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要点:,(1)等截面直杆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 扭转应力函数,(2)按应力求解扭转问题的方法,(3)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理论,10-1 扭转问题中应力和位移,10-2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10-3 椭圆截面的扭转,10-4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10-5 薄壁杆的扭转,10-6 扭转问题的差分解,主 要 内 容,10-1 扭转问题中应力和位移,问题:,(1)等截面直杆,截面形状可以任意;,(2)两端受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扭矩 M ;,求:杆件内的应力与位移?,1. 扭转应力函数,求解方法:,按应力求解;,半逆解法,(3)两端无约束,为自由扭转,不计体力 ;,材料力学结果:,(
2、1),(自由扭转),(2),侧表面:,(10-1),扭转问题的未知量:,为三向应力状态,且不是轴对称问题。, 由材料力学中某些结果出发,求解。,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8-1),将式(10-1)代入,得:,(a), 扭转问题的平衡方程,相容方程:,相容方程:,(9-32), 扭转问题的相容方程,(c),边界条件:,(1)侧面:,(2)端面:,(n = 0, ),(b),(d),(e),(f),(a),(b), 扭转问题的相容方程, 平衡方程,基本方程的求解,由式(a)的前二式,得, 二元函数,由式(a)的第三式,得,由微分方程理论,可知:一定存在一函数(x,y),使得:,于是有:,(
3、10-2),(x,y)扭转应力函数,也称普朗特尔(Prandtl)应力函数,将式(10-2)代入相容方程(b),有,(10-3),由此可解得:, 用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式中:C 为常数。,结论:,等直杆的扭转问题归结为:,按相容方程(10-3)确定应力函数(x,y),然后按式(10-2)确定应力分量,并使其满足边界条件。,定解条件边界条件,(1)侧表面:,将 、 l、m 代入上述边界条件,有,又由式(10-2),应力函数 差一常数不影响应力分量的大小,,表明:在杆件的侧面上(横截面的边界上),应力函数 应取常数。,(10-4), 扭转问题的定解条件之一。,对于多连体(空心杆)问题, 在每一
4、边界上均为常数,但各个常数一般不相等,因此,只能将其中的一个边界上取 s=0,而其余边界上则取不同的常数,如:,于是对单连体(实心杆)可取:,Ci 由位移单值条件确定。,(2)上端面:,由圣维南原理转化为:,(c),(d),(e),对式(c),应有,同理,对式(d),应有,对式(e):,分部积分,得:,同理,得:,将其代入式(e):,得到:,(10-5),结论:,等直杆的扭转问题归结为解下列方程:,(10-3),泛定方程:,定解条件:,(10-4),(10-5),应力分量:, 应力函数法,(10-5),对多连体情形,有,其中:, 分别为第i个内边界上的值和第i个内边界所围的面积。,2. 扭转的
5、位移与变形,由物理方程,得:,再几何方程方程代入,有,(f),积分前三式,有,代入后三式,有,又由:,得:,从中求得:,代入 f1、f2 和 u、v 得:,其中: u0、v0 、x、y、z 和以前相同,代表刚体位移。,若不计刚体位移,只保留与变形有关的位移,则有,(10-6),将其用极坐标表示:,由,将式(10-6)代入,有:,由此可见:,对每个横截面(z =常数),它在 x y 面上的投影形状不变,而只是转动一个角度 =Kz 。,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 。,将其代入:,有:,将两式相减,得:,(10-7),(10-8),将其对照式(10-3):,(10-3),可见:,(10-9),实际问题
