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绿色供应链运作方式的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日期2一、前言部分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财富的增加,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事件频繁发生。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子孙后代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两者缺一不可。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GSCM)正是将“绿色”或“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本
2、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绿色供应链的内涵及其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区别,第二部分是绿色供应链的体系构建及运作模型,第三部分是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第四部分是绿色供应链实施的主要障碍。下文针对这四方面进行展开。二、主体部分(一)绿色供应链的内涵及其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区别绿色供应链来源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环境问题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意识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部门及个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绿色供应链广义上指的是要求供应商其产品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
3、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在GSM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做法上,有些企业提出以环境为诉求的采购方案、绩效,配套相适应的评估过程,让所有或大部分的供应商遵循。而另一些企业则列举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种类,列出清单,要求供应商使用的原料、包装或污染排放中不得含有清单所列物资。STEVEVWALTON,ROBERTBHANDFIELD,STEVENAMELNYK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的思想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1。SEANGILBERT认为,供应链绿色化是把环境标准和组织采购的决定以及和供应
4、商的长期关系融和起来。绿色供应链是包括环境、战略和物流三者的联系2。MHNAGEL认为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主要从顾客到直接供应商的长期的战略驱使过程,它包括以上提到的一些行为因素并且被内部直接驱动者激发这些是包括从顾客到供应商的战略驱动过程,一系列内部的基于使命和领导组织的直接驱动者,主要集中在激发供应链中的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有效的成本节约,在顾客与供应商中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平台进而实现在供应链3内保持长期的战略关系,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及生产的全过程3。MHNAGEL首先强调了在原有供应链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要求在供应链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
5、同时强调技术支持在绿色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两点是MHNAGEL认为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特征。刘飞与但斌认为绿色供应链是把“绿色”或“环境意识”的理念融人整个供应链,求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而降低资源消耗本身也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绿色供应链能取得比单个企业绿色制造好得多的实际效果4。吴迪冲认为绿色供应链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流动,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时,绿色供
6、应链没有终止点,是“从摇篮到再现”。如经处理后可继续使用的产品可重新销售;拆卸后可重新使用的零部件可回到制造厂;可重新回炉的报废零部件可作为原材料使用。绿色供应链信息流中,大量流动的是有关绿色制造的“绿色”信息5。一、绿色供应链的体系构建及运作模型(一)体系构建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财富的增加,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事件频繁发生。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子孙后代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两者缺一不可。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将“绿色”或“环
7、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4。绿色供应链的体系构建残缺不齐。绿色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和绿色利益即环境利益双丰收,以致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的绿色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考虑的是各种影响因素。这里我们把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4。驱动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在绿色供应链中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效益。增加客户价值。绿色产品不仅保护环境,也为客4户带来绿色收益,可赢得顾客的长远信任。提升企业绿色形
8、象。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赢得顾客青睐。可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重视生态问题,并为此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而企业要长久生存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而要达标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4。障碍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实施绿色供应链会带来财务负效应。绿色供应链虽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绿色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却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两者相抵可能会使财政入不敷出。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企业在决策时总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非整个供应链或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希望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实施更多的绿色工艺,这样就可为自
9、己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而花费最小的成本。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技术和知识欠缺。虽然绿色供应链在理论上可以建立,但相应的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废物的处理技术和手段有待建立和提高。环境标准与税费制度仍不完备。各个国家环境标准不同,尤其是中绿色供应链国环境制度不健全,执法监督不利。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文化是影响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首要因素。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如果双方没有互相理解的文化理念,则很难合作,即使合作,也会因管理成本过高而失败4。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分析。这里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GSCMIS)为核心,它通过INTERNET与各地的供应链、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物流商相连接,互换信息。而供应商、
