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96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O一一年六月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2KEYWORDS2一、引言3二、苏轼婉约词的题材内容4一爱情悼亡5二歌妓6三咏物8三、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革新9(一)词境的扩大9(二)抒情方式的变革12(三)语言风格的变革16四、苏轼婉约词对宋词发展的贡献17注释20参考文献22致谢23本科生毕业论文1试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征摘要苏轼的婉约词超凡脱俗,别具特色。对传统的婉约词从题材、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了革新。不论是何种题材的词,比较以前的婉约词都“高出人表”,体现了典型的士

2、大夫的词风,尤其是对婉约词进行雅化以及在艺术手法上的革新。从而提高了词的地位。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雅化;以诗为词本科生毕业论文2ABSTRACTSUSHISGRACEFULANDRESTRAINEDWORDISTRANSCENDENTANDFEATUREDREFORMINGTHEEXPRESSIONOFTHETHEME、MEANSOFARTISTICNOMATTERWHATKINDSOFTHETHEMEOFWORDS,ALLBETTERTHANPREVIOUSGRACEFULANDRESTRAINEDWORDALLOFTHEMSHOWTHETYPICALST

3、YLEOFLITERARYINTELLIGENTSIA,ESPECIALLYTHEREFORMONELEGANCEANDMEANSOFARTISTICCONSEQUENTLY,HISWORKHADIMPROVEDTHEWORDSPOSITIONSUSHIMADEANIMPORTANTCONTRIBUTIONINDEVELOPINGGRACEFULANDRESTRAINEDWORDKEYWORDSSUSHIWORDOFGRACEFULANDRESTRAINEDELEGANCECONCEPTOFCIBEINGNODIFFERENCEFROMPOEMS本科生毕业论文0一、引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

4、山人(今属四川),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卒于建中靖国元年,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人旷达学识广博,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起伏跌宕的政治生涯为其文学增添鲜活的真实性。尤其是其数量众多的婉约词,更是深刻刻画丰富而又真实的大千世界。宋代婉约词派是继晚唐五代的花间派和南唐君臣词人群体之后兴起的第三大文人词派。其风格与南唐甚至是花间词派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宋初经过五六十年的修养生息,到仁宗时代,沉寂许久的词坛开始繁荣和发展。词开始出现特属于那个时代的色彩和风格。纵观这个时期,词坛上呈现的是“风云气少,儿女情多”1的特点,且此风格笼罩了整个北宋词坛,成为当时

5、代的主流。北宋婉约词这种儿女情长式的软性风格的形成,除了与被保存和传播的最好的花间词和南唐君臣词的“偏嗜女音,娱宾遣兴”2特征有关外,还与因歌妓制度的成熟和成型的士族化所导致的士大夫与歌妓交往密切的生活相关。北宋词人对于词这种音乐文学的审美趋向“独重女音”,喜欢“浅酌低唱”,故而其风格得以保存和发展,“恋艳”和“佐酒侑欢”成为北宋士大夫集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做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3而此种“独重女音”的现象,必定是要以相当的花前樽边的歌舞生活环境来匹配的。词因歌妓产生,又因由歌妓所唱,所以多写女性的题材,抒发

6、女性的情感。尤其是士大夫在酒酣时,应歌妓之邀,即兴挥毫之作,更是按照歌妓的审美以及演唱特点的应景之作,更能呈现“软性”的特点。导致北宋的士大夫群体集体性的“恋艳”与偏向举酒言欢,迎来送往的直接原因是已形成气候的歌妓制度。这是士大夫长期滞留歌舞酒宴行为的温床,也是产生“佐酒侑觞”文化背景的温床。但究其根本也存在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本科生毕业论文1就历史而言,歌妓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4歌妓制度走向社会,文人士大夫已成为这一制度的主要参与者。而宋代的歌妓制度是对唐代的承袭,官妓、家妓、私妓十分普遍,在对歌妓管理上,强制要求向