6、中,K 可通过实验测得。,小 结:,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2. 扭转问题应力的求解,(x,y)扭转应力函数, (Prandtl)应力函数,(10-3),(10-4),(10-5),应力函数的确定, 侧面边界条件, 杆端边界条件, 相容方程,1. 扭转问题按应力求解的基本方程,应力函数法,应力的确定,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3. 扭转问题杆件位移与变形, 杆件的抗扭刚度,或:, 扭转杆件的变形, 扭转杆件的位移,本章前面内容回顾:,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2. 扭转问题应力的求解,(x,y)扭转应力函数, (Prandtl)应力函数,(10-3),(10-4),(10-5),应力函数
7、的确定, 侧面边界条件, 杆端边界条件, 相容方程,1. 扭转问题按应力求解的基本方程,应力函数法,应力的确定,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3. 扭转问题杆件位移与变形, 杆件的抗扭刚度,或:, 扭转杆件的变形, 扭转杆件的位移,10-3 椭圆截面的扭转,1. 问题的描述,椭圆截面直杆:,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受扭矩 M 作用。,求:杆中的应力与位移。,2. 问题的求解,求应力函数 ,根据:,(10-4),及椭圆截面方程:,可假设:,(a),(b),式中:m为待定常数。将其代入方程(10-3):,得到:,(c),利用方程(10-5):,(c),利用方程(10-5):,(d),式中:,代入式
8、(d), 有:,可求得:,(e),(e),(c),将其代入式(e), 得:,(f),至此, 满足所有的条件:,(10-4),(10-3),(10-5),求剪应力,(1)剪应力分量:,(10-12),(2)合剪应力:,(10-13),(3)最大、最小剪应力:,对上式求极值,当,(10-14),当 a = b 时,与材料力学中圆截面结果相同。,求杆的形变与位移,由,得到:,(10-15), 杆件单位长度的扭转角,单位长度的扭转角,位移分量,由,(10-16),可求得:,由式(10-7)和式(f) :,(f),比较两式,得:,对其分别积分,得:,式中:w0 为常数,代表刚体位移。,若不计刚体位移,则
9、有:,(10-17),表明:,(1)扭杆的横截面并不保持平面,而翘曲成曲面。,(2)曲面的等高线在 xy 面上的投影为双曲线,其渐近线为 x、y 轴。,(3)仅当 a = b 时(圆截面杆),才有 w = 0,横截面保持平面。,讨论:,应力函数 的选取, 可利用杆截面的边界方程,如:,(a)椭圆:, 边界曲线方程, 应力函数,(b)等边三角形:,= 常数,(c)带半圆槽的杆:,小圆:,大圆:,= 常数,(d)矩形截面杆:,4条边界的方程为:,假设扭转应力函数为:, 常数,表明:, 上述函数不能作为扭转应力函数。,设定: 扭转应力函数 为:, 显然,满足侧面的边界条件,判断:扭转应力函数 是否满
10、足:,若满足,则由此确定待定常数 m,得应力函数 (x,y)。,如:椭圆截面杆的扭转应力函数 (x,y),椭圆截面方程:,可假设:,如:等边三角形截面杆的应力函数 (x,y),等边三角形截面边界方程:,可假设应力函数 (x,y):,= 常数,如:带半圆槽截面杆的应力函数 (x,y),小圆:,大圆:,= 常数,可假设应力函数 (x,y):,注意:,半逆解法不是对所有情形都适用。,如:对矩形截面杆不适用。,例:,图示空心圆截面杆件,外半径为a,内半径为b,试求其扭转剪应力及位移。,解:,求应力函数 ,为使 在外边界上的值为零,内边界上的值为常数,可取:,(1),由端部边界条件式(10-5)得:,于
11、是,得,(2),(3),求剪应力,(4),(5),求变形与位移,单位长度扭转角:,位移分量:,(10-7),由:,刚体位移,由于变形引起的轴向位移:,即平面保持平面假设成立。,例:,图示空心椭圆截面杆件,边界的方程分别为:,试求其扭转剪应力及位移。,内边界:,外边界:,(作为作业题),10-2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1. 薄膜比拟概念,比拟的概念:,如果两个物理现象,具有以下相似点:,(1)泛定方程;,(2 )定解条件;,则可舍去其物理量本身的物理意义,互相求解确定。,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 由普朗特尔(Prandtl., L.)提出,薄膜在均匀压力下的垂度 z ,与等截面直杆扭转问题中的应力函
