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二O一一届)题目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O一一年六月本科生毕业论文1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一、金瓶梅中媒妁的形象3(一)王婆工于心计、狠毒过人3(二)薛嫂巧言令色、老谋深算5(三)文嫂见风使舵、贪得无厌6二、媒妁形象的文学意义7(一)对故事情节的影响7(二)对主题思想的影响9注释11参考文献11致谢13本科生毕业论文2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摘要媒妁是金瓶梅这本奇书中很重要的形象。本文以作者着墨最多的三个媒婆,即王婆、薛嫂和文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她们工于心计、狠毒过人、巧言
2、令色、老谋深算、见风使舵、贪得无厌的性格特征,揭示了这些媒妁形象所蕴含的文学意义。ABSTRACTMATCHMAKERISTHEIMPORTANTIMAGEINTHEWONDERFULBOOK“JINPINGMEI“INTHISPAPER,ITAKETHREEPERSONSMENTIONEDMOSTFREQUENTLYBYTHEWRITERASTHERESEARCHOBJECTSTHEYAREWANGPO,XUESAOANDWENSAOIANALYSISTHEIRDIFFERENTCHARACTERS,SOMEONEISSOPHISTICATEDANDVICIOUS,SOMEONEISTALK
3、ATIVEANDSHREWD,ANDSOMEONEISFOXYANDGREEDYFINALLY,IREVEALTHELITERARYSIGNIFICANCEBASEDONTHEMATCHMAKERS关键词金瓶梅;媒妁;形象;意义KEYWORDS“JINPINGMEI“;MATCHMAKER;IMAGE;SIGNIFICANCE欲论媒妁,首先需对媒妁有一定的了解。有民谚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此言以精辟的比喻说明了媒妁在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重要性。许慎的名作说文解字上记载“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媒妁就是谋合、调适两个不同姓氏家族联姻的中介人。1在古代,媒妁在社会
4、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有些朝代是明确规定婚姻嫁娶必须要有媒妁参与的,缺了它,结合的婚姻就是不道德的,不合礼法的。关于媒妁的产生问题到现在为止研究的学者很多,但人们还是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是始于女娲、伏羲之传说,有些认为是始于一夫一妻制产生之后,也有人认为媒妁是和下聘迎娶制度同时产生。一般而言,媒妁的产生应与婚姻的发展情况有关。在群婚和对偶婚阶段是没有媒妁的,人们的结合相当自由。在发展到个体婚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有了剩余,人们为了确保自己的亲生孩子能继承财产和地位,所以对谁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很关心。对有着性关系的另一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其进行道德和法律上的约束,对婚姻也严肃本科生毕
5、业论文3起来了,于是媒妁有了产生的土壤。媒妁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它一开始取得了很高的地位,礼记坊记上说“男女无媒不交”,明确说明无媒不成婚姻。所以在那时候,媒人都是由地位尊贵的人充当的,一般人当不了媒人。他们是很受人尊敬的,多为官媒。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媒妁反而走上了自身异化的道路。民间私媒盛行,大多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她们通常都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但是却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之匹配,最终沦落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三姑六婆。所谓三姑,即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即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2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身处社会底层,为了生计不择手段,为人们所鄙夷,属于三教九流之列。金瓶梅
6、所刻画的媒妁形象正是属于这类角色,她们贪图钱财、花言巧语、搬弄是非、心狠手辣、工于心计,成为兰陵笑笑生笔下一群卑琐的人物形象。下面本文将以王婆、薛嫂、文嫂为研究对象,揭示金瓶梅中媒妁形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学意义。一、金瓶梅中媒妁的形象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首先必须把人物还原到他所处的时代,金瓶梅这个故事发生在晚明时期山东清河县。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萌芽了,在人们的无意识中暗暗发展壮大。西门庆从开一个生药铺起家,用尽一切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发家致富,买了官,成为清河县的有名人物。其过程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清晰地看见其中的肮脏。性是一种交易,父