7、州府的歌宴提供歌舞表演以及侑觞劝酒的服务。在宋代,凡是地方官府上有宾客相聚相别,总是免不了开宴畅饮,自然歌妓必定要在这种场合中歌词佐酒。士大夫长时间地存活在歌妓翩跹的酒宴,欢场中,逐渐习惯了生活在金樽玉杯的生活中。留恋年轻且姣好的面容自然就渗入生活,成为一种剥离不掉的生活习惯。而探究政治上的缘由,则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开国者一代枭雄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在北宋立国基业已定的局面下,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一如宋史石守信传的记载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5抛开政治上的意味,可以看到,作为宋朝最高统治者对于自己家臣班子的一种生

8、活状态的设想,即提倡浅酌低唱的歌舞享乐人生。正如夏承焘先生在瞿髯论词绝句中总结的一样“九重心事与谁论,酒畔兵权语吐吞。说与玉田能信否陈桥驿下有词源。”6自此,“优容士大夫”成为了北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朝廷大臣到豪门贵族,直至一般的士大夫,无不蓄养歌妓。而每逢宴饮之际,便让平生所蓄养的歌妓出来唱词奏乐,把酒助兴,由此影响了北宋词坛风格的走向。也就毫无疑问的,各个地方燕乐的精华都被深刻地挖掘出来,从深山野巷走向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并影响了士大夫群体生活习性,造成北宋士大夫群放纵靡艳、纵酒放歌的文化生活。而苏轼作为北宋朝士大夫群体中的一员精英,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一社会文化习俗的浸染。尤其是由于其保守的

9、政治态度而导致被调离封建政治的中心的政治遭际,使其更能普泛地出现在地方州府的席宴、舞场,更能深入到侑觞劝酒的日常生活中。二、苏轼婉约词的题材内容言情,是婉约词最传统的内容,也是其主要特点。而北宋初,延续南唐五本科生毕业论文2代的词作遗风,宫廷、贵族庭院是词作发生的场所,而温软暖香的女性则是婉约词绝对的主角。在内容上,多是书写不如意的男女爱情,刻画不常在的良辰美景,长于抒发哀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沉寂,尽管婉约词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如其发生的场地从宫廷及贵族的庭院转移到了寻常市井,主角从宫廷女性转换成红尘歌女。但是词的内容仍是诉离愁、怨相思、惜流年、怨风雨、怅兴衰、感叹飘零之类的哀情。尤其是“

10、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更是将婉约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在他的婉约词中,剔去了早期的浮庸以及单薄,对沦落风尘的女性给予真心的同情与珍惜。但同时,在他改革旧习时,踏入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地提倡俗,使得其词的内容出现与花间词相似的低级庸俗成分。苏轼在婉约词内容的选择上避免了这些不足。在内容上,苏词延续了传统婉约词,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要描写的内容,女性在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继承的同时,苏词在内容上也有所更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角女性身份的多样化。早先婉约词女性主角的身份无外乎是身在深宫的宫娥或是沦落风尘的歌妓。而苏词,尽管还留有佐酒的歌妓的身影,却将自己的亡妻、侍妾、家妓、舞妓、丫鬟甚

11、至友人的侍妾、美姬置入婉约词的女性角色中,对传统进行更新。苏词在内容上对传统的更新还表现在突破人作为词主角的限制,将红杏、杨花、荷花、月亮等自然之物也归引到他的词中。关照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婉约词内容的苏词,其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块一爱情悼亡用词做悼亡之用,既开了词史的先河,也是苏轼对传统婉约词女性角色身份的拓展。苏东坡最为人乐道的爱情悼亡词是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用以悼亡去世十年的发妻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7全词围绕已经去世十年的发妻王

12、弗,从夫妻之间真实而又难忘的情感经历、本科生毕业论文3体验出发,尽管仍然是在诉离愁、怨相思,但书写的却是有别于封建欢场逢场作戏般的真挚情感。通篇从亡妻远在万里的孤坟说起,从匆匆而过的磨人的十年光景说起,诉说了坦诚、难忘的夫妻之情。在歌唱对亡妻真挚而深厚的悼念情感的同时还开创了婉约词并不局限于男女艳情和“簸弄风月”的格调。8而除了将早逝的发妻王弗纳入到婉约词的女性角色之外,对于其后的王闰之、王朝云也都各有情感深刻的词作。如写给继配王闰之的南歌子感旧,9上阕用“人猜的闲处”之景来写“半年眉绿未曾开”的哀情,表现王闰之与苏轼感同身受的悲戚哀情,下阕则用“消残的春雨”、“重温的冷灰”等充满生气的景致来

