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文阅读与儿童思维发展,倪文锦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一、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期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阅读主要是阅读积累,读读背背。归纳法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少年期初中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阅读开始由阅读积累向阅读理解过渡。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开始由归纳法向演绎法发展。,大家熟知的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02岁是感知运算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在具体环境中进行逻辑运算,开始出现依靠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知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12
2、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形式命题的运算,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断发展,能掌握各种科学概念和基本规律。因此,中学生采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与小学生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传统教育只强调聚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而不讲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对一切问题的认识理解都必须集中、统一到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上来;学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须符合教师的要求和传统的规范。聚合思维优点是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对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掌握;其弊端则是不敢提出半点怀疑。,只讲聚合思维,人们的
3、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换句话讲,发散思维要求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同异、正反皆是矛盾的两个侧面,而“多向辐射”则与集中思维的“单向会聚”构成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对立统一的思想。,当前,人们对阅读教学的批评:一是教法不当,所谓“讲解”“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二是学法不当,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的、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三是阅读面窄,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
4、刊文章;四是考法不当,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等等。,走向多元的阅读教学,有名师认为: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学生的“读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读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精读、略读,也可以浏览、泛读;文章可以一篇一篇读,也可以一组一组读。群文阅读就是一组一组读,读多样化文本的组合。如果单篇课文的阅读属于聚合思维,那么群文阅读就属于发散思维。群文阅读在国际上是得到认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国际阅读PISA 在“形式”上就把文本分为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
5、文本。混合文本的阅读和多重文本的阅读都属于群文阅读。现有的群文阅读大多是多重文本的阅读(连续性文本+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打开思路,也可进行混合文本(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这一类型的群文阅读。开展群文阅读训练,可与单篇课文教学构成互补。,二、语言与思维,说起训练,一般都认为只是技能训练,一些同志反对语文训练,其立足点也在技能训练。其实,训练在学校教育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不光技能、能力培养离不开训练,更重要的是思维也离不开训练。每个学科都有训练思维的任务,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之所以更独特,是因为语文是思维的工具。任何一个正常人,他是依靠并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的。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主要是思维训练,语言
6、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早在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指出:“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这里的“智”,就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智力作为“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综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个基本因素。,群文阅读(主要指课内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拓展阅读、广泛阅读和课外阅读。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数量求多,或是泛泛的多读,也不是形式求丰,而主要是思维训练,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的品质;学生越读头脑越灵活,越读智力越发达。阅读教学要探讨文本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
7、?原来是针对单篇课文来思考,现在是针对一组文本来思考。不仅思维的容量大了,而且对思维品质的要求也高了。,思想的交流不同于物物交换。物物交换,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梨子;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例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没有把“不求甚解”作为事情的结束,而是说没有再去在字面上多作分析,把困惑之处仍旧记在心上。一旦遇到其他的诗文,或生活中的某些感受,有了新的感悟,触类旁通,就把悬疑解决了。,从整篇文章着眼,联系陶渊明其他有关的诗文考察,收获一定会更多一些。他的移居之一结束的两句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知他决不是对书籍“浅尝辄