7、子关系不过是用钱买来的,至高无上的友情不过是依附关系而已。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活,世风日下,道德沦亡。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人不得不顺应,媒妁也是如此。金瓶梅中描写到的媒妁有很多人,大致有王婆、薛嫂、文嫂、冯妈妈、陶妈妈、段妈妈、张妈、张妈子、张媒人、王婆婆等。这么多媒婆群聚于金瓶梅,以至后人想要研究媒妁,不得不从此书着手。这许多人中,作者花了很大笔墨写的是三个人王婆、薛嫂、文嫂。这三人,堪称是专业的媒婆,她们的专业性体现在有利即为、无所不作、巧言令色、无事不成。下面我将具体展开。本科生毕业论文4一王婆工于心计、狠毒过人首先我要说的是王婆,在金瓶梅中,对王婆的描写是占了很
8、大篇幅的,这个形象也是非常饱满的,以至于后人直接把王婆作为一个代名词,专指那些说媒拉线巧言令色的媒人。在现在看来,这个形象是非常贬义的。我本人非常欣赏王婆,这种欣赏,仅仅是对兰陵笑笑生创造的一个丰满人物的喜欢,而不是说我觉得她做得很对,很想成为这样的人。我觉得她是金瓶梅中最奸诈最老谋深算的人。当西门庆走过潘金莲的门前,不小心被叉竿打到的时候,二人不过是相互望了一眼,王婆就已知机会来了。她便早早打下腹稿,准备在二人身上捞上一笔,一句“打的正好”便以透漏了她的心声。我觉得此人是商业奇人,还有谁比她更懂得发现生财之道呢,还有谁更懂得察言观色呢做事布局讲究的是心计,王婆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当西门庆来到
9、王婆的茶馆,开门见山就问隔壁住的是谁家的娘子。王婆早知他对潘金莲有兴趣,但她并没有直说,而是让西门庆去猜。西门庆猜了好几个都没有猜中,王婆才道出她是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的妻子,这让西门庆觉得很意外。如果她是徐三、李三、刘小二的妻子,至少西门庆是可以接受的。得知潘金莲是武大的妻子,他就会觉得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而产生怜惜的感情。一个人在出乎意料之后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感觉,这正是王婆高明的地方。她的心计深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帮西门庆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十件挨光计。从借日历到请潘金莲吃饭到借故离开,安排得天衣无缝,好像这不是一个计划,而是一件正常会发生的事情。潘金莲就是她瓮中之鳖,一步一步在她的计划
10、内行事,最后和西门庆暗结鸳鸯。她的考虑很全面,此计有三方面首先赚到了绸绢绵子。再是她很了解潘金莲,和她做邻居也有好几年了,她是怎么样的人还不了解么,和西门庆说得那么不确定的口气都是假的。再是在潘金莲面前夸西门庆慷慨,送与自己送终衣服,也讨好了西门庆。这么详尽的计划没心机的人是想不出来的,西门庆也夸是“绝品好妙计”,王婆果非凡人也。我说王婆对大局的掌控能力很强,这与她有着超越常人的狠毒心肠是分不开的。全清河县的人们都怕西门庆,她不怕,她成功地在西门庆身上挣到了钱,还让对方感激。在用砒霜药死武大后,潘金莲的反应是手脚发软,安排不得,而王婆却说“有什么难处,我帮你便了。”3好像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
11、只本科生毕业论文5鸡一般,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没有胆量的人是不敢杀人的,一个稍微有点胆量的人是无法面对死状恐怖的死人的,这就是电影里常有的杀了人后会惊慌逃走,所以我说王婆有过人的狠毒心肠。一切都在王婆的掌控之中,潘金莲在王婆的完美计划之下坐着轿子进了西门大官人的大门,王婆本人也挣到了钱。从吊西门庆胃口到定十件挨光计到毒死武大娶金莲,王婆尽显本领,其掌控全局的本事不亚于那些羽扇纶巾的“策士”。(二)薛嫂巧言令色、老谋深算再来阐述媒妁之巧言令色、老谋深算。孟超说她们“鼓簧弄舌,言欺陆贾,语赛隋何,应该称之为雄辩家”,4这点我非常赞同。在明清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奇
12、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之口,就都已发迹。这个笑话说的是媒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负面的,能把穷人说成富人,但是它也很好地说明了媒人在人们看来就是很善言辞的那么一些人。媒妁是一群非常成功的推销者,放在现在,王婆、薛嫂几个人是要拿公司销售冠军的。且说薛嫂,兰陵笑笑生在第七章的题头诗上赞道唇枪能把鳏男配,舌剑能调烈女心。此处用唇枪舌剑来说薛嫂,足见其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薛嫂讲话是非常讲究次序的,主次分明。薛嫂去找西门庆,要帮他介绍亲事,并且“管情中得他老人家意”。见了西门庆,首先说的是孟玉楼有钱。她知西门庆好色,但是更知西门庆爱财。有了财,色还会远吗再说孟玉楼有貌,有才,会一手好月琴。
13、有钱有才又貌美的寡妇西门庆怎么可能不要呢知道西门庆有意向后又告知如何才能成就这门亲事,亲近爱财的姑妈,疏远娘舅,直说得西门庆“喜向腮边笑脸生”。如果一开始说的孟玉楼是个多少岁的长得怎么样的妇人,见过很多美女的西门庆可能提不起兴趣。美女他见得多了,再说孟玉楼也没有年龄上的优势,薛嫂讲话是很有技巧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薛嫂见了孟玉楼的姑妈,首先说的是有财主找上门了,因为她深知孟玉楼夫家的姑姑是个很贪财的女人,有了钱就什么都不管的。再说一家只有姑奶奶最大,要先见过姑妈。这又抬举了杨姑娘在家中的地位,她怎么会不开心呢薛嫂之深谙对方心理从而讲究次序的言语能力可见一斑。本科生毕业论文6薛嫂成就了很多
14、桩婚事,她在金瓶梅中是一个很多产的媒人,这主要归结于她的言语能力。我觉得她的话语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打哈哈,给人模凌两可的感觉,从而去误导别人,最后达成她的目的。在西门庆去孟玉楼家提亲的时候,她对杨姑娘说的是西门庆家没个当家立纪的娘子。是没有娘子还是没有当家的娘子,薛嫂在这里就打了马虎眼,让杨姑娘以为西门庆娶过去是当正房的。在孟玉楼问薛嫂西门庆有没有老婆时,薛嫂把话说的很灵活,她没有说西门庆有一个正室吴月娘,而是说“就是房里有人,那个是成头脑的”5马上改变话题说家里多么多么有钱,和官府有往来等等,转移对方注意力。薛嫂的“善言”在此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文嫂见风使舵、贪得无厌金瓶梅中三大媒人可