13、写“待君来”的相聚团圆之情。将伉俪之间绵绵的恩爱以及至死不渝的坚贞之情熔铸到词的字里行间,使词作飘溢温馨的真情。苏轼将其身边亲近的女性归入爱情词,承担其中主角的角色,并附以无比真实且珍贵的眷眷深情。将传统轻浮地表现男欢女爱、幽会密约的情爱词转变成展现青年男女恋爱的纯真、美好,以及到死不休情感的爱情词。如南乡子双荔枝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10词借助双生荔枝的形象,象征地表达了对“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式纯洁爱情的赞赏,极大区别于早先那沾染淫靡之气的情爱词。尽管苏轼的爱情词、悼亡词在他所

14、有的词作中,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从效用上来讲,这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的爱情、悼亡词在苏轼的婉约词中显得尤其重要。给浮华轻薄的词风注入一丝新鲜美好的气息,对传统进行革新。正如陈廷焯总结的一般,“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11二歌妓唐宋时期婉约词的兴盛与歌妓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歌妓词的功效在于士大夫酒宴上的佐觞劝酒,在于娱宾遣兴,所重视的也只是它的礼仪交际。苏轼作本科生毕业论文4为士大夫文化的一员精英自然也就无可避免地加入到这一觥筹交错的娱乐酒筵中。如一般词人,苏轼也创作了一如“笑怕墙微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12的敷衍风月词。苏轼的某些

15、歌妓词尽管仍然在传统的范围中逡巡,但也有些歌妓词在内容上呈现“向上一路,新人耳目”的新气象。其向上在于借鉴柳词所流露的对沦陷欢场女子的真情,对她们不幸遭遇以及难以自主的漂泊生命历程表现难能可贵的正义感。譬如苏轼写在杭州任上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3府官对因“晚凉新浴”、“困倚”、“孤眠清熟”而姗姗来迟的官妓秀兰大怒不已,欲给予严厉的责

16、难。尽管秀兰以细看取一枝秾艳,试图求得谅解,以逃过府院的严厉的责罚。却不料适得其反。于是一旁的苏轼便作“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的缓解之词,为行走在人世边缘的佳人脱难。而另外一首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更能体现苏轼对歌妓词的发展和革新。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14在北上密州的宴席途中的酒宴上,对一位聪慧、美丽、善良而又地位卑下的佐酒女子表达同情、尊重以及宽慰。将这个被士大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毫无自我主权的歌女引为比旧交新贵更珍贵的朋友。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现代式的友爱和平等,以色侍人的歌女

17、从被任人践踏的卑微尘土中提升到士大夫一族本科生毕业论文5交往的谈笑鸿儒之上。下阕则更进一层,将其交友的真诚表露无遗。“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衣”以便“见时说”,劝慰她们尽情尽兴地大哭一场,将所有的委屈都弹在罗衣上,以便在重逢时能旧情重话。这是苏轼在对柳永歌妓词情感特点的继承之余,更新发展歌妓词所得到的成果,即不仅在形式、语言上表露自己对她们的怜惜之情,更在精神上给苍白情感的言语注入了斑斓的色彩。苏轼歌妓词的娱乐性仍然或隐或现的存在,这是由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无可避免。但比较之前词人所制的歌妓词,仍能明显地看出苏轼在此所做的努力和更新。三咏物以词咏物是宋代词人最擅长的一种抒情言志的形式,各

18、种自然之物都能成为词的内容。杏花、杨柳以及海棠,大约是北宋最早咏物词歌咏的内容。北宋中后期,咏物词的创作蔚然成风。苏轼也在这一时期创制了大量优质的咏物词,如其咏物名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西江月梅花等等。而其中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更是被清代的词学大家王国维评为“最工”之作。15其词如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有情无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6这本是对章质夫杨花词的唱和

