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集诗画乐禅,创谐和意境论王维山水诗中艺术与生命精神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载“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之名由此确立。自魏晋六朝后唐宋堪称为山水诗的两大艺术高峰,至元以承续与发展,明复古与新变,清终为集大成(据陶文鹏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山水诗就这样随着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自谢灵运大量创作山水诗后,经谢朓、何逊、萧纲、阴铿、庾信等人的努力,使得山水诗推进了一步,逐渐显出自然美的的特色。后经南朝隋初唐继续发展,逐渐由追求形似为主向以神似为主,形似为辅过渡转变。到了盛唐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这个诗派以王孟为中心,
2、聚集着一些仕途不顺的山水诗人。而这里面成就最高的首推王维。如果单从山水诗艺术成就来看,王维应是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的顶峰,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之高前无古人,后难企攀。他的山水诗不仅融入了山水画之艺术特色,更是以禅喻诗,意境深远,又联系着内在的生命精神,显示出一种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这两方面的造诣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可以说王维是创造古代山水诗歌最为高尚的艺术大家,同时更是融古代艺术(如诗画乐禅、儒释道、天人合一等)于一体的艺术家。正是他这样高超的艺术和生命气质,才使得我们要不断地研究王维的山水诗,这是一个永不尽的话题,因为他深深渗透着诸多门类而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有关王维山水诗争论焦点,论
3、争者主要集中在诗画和禅意两方面,而又以诗画评论最为激烈。对于诗画评论是围绕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评语来争论的,分为三大派否定者、肯定者和鉴于两者之间。否定者有的认为苏轼的评论不足以概括王维山水诗的全部艺术特色,(如叶式生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姜光斗、顾启王维山水诗艺术初探,刘书营论和谐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色兼驳诗中有画说)有的甚至认为苏轼这一评论本身有误(如王文龙试论苏轼关于诗歌鉴赏的理论与实践,张明非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刘德谦诗中有画的贫困等);肯定者认为苏轼的评论表现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并从某一方面来详细论述这一特征。(如袁行霈王维的禅意与画意
4、,文达三试论王维诗歌的绘画形式美,陶文鹏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金学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毕宝魁论王维诗中的“画境”等)而鉴于两者之间却是近几年来的心声他们同时赞成甚至提高苏轼的评论和王维的艺术特色,他们是以一种本着新世纪全面、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这一观点或者评价反对者的议论的(如罗显克、钟良“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尚永亮诗中有画辩以王维诗及相关误解为中心,李园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等)另外禅意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也是学界研究的焦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如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陈允吉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史双元禅境画意入诗情,陶林王维的禅宗审美观及其山水诗的空灵风格,赵
5、昌平王维与山水诗的主玄趣向主禅趣的转化,贺秀明试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理,吴怀东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杨矗王维的禅境与意境理论等。而这两大方面众说纷坛,意见不一,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即共同点却是早已公认王维山水诗的高超艺术造诣。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成就最高,也倍受后世批评家关注。一直以来众多评论家总体上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着一种幽静秀洁特色。然而在对王维山水诗的研究中又基本上是围绕诗画和禅意两方面来论述的。就历来对其诗画评价,则自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评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始,奠定秀雅基调,至东坡评论达到最高境界,其评“味摩诘之诗
6、,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既成定论,影响深远。又敖陶孙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后逐渐形成一种总体趋势王维山水诗有着一种幽静秀洁特色。前人评价之间又往往标榜王孟,常与谢陶、韦柳、姚贾对应,与盛唐四家(高岑王孟)合为一体评价甚众多,更有甚者视李杜王分别为天才、地才、人才(其实王维的一生实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特点)。可以说这多从一个总体大概来评价,而极少对其山水诗作一番详细的分析和评论。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王维山水诗才开始慢慢地被评论家和学者从多角度切入而不断地挖掘和研究。六十年代,陈贻焮首先发表王维的山水诗(文学评论1960年第5期),开始研究王维山水诗。之后萧涤非关于王维的山水诗