15、谓各有千秋,王婆工于心计、狠毒过人,薛嫂巧言令色、老谋深算,最后还有一位文嫂,此人擅长见风使舵,并且贪得无厌。且看第六十八回,西门庆欲勾搭林太太,派了玳安前去请文嫂。文嫂明明在家,却叫儿子说自己不在家,她说“他老人家这几年宅里买使女、说媒、用花儿,自有老冯和薛嫂儿、王妈妈子走跳,希罕俺每”6此话说给玳安听,是为了给玳安一种感觉以前不叫我,现在别的媒人办不到了才想起我,我还不愿意呢,借以抬高身价。她其实是非常想为西门庆办事的,此话并非真正心里想的那样,意在叫玳安转告西门庆,有好事多想起她。而在同时,她是知道西门庆找她肯定有事情,这单生意肯定是跑不掉的。基于对情况的准确把握,文嫂才敢在这摆架子,文
16、嫂是有头脑的。这是她示强的一个例子。此人不但示强,她也示弱卖乖。在向招宣府上的林太太介绍西门庆的时候,面对着地位比自己高的林太太,她先说的是“太太容小媳妇,便敢说,不容,便不敢说。”7她这样说,一是说明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要经过林太太允许,二是推卸责任。如果林太太同意,当然大家都高兴,如果不同意,不关她的事情,是林太太允许她说的。万无一失,其人见风使舵的本事字里行间毕露无遗。再说说贪得无厌。西门庆在召见文嫂后,马上给了五两银子,叫她促成此事。文嫂没有像王婆、薛嫂那样马上接下,而是说“小媳妇那里,窄门窄户,敢招惹这个事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了去,宁可领了爹言语,对太本科生毕业论文7太说就是
17、了。”8文嫂并不是没能力,也不是不敢,更不是不要银子,只是想要更多。所以西门庆说再给几个绸缎的时候,她就要了。文嫂的以退为进是成功的。金瓶梅中提到的媒婆还有很多,也是各有不同性格。在她们形形色色的个性之中是有许多共性的,这些共性共同形成了媒婆群象特征,使人们一听到媒妁,就会产生最直接的反射印象。媒婆的群体特征为她们有着专业的本事,巧言令色,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办起事来无往不利。但是她们都是没有职业道德的,贪财好利,心狠手辣,无恶不作,挣的都不是干净的钱。金瓶梅此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不单单创造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经典人物,在描写小人物方面也是非常成功的,王婆、薛嫂、文嫂等次要角色
18、也为古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不少色彩。二、媒妁形象的文学意义兰陵笑笑生为何创造王婆这些人物,那是因为她们有其独特的文学意义存在。关于这一点,下面本文将从媒妁对情节、对主题这两方面的作用来具体阐述。(一)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毋庸置疑媒妁形象的创造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金瓶梅是一部描写家庭日常琐事的作品,其中不乏婚姻嫁娶。男女嫁娶是需要“媒妁之言”的,这是大明律法的规定。明律集解纂注户律婚姻门上有这样明文规定的一句话婚书,有媒妁通报写立者,私约,无媒而私下议约也。可见,没有媒妁参与的婚姻是私约,法律是不保护的,媒妁作为中间人是婚姻合法的必要条件,所以媒妁在金瓶梅中出现的一个前提是描写的时代的需要。小
19、说一开始便说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如果没有王婆,故事会怎么样发展呢,西门庆能如愿娶到潘金莲吗我们不知道,至少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肯定是另外一个版本。没有王婆,就没有以后的毒死武大郎的事情,单凭潘金莲一个人她是没有那么大的胆子那么狠的心的。那么这件事情不可能,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从这件事情出发,比如设计害武松,武松回来为哥哥报仇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不可本科生毕业论文8能发生的了,那么金瓶梅也不是我们现在看见的这部金瓶梅了。薛嫂是主动给西门庆说娶孟玉楼的,如果没有她的极力推荐,没有她的暗中设计,西门庆的这第三房肯定是不存在的,那么潘金莲可能会更早一些进西门家,成为第四房。故事的发展会有变动,所以说媒
20、妁是金瓶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笑笑生创造了这许多媒人,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以媒人去影响文中的其他人物,给他人性格的发展变化寻找外因。媒人在金瓶梅中的描写虽然也有很多的笔墨,但是终究不是主角,主角是西门庆和几个女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是环境中的人,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有时候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小说没有直接说王婆影响了潘金莲,但是却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在遇上西门庆以前的潘金莲,她在张大户家饱受欺凌,被张大户强占,被主家婆打,又被送给武大郎,她也没有想过要怎么样报仇。虽然不爱武大郎,不满足自己的处境,但也无可奈何,只觉得自己命
21、苦而已。是王婆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嫁进了西门家。在成为西门庆家的第五个妾以后,潘金莲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天想的是怎么样铲除情敌,把西门庆拴在自己身上。经常说长道短、拨弄是非的是她,设计害人的还是她。她嫉妒李瓶儿生了儿子得到西门庆宠爱,养了只雪狮子把小孩活活吓死了。从这件事情上看潘金莲,她再也不是受毒害的古怜虫,她是疯狂使坏的魔鬼。环境是改变她性情的一个因素,因为西门庆家的大环境就是一个小型的后宫,这种争斗是难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王婆的原因,王婆改变了她。在害死武大郎的事件中,王婆是主谋,潘金莲是帮凶。虽然她没有直接想到要去毒死自己的丈夫,但是真正在武大郎的药中下了砒霜的是她。她已经做了一件坏