19、之作。与章氏词相比较,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创作的观念还是写作的姿态上来看,章氏的词都似乎没有走出北宋时期一般咏物词陈旧的窠臼。而苏轼的这首唱和词则无论是在才力还是在构思运筹上都远超原作者。词既咏杨花,又与一般咏物的细致刻画,精致描摹不同,着力寻觅外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一种“谐振”美,着力渲染心中的影象和被理想化了的物象,从而使他的词空灵蕴藉又极富理想色彩。17在咏物词的内容中注入个性本科生毕业论文6化的内涵,减少乃至遏制传统咏物词流露的咏物就只在于物的普泛化的情绪。从整体来关照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并与传统婉约词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歌妓的佐酒欢场,酒席的觥筹交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20、内容,其抒发的大多都逃脱不离离愁别绪,男欢女爱以及留恋光景一类“软性”的情感。不过,在苏轼为数不少的婉约词中可以发现,在内容的选择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尤其是在被贬黄州时期,由于从具体的现实的政治哀伤中解脱出来,对人生以及审美认识标准进行重新定位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内容进行了筛选。突破当时代所谓的“当行本色”,以独特的士大夫精英文化和典雅的气度冲淡浓妆艳抹的脂粉气以及淫靡的气味。从人物的身份,情感的注入着手,消除男女言情的身影,趋俗的情调,代之以“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的冲淡、静怡。(永遇乐“明月如霜”)18三、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革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词进行过如下的定义“词之为

21、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者。诗之境阔,词之言长。”19词在产生之初便被排除在道德、伦理之外,被牢牢地贴上了“艳情”的标志。婉约词从诞生到北宋柳永时期,经历了几代人的雕琢,尤是将其“艳科”的属性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堵塞了词新生命力的来源,日渐穷途末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提出了改变词体“词语尘下”的情调以及卑俗的里巷青楼的局面,回归到士大夫的高雅的文化胸襟中来的主张。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记载“有宋熙丰年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20因此,也就产生了为词的雅化而努力的“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苏轼的“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21欲借助诗庄严

22、的外衣,为词镀色,在复古的口号声里,完成提倡风雅的作为。纵观苏轼的词,尤其是他创作的婉约词,对词的“俗”的革新尤其明显。而具有新意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苏轼对婉约词词境的改变、以议论入词、抒情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语言色彩的转变等方面。(一)词境的扩大本科生毕业论文7正如词最初产生一般,歌妓舞女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而生活在宋代这个需要歌妓来侍宴佐觞的时代,想要将词这一种发泄被正统压制的情欲媒介体与歌妓舞女绝对的隔离开来是不现实的。即便是苏轼也无法完全摆脱这一时代的大潮。但是,相比较其他词人创作的吟咏歌妓和描写女性的词作,苏轼的这类词有着令人难以忽视的高雅情趣和清爽的境界,“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

23、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22而这种不同于以往香艳的情趣及词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选材角度的洁净化,从依红偎翠的秾艳中脱离出来美人与艳情永远都是“艳词”绝好的题材,也是历代婉约词人惯用的题材,而大多美人、艳情都离不开香艳的场景。故而,传统的婉约词都充斥着满满的“脂粉气”。苏轼的婉约词尽管也是以美人、艳情为题材,但是其词从整体上却体现一种清新雅丽的特点。如其作洞仙歌以后蜀艳丽无比的“花蕊夫人”与生活奢靡、沉湎美色的后蜀末主孟昶之间的情事为对象,就呈现出与其他词人迥异的词风。其词如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

24、,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23苏轼将艳冠群芳、美艳无比的“花蕊夫人”抹去艳丽,避开其云鬓花颜金步摇的一面,脱去浓艳,而归之于天然,还原成一个“冰肌玉骨”的纯净女子。取材侧重于她素面朝天的本质,塑造了“花蕊夫人”不同以往的一面,塑造一个超凡脱俗,归于真璞的艺术形象。苏轼对于这一类“冰清玉洁”的女子形象的塑造,除了将外在的秾艳抹去,还之以天然的本色之外,还赋予她们难能可贵的真情,从而赋予寄生于欢场的女子纯纯的内在美。如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中,苏轼就将对其有殷殷惜别之情的歌女置于旧交新贵之上,视其为弥足珍贵的知己,“旧交新

