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95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目录摘要2ABSTRACT2关键词2KEYWORDS2引言2一、伏笔3二、起与结5三、虚与实7四、连断与夹叙9五、避犯与异同11结语13注释13参考文献14致谢16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摘要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号称“第一才子书”,它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的三国演义版本。本文从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这五个方面对叙事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三国演义评点的叙事特色。毛宗岗对叙事行为的认识与评点的这个过程,也恰恰体现了明清小说叙事意识的一个觉醒。ABSTRACTMAOZONGGANGCOMMENTSOFROMANTICOFTHR

2、EEKINGDOMSISSOCALLEDTHE“FIRSTWITBOOK”,ITSONEOFTHEVERSIONSTHATPOPULARINPUBLICTHISPAPERANALYZINGTHENARRATIVETHEORYFROMFORESHADOWING、BEGINNINGANDEND、VIRTUALANDREAL、DEPICTIONANDNARRATIONINTERPOSED、DIFFERENCESWITHTHESAME,EXPLAININGTHECHARACTEROFTHENARRATIVETHEPROCESSOFMAOZONGGANGSCOMMENTSREFLECTSTHEAROUS

3、ALOFANCIENTNOVELSNARRATIVECONSCIOUSNESS关键词三国演义;毛宗岗;叙事;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KEYWORDSROMANTICOFTHREEKINGDOMS;MAOZONGGANG;NARRATIVE;FORESHADOWING;BEGINNINGANDEND;VIRTUALANDREAL;DEPICTIONANDNARRATIONINTERPOSED;DIFFERENCESWITHTHESAME引言明清的小说评点家很早就注意到小说的叙事艺术。容与堂本水浒已出现了叙事的概念。发展至金圣叹,叙事概念已经比较的常用,毛宗岗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

4、果,他的评点中就惯用叙事一词。据统计,在毛本三国演义中,叙事一词前后使用不下50次,高于金评本的10次。他还加强了对叙法的分析,并积极研究叙事作品如何才能达到妙品的艺术境界。1可以说,毛宗岗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一位集大成型的小说理论家。在毛宗岗的的叙事理论中,叙事技巧的运用一直是他点评的一个侧重点。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3对这些叙事技巧都有非常细致独到的点评,他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对作者种种叙法的点评,其实也是主观地还原了隐藏在这些手法背后的作者的叙事目标。而这个叙事目标则是通过毛宗岗总结的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这五个叙事技巧来进行论述的。一、伏笔

5、所谓伏笔,是指作者在安排文章的结构时故意设置的,能够影响、暗示人物未来命运、以及故事情节发展趋向的笔墨。因为一般的长篇小说,它涉及了大量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时间跨度较长,人物很难同时出场,如果后出场的人物在前边没有交代而在后边突然出现的话,文章就会让读者觉得突兀。所以伏笔的作用就是使后面出现的人和事显得合情合理、使整个故事连贯,前后文互相照应且结构紧凑。2伏笔这种手法是毛宗岗从三国演义中总结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并不一定就是毛宗岗从三国演义中总结出来的,有可能是文坛上对文章的叙事之法早己有一套固定的认识,毛宗岗只是其中一个运用者罢了。但是,毛宗岗将之用于批评三国演义的实践并加以突出和推广的功劳还是

6、值得肯定的。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道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着于数十着之前,而其应在数十着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如玄德破黄巾时,并叙曹操,带叙董卓,早为董卓乱国、曹操专权伏下一笔。又如西蜀刘璋乃刘焉之子,而首卷将叙刘备,先叙刘焉,早为取西川伏下一笔。赵云归昭烈在古城聚义之时,而昭烈之遇赵云,早于磐河战公孙时伏下一笔。刘禅帝蜀四十余年而终,在一百十回之后,而鹤鸣之兆,早于新野初生时伏下一笔。庞统归昭烈在周郎既死之后,而童子述庞统姓名,早于水镜庄前伏下一笔。马超归昭烈在葭萌战张飞之后,而昭烈之与马腾同事,早于受衣带诏时伏下一笔。曹丕篡汉在八

