三日 浸人的寒光, 扑人的清香 照见我们绒样的衣裳, 微微地引起了 绒样的悲伤。 我的朋友, 正是“花好,月圆,人寿,” 何来惆怅? 便是将来离别, 今夕何夕, 也须暂忘! 一九二二年九月二日夜。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
5、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 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 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 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 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 个小孩子眼
6、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 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 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 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 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 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 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7、此时更是乐不可支 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 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 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 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 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 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 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 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8、。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母亲的月饼 肖复兴 中秋节又快到了,月饼蠢蠢欲动,又开始纷纷招摇上市。北京现在卖的月 饼花样翻新,但南风北渐,大多是广式或苏式,以前老北京人专门买的京式月 饼中,只剩下了自来红自来白,冷落在柜台的角落里,有一种叫做翻毛月饼的, 更是已经多年不见踪影。 翻毛月饼类似现在的苏式酥皮月饼,但那只是形似而并非神似。赵珩先生 在老饕漫笔一书中,专门有对它的描述:“其大小如现在的玫瑰饼,周身 通白,层层起酥,薄如粉笺,细如绵纸,从外到内可以完全剥离开来,松软无 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馅子是枣泥的,炒得丝毫没有糊味儿,且甜淡相宜。 翻毛月饼的皮子是淡而无味的,但与枣泥馅子同
9、嚼,枣香与面香混为一体,糯 软香甜至极。它虽属酥皮点心一类,但上下皆无烘烤过的痕迹。” 这是我迄今看到过的对翻毛月饼最为细致而生动的描述了,最初看到这段 文字时,立刻回到当年中秋节吃翻毛月饼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父亲 一只手托着翻毛月饼,另一只手放在这只手的下面,双层保险,为的是不小心 从上面那只手中掉下的月饼皮,好让下面这只手接着,当然,这可以见那时老 辈人的小心节省,也足可见那时翻毛月饼的皮是何等的细、薄、脆,就如同含 羞草一样,稍稍一动,全身就簌簌往下掉皮。赵先生说的“薄如粉笺,细如绵 纸”,真的一点不假。 只有曾经吃过翻毛月饼的人,才会体味得到赵先生所说的皮子的特点,这 是区别于苏式月饼最重要之处。苏式月饼的皮子也起酥,但那皮子是浸了油的, 是加了甜味儿的。翻毛月饼的皮子没有油,也不加糖,吃起来绝不油腻,入口 即化,而且有一种任何馅也压不过的月饼本身最重要的原料面粉的原来味 道,这是来自田间的味道,是月饼最初的本色,现在的月饼做得越来越花哨、 越来越昂贵,已经离本色越来越远。由于皮子没有油,翻毛月饼放几天再吃, 皮照样的酥,苏式月饼就不行,放几天,皮就硬了。翻毛月饼皮子到底是怎样 做的,充满谜一样的迷惑和诱惑,只献身,不现形,英雄莫问来处似的,只把 余味留下,便潇洒而去。好多年不见翻毛月饼卖了,也不知道现在这手艺传下 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