22、事了,尽管当时她浑身颤抖,她的内心非常挣扎。当她去做第二件坏事的时候,她就是麻木不仁了。在害死李瓶儿儿子的时候,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多么不道德,这种行为做了自己是会良心不安的。当知道他死了的时候,还很高兴。“那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李瓶儿死了生儿,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的称快。”说李瓶儿是“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了了。老鸨儿死了粉头,没指望了。”9可见她知道自己的奸计得逞是多么得意,哪里会有负罪感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都会有邪恶的一面,没有去做坏事只本科生毕业论文9是没有一个原因,没有一个人来引导你去做。王婆就引导潘金莲走向了罪恶的深渊。潘金莲的变坏与王婆是脱不了干
23、系的,所谓的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了。综上所述,金瓶梅中媒妁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媒妁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在对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影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媒妁,就没有现在看见的这部金瓶梅了。(二)对主题思想的影响作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媒妁形象,最主要的意图是深刻地揭示主题。金瓶梅的主题是什么,作为我国第一部由文人个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它的价值是大家公认的。关于主题,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绝对不单纯是一部淫秽的小说。江西的一位韩教授说它是一曲道德和法制沦丧的挽歌,本人比较倾向这个观点。它的主旋律就是两个字暴露。这是第一次这么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撕破笼罩在真善美下的面纱,作者对这
24、个社会不再是虚伪地歌颂,而是尽情展露黑暗面,把上上下下、内内外外的人间丑恶,集中、深刻、全面地曝光。10在这里,能看见道德的沦丧、人心的险恶、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经济的混乱,整个世界是漆黑一片的。这就是主题。金瓶梅就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意在从西门大官人一家的内外关系的描写中展现晚明的社会风气,从而表达作者对这个社会深刻的批判和忧患意识。纵观金瓶梅,可以清晰地看出晚明时期社会最普遍的理念就是认为钱是万能的,钱高于一切,没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也没有人不爱钱,所有的人对钱都是趋之若鹜的态度。而此书中媒婆群象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感觉见钱眼开,只要为了钱可以完全抛弃社会道德,可以做任何事情。薛嫂爱财
25、,为了几个小钱,主动要给西门庆说媒,明知西门庆不过是豋徒浪子,家里有正头娘子,有三四个妾,还跟丫头乱搞。文嫂全然不顾社会道德、礼义廉耻,做的是帮助别人牵头来偷情的勾当,得到的不过是五两银子,几个绸缎。王婆更甚,为了挣几个小钱还设计把武大毒死了,其实她跟武大本来可以没什么瓜葛的。一条人命不值几个钱,在王婆的内心深处钱大于一切,甚至高于生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变态心理,可以说是人的最基本的良知的泯灭。而在这个社会中不单单是她们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本科生毕业论文10心理。小到三姑六婆,大到朝廷大官,都是一样的。西门庆送了钱就买到了义父,就买到了官。这是一个价值
26、观存在严重问题的社会,王婆以一个悲剧的形式被迫结束了生命,她也不过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放在现在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她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她在死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什么不对,想的还是捞几个钱。正是钱害了她。为什么对钱那么看重呢因为钱可以带来很多东西,能满足人的各种各样的膨胀的欲望。作者创造了一群爱财胜爱命的媒婆,是为了说明那个时代中的人们对个人欲望的狂热追求和无限制的膨胀,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也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是很多人迫于舆论、家庭、道德的压力而压抑了自己的欲望,没有去实现。金瓶梅中就不是这样。西门庆喜欢女人,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道德,他也