7、十回中,而青云紫云之祥,早于三十三回之前伏下一笔。武侯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上方谷火灭之后,而司马徽未遇其时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4语,崔州平天不可强之言,早于三顾草庐前伏下一笔。姜维九伐中原在一百五回之后,而武侯之收姜维,早于初出祁山时伏下一笔。姜维与邓艾相遇在三伐中原之后,姜维与钟会相遇在九伐中原之后,而夏侯霸述两人姓名,早于未伐中原时伏下一笔。孙权僭号在八十五回后,而吴夫人梦日之兆,早于三十八回中伏下一笔。司马篡魏在一百十九回,而曹操梦马之兆,早于五十七回中伏下一笔。3毛宗岗所谓的“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其实就是指伏笔。以上,毛宗岗总共举了十二个例子来证明伏笔艺术的结构妙用。其

8、实三国演义里运用的伏笔手法远不止这十二种。比如,第六回中孙坚得玉玺后密谕军士不得泄露消息,殊不知自己密谕军士的同时已经在泄露消息,这也为下文军人泄密埋下了伏笔。第十三回中,吕布投奔刘备,糜竺谏刘备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此番话已为吕布后文夺徐州埋下伏笔。第十六回,陈宫劝吕布除掉刘备,否则日后必为刘备所害。为第十九回吕布白门楼陨命埋下一笔。第二十五回,关羽斩颜良、文丑后,在曹操面前不忘夸张飞,为日后长板桥曹操不战而退埋下一笔。第三十回,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曹操见袁将张郃勇猛过人,暗暗称奇,为日后收用张郃伏笔。第四十回,曹操攻打新野,孔明劝玄德弃新野,夺荆州,而玄德不忍作此不义之举。为日后刘备后

9、悔没抓住夺取荆州的机会埋下伏笔。第六十五回,蜀地星象,民间小儿歌谣皆为刘备称帝埋下伏笔。第六十七回,曹操攻汉中见山势险恶,变引军回寨。入陇尚且如此恐惧,为后文不欲入蜀伏下一笔。第七十四回,关羽在樊城上见襄江水势很急,为后文放水淹七军埋下一笔。第八十三回,刘备伐吴,将军队屯于山林树木之间,为后文陆逊营烧七百里埋下一笔。第九十二回,孔明笑魏延轻敌,为姜维之来虚伏一笔。在以上诸多的伏笔之中,我认为,刘备取西川这一伏的运用很具有代表性。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作者用刘焉来引出刘备,在小说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刘备日后取西川的种子。不过这颗种子直到小说第六十回才得以发芽,这难道符合小说的艺术真实吗陈寿作三国志,其

10、中蜀书第一列刘二牧传、先是叙述刘焉、刘璋,然后才进入蜀汉先主正传,开始叙述刘备。4其中,刘璋迎刘备入川是史实,但并没有刘焉与刘备直接关系的叙述。用“隔年下种”的意思说,就是只有“芽”而没有“种”,这很正常,历史叙事更注重的是一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5事实记载,而少了一些小说叙事手法上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小说叙事者运用了小说叙事艺术手法,改变了这些人物的关系,在刘备、刘璋的情节之前,叙述发展了刘焉与刘备的情节。在第一回,作者叙述黄巾作乱,于是刘焉召见邹靖计议抵御,邹靖建议刘焉招募英雄,刘备遂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后来,刘备说起自己的宗派,刘焉大喜,遂认刘备为侄。关于邹靖,先主传记载“灵

11、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除安喜尉。”5史书对邹靖的记录,仅此而已。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历史小人物,小说却通过邹靖把刘焉、刘备捏合在一起。刘焉与刘备这段叔侄关系,无疑为第六十回刘备与刘璋的兄弟关系的叙述作了伏笔与铺垫,这也为刘备之后意取西川却又顾忌叔侄关系的情面而举棋不定作了很好的解释。对于刘焉、刘备、刘璋三人之间关系的艺术处理,小说叙事比较历史的叙事,可谓相形见彰。上面提到的“隔年下种,先时伏着”是一种单线的关系,除此之外,毛宗岗还发现了一种“彼此相伏,前后相因”的双面关系。6第九十四回回评“读三国者,读至此卷而知文之彼此相伏,前后相因,殆合十数卷而只