8、止”的人。不仅自己要认真思考、寻求感悟,有时还要与友人互相研讨,共同切磋。朱光潜咬文嚼字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9、其实,我们平日说的话、写的文章,包含话语形式(怎么说)和话语内容(说什么)两个方面。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因此“说什么”生成于 “怎么说”之中。人们不是先有一个无形式的内容,然后在这内容之外去寻找一种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而是一定的形式才能使一定的内容成为现实存在。就是说,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种表达意向,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索绪尔),是“不可表达的”“思想倾向”(朱光潜)。,以往我们把表达的着眼点放在 “说什么” “写什么”上,显然混淆语文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只有把立
10、足点移到“怎么说”“怎么写”话语形式,即思考语言文字是如何把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文本中得以实现,才有可能学思同步。因为只有想清楚了(话语形式),才能说清楚、写清楚(话语内容)。因此,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作教学,我们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说”“怎么写”的指导上,而不是随便说,随便写。,三、教材中的群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然大多数为单篇文本,但也有一组一组的文本。例:四下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五下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六下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故事两则、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专题中的群文,专题
11、的设计是苏教版教材训练系统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训练都会得到加强。我们可以视为教材中群文阅读的一个典型。专题例1咏荷:王昌龄采莲曲,郑谷莲叶,李商隐赠荷花,陆龟蒙白莲,苏轼莲。 专题例2狼:蒲松龄的狼(文言文)、毕淑敏的散文母狼的智慧(文学中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科学中的狼),文化中的狼狼的十大哲学,环保中的狼,歌曲中的狼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绿,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
12、由王国”,鹿大量的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作恶的鹿与冤屈的狼,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
13、生。” 母狼的智慧,四、群文阅读与思维训练,群文阅读对发散思维的训练是不言而喻的。先比较课文(故事)开头 盘古开天地:很久很久以前画家和牧童: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扁鹊治病: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纪昌学射: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平安夜。丑小鸭:太阳暖烘烘的。活见鬼: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笋芽儿: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咕咚: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关键词句,教
14、学坐井观天,教师自始至终都不抓 “井底”、“天上”;教学守株待兔,老师也不去抓“不知怎么的”(表纯属偶然,它与农夫想每天拣到兔的“必然”是一对矛盾),他们认为这样简单的词语怎么是关键词语呢?,文章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认真学习语文)张志公先生这样解释过:“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第260页)作者的
15、思路是无形的,但体现在文章中便是文章的线索、脉络。换言之,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文章无非用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等,内容不管简单还是复杂,思路总是有迹可循的。,一次有趣的观察:开头: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真的吗?我不相信,决定自己观察观察。 纠正标题中“一次”的错误第一次:(春天)隔天观察第二次:(星期天,又把)隔时观察,半小时两小时四小时结尾:我终于相信了。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守株待兔的思路:(看)见兔(白)捡兔想兔等兔无兔,文章思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按时间顺序或人的认识发展来结构文章的思路,称纵式思路,如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一次有趣的观察等。横式思
16、路比较复杂,通常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数事。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或材料的归类为线索结构文章,这样的思路一般也属横式思路。 坐井观天 两小儿辩日等。有些复杂的文章的思路有明暗交织的现象。,纪昌学射中,除了抓住勤学苦练基本功这一“明线”以外,还引导学生抓住纪昌对自己练习的满意度的词语,如“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等,梳理出一条“暗线”。这使学生明白,纪昌成功的秘诀不仅得益于老师飞卫的指点和鼓励,以及自己的勤学苦练,而且也是他不断克服自满、战胜自我的结果。,扁鹊治病从现象上看,扁鹊一次次去为桓公治病而遭拒绝,而实际上也暗写桓公病情的发展,从最初的小病到病入膏
17、肓的过程。这两篇文章的思路较之其它文章就相对复杂,可视为双线结构。,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所见,有所思,然后引起创作冲动,调动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提取主旨,确定思路,安排结构,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遵路识斯真”,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很清楚,就阅读教学而言,把握文章的思路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基础,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群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尤其必要。,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此可谓“文无定法”。按不同文章的思路组织
18、教学,亦可谓“教无定法”。所以,按文章思路组织教学,有利于打破千篇一律的僵化程式。一篇文章,不是字、词、句、段的任意堆砌,而是按一定的逻辑法则组织起来的有机体,因此文章思路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动静关系、主次关系、顺逆关系、详略关系、因果关系、内外关系(情与景、人物心理与外表)等。抓思路教学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智力。,关键是群文的内容选择与组合方式,杨万里曾写过两首非常有名的咏“荷”诗。一首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另一首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前一首是从宏观的角度描写,后一首则是
