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柳州铁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 ,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这表明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 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3.
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4.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 3 人次子继位 1 人,孙子继位 2 人,不明嫡庶 1 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 2 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5.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其中“北向户”可能是指A.象郡 B.桂林郡 C.南海郡 D.九原郡6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
3、土地私有 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7.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8.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9.“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
4、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第 2 页 (共 6 页)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0.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11.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根本上反映A.外朝是
5、中央权力中心 B.内外朝相互制衡C.相权的不断削弱 D.君主专制的强化12.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1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14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生前曾亲书两份传位谕旨,一份“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则置于匣中,常以随身,
6、以备紧急时取用。乾隆将秘密立储定为家法,令后世子孙遵循。此后,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均按照这一制度继承皇位。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以避免嫡长子继承制弊端 B剥夺了内阁与六部的权力C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彻底解决了储位之争的矛盾15.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6.“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A乾隆皇帝 B道光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
7、帝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18.1861 年 4 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第 3 页 (共 6 页)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19.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
8、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20.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 “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21.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 ”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22.1912 年 3 月的中华民国临时
9、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 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 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23.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共合作24.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是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它们应该是A. 1894 年 1905 年 1911 年 B. 190
10、5 年 1911 年 1916 年C. 1911 年 1913 年 1923 年 D. 1911 年 1917 年 1924 年25.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6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7.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
11、,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第 4 页 (共 6 页)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28.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的表现有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9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次“奇特”的现象:在校大学生在一年时间里流失了一半,教师则减少三分之一,剩余
12、的则向西部、南部迁移。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北伐战争胜利 B国共十年对峙 C日军全面侵华 D全面内战爆发 30. 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31.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 1937 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3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
13、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第 5 页 (共 6 页)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33.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34.章百家(党史专家):我觉得 1945 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
14、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A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三大战役的胜利 D1949 年国共北平和谈35.毛泽东发给地方指战员的电文原稿照片,电文的第一句话是:“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要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队正在此区作战,望令他们充分注意保护工业。”该电报写于 A.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 B.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 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 36.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
15、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37.1953 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38.2002 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 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
16、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39.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40.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第 6 页 (共 6 页)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二、材料题41.(20 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7、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 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7 分)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 1920 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 ,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