12、如一篇,只如一句也。其相反而相因者,有助汉之沙摩柯,乃有抗汉之孟获;其不相反而相因者,有借羌兵之曹丕,乃有借羌兵之曹真。其相类而相因者,有马超在而即去之柯比能,乃有马超死而忽来之彻里吉;其不相类而相因者,有六纵而不服之蛮王,乃有一纵而即服之雅丹丞相。至于孟达致书与李严,早有李严致书孟达以为之伏笔矣。申仪助司马杀孟达,早有孟达之约申仪而背刘封以为之伏笔矣。文如常山率然,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岂非结构之秒者哉”7相对这种“隔年下种,先时伏着”的单线的关系,“彼此相伏,前后相因”这种双面关系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还是相对较少的,但还是应该值得重视。如吕布先是丁原的义子,后来因为赤兔马而

13、背叛丁原,做了董卓的义子,再后来又为了得到貂蝉而背叛董卓,后被曹操所擒,吕布愿降,幸而曹操明事理,否则又要做那吕布的义父,结果可想而知。从吕布背叛丁原,作者其实已经为后来董卓的命运埋下伏笔。再如番王沙摩柯助蜀汉讨伐东吴,蛮王孟获受魏国利诱而反抗蜀汉等事件,都像是在小说整体叙事中打开的一个又一个扇面。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6些扇面均围绕蜀汉叙事重心而设计,别有情趣。同时彼此间具有相反或相似的艺术关系,毛宗岗称之为“彼此相伏,前后相因”,正是一语中的。不同叙事扇面“彼此相伏,前后相因”的艺术关系,也增强了情节之间的互动共生性质。二、起与结古代评点家常以起、结等词语来论述小说的情节结构。容与堂本水

14、浒较早提出“一部大书以石碣始,以石碣终,章法奇绝。”8后来,金圣叹将水浒改为七十回结构,也是根据这个“石碣”结构。可见,起、结是解释小说框架结构的特有概念。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也是以“起”、“结”来概括这部小说的布局特征。这种布局也非常符合中国人欣赏心理和习惯。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国演义一书,总起总结之中,又有六起六结其叙献帝,则以董卓废立为一起,以曹圣篡夺为一结;其叙刘、关、张三人,则以桃园结义为一起,而以白帝托孤为一结;其叙诸葛亮,则以三顾草庐为一起,而以六出祁山为一结;其叙西蜀,则以成都称帝为一起,而以绵竹出降为一结;其叙魏国,则以黄初改元为一起,而以司马受禅为一结;其叙

15、东吴,则以孙坚匿玺为一起,而以孙皓街璧为一结。凡此数段文字,联络交互于其间,或此方起而彼已结,或此未结而彼又起。读之不见其断续之迹,而按之则自有章法之可知也。9从毛宗岗的评析我们可以知道他对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的起结是十分欣赏的,也可以知道他对起结模式的想法。首先,毛宗岗显然对叙事作品中有起有结的结构习惯是绝对认可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己深入群众潜意识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决定的;其次,毛宗岗所理解的起结模式有大小层次之分。所以,他把“总起总结”和“六起六结”区分开来,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小起小结”他没有提到。“总起总结”,指出三国演义全书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构成,整个三国故事其实就是一篇大传记,三

16、国演义这一部大书就是描写魏、蜀、吴三个王朝的兴亡史,兴起亡结,也就是毛宗岗所说的“总起总结”。“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7起六结”即指构成全书故事的六部分具体内容。10这“六起六结”,有些以国别为结构,叙述其始其终;有些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其出其止。毛宗岗的“六起六结”基本上涵盖了三国演义叙事的主要线索。当然,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诸多,相互交叉的起结关系肯定不会只有毛宗岗所说的“六起六结”。毛宗岗只是对其中重要的起结进行了罗列。所有的这些起结在不同的叙事板块中的地位、作用、层次各不相同,但却各有起结而分别形成一个个完整、独立的整体。当然,从全文的视角出发,它还是相互牵制、关联的,因而才形成一个更大的