25、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用歌妓殷殷惜别之情增厚其内在情感的浓密,体现其本科生毕业论文8真性情。其整体词境的洁净化,清爽化,除了在形象的塑造上偏向于清新和真璞之外,在场景的设置上也同样经过选择。如在洞仙歌(冰肌玉骨)中别出心裁地选择纳凉这一个情景作为表现的载体,用皎洁的明月来替代耀眼的灯火,深夜中的寂静无语替代了宫廷糜烂的生活,倾泻满地的银白色的月光与一个素衣洁面的女子交相辉映,整个场面显得清雅脱俗,铅华落尽。同样的,在书写张封建爱姬盼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中,也勾勒了一幅“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清凉舒爽的美景,为全词奠下雅丽的情调,绝断了俗念的发展。又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26、,空锁楼中燕”为佳人的天资做喻,将传统的婉约词因涉及到宠姬佳人而无法避免的金玉香艳场景消弭无形。苏词在内涵上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词境。苏轼凭借其高卓的才识以及生活积淀下来的人生感悟,在词的创作中,似隐似显地注入某种人生的哲理思考,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泛化。在对后蜀孟昶以及“花蕊夫人”的吟咏中,以回头设想后蜀末主当日以情事敷衍塞责为主体,却又在词的结尾处,以“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将词境从蜀主贪欢虚掷光阴引向广大而深刻的人生易逝的主题。又如永遇乐的结尾,横斜一枝“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将历史与现下,后人与今人合而一体,穿越时空,赋予

27、词稠密的人生感悟。使词从只为“艳科”的藩篱中逃离出来,改变词尘低下的境界。第二,情感上不再纠结于缠绵悱恻,转而清越含蓄婉约词在苏轼之前,在情感上主要是被凄苦悲愁的情绪笼罩。故而其词的情感多呈现为盘缠纠葛的浓烈悲伤。如柳永的满朝欢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柳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24纵观整首词,流淌的是对已经不知踪迹的歌妓的怀念。在情感上,纠结于本科生毕业论文9寻踪不见的悲伤之中,“尽日伫立无言”,显得沉

28、冗拖沓。其伤情不仅沉重,更显错综交杂,难以脱离。而苏词则不过多地做缠绵悱恻,纠结于情感的失落,如其蝶恋花一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25词发生在“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从来就是文人们不会缺失的情调。而在这样的一个花落花飞的时节,书写相似别离的情感,本也该是有浓厚不断的愁思与悲情的。但整首词与柳永的满朝欢透露出全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花褪残红,天涯、行人自然是让人伤心悲寂寥的事物,不可避免地引发凄苦的愁思。但是词人却并未将这份悲情按传统抒发得纠结浓厚,转而削减了许多厚重的情

29、感包袱。用偶然遇过的“墙里佳人笑”冲淡离别、远行的愁苦,透露出几丝清丽。苏词所营造词境将深刻的内涵消化于无形,又用所透射的一星半点光芒将人生思考折射。苏轼婉约词词境的改变在于用独特的审美视角创造出一个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以及一个个高洁绝尘的艺术境界,并在美轮美奂的女性形象以及场景中注入深刻的内涵美,营造形神兼备的艺术词境,以区别于以往婉约词的泛化与旖旎。(二)抒情方式的变革词主要功能在于它的抒情性。不同的抒情手法是区别不同风格词的主要依据。文学创作抒情范式是指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建立或遵从的一种审美规范、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的范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情感层。不同的抒情范式,其所抒情感性质有不同

30、,它们有类型化以及个性化之分。第二,表现层。不同的事情范式,其创作动机、目的和传达方式有区别。26苏轼之前,主要的抒情范式是由温庭筠创制的“花间范式”。东坡继承了柳本科生毕业论文10永对“花间范式”的突破,并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坡范式”。27与“花间范式”相比较,不难发现,东坡在抒情手法上进行了更新。第一,抒情主体意识的强化苏轼改变了早先词中并非词人自身独特情感体验抒写的局面,在词中或有或无地散落自我的痕迹,在隐处暗暗观察舞榭歌台及其上发生的故事。如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江亭夜雨,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28再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