12、数 ,在数学上相似(泛定方程相似、定解条件相似)。,因此,可用求薄膜垂度 z,变化规律的方法来解等截面杆扭转问题。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方法。, 为扭转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2. 薄膜比拟方法,设一均匀薄膜,张在水平边界上,水平边界与某受扭杆件截面的边界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薄膜在微小的均匀压力下,各点发生微小的垂度 z 。,有关薄膜假定:,不能受弯矩、扭矩、剪力作用,只能受张力 T (单位宽度的拉力)作用。,2. 薄膜比拟方法,方法说明:,取薄膜的一微小部分( abcd 矩形),其受力如图,,ab 边上拉力:,ab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cd 边上拉力:,cd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
13、:,ad 边上拉力:,ab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bc 边上拉力:,bc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在 z 方向上外力:,两边同除以dxdy,整理得:,或:,(10-10),边界条件:,(10-11),对于均布压力,有:,式(10-10)和(10-11)变为:,(a),另一方面,扭转问题有:,(10-8),(10-4),将式(10-8)、(10-4)改写为:,(b),比较式(a)、(b)可见:,当薄膜与扭杆横截面具有相同的边界时,变量:,与,决定于同样的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因而,两者应有相同的解答。并有:,(c),3. 扭矩M、截面上的剪应力与薄膜体积、斜率的关系,薄膜与边界平面间的体
14、积为:,由式(c):,(c),得到:,代入上式,有:,由式(10-5):,得到:,(d),或,扭矩 M 与薄膜体积的关系,截面剪应力与薄膜斜率的关系,由,可得:,其中:,薄膜垂度 z 沿 y方向的斜率。,(e),(f),结论:,当薄膜受均布压力q 作用时,使得:,则得:,(1),(2),(3),由于 x、y 轴方向是可以取在扭杆横截面上任意两互相垂直的方向,因而可得到如下推论:,(1)在扭杆横截面的某一点处,沿任一方向的剪应力,就等于该薄膜在该点处沿垂直方向的斜率。,(2)扭杆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等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的方向垂直。,剪应力环流公式:,图
15、中曲线 C 为薄膜变形后的某一条等高线 ,B 为等高线上某一点,C上有:,=常数,即,垂度 z 对曲线 C 的切向导数为零:,对于扭转杆件,,沿曲线 C 有,而:,(a),等高线 C 上任一点 B 的剪应力在法向上投影之和为零,即,B点的剪应力方向必沿此等高线的切线方向。,表明:,薄膜上的等高线 C 在边界平面上投影,即为扭转截面上剪应力流线。, 法向剪应力, 切向剪应力,由薄膜垂度与扭转应力函数的关系,得到:,各点剪应力与对应薄膜在该点的最大斜率成正比,,而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与薄膜,在该点的最大斜率方向互相垂直。,用等高线所在的平面截割薄膜,,由其 z 方向平衡,,其中:A为所截处等高线所围的
16、面积;,为所截薄膜在等高线处的斜率。,因为:,所以,有:,或:,将其代入式(b),有,(c),化简式(c),有,(d), 剪应力环流公式,表明:,剪应力沿流线的积分与杆件的单位扭转角 K 、剪应力流线所围面积 A 成正比。,结论: 扭转应力函数的两个基本性质,性质1:,截面内任一点的总剪应力 必指向该点处应力函数 等值线的切线,其大小等于应力函数 的负梯度,即 沿内法线方向的导数值:,性质2:,在应力函数 的闭合等值线上,剪应力环量和等值线所围的面积 A 成正比,即:, 剪应力环流公式,10-4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1. 问题:,图示矩形截面杆:,a、b、M,(1),(2),两种情形:,a b;
17、,求:杆的应力与位移。,2. 问题的求解,(1)a b 情形:, 狭长矩形,一般情形;,求应力函数 , a b,,由薄膜比拟可以推断,,应力函数 绝大部分截面几乎不随 x 变化,即不受短边约束的影响,对应的薄膜几乎为一柱面。,可以近似地取:,而:,变为:,对上式积分,有,利用边界条件:,可求得:,(a),利用式(10-5):,积分求得:,(b),(c),求剪应力,(1)剪应力分量:,(10-18),(2)最大剪应力:,(10-19),杆件的变形,单位长度扭转角:,由式(10-9):,(10-20),此时应力函数 可表示为:,(d),(2)任意情形( a /b=任意值 ):,求应力函数 ,基本方