17、整体。用杨义先生的话来说,这形成的便是一种“多层性圆形结构。”“多层性圆形结构,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三国演义总体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里包含着魏、蜀、吴三家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个中等的圆,以及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来去匆匆的较小的圆,在这种圆圆相续相套之间波澜壮阔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政治外交谋略和战争传奇。”11再次,毛宗岗指出这些大大小小的起结并不是按顺序进行的,它们是相互交错夹杂进行的,“联络交互于其间,或此方起而彼己结,或此未结而彼又起。”在结构上,“总起总结”是全书的主线,“六起六结”则是副线。副线是故事的分支,副线越多,分支越多,故事也就越多,全书的结构也就

18、越复杂。我认为,毛宗岗的“总起总结”与“六起六结”说,很好概括了三国演义布局的艺术实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小说的内容。三、虚与实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指出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画家之法于山于树之近者,则浓之重之,于山与树之远者,则轻之淡之。不然林麓迢遥,峰岚层叠,岂能于尺幅中一一而详绘之乎作文亦犹是已如皇甫嵩破黄巾,只在朱儁一边打听得来;袁绍杀公孙瓒,只在曹操一边打听得来;赵云袭南郡,关、张袭两郡,只在周郎眼中、耳中听来;昭烈杀杨奉、韩暹,只在昭烈口中叙来;张飞夺古城在关公耳中听来;简雍投袁绍在昭烈口中说来,至若曹丕三路伐吴而皆败,一路用实写,两路用虚写;武侯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9、8曹丕五路之兵,惟遣使入吴用实写,其四路皆用虚写。诸如此类,又指不胜屈。只一句两句,正不知包却几许事情,省却几许笔墨。12除了以上毛宗岗列举的之外,三国演义中运用到的虚实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第一回中,张角的妖术在卢植口中虚叙而来。第二回中实叙张宝妖术,与前一回虚叙张角形成反差;在后面探子回报皇甫嵩的消息中,实叙皇甫嵩,虚叙张角、张宝、董卓、卢植、曹操等人,参差有致。第五回,华雄斩俞涉、潘凤的消息皆是飞马来报,后文关羽斩华雄亦是虚写。第二十一回,曹操破吕布用实写,袁绍破公孙瓒则用虚叙,一详一略。第二十三回,祢衡被斩的消息不用实叙,而是从使者口中虚写。第三十五回,玄德路遇一牧童,问及庞统、庞德,牧

20、童实叙庞统,虚叙庞德,有主次之别。第四十四回,曹操兵临城下,吴国要降派与要战派分两拨面见周瑜,想探知周瑜的意见,此处用的是实叙,后文吕蒙、甘宁也来见周瑜,要降派与要战派互相争论,此处用的是虚叙,前详后略,笔法各异。第五十八回,玄德致书与马超用实写,曹操致书韩遂则用虚写。第七十二回,诸葛亮取汉中之战中,黄忠、赵云烧山用虚写,抢粮则用实写。第八十二回,关兴擒谭雄用虚写,张苞擒崔禹用实写,各自不同。在毛宗岗评点中,多次用叙事妙品在评价这种虚实手法。如第七回夹批“蔡瑁出处,从孙坚口中点出,叙事妙品。”孙坚与刘表是死对头,从他口中透露蔡瑁的消息,这不是简单的说白,而是着重点明刘表势力败亡的原因。第二十一

21、回夹批“前文曹操破吕布却用实写,此处袁绍破公孙瓒都用虚述,一详一略,皆叙事妙品。”袁绍破公孙瓒是通过满宠的视点呈现在本文中的。袁绍、公孙瓒之战,离小说的叙事中心的距离较远,应该略写。而曹操、吕布皆是小说的重要人物。所以说相同或类似的人物、事件,因其叙事意义的不同会在本文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详略。第三十六回夹批“庞统有叔,孔明亦有叔。徐庶有弟,孔明亦有弟。庞统之叔与水镜为友,孔明之叔与刘表为交。徐庶则母在而弟亡,孔明则弟在而父亡。庞统来历,在牧童口中叙出;徐庶来历,在程昱口中叙出;孔明来历,在徐庶口中叙出。叙庞统止及其母与弟;叙孔明则不及其弟与叔,并及其父与祖。或先或后,或略或详,参差错落,真叙事妙