27、不是一个有家庭观念的男人。他的内心告诉他喜欢就去追求。他确实这样做了,家里有了那么多老婆还是不够,还要去勾栏里寻欢,整天沉浸在女人堆里,享受女人带来的肉欲的快感,到最后也是死在女人的怀中。媒婆也是这样子,钱财蒙蔽了她们的双眼,只有一个钱字能让她们两眼放光。对金钱的过分追求的最后结果是害人害己。作者意在描写这些悲剧告诫后人要节制欲望,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无穷尽的,但是要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西门庆纵欲过度而亡,李瓶儿也是因为性字贪色而亡,王婆因为财字被武松杀害,潘金莲也没有好下场。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对个人欲望的无限制的释放,封建家庭伦理纲常不复存在,道德必然败坏,甚至人的最基本的良知都已被泯灭,这正
28、是作者要批判的。金瓶梅围绕着西门庆,写了不少男女婚外之情。这种关系都是不正当的,是有悖于传统的伦理纲常的,而媒婆在其中充当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者说是皮条客的角色。她们是破坏家庭、破坏道德的帮凶,无疑作者对她们持否定的态度。王婆的惨死,正是作者对这个社会表达了自己的深刻的批判和忧患意识。通过对媒婆的细致深刻的描写,对整部小说的主题展现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这也是这群女人存在的最深刻的文学意义。所以,兰陵笑笑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媒妁形象,意在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上,起到深远的引导作用。意在升华主题,彻底暴露人间的丑恶。本科生毕业论文11本论文从媒妁角色
29、来探讨金瓶梅,意在对古代媒妁的产生、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对金瓶梅这部巨作从小人物方面来解读从而有自己的想法。此书创造的媒妁形象成为了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丰碑,后人要想研究古代的媒妁,金瓶梅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部研究资料。本论文探讨了金瓶梅中媒妁的形象和它的文学意义。形象从三个主要人物入手,分析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得出媒妁群体的形象特征。媒妁形象的意义非常重大,关于推动情节发展和呈现主题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瓶梅创造的媒妁形象非常成功。注释1辛银美古代的媒妁与中的媒妁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辛银美古代的媒妁与中的媒妁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3兰陵笑笑生
30、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57页。4孟超人物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19页。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73页。6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885页。7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889页。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888页。9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745页。10黄霖漫画M,学林出版社1996年,第6页。参考文献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黄霖金瓶梅大辞典M,巴蜀书社1991年。3、黄霖黄霖说金瓶梅M,中华
31、书局2005年。4、徐朔方金瓶梅西方论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孟超金瓶梅人物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6、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书店1984年。7、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28、李晖古代婚恋杂谈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9、方川媒妁史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10、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3、冯文楼四大奇书的文本文化学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4、美乔治麦克林传
32、统与超越M,于春林、杨风岚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15、尚丹试论中西门庆艺术形象的价值意义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院报,2004年第6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本论文欲探讨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之所以选择媒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对它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兴趣,想要通过毕业论文对它有所了解。再是通过阅读金瓶梅的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西门庆和几个妻妾的探讨,对媒妁这一块研究得不多。想要研究金瓶梅中的媒妁,这就不得不对迄今所做的媒妁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