19、从微观的角度描写。宏观描写要求大视野、大手笔,浓墨重彩,要达到一种壮阔的美,浩瀚的美,撼人心魄的美;微观描写要求很细腻、很准确,见微知著,要达到一种精巧的美,清丽的美,韵味无穷的美。,周敦颐:爱莲说,从对“莲与荷”的外部形态描写来看,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杨万里这两首诗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很难超越。不从外部形态,而是从内涵、气质去写“莲与荷”。他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众生相的深刻观察,从中感悟出一种最美好、最纯真、最高尚也最难能可贵的品格,然后用拟人化手法,借助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通过“莲与荷”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表面上在写莲的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荷花的“香远益清
20、,亭亭净植”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上是在歌颂一种“胸怀坦荡,没有私心杂念;朴实无华,不哗众取宠;品格优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刚正不阿,任凭狂风暴雨宁折不弯”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正是“爱莲说”的强大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它能流传万世,永远净化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所在。,李渔:芙蕖,和周敦颐的爱莲说比较,二者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何不同?学生1:在立意上,爱莲说是通过描写荷花清逸秀美、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特色,赞扬了君子的优美品德和清高性格,表达了君子自居、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芙蕖则是具体说明芙蕖的许多可人之处,强调它的种植之利,并抒发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2:在写法上,爱莲说是以描写、
21、抒情为主,兼有议论,同时运用衬托、比喻的方法,借物写人,意在言外。芙蕖以说明为主,也用描写、抒情、议论,在修辞上运用拟人、顶真、对偶、排比、反问等。教师:同样都是写莲的文章,由于立意不同,构思就不同;由于认识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平日作文要根据不同的立意要求构思内容不同的文章,使之为我所用。,口语:不会听就不会说,聋子天生就是哑巴。同样道理,书面语:你不去读、不会读、或读得少,就不会写,写不好。听、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写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何来输出?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个中原因,关键是思维缺乏锻炼,就不能形成思想。,从“阅读与表达”两者的关系而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理解是
22、吸收,运用是表达。没有吸收,何来表达?反之,表达对吸收也能起促进作用,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动摇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影响语文课程整体功能的发挥。表达与交流: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说、怎么写的指导。,我特点(外貌)我是一个胖墩,我有一对小酒窝(性格)我的性子急,我是一个开心果(兴趣)我喜欢毛毛虫,我是一个射击小达人(习惯)我爱吃红烧肉,我是讲卫生的孩子,竺可桢的中秋月是从天文学角度写的,运用的是科学思维,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文学幻想,运用的是形象思维。,陆游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23、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阕写梅花的遭遇,环境冷落凄凉,这也是作者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阕写梅花的品格、精神: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在坚冰悬崖的美好身姿,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魏巍我的老师,王几何,贾平凹我的
24、老师,既有经师,又有人师。经师也不一样。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王几何这篇文章是给一位几何老师画像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处处着力以形传神。“他反手在黑板上画了个极圆的大圆圈。在几十双睁圆的眼睛和一遍惊叹声中,他接着描绘的圆圈和三角形的世界,使我想起儿时砌过的积木、美丽的迷宫和古埃及灿烂的金字塔”寥寥几笔,一个水平高、业务熟、学识广的教师形象立刻跃然纸上。,“他的袖口有永远抖不掉的粉笔灰,嘴里有永远吐不完的圆和角。”观察多么细致呀,这正是王老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不辞辛苦、呕心沥血的明证。在校园里碰见他,“他手里总捏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在街上碰见他,“你
25、会看见他提的篮子是圆圆的,头上戴的帽子是圆圆的,衣服上的衣兜是方形,矩形”真是几何的化身,他把自己整个身心都倾注在工作里、几何里、学问里了。,作者还从侧面进行了烘托。“我”跨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听见老同学悄悄地叫王老师为“王几何”,这一叫法自然是不礼貌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王老师擅长几何教学已深深嵌入学生的心中。文章的最后写“有一天,我嘴里不住冒出一句王几何 ”但马上“被一种深深的负疚和崇敬久久地笼罩”于是,一个精于几何教学,忠于教育事业的几何老师的崇高形象从字里行间鲜明地浮现出来。,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重)聚焦三个没想到,从没想到到想到秋天的怀念(母亲去世)从没想到到想到,从不懂到懂。母爱是一根穿
26、针线(老年母亲)从没想到到才想起,从不知道到知道。,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经找不到进出的“孔”,可母亲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感到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形象模糊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司马光碰缸、曹冲称象,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
27、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辩证逻辑思维: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怎么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呢?!但是在这个看似荒谬的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