31、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9苏词的主体意识明显强过温庭筠的菩萨蛮,不仅在词中直接出现“我”这一第一人称代词,更是直接参与了游女的故事。词呈现一幕在微风细雨下的某个长亭里避雨细谈,并歌舞的动态场景。不似温词,假托闺妇懒怠梳洗的静态来抒发普泛化的相思爱情,不见个人的情志。正如龙沐勋在两宋词风转变论中说到的“苏轼悍然不顾一切,假斯体以表现自我之人格与性情抱负,乃与当时流行歌曲,或应乐工官妓之要求,以为笑乐之资者,大异其趣。”30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还表现在,改变在其之前男子做闺音的现象。其词不再采用从男性视角出发,观察和揣摩女

32、性的心理以及感受,并尽可能的向女性化抒情的方式。转而对自己的视角进行深度的挖掘,对自我得到的视觉感受以及观念感受进行细致的表现。尽管其词,仍然具有“重女音”的倾向,但却已不完全是“妇人语”,不再是完全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31由于脱离了男作女声的束缚,故而,抒情方式上,比之以往的“花间范式”亦或是柳永的柳体词,洗去大半的脂粉,清新而自然。第二,哀情的自我解脱本科生毕业论文11哀,从婉约词诞生以来,就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苏轼之前的婉约词,浓密的哀情缠绕在词的整个过程中,哀不胜哀。而词作最终也止于现实之哀,为其中男女哀情,凋零瑟景,带来无法摆脱的阴霾。如晏殊的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

33、柳丝无力燕蹙眉。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32而苏轼则在将愁情无限放大的过程中,注意对现实之哀的理性思索,往往在抒发哀情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从这片愁思的海洋中抽身的途径以及方法。如南歌子感旧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上阕详细地讲述了继室王闰之对自身遭难的担忧与愁思,“半年眉绿未曾开”,哀情愁思绵绵不断,持续了其在狱中的整个时间,并影响了其妻的整个日常生活,将整个哀愁覆盖到整首词的场景中,这与以往所抒发的哀情如出一辙。但在下阕,却将哀情陡然止住。在抒发忧患苦愁的同时,又从这深沉

34、的忧患痛苦中抽离,用“春雨消残冻,温暖到冷灰”来抒发“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的带有希望的气息,冲淡笼罩全局的愁苦,用理性制约哀情的无限度抒发。最终,从哀情中抽离解脱出来。第三,铺叙手法的发展在苏轼之前,柳永就已经改变传统的小令作词,而采用长调。因而传统词的“含蓄”写作手法无法满足被拔长了“个子”的慢词的写作需求,无法清楚完整地完成表词达意的任务。于是,柳永吸收了六朝小赋的写作手法,借鉴赋体“铺陈”的手法,在词中发展成了“铺叙”的手法。典型的如其广为人知的雨霖铃,词极尽铺叙延展之能,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拓展笔墨,充分抒发了失去知音、背井离乡的抑郁之情,首本科生毕

35、业论文12尾连贯,天然混成。但是在其发展赋体的写作手法,反复进行“铺叙”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平铺直叙的简单化的趋向,在结构上多呈现“直线型”,出现散、软的缺点。苏轼则在借鉴、吸收柳词“铺叙”的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特的铺叙手法。在借鉴、吸收的同时,注重对小令词含蓄深远特点的糅合,加深对单个“铺叙”载体的挖掘,弥补柳词因过分铺叙而造成其表达拘泥于物形,缺乏思想内涵的缺点,注重精简,避免过度的反复与铺陈。如其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沉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36、。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33苏轼的这首沁园春不同雨铃霖那般详细而繁琐地将来自各方的情感与事物都容纳进来。其在铺叙塑造柳永式的羁旅行役之境时,明显地回避了柳永式的汪洋恣肆。如其上阕“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沉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将同一色系的各种事物紧密地接凑在一起,在铺叙衍生上趋向于精炼、精简。既不同于传统小令词的含蓄蕴藉,只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又有异于柳词肆意奔放的铺叙。苏词在章法结构上对柳词赋体写法的吸收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更新柳词的章法结构,将简单的直线型结构向略显综合交错的结构发展。