22、品”徐庶、庞统、孔明三人都是刘备平生仅遇的谋臣,但三人在叙事者笔下却参差错落,各有其叙事样态。叙述孔明翔实,叙述庞统和徐庶则比较简略,可以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9出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程度所决定的。第五十一回夹批“探马口中不叙陈矫,却在程普口中补出。叙事妙品。”探马这一角色只适合传递消息,不适合猜测军情;而程普为大将,可以洞察军事规律。第七十回夹批“刘封、孟达在杜袭口中点出,与子龙是一虚一实,叙事妙品。”与刘封、孟达相比,赵云是大将,而且是书中重要角色,因此应实叙赵云,叙述刘封、孟达。第一百十四回夹批“曹髦作诗之事,却在贾充口中写出,叙事妙品。”贾充是促成司马氏篡位的重要人物,曹髦作诗由

23、他口中写出,显得分外有力。总结上面五个例子,可以得出“叙事妙品”有两个特点,一是一虚一实的手法,丰富了叙事手段;二是选择恰如其分的人物观点,有力突出叙事内容,从而引人深思。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认为写作和绘画是互通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再加工,不是对原有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在安排故事的情节结构时也不可能对所有材料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有所取舍。因此,有的地方需要实写,有的地方需要虚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使作品整体相得益彰。叙事者有意雕刻这些,让我们看到叙事的确是一门精致而复杂的艺术。13四、连断与夹叙有的小说故事长,有的小说故事短。故事长,如果流水般直叙下去就会使人感到累赘、乏味,这样的故事

24、就需要给它断开,夹叙一些别的故事。故事短,如果再夹叙别的故事,文章就会显得不连贯,这样的故事就不适于断开而适于连叙。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指出三国一书,有横云断岭,横桥锁溪之妙。文有宜于连者,有宜于断者。如五关斩将,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此文之妙于连者也。如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此文之妙于断者也。盖文之短者,不连叙则不贯串。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后世稗官家鲜能及此。14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0这是毛宗岗对三国演义写作特点的精准概括。短的故事一般是单线发展,人物比较少尤其是主要人物,宜于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宜于表现故事环境氛围。像关云长五关斩将

25、,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七擒孟获等故事主题单一而且主要人物少,连叙能很好地表现关羽对刘备的兄弟手足之情,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孔明七擒七纵孟获的大将风度。否则小说就显得不流畅不连贯。长的故事,因为其叙事的时间跨度长,牵涉到的人物多,如果连叙就觉得累赘,所以就用别的故事间开。这就需要用到夹叙手法,夹叙就是在当前叙述的故事中插入其它的故事,对叙事时间来说,就是把当前的叙事时间打断,而回到所插入事件的叙述时间。毛宗岗从夹叙对读者心理、对结构、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夹叙在作品中的作用。关于夹叙的运用,毛宗岗还指出“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毛宗岗列举了许多例子如正叙黄巾

26、扰乱,忽有何后、董后两宫争论一段文字;正叙冀州厮杀,忽有袁谭失妻、曹王纳妇一段文字;正叙催、池猖狂,忽有杨彪夫人与郭沮之妻来往一段文字;正叙荆州事变,忽有蔡夫人商议一段文字;正叙董卓纵横,忽有貂蝉凤仪亭一段文字;正叙赤壁垂兵,忽有曹操欲取二乔一段文字;正叙宛城交攻,忽有张济妻与曹操相遇一段文字;正叙赵云取桂阳,忽有赵范寡嫂敬酒一段文字;正叙下郑交战,忽有吕布送女、严氏恋夫一段文字;正叙昭烈争荆州,忽有孙权亲妹洞房花烛一段文字;正叙孙权战黄祖,忽有孙翎妻为夫报仇一段文字;正叙司马兹杀曹夹,忽有辛宪英为弟画策一段文字。至于袁绍讨曹操之时,忽带叙郑康成之稗;曹操救汉中之日,忽带叙蔡中郎之女。15除了

