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875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产业内贸易对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一、引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两方面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界贸易格局中出现了国家间相互贸易迅速增长和产业内产品双向流动的现象,这就迫切地需要新的贸易理论在对在新的贸易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做出解释和指导。从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都做出了日益强大的贡献。浙江省作为一个外贸大省,机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也发展迅速。据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浙江省超过一半的外贸顺差是由机电产品出口实现的,机电产品已经是浙江省最主要的进

2、出口产品,所以探究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快,对经济的方方面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产业内贸易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相同产品类别的活动。浙江省的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二、主体(一)国外对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世界性课题,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日益增多。传统贸易理论对国际竞争力来源有着诸多解释,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进而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

3、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当两个国家用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相互交换时,两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会得到同时提高。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可以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俄林(BOHLIN,1933)在其老师赫克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因此,每个国家应该出口能利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哪些商品,2以进口那些需要比较密集使用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邓宁JOHNHARRYD

4、UNNLNG,1985提出了所有权优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特有的优势;其二是企业内部交易优势;三是向海外投资,利用投资国市场所形成的优势。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主要来自于带有企业独家垄断性的所有权优势。新贸易理论的解释有林德(SDLINDER,1961)提出的需求偏好理论,国内市场需求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在内部需求旺盛的产品上会较快形成国际竞争力。MV波斯纳(MVPOSNER,1961)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模仿生产,但由

5、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必然继续进行。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R弗农(RVERNON,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一步扩展了技术差距理论。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弗农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是因为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89)等人用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

6、易。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更加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波特(2002)认为,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是某一个比较优势的因素,而是由一组因素,即“钻石因素”及其附加因素决定的。“钻石因素”包括(1)生产要素,即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含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2)需求要素,即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包括需求结构、市场规模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率。(3)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即原材料、零

7、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4)企业经营策略、结构与竞争,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各国由于环境不同,需要采用的管理体系也有差异,适合国家环境、适合产业的竞争优势源泉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波特指出,一国竞争力首先来自本国市场竞争力,即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竞争越激烈,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相反,就越弱。3关于国际竞争的影响因素方面波特提出了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即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供货商的变化、替代产品的变化和本行业中新出现的潜在对手的变化。他认为影响和决定五种竞争力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规模因素、竞争者集中程度、产业增

8、长潜力、产品差异程度、产业转换成本、公司品牌的专有性、成本优势、销售力量、进入退出障碍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销售能力、研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竞争。波特根据五种竞争要素的变化提出了调整自身发展的战略即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供货商的变化、替代产品的变化和本行业中新出现的潜在对手的变化。他同时还提出了企业应采用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二)国内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我国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

9、优势,发展开放性经济,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按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准则,规范对外经济活动,正确处理对外经济关系,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表明国际竞争力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一些学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了研究,裴长洪、王镭2002将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分成两类L显示性指标,它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2分析性指标,它解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张金昌(2002)认为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还需通过利润指标来判断。王彪(2004)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数量经济分析,(1)企业边际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到他们各自的产出和销售份额。在其

10、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企业规模较大,边际成本较低,那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较强。(2)国内所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出口就越多,本国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金碚1997设计了衡量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用以反映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变化,并间接反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出口产品总额/出口产品件数/出口产品价格指数。周星和付英(2000)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等于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综合分析模型,从产业素质、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环境制度因素、产业国际化四个方面建立了一套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国内的学者也给出了一些结论。张坦(

11、2004)认为企业的制度、企业的组织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4国际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张爱华(2004)把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区位因素、技术进步因素、规模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外部因素竞争对手的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产业结构状况、政府行为。金碚(1996)产业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成本,二是产品的差异性质量、性能、品种、品牌、服务等。理论模型的构建、竞争力因素的选择以及各种因素权重的确定、竞争条件的研究等,都与特定产业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李敏(2004)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四类。第一类因素