37、发展柳词平铺直叙的结构,将时间、空间三维交叉,不断地跳跃、变化,使词在章法结构上更加的多样化以及综合化。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便能够很清楚看到其中的差异。柳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本科生毕业论文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变种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4柳永的雨霖铃在章法结构上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和安排。没有明确地表现出空间位置的变换,现实与幻想分界明晰,着重沿着时间的推移层层递进,环

38、环相扣。自然也就形成了一泻千里的直线型的结构。从整体上看,其章法结构过于单一化、简洁化,缺少转化和跳跃。而苏轼的江城子则从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三个维度出发,相互交叉,糅合,并交替使用顺序、倒叙等手法,使结构画面不断且快速地转换、跳跃,在现实和梦幻中忽进忽出,千里之外的孤坟与十年之前的妻子忽隐忽现,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梦境,似梦又非梦,似醒实又未醒,使词的结构错落有致。苏轼的婉约词在铺叙手法上借鉴了柳词体的改变,吸收其长处,扬长避短,不受具体章法的束缚,笔法上并不严格按照范式。在章法结构上,注重交叉和复合型结构的使用,从而使其词的结构显得更为浓厚和丰富。(三)语言风格的革新宋代是一个文人学者的

39、时代,自王安石在词作中首先用典使事之后,在词作中使用典故便成为了一种大众的风气。而苏轼则是这一风气中里程碑似的人物,其词随处可见典故的应用。如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楚山修竹如云,异林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生云秒。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35上阕在营造空有佳木而少善识者的情境过程中,就将擅长制笛的中郎将蔡邕以及“江左第一”音乐人桓伊并列放置,含蓄而内涵深蕴。下阕则又将善吹笛的绿珠与梁州、霓裳舞曲相携并出,烘托赵晦之侍女

40、笛技之精湛。语言简洁而含义丰满。本科生毕业论文14苏词用典频繁但却不造作,同首词中多个典故应用并不会给人单纯的堆砌感,反而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和流利。用典妥帖恰当,而又自然不着痕迹,如“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简单的八个字就暗含了蔡邕以及桓伊两个典故,将事件叙述从没有良匠制作优良的竹笛,蔓延到世上已绝少擅长吹笛人。用典故叙事,自然、流畅,丝毫不见沉冗、繁复。其词所引用的典故大多都能在其营造意境的过程中给予极大的助力,极其妥帖地为其营造的环境气氛寻找到言简意赅而又深刻的言语载体,同时也为其人生的感悟寻找到契合的依托点。苏词在借用典故加深词作内涵,表达深邃人生哲理之际,也在不自觉地改变其词在语言上的

41、表达方式,以纯议论的语言来书写情怀,将前人“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描写化的语言过渡到“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具有议论意味的语言。将所写之景,抒发之情,记叙之事,诉说之理都熔于一炉,以议论入词。用典与以议论化的语言写词,两者相互弥补。用典弥补以纯议论化语言入词而造成削弱词艺术形象的影响,使词的意象在精确、明晰的基础上不乏有高度凝练的文化意蕴。而议论式的语言则冲淡词因用典而造成的晦涩、内隐。在词作的用词上,由于受到当时审美中心从入世到出世,从从仕到退隐的影响,苏词偏向于凄冷哀婉的词。如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中“清、初寒、残灯、荧荧”以及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缺、幽、孤、惊、恨、寂

42、寞、沙洲冷”等,都透露出浓浓的凄冷味道,从而为整篇词定下基调,烘托自己历经变故之后的凄清、孤冷的心境。总体上,苏词的语言特色体现为清水出芙蓉般的清淡素雅。其词改变传统的镂金错采之风,不假雕饰,努力锤炼一种晓劲简练的语言。一如他对王朝云所说的“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36一样,其词在语言上也是本色出演,没有加入很多累赘而空泛的辞藻。比之花间词的浓抹脂粉和之后吴文英的琉璃华美,苏轼则以其底蕴十足的情感,素面朝天的方式处理语言色彩的搭配。因而,苏词在语言上并不精致华美。相反,他还吸收柳词的特点,更加接近民俗,好用叙述体,不避口语、俚语等通俗的语言形式,但又在柳词任情的基础上趋向精致,将词转变为恋