7、(文史哲1961年第1期)和张志岳诗中有画试论王维的艺术特点较有影响,但是没有继续发展就进入了文革十年。七十年代末,叶式生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开始把王维研究带入新时期。八九十年代,王维山水诗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最有影响的有袁行霈的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对王维山水诗与禅宗及绘画之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诗画禅意开始凸现出来了,可谓王维山水诗研究之经典。自下葛晓音的王维神韵说南宗画兼论唐代以后中国诗画艺术标准的演变,陈允吉的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都是在这基础上的较有独特性的研究。后又有陶文鹏的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论王维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发掘了王维诗中音乐美特色。而这段时间
8、,学界的研究主要就是围绕他们的的成果展开的,而这二十年研究成果总体上看都是围绕前面争论的两大方面(诗画和禅意)来论述的。此外还有少量论文把王维山水诗与其性格特征生命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一、围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其实八十年代以前,也有人引用苏轼的“诗中有画”这一评语来阐释王维山水诗。如苏雪林的唐诗概论就认为,王维“本是一个画家,所以能以恬静而鲜明的笔调摄取自然真相”,“写光线变动与西洋画之印象主义相似”,“我们竟可以说他是中国诗里的印象派”16。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学界对苏轼这一论断的探讨更趋细致和深入,但理解不同,有一些学者认为,“诗中有画”不足以概括王维诗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如叶
9、式生的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就认为,王维山水诗除了“诗中有画”和“有声画”之外,还有更高一级的独到成就,特点就是其“诗如电影”17,是画面、音响、动作的有机结合,这是“诗中画”的最高境界。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受现代技术观念影响产生的理念,并不符合当时的艺术审美标准。姜光斗、顾启的王维山水诗艺术初探也认为,苏轼的评论,只是认识到了王维山水诗融化绘画艺术的一面,从“浓淡相配、随类赋采,动静相衬、宫商跌奏,应物象形、景与境谐,经营位置、虚实相生,概括集中、气韵生动,精工自然、风清骨峻”18等六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的艺术进行了细致分析。这看似分析有理,却把苏轼的评论过于简单化、缩小化了,仅局限于绘画,
10、完全没有把这一古代艺术审美观由此及彼、由小到大延伸开来,其实苏轼的这一评论既是对王维诗画艺术的绝对肯定,更是从整体角度来着眼王维的山水诗画的。而并不局限于单独诗篇。这一点就在张明非的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中体现出来了。他认为本来可以用来概括他们共性的“诗中有画”,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特征是因为王维在这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独到之处即在于“追求一种含蓄、淡雅、空灵、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充分发挥诗歌表情达意的特长,以表现画面难于表现的内容,将诗歌和绘画艺术融汇贯通,使诗情画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以画入诗”。而在意境创造方面,不只力求每一首诗写得有意境,而且以他的许多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意境,即幽美怡静
11、的境界。”19这种说法较为客观、独到,已开始把苏轼的评论不断深刻化艺术化了,已经把王维的山水诗提高到了意境的高度。当然更多的论者则是在赞同苏轼此评的前提下,结合王维诗歌创作的实际,或从总体上探讨王维“诗中有画”的具体表现形式,或从某一方面深入剖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突出特征。其中以袁行霈王维的禅意和画意一文影响最大。袁文认为,王维的“诗中有画”是因为他“虽用语言为媒介,却突破了这种媒介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了对于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具体地说,他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抓住其主要特征,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
12、加以突出表现,并且总是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他产生身临其境之感。”20在这一方面王维的山水诗就比其他山水诗人更突出山水精神,恰似凝众支流融汇入干流,凸显其水流力量。同时,还把绘画“经营位置”的技巧,运用到诗歌中来,特别注意所描写的景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处理画面虚实的布置,以达到“诗中有画”。有些学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如佘庆华的王维诗中的色彩,文达三的试论王维诗歌的绘画形式美,陶文鹏的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谈王维创作感觉意象的艺术,金学智的王维诗中的绘画美,寇养厚的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论王维诗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益军的诗家妙思画师