18、程与边界条件:,此时应力函数 为一般函数:,求解思路:,对狭长矩形结果,进行修正。,将 分解成两部分,即:,其中: 1为狭长矩形的应力函数,即:,(e),(f),(g),(g),调整函数F,使其满足边界条件:,将式(g)代入方程:,得到:,因为:,有:,(h),表明:F 应为一调和函数。,原问题转化为:,(i),由问题的对称性,F 应为 x、y 的偶函数。,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只能是:,(j),将式(j)代入式(i)第二式,得:,将上式右边为,级数,,并比较两边系数,有,代入函数F,有,最后确定应力函数 为:,(k),求最大剪应力:,由薄膜比拟可以断定,最大剪应力发生在矩形横截面长边的中点(如点
19、A:x = 0 , y = b/2),其大小为:,(l),单位长度扭转角K:,应用式(10-5):,(m),代入式(l), 得最大剪应力公式:,(n),将上述两公式表示成:,(10-21),(10-22),式中:、1仅与a / b 有关,,可列表查得。,系数 、1 表:,正方形截面杆(a = b)翘曲后截面变形的等高线如图:,实线表示向上翘曲(凸);,虚线表示向下翘曲(凹)。,前面内容小结:,1. 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2. 求解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法,(x,y)扭转应力函数, (Prandtl)应力函数,引入一应力函数,(10-3),(10-4),(10-5),应力函
20、数的确定, 侧面边界条件, 杆端边界条件, 相容方程,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扭转杆件位移及变形的确定, 杆件的抗扭刚度,3. 扭转应力函数的求解方法,根据扭转应力函数 在侧面边界上应满足:,半逆解法:,由扭转杆件截面边界给出的方程:,设定: 扭转应力函数 为:, 显然,满足侧面的边界条件,判断:扭转应力函数 是否满足:,若满足,则由此确定待定常数 m,得应力函数 (x,y)。,如:椭圆截面杆的扭转应力函数 (x,y),椭圆截面方程:,可假设:,如:等边三角形截面杆的应力函数 (x,y),等边三角形截面边界方程:,可假设应力函数 (x,y):,= 常数,如:带半圆槽截面杆的应力函数 (x,y
21、),小圆:,大圆:,= 常数,可假设应力函数 (x,y):,注意:,半逆解法不是对所有情形都适用。,如:对矩形截面杆不适用。,4.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理论,理论依据,薄膜的垂度 z :,(10-10),(10-11),应力函数 :,(10-3),(10-4),对应关系:,当薄膜受均布压力q 作用时,有,(1),(2),(3),(1)在扭杆横截面的某一点处,沿任一方向的剪应力,就等于该薄膜在该点处沿垂直方向的斜率。,(2)扭杆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等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的方向垂直。,5. 扭转应力函数的两个基本性质,性质1:,截面内任一点的总剪应力 必指向
22、该点处应力函数 等值线的切线,其大小等于应力函数 的负梯度,即 沿内法线方向的导数值:,性质2:,在应力函数 的闭合等值线上,剪应力环量和等值线所围的面积 A 成正比,即:, 剪应力环流公式,6. 矩形截面杆扭转应力函数的确定,(1)a b 情形:,剪应力:,(10-18),(2)最大剪应力:,(10-19),应力函数:,杆件的变形,(10-20),(2)a 、b 为一般情形:,应力函数 ,剪应力分量:,(10-21),(10-22),杆件的变形,式中:,由有关手册查表得。,矩形截面扭转应力函数求解(讨论):,(对a、b为一般情况),(1),以狭长矩形解为基础:,(2),在狭长矩形解上叠加上调
23、和函数:,求出调和函数,则所求应力函数即为:,分析:,从微分方程求解方法的角度看:,为非齐次方程(10-3)的一特解;,为对应齐次方程:,的通解。,扭转应力函数 求解的逆解法:,扭转应力函数 求解的逆解法:,(1),求方程(10-3)的特解 1,即在域内满足:,如:,(2),求方程(10-3)的齐次通解F(x,y),即在域满足:, F(x,y)为一调和函数。,调和函数F(x,y) 的选取:,由复变函数理论可知,复变函数,的实部和虚部以及它们的任意线性组合均为调和函数( zn 为解析函数),,(3),将特解 1与齐次通解F(x,y)叠加,使其满足边界条件:,均可作为方程(10-3)的齐次通解F(