43、情的载体。本科生毕业论文15四、苏轼婉约词对宋词发展的贡献首先,苏轼婉约词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境界狭小,词语尘下的局面。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词狭窄的内容、柔靡纤丽的格调以及声色犬马的脂粉气。即使是在婉约词传统的题材言情上,苏轼也从“倚红偎翠”中走脱出来,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而是将对各种女性的尊重写入词中。女性不再只是没有情感和血色的姿色代号,也不再是养在深闺的被动者。相反地,他为歌儿舞女们脱去色相,改变纤丽淫靡的气象,赋予人的柔光,塑造冰清玉洁的艺术形象。不仅在题材的选择上洁净化,在遣词用句上也是煞费苦心,精心安排。且,在词的写作过程中,展示真实自我的内在精神和返璞归真的经历感悟。改变

44、传统类型化的男女爱情和伤春悲秋的愁思以及纤细淫丽的格调。词境的提高还体现在其词消弭了雅俗共存的现象。苏轼将代表士大夫文人艺术情趣的“雅”完全注入词的文本中,逼迫柳词的“俗”逐渐地收敛,乃至退缩。其词充满健康的雅趣,短少纤艳淫蝶之情,婉约却不纤弱,跳出“香而艳”的陈旧的圈子,将传统表现爱情的词变革为表露性情的词,进而影响到以后周邦彦和吴文英的不断雅化的创作。如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只是少人行。37虽然,旖旎的风流恋情仍然是词主要的写作内容,但却吸收和发展了苏轼言情婉约词的特点,洗脱秾艳,给人清新

45、淡雅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在场景的布置中,避开萧萧的离别之景以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以及“兽香”等简单而普通的道具,布置一个静谧的环境,从低低而妮妮的细语中,展现出深刻的爱恋与体贴之情,秾艳不在,而清香飘荡。其次,“以诗为词”丰富了婉约词的内容。本科生毕业论文16从温庭筠到柳永,婉约词主要内容是“言情”,词只是发泄被压抑的情欲的传播体,是雕金镂玉的“艳科”,是旖旎柔靡的“情语”。婉约词的内容和情境受到很大的限制,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比较正统的内容都无法进入到婉约词中。故而“妇人语”是苏轼以前婉约词最主要的内容。而苏词则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38的

46、境界。“以诗为词”扩大了词反映生活的领域,抒发健康之情,抒写怀中之意,开创咏物之风,将以往不曾在词中出现过的内容都经过加工,吸收进来。最常见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如品茗煮茶,游玩飨宴等等。苏轼对词的革新为他在文坛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正统词人的非难,责难他的“以诗为词”。但是,苏轼在婉约词发展历史中所做的划时代的开拓之功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去的。对词的词境、抒情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进行的改进和创新,为其词带来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气息。其词的审美世界成为士大夫阶层审美的共同认知,“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39对南宋婉约词人的创作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7、本科生毕业论文17注释1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138页。2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139页。3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巴蜀书社2005版。4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18页。5脱脱宋史石守信传,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五十。6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中华书局1979版,第59页。7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65页。8朱靖华旷世英才在密州全国第八次苏轼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第251页。9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61页。10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37页。11陈廷焯白

48、雨斋词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版,第13页。12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61页。13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15页。14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79页。15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4248页。16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2页。17杨新民苏轼“婉约”词风辨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2)第77页。18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10页。19王国维人间词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版,第43页。20况周颐蕙风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版,第25页。本科生毕业论文1821余冠音、周振甫、启功

49、、傅璇琮主编唐宋八大家全集苏轼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版,第3512页。22胡寅酒边词序,张惠明编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212页。23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13页。24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版,第17页。25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65页。26王兆鹏唐宋词史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版,第138页。27王兆鹏唐宋词史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版,第139页。28曾枣庄主编苏东坡词全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版,第205页。29温庭筠、韦庄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第1页。30龙沐勋两宋词风转变论,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一号。31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社2007版,第197页。32唐圭璋主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版,第88页。33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11页。34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版,第28页。35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1页。36苏轼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第20页。37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版,第314页。38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第108页。39王国维王国维论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版,第322页。本科生毕业论文19参考文献1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