27、以上毛宗岗的举例,文中还有多处“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的地方。如第一回本来是要叙述刘、关、张三人,中间却夹叙曹操,后面又带出董卓,奇妙。第二十二回,刘备据徐州,势单力薄,又怕曹操来袭,此时忙中夹叙郑康的故事,利用郑康与与袁绍的交情,使刘备与袁绍建立关系联合拒操。在刘备与袁绍达成初步联盟的同时,又夹叙一段陈琳事,由此引出了一篇绝世妙文。第三十二回,曹操与袁氏父子激战正酣,夹叙曹操长子曹丕,并叙曹丕“八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1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这段描述已经预示了曹丕日后的称帝。这段夹叙叙袁氏将亡,忽接曹家儿子,可谓妙笔。第六十六回,伏后除曹一事败露,曹操欲除掉伏皇后,

28、此时又夹叙一段华歆的故事,暗指华歆贪慕虚荣,先事孙权,后事曹操,此回收捕伏皇后,也就有了以后华歆逼汉献帝退位一事。以上诸多的夹叙运用中,其中值得一说的是第七十一回一段关于“黄娟幼妇,外孙齑臼”的故事。当时,刘备与曹操正忙于争夺汉中,百忙之中突然夹叙这段闲文。毛氏夹批称之为叙事妙品。一段闲文,为什么会有“妙品”之誉。第七十一回回评“夏侯渊以妙才为字,可谓实不称其名矣。夏侯非妙才,若杨修庶为秒才。而妙才之杨修,先有一妙才之蔡邕;有妙才之蔡邕,又先有妙才之邯郸淳。百忙之中夹叙一段闲文,虽极不相蒙处,却又极相映合处,近日稗官中未见有此。”毛宗岗认为章回艺术有一种自在的回内结构,也就是说一回有一回的的叙

29、事中心。此回就是以“妙才”为中心。其中,有武妙才,有文妙才,有男妙才,有女妙才,有真妙才,有假妙才。看上去不经意的一段叙事,却隐藏着绝妙的结构因子。回评又云“前卷与此卷,方叙战胜攻取之事,几于旌旗炫目,金鼓聒耳矣。忽于武功之内带表文辞,猛将之中杂见列女,如曹女之孝,蔡琰之聪,黄绢幼妇之品题,外孙齑臼之颖悟,令人耳目顿换。纪事之妙,真不可方物。”前一回,作者一直在连叙蜀汉与曹魏为争夺汉中而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回突然来了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让读者也从这场乏味的消耗战中回过神来,显然作者深谙叙事之道。而且在这段夹叙中,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曹操的塑造做的特别到位,让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在读者面前呈现得更为形象、

30、饱满。从武功到文辞,从猛将到烈女,这是情节之叙事情调的转换,是情节美学的一种特征。由此看来,夹叙的这段闲文,既适应了结构的需求,有增添了情节的美学特征,难怪毛宗岗称其为“叙事妙品”了。五、避犯与异同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写到相似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2雷同的题材、故事,所以怎样同中求异写出新意是令作者们头疼的事。16在读三国志法中,毛宗岗指出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惟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17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很善于运用避犯的写作技巧,这种手法在三国演义里运用到很多

31、,比如在第八回中,王允施美人计骗董卓、吕布到家中,目的为了让两人见到貂蝉,同为见貂蝉,却是两种不同的去法。吕布是不请自去,董卓则是受邀而去。第二十回,王子服与董承、种辑商议除掉国贼曹操,董成闻之着急,种辑闻之着恼,同一件事,反应各有不同。在第三十二回中,侯成、冯礼同样是因为饮酒被责而降曹,但是结果却大不同一个降于决水之后而不死;一降于决水之前而死,结果大异。第五十二回,孔明取七郡,前三郡用袭,后四郡则用攻。后四郡中,两郡太守降,两郡太守死。零陵、桂阳是太守不想战,而手下人想战;而武陵、长沙是太守恋战,手下人怯战。第八十四回,陆逊猇亭之火与前面周郎的赤壁之火同样是火攻,叙事上却截然不同。周郎受命