13、巧构王维诗歌的结构艺术,毕宝魁的论王维诗中的“画境”,张浩逊的关于王维诗歌“绘画美”的三个问题,赵玉桢的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翟振业的王维山水诗与电影表现艺术等。二、围绕禅宗禅意来论述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也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李泽厚曾把这“毫无定法,不可讲求”之禅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1,其意在“一味妙悟”这是很恰当的比喻。可谓道出禅的真正意义。其中以袁行霈的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和陈允吉的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为代表。袁行霈认为“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还表现为无我的境界”。他后期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淡冷寂,
14、悠然自在的情趣,这显然与禅学的浸润有关。”22陈允吉则认为“王维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过程中,时常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在自然美的艺术形象中寄托着唯心主义的哲学思辨,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和变幻无常的境界,从而把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诗人特别喜爱刻画清寂空灵的山林,表现光景明灭的薄暮,这些从他的诗中反映出来的特有现象,都是同他力图在作品形象中表现禅宗色空思想分不开的。”23他们把王维诗的禅意归于空与寂的境界的体现,从单方面论,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他还是没有把它和诗画一体相融合,所以还是没有挖掘出那种最为深远的意境。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
15、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24此后,有关王维诗歌与佛教禅宗之关系的文章一下子多了起来,较具代表性者有曲世川的王维的佞佛和他的山水诗,孙昌武的王维的佛教信仰与诗歌创作,史双元的禅境画意入诗情、论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禅意诗、王维诗中的禅趣,贺新居的王维的奉佛与诗歌初探,陶林的王维的禅宗审美观及其山水诗的空灵风格,李育仁对王维诗中虚幻境界的思考,张清华的禅宗艺术观与王维诗的风格,邱瑞祥的禅宗的“净心“思想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禅学理念与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毕宝魁的王维佛教思想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赵玉
16、桢的王维山水诗源于禅宗吗,姜光斗的辋川诗与南宗禅,内田诚一王维“安禅制毒龙“考辨兼其佛教诗的实践性,赵昌平的王维与山水诗由主玄趣向主禅趣的转化,陈允吉的王维辋川集之孟城坳佛理发微等。他们都细腻的表现了王维诗歌与禅意的渊源。三,山水诗与性格特征和生命精神相联系在这方面,表现出最为典型的是张福庆解读王维山水诗中的生命精神,高人雄王维三教合一思想探析,王丽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胡遂、廖岚论王维的“寂乐”与“闲余”境界几篇文章。其中张福庆解读王维山水诗中的生命精神是通过引用大量的诗句来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独有的自然生命气息来反观王维山水精神的,分析较为详细,把王维山水诗歌的生命精神在自然的
17、探讨中论述出来了。而王丽是通过与苏轼山水诗比较来表现出王维山水诗创作的特征,从而来显示出王维生命的思想特点,虽然他只是就诗歌艺术特征做分析,但得出的三个特点(主客体重视、人与自然关系、才气与才学的偏向)都体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思想特点。如果说这两篇都是从外部表现出作者的精神的话,那么胡遂、廖岚论王维的“寂乐”与“闲余”境界便是从其自身出发来表现出其思想方式与性格特征,通过对王维人生经历的把握来体现出其身上三教思想合流的倾向。当然这些都是针对单方面来论析的,并没有把艺术与生命精神摆到最为重要的位置来详加论述。而这也就是我要写这篇论文的出发点。另外,关于中国山水诗史和山水诗研究著作如丁成泉中国山水诗史
18、,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陶文鹏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等都对王维山水诗作了自己的评论,尤其是后两部著作分析尤为独到。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一书中对王维山水诗与禅宗之关系的分析也颇为独到,作者指出孟浩然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25,而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26她视王维山水诗为北方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作者最后认为,“王维的空静之境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虑、自悟性空之说的产物,但也是他追求真淳高洁的审美理想融合在高度提纯的自然美之中的结晶。当他晚年在长安唯以禅诵为事,丧失了生活情趣之后,即无好诗,亦可足证对禅境的体会并不是王维取得
19、高度成就的主要原因。”27这样就对禅意保留了一定的意见,这之前丁成泉先生中国山水诗史却是完全反对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的,他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他信佛,便对他的作品处处疑神疑鬼,拼命去寻找其中的禅宗妙理”,以致反对尊奉王维为“诗佛”28。而陶文鹏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却是运用韵文般的语言艺术来述说山水诗的发展和山水诗人的诗歌艺术,自成体系,观点独到,可谓当今中国山水诗史的经典著作。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通过对王维山水诗的解读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考察,对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而重点通过与其他诗人的比较,来分析观察诗人山水诗之艺术和自身的个性生命