10、制造商等又各自组建自己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即内部MIS)。零售商组建内部MIS与用户相联系。其它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等与零售商同样道理。GSCMIS又通过INTRANET与环境管理系统(EMS)、知识管理系统(K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财务管理系统(FMS)、质量管理系统(QMS)连接在一起。而决策支持系统(DSS)通过EMS、KMS、HRMS、FMS、QMS反馈的信息,同时考虑社会系统的一些因素,并听取专家的建议后决定是否流程重组或改进,把最终的结果传递给GSCMIS。整个绿色供应链就这样运行管理。(二)运作模型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
11、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6。绿色供应链可以看作是讲绿色制造的理念贯穿到传统供应链的整个流程中,5图11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型上图是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是在原有传统供应链模型基础上嵌套了绿色制造的思想。它要求供应链设计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它包括了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需求、资源的优化利用、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回收等情况。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支付环
12、节和回收环节,在每个环节内部都遵循绿色制造的要求,进而把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绿色系统来管理。二、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华盛顿大学的BENITAMBEAMON博士,在其论文设计绿色供应链中提出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在原来的一般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活动流,再制造、回收、再循环,同时也描述了在供应、制造、销售、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运动方向7。英国的CRANFIELD管理学院的REMKOIVANHOEK也提出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其主要贡献在于在绿色供应链中分析了各个环节中如何管理的问题,将绿色供应链的组成成员增加了服务机构8。王能民博士综合他们的模型分析指出,绿色
13、供应链是由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且包括知识流在绿色供应链中的运动的一个概念模型9,如下图。6图12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模型系统地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的结构,绿色供应链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绿色供应链中的活动,显示了绿色供应链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与一般供应链管理类似的内容不应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如供应链内信息支持系统的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应该是一般供应链管理不强调的内容,激励机制、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反向后勤、供应链内的工艺与资源的选择与评价、供应链内的知识流等问题应该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以上问题是保证绿色供应链
14、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三、绿色供应链实施的主要障碍(一)观念和制度的障碍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推广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牺牲环境,先发展才能后治理。很多企业都广泛采用末端治理,就不可避免地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负担。而且,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
15、本外化是合法的,且有利于提高7制造商的收益,使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存在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往往得不到遵循。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目标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局部或阶段,若供应、制造、销售、消费中某一子系统没有达到与环境相容的要求,则不能实现绿色制造10。(二)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其一,绿色供应链强调供应链成员实现知识创新。只有在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利用新的知识、技术与新的资源,才能彻底抛弃传统的“末端”环境治理
16、方式,而实施“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因此,知识流成为继传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后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供应链结构模型不能满足供应链内的知识创新供应链成员创新收益往往不能完全内部化而归创新者所有,使供应链成员缺乏创新的激励;供应链成员实现了有效的知识创新,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其创新成果的扩散。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的共享效率,新的设计、新的工艺很可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各成员间顺利实施;其二,传统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用户,对产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基本不作考虑,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运动,而绿色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均为
17、双向运动。返回物流通过回收处理的方式使资源得到再利用,“绿色”信息与知识流在各个子系统中双向运动使创新得以实现,环境相容原则在各个子系统得到遵循;其三,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只包含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四个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IS0140C。系列标准的实行,各国企业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应该还包括环境指标,即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产品成本、尽可能好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小的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11而王能民博士则是通过外部性和内部性两个角度来分析绿色供应链运作中的障碍。按照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
18、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况12。从供应链成员的行为来看,其活动存在有外部性的可能,这种外部性既包括同一时间域内的外部性也包括不同时间域的外部性;从供应链的行为来看,其活动包括从资源的投入、制造、销售与消费及回收处理等主要过程,同时也包括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资源的创新等支持性活动。在绿色供应链中的行为主体的行为来看,其活动存在外部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资源投入的外部性、消费与制造活动过程中的外部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外部性13。8因为界定资源的产权的成本过高导致资源的产权的不完全,进而产生资源投入的代内外部性14。产权界定成本的高昂导致资源的所有者所拥有