32、与吴师方锐之时,陆逊则受命于吴师屡挫之后;周郎有同心拒敌之刘备,陆逊则有乘间窥吴之曹丕;周郎有孔明、黄盖等人助之,陆逊则有张昭、顾雍等疑之;周郎之火在冬月,冬月逆风需要借风火攻,陆逊之火在夏日,不必待风而火攻;周郎之火在水上,陆逊之火在林间;曹操之船,不自连锁,需赚之使连而后烧,玄德之营,先自连属,不必使人赚之连而后烧。第九十回,七擒孟获中,有四擒是被孔明亲自擒住的,有三擒则是被别人擒住。而这三擒中还有真擒假擒之分,前二擒是真,后一擒则是诈擒。显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其避犯之技应用的独具匠心,让人感觉到一种变幻之美。这种变幻之美在毛宗岗看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与风格的

33、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性主要指即使是同类事情也能写出它们的不一样效果来,也就是毛氏极力推荐的“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他在读三国志法中对此进行了一番总结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3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若夫写水不止一番,写火亦不止一番。曹操有下邱之水,又有翼州之水;关公有白河之水,又有臀口川之水;吕布有蹼阳之火,曹操有乌巢之火,周郎有赤壁之火,陆逊有猇亭之火,武侯有博望、新野之火,又有盘蛇谷、上方谷之火,前后曾有丝毫相犯否甚者孟获之擒有七,祁山之出有六,中原之伐有九,求其一字之相犯而妙哉文乎譬犹树同是树,

34、枝同是枝,叶同是叶,花同是花,而其植根安蒂,吐芳结子,五色纷披,各成异采。18这种“无一毫相犯的境界”产生出一种五彩纷呈的效果,使毛氏由衷地感叹“读三国者,读至后幅,有与前事相犯,而读之更无一毫相犯,愈出愈幻,岂非今古奇观”风格上的多样性主要指所写事情尽量避免单调乏味而使不同风格的事情彼此配合、交替出现。也就是毛氏所说的“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如前者“如关公五关斩将之时,忽有镇国寺内遇普静长老一段文字;昭烈跃马檀溪之时,忽有水镜庄上遇司马先生一段文字;至于武侯征蛮,而忽逢孟节;陆逊追蜀,而忽遇黄承彦;张任临敌,而忽问紫虚丈人;昭烈伐吴,而忽问青城老史。或僧、或道

35、、或隐士、或高人,俱于极喧闹中求之,真是令人躁思顿清,烦襟尽涤。”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结语在以伏笔、起结、虚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这五个方面对毛氏叙事观念的解析过程中,我发现毛宗岗的叙事观念脱胎于传统的叙事观念但又有其创新之处。他不是固守真实地再现史实的叙事规范而是追求事件艺术的多方面传达。他的叙事理论以较为主观的态度分析作者的用心,并且从美的角度或读者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考虑文本的种种安排。总结以上的论述,我认为毛宗岗发展了古代小说叙事理论,也促进了小说叙事理论的成熟。他对叙事艺术的重视不仅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小说批评理论发展的必然。他在批评中所发现和总结的叙事理论值得我们重视与

36、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4注释1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5页。2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3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8页。4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5页。5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7页。6劳舒三国说林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7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736页。8许建中明清传奇结构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37、。9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4页。10沈伯俊论毛本三国演义N海口海南大学学报,1991年版,第2页。1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12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9页。13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14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7页。15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8页。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516周红兴简明文学词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90页。17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

38、07年版,第5页。18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6页。参考文献1、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7年版。2、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沈伯俊论毛本三国演义N海口海南大学学报,1991年版。4、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8、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9、劳舒三国说林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0、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11、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1980年版。12、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3、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4、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5、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6、周红兴简明文学词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