20、气质精神,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细致地考察王维山水诗独特之处。王维山水诗的形成并成为高尚之因素()时代文化背景(唐代隐逸成风,多亦官亦隠)()个人的气质内涵(精通诗、书、画、乐,自小受禅宗影响)与谢灵运和谢朓、孟浩然、李白、苏轼山水诗的比较(王维山水诗艺术精神和个人气质之关系。)()继承与发展大小谢之山水,展现艺术与自然的高度结合(由追求形似以追求神似为主,形似辅之虚实相生,形神兼备。)(2)与孟诗相互对称、异曲同工,显示生活与自然的隐隐相得(疏淡游动秀洁幽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穆清远、淡洁秀丽、精工携韵,展示诗人的内在的独特辩证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和不同的生活旨趣,富有生活哲理)(3)与
21、李诗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体现性格与自然的你我相映。(李诗“有我”中豪放飘逸;维诗“无我”中幽深静穆,从意到境,与自然高度融合,从豪放飘逸到幽静明远。李白性格外向,王维性格内向。)(4)与苏诗表现不同人生,映照生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王维注重形神兼备,苏轼形神意理,尤重意理,忽视形象;王维表现生命与自然完美融合,苏轼表现为风驰电掣,时光流逝和对人生的疑问;王维预示着生命的无限,超脱自然,苏轼预示着生命的有限,不断挣扎。王维山水之禅境深于苏轼之禅境)3艺术与生命精神最后高度融合达到诗画乐禅于一体的谐和意境。展示最高境界(人的艺术魅力惊人)(二)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的查询,通过文史互证、对比分析法及
22、文本阐释(文本解读法)对王维山水诗作全面分析。(三)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对王维山水诗的把握关键在于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与个人生命精神关系之把握。而最后归结为表现出一种情与景(情景交融)、实与虚(虚实相生)、形与神(形神兼备)融合于一体的谐和意境。这是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和个人气质精神的最终表现。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10年7月11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2、第二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3、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初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
23、。4、第四阶段2011年6月初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1、陈贻焮王维的山水诗,文学评论1960年第5期。2叶式生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湘江文艺1978年第11期3、姜光斗、顾启的王维山水诗艺术初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1981年第3期。4、袁行霈王维的禅意和画意,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2期文艺学。5、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6、刘书营论和谐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色兼驳诗中有画说,电影评介2007年第8期。7、萧涤非关于王维的山水诗,文史哲1961年第1期。8、张明非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唐代文学1981年第4期。9、葛晓音王维神韵
24、说南宗旨兼论唐代以后中国诗画艺术标准的演变,文学评论1982年第1期。10、尚永亮诗中有画辩以王维诗及相关误解为中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11、陈允吉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文艺论丛第10辑,1980年第4期。12、李园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3、王丽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4、萧涤非关于王维的山水诗,文史哲1961年第1期。专著1、丁成泉中国山水诗史,华中师范大学1990年版。2、黄霖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3、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中华书局2009年版。4、苏雪
25、林唐诗概论,上海书店1992年版。5、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8、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10、李泽厚新编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1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1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4、战国庄子撰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15、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6、郑临川述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