33、来说一下媒妁的定义。说文解字上说“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媒妁就是谋合、调适两个不同姓氏家庭联姻的中介人。许慎的这个定义非常精辟。关于媒妁这个主题,历来争论的焦点是媒妁的起源问题。而地位和功能的变化是可以从很多古书上探寻出来,大家的观点也比较一致。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本科生毕业论文13些问题的评述)媒妁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关于媒妁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起源,二是地位和功能的发展变化。说到媒妁的起源,现在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女娲之说。宋代罗泌路史后记女皇氏载“太吴氏之女弟
34、,出于承匡,生而灵,亡景亡响。少佐太吴,褥于神祈,而为女妇。正姓氏,职婚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则,是曰神媒。”罗苹注“风俗通云,女娲褥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行媒始此明矣。”二是伏曦之说。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伏羲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唐初孔颖达疏礼记月令时说“不知初为媒者其人是谁按世本及谯周古史考,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既用之配天,其尊贵先媒当是伏羲也。”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司马迁和孔颖达都认为伏羲是最早的媒人,这就是关于媒人产生年代的最早记载了。那么,“以俪皮为礼”是什么意思呢陈顾远举证了刘师培论“俪皮为礼,即买卖妇女之俗也。”也就是说伏曦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是一桩买卖的婚姻。三是媒妁
35、产生于一夫一妻制形成之后。阴法鲁、许树安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就表明了这种观点。二人即持此说,并认为“中国古代祭祀神媒,曲折地表达出人们对它寄予联婚姻、通行媒的美好愿望”。四是与下聘迎娶婚制同时产生。李晖在古代婚恋杂谈中就说“媒人的产生,和聘娶婚制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二者是同时产生的。因为,远古时期那种男女完全自由平等的结合,是根本不需要这种中介者的,也就是说媒人是聘娶婚的产物。”以上四种说法,各有异义。第一种说法,虽然后人多有征用,但作为神话传说,其真实性总是令人怀疑。再说神话故事的本身就存在不可否认的矛盾,如女娲“抟黄土作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等,以及后来传说女娲为夏禹之妃
36、、涂山氏之女,这些说法就推翻了媒妁产生于女娲这一论题。同样,第二种说法也是可置疑的。不说陈顾远否定了伏羲其人的真实存在,就说司马迁的史记及世本的说法是否可靠呢应该说很难确定。因为,史记及世本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距伏羲时代比我们仅仅近了两三千年,他们比之本科生毕业论文14伏羲仍相距几万年,就算他们有所依傍,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不过三千年,那么他们所依傍的文献年代就不会早到哪里去,其记事虽主要依靠文献,但也采用古老相传,甚至不乏揣测,所以说我们今人难以了解的真相,他们也许同样难以了解。当然,这并非说古人及今天的学者们所述的便一定不是真相,也许正好相反,说不定他们所说的就是真相,但是,又有谁能证明他
37、们所说的就是真相呢其后两种就更缺乏证据,而且在时间上也偏于晚了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媒妁”起源的确切年代,还是继续存疑才是比较客观的态度。当然,尽管各种说法不一,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古代文献中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测“媒”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它的产生才成为历史的必然。据文献记载,周代已有了“媒妁”。不过,揆之情理,“媒”的产生当在更早的原始社会后期才是。盖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男子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生产劳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婚姻状态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对偶婚逐渐向一夫一妻制发展,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为了确保财产和地位能够让自己的亲生子女所继承,人们对于谁是自己的亲生
38、孩子变得越来越关心,对于原始杂交群婚的状况就再也不允许存在下去了。为了保证妻子所生的孩子确系自己所出,男子必然反对那种原始状态的滥交,将原始状态的婚姻关系看作是“乱骨肉,犯亲戚,无上下之序者,禽兽之性,则乱不知伦理”(论衡书虚)。从此,便对性关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变化,正是“媒妁”赖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婚姻已经不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事,而是两姓之间的事了,所谓“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礼记昏义),婚姻必须服从家庭和家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可以说,正是婚姻的变异促成了“媒妁”的产生。再说媒妁的地位和功能的变化。周代建立起来的礼制社会,使得媒妁一登上历史舞台即取得
