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874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FDIANDTECHNOLOGYSPILLOVERINCHINA出处CENTERFORECONOMICINSTITUTIONS作者SEAJINCHANG,JAIHOCHUNGANDDEANXU译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摘要利用中国企业数据库,我们研究了外国进入者和当地企业之间,以及“现代化”的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内跨国公司的增加对当地企业上游部门的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当中国政府对外国所有权的限制被取消,来自于外资企业的积极的产业内溢出效应会变得明显。另外,我们还发现当地企业之间强烈的溢出效应。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中国促

2、进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决策者的主要关注点,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迫使当地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当地企业也可以从FDI技术溢出中获得好处。例如,中国政府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以支撑落后的产业。关于FDI东道国效应的大型文献已经证明了这些政策问题。过去关于溢出效应的文献主要考察了各行业当地企业生产率和外商独资子公司份额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早期的行业层面的研究是利用截面数据进行的(如CAVES,1974;BLMSTROM,1986),这些研究证实了正向的FDI溢出效应的存在。然而,对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好坏参半。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正向溢出效应的存在(HEJAZI和SAFARIAN,1999;J

3、AVORCIK,2004;KELLER,2002;LIU,SILER,WANG和WEI,2000)。另外有些研究提出了相反的结论(AITKEN和HARRISON,1999;KONINGS,2001),或者发现溢出效应只作用于其他跨国公司(FEINBERG和MAJUMDAR,2001)。此外,一些争辩说,外国公司构成足够的竞争威胁,他们可能会打击当地企业利润空间,最终“排挤”他们(BLOMSTROM,KOKKO和ZEJAN,2000;CAVES,1996;DEBACKER和SLEUWAEGEN,2003)。一项由AITKEN和HARRISON(1999)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推翻了过去产业层面的研究结

4、果,它指出,过去的研究在识别问题上有严重的缺陷FDI集中于更具生产能力的行业,然后所观察到的正相关关系夸大了FDI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控制与各行各业生产力水平相关的差异,AITKEN和HARRISON(1999)使用了4000多家委内瑞拉企业的面板数据,他们发现,外资的参股程度与企业生产力正相关(“自有工厂”效应),但这种关系只对小公司比较明显。然而,由于外商企业在某些行业对该行业国内企业的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这两个影响的抵销作用,FDI的净影响是相当小的。KONINGS(2001)利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企业层面的数据,再一次发现FDI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后来,KELLER和

5、YEAPLE(2004)发现,即使控制了行业固定效益,不仅可以通过FDI对美国制造公司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也可以通过进口。他们认为,出现积极溢出效应主要是因为三方面第一,使用了较好的数据(尤其是对FDI的测量);第二,使用的样本中大多是高技术公司;第三,利用奥利帕克斯模型更好地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估算。他们推测,这个结果有可能推广到其他国家和时期。HASKEL,PEREIRA和SLAUGHTER(2004)利用英国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也发现了国内企业的TFP和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在该行业的比重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对FDI正向溢出效应的产生是必须的。因为这两

6、个研究结果显示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证据,而AITKEN和HARRISON(1999年)得到的消极的证据来自发展中国家。本文在研究FDI溢出效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当地企业之间的溢出效益(不包括FDI对当地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对概念进行扩大。本文选取了1998至2005年间超过20万家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近来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FDI接受国。19982005年期间,国内企业的组成成分以及外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都有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通过研究外商企业和国内企业在组成上的动态变化,更加完整地阐述了溢出效益。重新探讨FDI和溢出效益尽管有大量关于跨国公司溢出效益的文献,学者们并没

7、有特别关注溢出效益发生的渠道。正如AITKEN和HARRISON(1999)所说的,外国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影响国内企业的生产率。首先,如果当地企业仅仅通过观察附近的外商企业以及模仿它们的技术而使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此时就发生了示范效应(BLOMSTRM和KOKKO,1996)。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存在及其产品和技术产生的风险能够启发当地企业,刺激他们开发新产品和工艺。这不仅有助于缩短当地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尝试和错误的进程,同时也降低了在相同方向上创新的知觉风险,因为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在国外市场进行过测试。其次,另一种类型的溢出效应,是通过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产生的。这种竞

8、争效应,不像示范效应那样大概都是积极的,它可以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强化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从而迫使他们进行整合,变得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也可以降低国内企业的生产率,特别是在短期内(AITKEN和HARRISON,1999)。如果不完全竞争的企业除了要支付固定的生产成本,一个拥有较低边际成本的外国公司相对国内竞争者将会更有动力来提高产量。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当地市场的外国公司可以从国内企业手中窃取需求,迫使他们减少生产。由于国内企业要将固定成本用于较小的市场,他们的生产力就会下降。SEMBENELLI和SIOTIS(2002)试图理清这种由于FDI而增加

9、的竞争所产生的的影响。他们发现,FDI溢出效益在长期内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在短期内,太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减少国内企业的利润额。他们还发现,只有在研发密集型产业,积极的溢出效应(来自于技术转移)才超过由激烈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CHUNG、MITCHELL和YEUNG(2003)发现,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当地供应商的竞争压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他们在直接技术转移方面几乎没有找到证据。第三,由于劳动力流动可能会发生生产力溢出效应。跨国公司的前雇员成立自己的企业并采用过去使用的技术(FOSFURI等,2001年;SONG等,2001)。GRG和STROBL(2005)继续

10、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实证研究,他们考查了来自于劳动力流动的溢出效应。他们表示,曾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并在同行业开展自己业务的人,他们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有更高的生产率增长率。此外,如果至少有部分针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是体现在其劳动力上的,那么作为下属员工离开去国内企业工作,这方面不是企业特有的知识(例如,存货控制或管理技术)也会移动。最近关于FDI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外商所有权的程度是影响对东道国技术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BLOMSTRM和SJHOLM,1999;DIMELIS和LOURI,2002)。我们期望外商所有权程度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复杂高效的技术将会从母公司转移出来,这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

11、FDI溢出效应。对此的解释是多方面的。首先,外国所有权的程度很可能会影响刺激母公司转移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给它们的子公司。全资子公司将是最有效的,因为母公司没有抑制转移其尖端技术到它的子公司。相比之下,母公司不太愿意转让其有效的技术给合资子公司,因为当地合作伙伴可能会挪用其基于知识的资产。此外,外商大比重所有导致了它在利润上更大的控制权,这反过来又使技术和管理转移具有更大的动力。然而,当外商企业只是处在少数位置时,对当地经济的生产率溢出可以变得更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在少数国有企业中加强国外技术与国内技能的联系,可能会促进最适合东道国环境的技术转移,从而导致更快的扩散。此外,当

12、地合作伙伴更好地认识当地要素禀赋和员工技能的条件,会影响到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溢出程度,因为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将会对当地企业产生最大的影响。同时,当地合作伙伴拥有越高的控制权,就越难监视其行动。因此,占用跨国公司具有公益性质的专有知识可能会更容易。事实上,实证研究有多种结果。BLOMSTRM和SJHOLM(1999年)使用印度尼西亚1991年的数据,发现外商所有权程度并不会影响外国机构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不会影响溢出程度。另一方面,DIMELIS和LOURI(2002)利用希腊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发现,外商所有权只会对其全资和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还发现,生产率外溢对当地企业产生的好处是有区别的,对少数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率较低的国内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