12、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形成的各种关系;第二类因素企业所拥有的或者获得的各种资源,包括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具有某些优势;第三类因素能够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第四类因素不受物质资源约束的而本身能物化为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知识或者学识。对于产业内贸易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很多学者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高长春、樊卓怡、郑文文2006选取了中国进出口比重较人的30个产业,对其2000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再在其中选取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人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业分析。该研究指出产业竞争力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

13、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易雪玲,邓志高(2009)选取19972006年的贸易数据,通过G一L指数、GA指数、RCA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我国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水平虽然不是我国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但却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周戈、任若恩1999分析了中国的产业内贸易现状,得出中国产业内贸易整体呈上升趋势,认为增加产品多样性和谋求规模经济是增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王放(2008)一个国家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以由其产业内贸易份额的高低及其组成来衡量。垂直型和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分别反映了一国

14、某产业在质量和属性方面竞争力的增强。代阳琼(2007)认为从理论角度,产业内贸易是通过两个纬度对外贸竞争力产生影响的第一,发展产业内贸易可以借助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完成产业内升级第二,发展产业内贸易可以利用比较优势的梯度提升完成产业间的结构调整。根据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给出了一些建议。齐捧虎(2005)对于降低成本的建议(1)利用企业规模、产品范围来降低成本。(2)通过学习来降低成本(3)实施流程再造以降低成本。1993年美国两位管理学家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联名出版了企业再造工程管理革命的宣言书,提出了5一套关于在企业内部如何形成有效彻底改革的理论、方法和步骤。(4

15、)以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来开发新的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杨仕辉(2000)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优化商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4)大力提高企业形象策划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学会企业形象塑造、管理、运筹、维护、提升与策划艺术,迈步向国际质量标准、环保标志靠拢,各地政府要积极支持名牌事业和塑形工程,此外还应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非价格手段如包装、公关、广告、技术创新、策划、策略组合等;(5)认真学习、掌握和

16、运用市场防御战略,有效巩固国内市场,为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保驾护航。张坦(2004)在市场营销方面提出首先应根据潜在的市场需求,确定目标市场,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其次,要实现营销手段创新。企业应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采用交易新手段,以适应全球快捷的交易方式,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第三,企业要实现市场的服务创新,延长售后服务链,加大全球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三、评述对相关文献的一些简单的评述第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很好的解释了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但是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国际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同或相近的国家之间,以及同一产

17、品在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的情况。第二、MV波斯纳和R弗农提出了国家间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方面,并对此做出了解释。林德的需求偏好理论解释了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间为什么发生国际贸易。但是这些理论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较慢和产品市场较小的国家却成为国际市场的领导者,为什么技术创新过程不断发生而不是标准化。第三、波特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辅助因素是机会和政府。但是波特的理论模型没有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来表达,也没有规范的数学推导来证明,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不过波特从比较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两个方面对国家、

18、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做出了解释,这里存在着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四、参考文献61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NEWYORKMODERNLIBRARY,19372DAVIDRICARDO,THEPRICIPLESECONOMYANDTAXATION,HOMEWOODIRWIN,19333BERTILOHLIN,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34JHDUNINGARUGMANTHEINFLUENCEOFHYTHERSDISSERTATIONONTHE

19、ONESOFPDI,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1985,PP2282325STAFFANBLINDER,ANESSAYONTRADEANDTRANSFORMATION,NEWYORKWILEY,19616MVPOSNER,INTERNATIONALTRADEANDTECHNICALCHANGE,OXFORDECONOMICPAPERS,1961,PP3233417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LIFECYCL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

20、ICS80,MAY19668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10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1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12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414513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4王彪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数量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415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6周星,付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探究J科研管理,20003293417薛澜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分析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1995(6)303418张坦试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D,中国财经大学,200419张爱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我国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20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1394421齐捧虎企业竞争优势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2杨仕辉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363923高长春,樊卓怡,郑文文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J商业研究,720061324易雪玲,邓志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产业竞争力以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为例J商业研究,200911394225周戈,任若恩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制造业的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6323526王放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一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视角D西北大学,200827何巧尔浙江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28邵汀我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629宋晓亚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0530刘晓将机电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431代阳琼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