39、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可见,当时“媒氏”的职权是很大的。第一、担负“合二姓之好”的职能,是衡量婚姻是否合乎礼法的一个重要尺度。其二、媒氏管理人口登记,凡男女出生三个月以上古人出生后三个月命名,称“成名”就需要报告媒氏,到了年龄媒氏就要催促成本科生毕业论文15婚。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坊记说“男女无媒不交”,同样明确非媒不成婚姻。所以当媒妁一开始诞生的时候,是由地位身份都尊贵的人充当的,对维护会统治秩序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惟其在婚姻缔结过程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反而使
40、得媒妁走上了自身异化的道路。由于“无媒不婚”的制度化,又由于在充当媒妁的过程中能有很大的实惠,后来,那些整天无事可干的人便利用人们求妻或求夫若渴的心理来骗取钱财。媒妁便由其开始的中性称谓变成后来的及其贬义性的称谓。职业媒人远在东周后期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媒妁也从此走上了官媒和私媒并行的道路。一些职业媒人不讲诚信,只追求利益,做一些买卖婚、串通已婚男女通奸等非法勾当,尽管只是部分职业媒人的个人行为,但却严重侵害了媒妁行业的肌体,给社会和婚姻家庭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所以媒妁这种职业已经不是那么崇高了。汉代以后,凡男女婚姻,也均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班固白虎通载“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清代陈立
41、注“将欲与被合婚姻,必先使媒氏通其言,婚必由媒交接。”汉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即使要改嫁,也要通过媒人,可见在汉代媒妁依然重要,沿袭了前代遗风。由此可见,媒妁的地位在汉代还是很高的。到了隋唐,媒妁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唐律户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直到这时,立法者才对礼法上的所谓“媒妁之言”从法律上明确地加以确认和规范。自此以后,嫁娶用媒,正式成为婚姻成立的法定要件,有无媒人成为婚姻是否合法的标志之一。这样就提高了媒妁的法律地位,媒妁的中介活动不再只是民间性质的,而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意义。其活动不仅受到国家和法律的认可,而且还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这
42、样一来,在大力提高媒妁的法律地位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媒妁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为国家的婚姻政策服务。同时也为约束和规范媒妁的中介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尽管礼制十分重视“媒妁之言”,但它终究不是一种严格的行为规范,缺乏明确的责任体系。法律则不然,它是一种严格的行为规范。严格的责任体系和相应的国家强制力,只要进入其调整范围就必须严格依法行事。从这一意义上看,本科生毕业论文16唐代法律将“媒妁之言”纳入其调整范围,有利于加强对媒人行为的管理。唐朝有例律颁布后,从事媒妁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宋代,“说媒”已成为一种职业,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汴京“有媒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宫亲宫院恩泽。
43、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清凉伞儿,皆两人同行。”媒妁已有阶层之分和职业化的服装。当时媒妁已经有了自己专门的行会组织,行会就是同行业的联合组织,有自己的行规,而国家通过行会控制管理媒人这个行业。元代对媒妁的管理也很严格。一般要求充当媒妁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并由政府登记在册;或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的妇女,充官为籍当官媒。朝廷给媒人颁发了婚姻法令至元新格。元典章还规定“凡媒人各使通晓不应成婚之例”;“诸男女婚姻,媒氏违例多索聘财及多取媒利者,谕众决遣”。用这种法办和示众的处罚,是意在警告媒妁从业者并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中已经把媒婆划归六婆这类,足见在元代媒婆的地位已
44、经很低下了。明清两代的明律和清律也基本沿用了唐宋有关媒妁的法律,规定媒妁在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对他们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这时期的媒妁地位是很低的。“三言二拍”是明代的巨作,小说中,类良媒为数极少,多数媒婆还是为贪财物,谎话连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媒妁这种职业已经完全不是原先周朝那时候的样子了。媒妁能够在古代社会长期存在并且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是与我国古代特殊的以血缘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结构息息相关的。为了保护男方的家庭财产,保障女子有基本的生活保证,男女双方需要一个中间人对双方以财产为中心的各项条件进行反复的比较衡量,代替对方进行讨价还价;并且古