24、x,y) 。,如:椭圆截面杆的扭转应力函数 (x,y):,特解,通解,取:,其中:B、m 待定常数。,全解,适当选取C、B,使其满足:,可求得:,代入得:,同前面所求结果,即:,扭转问题解题小结:,(1),求应力函数 ,(10-3),(10-4),(10-5),由式(10-4)及边界的几何形状设定应力函数 ,然后由式(10-3)、(10-5)确定待定常数。,对多连体截面杆:,(10-3),(10-4),(10-5),其中:,(1)Ai 为第 i 个内边界所围的面积;,(2) i 为 第 i 个内边界的值;,(3),求变形与位移,单位长度扭转角:,(10-9),位移分量:,(2),求应力分量和最
25、大剪应力,合剪应力:,10-5 薄壁杆的扭转,1. 开口薄壁杆件扭转,分类:,(1),开口薄壁杆件;,(2),闭口薄壁杆件。, 仅讨论其自由扭转。,假定:,(1)由于杆件壁厚 b 很薄,可近似视其为狭长矩形的组合;,(2)曲的狭长矩形与同长度、宽度的直狭长矩形差别不大。,扭转剪应力与变形:,设 ai、bi 分别为扭杆横截面的第 i 个狭长矩形的长度和宽度,Mi 为该矩形面积上承受的扭矩(为整个横截面上扭矩的一部分),i 代表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K代表该扭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则狭长矩形的结果,有,扭转剪应力与变形:,设 ai、bi 分别为扭杆横截面的第 i 个狭长矩形的长度和宽度,Mi
26、 为为该矩形面积上承受的扭矩(为整个横截面上扭矩的一部分),i 代表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K 代表该扭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则狭长矩形的结果,有,(a),(b),由式(b)得:,(c),整个横截面上的扭矩为:,(d),比较式(c)与式(d),有:,将上式代回式(a)(b),有:,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及杆件的扭转角:,(10-23),(10-24),由于每个狭长矩形的扭转角相同,所以整个横截面的抗扭刚度为:,说明:,(1) 式(10-23)给出的狭长矩形中点处的应力值精度较高;但两个狭长矩形的连接处误差较大,可能发生远大于中点处的应力。 应力集中。,(2) 连接处应力随连接圆角的半
27、径 而变化,图中给出胡斯(J. H. Huth)用差分法计算得到的结果。,2. 闭口薄壁杆件扭转,扭转剪应力:, 由薄膜比拟方法分析。,方法说明:,在薄壁杆横截面的外边界上张一薄膜,使得薄膜在外边界上的垂度为零;,为使薄壁杆横截面的内边界上的垂度为常量,假想在薄膜上粘一无重不变形的平板,平板的大小、形状与横截面的内边界相同;,由于杆壁的厚度 很小, 可以预料,沿壁的厚度方向薄膜的斜率可视为常量,如图所示。,于是,杆壁厚度为 处的剪应力大小(等于薄膜的斜率)为:,(e),由杆横截面上的扭矩 M 与薄膜、杆横截面所围的体积间关系,有:,(f),式中 :A 为横截面内外界所围面积的平均值。,由此得:
28、,将其代入式(e),有:,(10-25),(10-25),显然,其最大值发生在壁厚最小处,即:,扭转变形 单位长度扭转角K,考虑平板CD的平衡:,在杆壁中线取一微小长度ds,该微段薄膜对平板的拉力为:Tds ,它在 z 轴方向的投影:,平板所受的压力( z 轴方向)为:,由 z 轴方向力的平衡,即,由式(f)可得:,而:,由此可得:,因而,可求得:,(10-26),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 为常量,上式即变为:,(10-27),式中:s为杆壁中线的全长。,说明:,(1) 在截面的凹角处,局部的最大应力max可能发生远大于 式(10-25)给出的应力值。,(2)局部最大应力随凹角处的圆弧半径
29、的增大而减小。,杆的抗扭刚度:,例:,如图所示,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两者的壁厚相同,试比较受扭时的剪应与抗扭刚度。,解:,(1)开口薄壁杆件,剪应力:,由式(10-23):,得:,抗扭刚度:,由式:,(2)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由式(10-25):,由式(10-25):,抗扭刚度:,(3)两者比较:,剪应力:,设:,抗扭刚度:,可见:,对于截面积大致相同的两种薄壁杆,开口剪应力是闭口的15倍;,闭口的抗扭刚度是开口情形的 75倍;,结论:开口薄壁杆件比闭口薄壁杆件的抗扭能力差。,横截面有两个孔的多连通域情况:,由薄膜比拟方法,,设1、2、3 都很小,有,(a),(b),由薄膜所围体积与扭矩的