19、的产权不具备排他性;在对资源的投入与开发过程来看,由于自利行为的存在,制造商其决策的标准是其私人边际收益等于其私人边际成本,使得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代内的外部性。在供应链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往往存在代际间的外部性,其原因来源于当代人谋求其效用的最大化与未来代的缺位所导致的在对当代人开发资源开发过程不存在权利制衡15。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存在外部性首先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导致对对稀缺资源的消费加速了稀有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对于炫耀性消费是某些消费者通过对某些稀缺资源的占有来显示其社会地位或者炫耀其个人价值的方式,这类消费方式的存在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其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没有采取科学的消费方式,
20、使得其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与处理,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存在使得生活垃圾回收与处理的成本提高,加大了治理与回收废弃物的成本16。技术与知识的外部性在代际间体现得十分明显后代人的一切活动均是基于前代人的技术与知识的存在基础之上当代人的知识与技术为后代进行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而且后代人在接受前代人的技术与知识时并没有付费,从这一点来看,供应链中各行为主体的技术与知识的活动具有正的代际外部性。技术与知识活动在代内也存在外部性,技术与知识的创新者其私人的收益要低于其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收益17。供应链内的各行为主体的行为可能出现外部性,包括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对于供应链的运
21、作目标中的与环境相容的目标存在冲突,代内与代际间负外部性使得环境恶化、污染严重,而正的代内的外部性技术与知识的创新行为的外部性使得供应链内成员不存在动机去实施绿色技术与知识创新当然代际间的正外部性为实现资源的代内配置的公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外部性主要是负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不能遵循“与环境相容”的原则,使得绿色供应链的运作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18。内部性则是指由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内部性与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由于供应链中的各行为主体对各自交易行为相关信息不完全或者不对称,则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相对
22、具有优势的交易行为14。这一点在供应链中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之间的交易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与质全差异可能完全不相符合根本原因是由于消费者不知道其所有潜在的制造商与销售商所提供的商品中有关变量信息包括产品价格、绿色度、功能等。信息不对称为供应链运作过程产生内部性提供了可能信息搜9寻存在成本,消费者对制造商与销售商所提供产品的信息很难进行完全的了解,在交易过程中制造商或者销售商所提供的产品可能会利用这一点通过虚假宣传其产品的特征,在消费者没办法进行鉴定其信息的真实性的条件下,这种交易往往会成功。在交易成功后对消费者而言,其由于消费了不合格的产品其福利受
23、损害,即产生了内部性。这种内部性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福利得不到保证,因而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的运作目标中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13。绿色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存在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绿色供应链的运作目标得不到实现,也使得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低下,进而使得与环境相容的目标在绿色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中得不到实现;首先从外部性来看,供应链内行为主体的代内外部性行为使得资源静态配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19,而供应链内行为主体的代际间外部性使资源配置不能实现动态配置的有效性、资源在代际间公平配置得不到实现;其次供应链内行为主体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来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为信息搜寻存在成本而产生内部性,内部性的现象
24、使得供应链内的交易的双方的权利在交易的合同中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使得消费者在选择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时存在逆向选择,其结果是绿色产品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再次从供应链内的行为主体的行为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结果来看,供应链内的行为主体在不存在政府监督或者政府监督不完全以及不存在以代际公平为伦理约束的条件下,其自利性使得其行为方式是选择与环境不相容的方式,出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20。参考文献1BRENOTORRESSANTIAGONUNESATHEORETICALAPPROACHFORGREENSUPPLYCHAINFEDERALUNIVERSITYDORIOGRANDEDONORTE
25、JINDUSTRIALENGINEERINGPROGRAM,2004,31335382MHNAGELENVIRONMENTALSUPPLYCHAINMANAGEMENTVERSUSGREENPROCUREMENTINTHESCOPEOFABUSINESSANDLEADERSHIPPERSPECTIVEJ,ELECTRONICSANDTHEENVIRONMENT,2000,14732192243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19619644吴迪冲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2,19215175廖媛红,宋维强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研究J供应链管
26、理2004,6956596BMBEAMON设计绿色供应链JLOGISTICSINFORMATIONMANAGEMENT101999,1243323427REMKOIVANHOEKCASESTUDIESOFGREENINGTHEAUTOMOTIVESUPPLYCHAINTHROUGHTECHNOLOGYANDOPERATIONSJENVIRON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2001,11/2,1401638王能民,杨彤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1,23410129沈满洪,何灵巧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
27、15216010蒋旻绿色供应链在我国实施的阻力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4,292293111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交大,200012程启智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J管理世界2000,1262681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4蒋满元现阶段政府与企业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495215张峰博弈逻辑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3545716王能民,孙应岩,汪应洛绿色制造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11307131017温德成论供应链管理的创新J世界经理人周刊200718熊焰低碳之路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9蒋运通,肖平凡供应链管理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0晏维龙,曹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