45、代缔结婚姻的“六礼”程序繁杂,不经专门的职业人代劳是很难完成的。虽然媒妁在各朝各代的地位和功能有所不同,但是整个封建社会是不能没有媒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封建社会提倡的婚姻制度。以上对古代媒妁研究这块作了相关的总结归纳。关于金瓶梅中的媒妁研究,很少有人单独对这块进行探讨,所以已有的文章并不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提到的。在媒妁研究中,大多是关于人物形象的阐述。金瓶梅中活跃着一批媒婆,大致有王婆、薛嫂儿、文嫂儿、冯妈妈、陶妈妈、段妈妈、本科生毕业论文17张妈、张妈子、张媒人、王婆婆等。而关于王婆、薛嫂、文嫂三人为最多。“王婆”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唾弃说媒拉线巧言令色的媒婆的代名词。金
46、瓶梅中有一批这样的媒婆,她们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却几乎没有职业道德,贪婪、利欲熏心,是她们的共同特性,为了钱财,她们利令智昏,甚至不惜葬送自己的性命,王婆就是典型。这是人物形象。媒妁研究的另外一块是为什么金瓶梅中媒妁如此盛行,一个原因为有大明律法的支撑,凡是婚约必须要有媒妁之言,没有媒妁,就是苟合,是为人们所不齿的。私媒盛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丰厚的经济利益的驱使,金瓶梅中西门庆给了王婆多种好处,才迎娶了潘金莲。孟玉楼过门后,薛嫂得打了五两银子。在当时,四五两银子是可以买一个丫鬟的。从以上的阐述中,足见媒婆盛行有其必然性。以上就是金瓶中媒婆研究的归纳总结。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
47、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本文说明了写论文的目的,而写论文就不得不对迄今所做的媒妁研究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整理归纳了很多关于媒妁主题的研究,得出媒妁研究有两个方向,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地位和功能的变化。关于起源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媒妁研究的一项成果。关于地位和功能变化这块还有待深入研究。造成这种现象其实也不足为怪,中国人一向是喜欢探究源头的,所谓认祖归宗就是这样。关于古代媒妁的研究到现在还没有太多的著作产生。媒妁研究将来的方向我认为应该是在文学作品中进行,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描写到媒妁,虽说文学作品多为虚构,但是文学产生于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金瓶梅中
48、媒妁研究主要有两块,一是人物形象,二是媒妁盛行的原因。本人认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对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象,其形象对整部金瓶梅有何意义。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书店,1984年。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8罗尚荣、王琪,古代媒妁产生之我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第21卷第3期,2004年。刘玉堂,唐代主婚人制度和媒妁制度的法律观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6卷第6期,2005年。纪德君,略谈“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一期,2001年。
49、五、参考文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书店,1984年。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李晖,古代婚恋杂谈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方川,媒妁史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专业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论文所以选择金瓶梅进行研究,是因为它是一部历史巨作,是对红楼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文学高峰。本人喜欢这本书,而西门庆和几个妻妾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存在,很难有新的见解,所以要从媒妁这个角色出发来研究金瓶梅。另外一个原因是本人想对历代的媒妁发展情况作一些了解。关于媒妁,现在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它的起源和在历朝历代不同的地位和功能的一些变化。而媒妁在各文学作品中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仅仅停留于表本科生毕业论文19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媒妁研究的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从文学作品中去了解。文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本人已经在文献综述中阐述了近期的关于古代媒妁研究的一些成果,现归纳如下关于古代媒妁研究这块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媒妁的起源、媒妁的地位和功能的发展变化。起源大致有四种观点一是女娲之说,二是伏曦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