30、关系,有,(c),其中,A1、A2为闭曲线(虚线)C1、C2所围的面积。,又由剪应力环流公式:,得到:,亦为常量,且有,对于1、2、3 为常量,,(d),其中:,其中:s1、s2、s3 分别为中心线ACB、BDA、BA的长度。,联立求解式(b)、 (c)、 (d)得,联立求解式(b)、 (c)、 (d)得,或:,其中:,例:,如图所示,均匀厚度 的闭口薄壁管,承受扭矩 M 作用,试求管中的剪应力 与单位长度扭转角 K。,解:,A1,A2,由题意可知:,说明:,(1),当截面形状对隔板AB 对称时,隔板上剪应力 3 = 0。,即扭矩 M 完全由蒙皮CDEF 承受,隔板AB仅起保护截面形状的作用。
31、,(2),用类似方法可求截面上有多个孔洞的扭转达问题。,小结:,(1)开口薄壁杆件:,(10-23),(10-24),剪应力:,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2)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10-25),单位长度扭转角:,(10-26),(10-27),抗扭刚度:,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例:,如图所示,为等厚双连薄壁杆件,其右侧竖壁开一水平缝口,受有扭矩 M 作用,试求其最大剪应力与单位长度扭转角K。,解:,(1)闭口部分,剪应力:,由式(10-23):,得:,单位长度扭转角:,由式(10-25):,由式(10-26):,得:,(2)开口部分,剪应力:,其中
32、:,M1为闭口部分上作用的扭矩,,1、 K1为闭口部分上剪应力和单位长度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由式(10-24):,其中:,M2为闭口部分上作用的扭矩,,2、 K2为闭口部分上剪应力和单位长度扭转角。,(a),(b),(c),(d),(3)整体分析,总扭矩 M 应等于两者相加,即:,截面为一整体,两部分扭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应相同,即:,由此可解得:,(e),(f),比较,得:,两种情况比较:,(b),显然,情况(a)优与情况(b),第10章 小结,1. 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2. 求解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法,(x,y)扭转应力函数, (Prandtl)应力函数,引
33、入一应力函数,(10-3),(10-4),(10-5),应力函数的确定,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杆件位移的确定, 杆件的抗扭刚度,3.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理论,理论依据,薄膜的垂度 z :,(10-10),(10-11),应力函数 :,(10-3),(10-4),对应关系:,当薄膜受均布压力q 作用时,有,(1),(2),(3),4. 扭转应力函数的两个基本性质,性质1:,截面内任一点的总剪应力 必指向该点处应力函数 等值线的切线,其大小等于应力函数 的负梯度,即 沿内法线方向的导数值:,性质2:,在应力函数 的闭合等值线上,剪应力环量和等值线所围的面积 A 成正比,即:, 剪应力环流公式,5. 薄壁杆件的扭转,(1)开口薄壁杆件:,剪应力:,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2)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单位长度扭转角:,(10-26),(10-27),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抗扭刚度:,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横截面有两个孔的多连通域情况:,其中:,作业:,10 1,10 2,作业:,10 1,10 2,作业:,10 1,10 2,作业:,10 3,10 4,10-6 扭转问题的位移解法,S位移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