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芜湖县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017 年 7 月 31 日2016 年至 2020 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推行新医改方案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 (皖政办 201648 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
2、01683 号)和芜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芜政办20169 号)等文件,结合我县卫生计生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2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相关领域改革,各项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区域医疗卫生状况。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
3、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区。县域内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县域内公路交通发达,距芜湖市市区 60 分钟以内,县城距各镇政府所在地车程均 30 分钟以内。截止 2015 年末全县总面积 670 平方公里,辖 5 个镇(81 个行政村、15 个社区) ,总人口 34.5 万人(常住人口 29.7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6.5 万人,农村人口 28 万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构建起了以县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技术指导中心,县级医院镇分院(又称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社会办医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医疗卫
4、生服务体系。(二)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至 2015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 196 个,设病床 684 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977 人,在岗村医 243 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29 人,床位数 2.30 张,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2.7%、13.9%。县内医疗机构年总诊疗达 114.9 万人次,县内住院率达 40.25%。县医院、县中医院先后通过“二甲”复、评3审。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县医院病房综合楼、县卫生综合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4 所卫生院预防保健楼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城东新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县所有村级卫生室完成标准化
5、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三)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卫生计生职能整合基本完成,各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的整合正依据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完善,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取消卫生院“收支两条线” ,实施业务收支结余奖励;已经建立起村医进退、到龄退出分类补助、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补偿、价格等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带量采购制度全面实施。逐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和季度考核的长效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6、四)基本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筹资标准逐年提高, 2015 年人均筹资额达到 495元(含大病保险) ,近几年参合率稳定在 98%以上。2015 年县镇两级医疗机构政策性补偿比例分别达 85%、90%,总补偿资金达1.49 亿元。住院封顶线提高到 25 万元,门诊统筹实现村级全覆盖,启动实施大病保险,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4(五)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县疾控中心和红山医院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 12 大项 45小项,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 40 元;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 95%以上
7、。全面加强了急性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流脑、乙肝、甲型流感、艾滋病、麻疹、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重大传染病人救治救助机制全面建立,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发现率达 70%,血吸虫病防治达传播控制标准,疟疾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功应对 H7N9 禽流感等疫情侵袭。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工作明显加强, “十二五”期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全县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8、卫生村。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上升,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所和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完成,免费婚检率稳定在 98%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至 88.65%,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至 87.74%。城乡居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继续实施。(六)卫生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县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5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七)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卫生基础设施建
9、设进一步加强。我县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扩大内需项目对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更新添置了彩超、DR 等一批诊疗设备;完成了镇村一体化管理 112 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县医院 2.5 万平方米的病房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添置了核磁共振、螺旋 CT 等大型医疗设备;县中医院新院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目前,全县已拥有万元以上诊疗设备 5195 台(件) ,核磁共振、螺旋 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彩超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已在县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提升了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建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社会办医院
10、、个体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八)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顺利完成了基层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核心,以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为骨干,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卫生信息化建设持续创新发展。一是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平稳运行,并实现与全县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6HIS 系统无缝对接;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电子病历等专业卫生信息系统趋向完善;逐步实现电子政务、新农合、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县医疗卫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占 28.85%;注册护士中,本科学历者占比仅为 2.55%。 (二)资源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我县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湾沚镇城区,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新城区和城乡集合部医疗资源显得相对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中医药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没有彰显;公立
12、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 84%;专科发展相对较慢,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康复等领域服务能力非常薄弱;人员结构上,医护比 1:1.08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人员严重不足。办医结构上,2015 年全县社会办医床位数仅占全县总床位的16%,多元化办医格局需进一步加强。 (三)学科建设薄弱。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投入不足,发展速度较慢,学科整体实力与技术水平存在“强项不强”7问题,临床科研水平总体偏低,创新后劲不足。同时,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制不健全,培养方式落后,人才梯队建设存在断层或后继乏人的现象。技术创新、科研活动缺乏必须的基础条件支撑,科研条件及相关设备等亟需改善和加强。
13、 (四)服务能力不足。2015 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 20.15%,卫生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 3.79%,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支撑 90%患者县域内住院就诊目标的实现,县内三级医疗服务网龙头带动作用不强,难以指导、帮助、支持基层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少、能力低、水平差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五)县域外就诊率居高不下。据统计,近两年县域外住院就诊人次达 4.15 万人次,就诊率达 60%左右,居高不下。其中前六个病种恶性肿瘤、肺炎(支气管炎) 、住院分娩、白内障、骨折胆管炎等占县域外住院就诊的 36.5%。就医医院集中在以南京儿童医院为
14、代表的江苏、上海等省外医院和以弋矶山医院为代表的市内各大公立和民营医院。(六)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依旧存在,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模式仍未改变,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资源、信息联通共享不足,亟待建立健全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服务体系。第二章 基本原则及目标一、 基本原则 8(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的主体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专业化发展,
15、与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的原则。围绕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卫生资源规划和配置,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突出调整布局结构、补强短板、夯实基础、发展健康服务业等重点,适度有序发展,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 (三)调优结构,系统整合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调整,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协调发展,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合作共享,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协同性。 (四)改革创新,转变模式的原则。以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健康芜湖”为
16、目标,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创新思维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医改要求、县情发展、具有芜湖特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五)内涵发展,提升能级的原则。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适度发展公立医院床位规模,推动公立医院走精细化的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9机构能力建设,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扩大优质卫生资源,构建适应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六)公平可及,兼顾效率的原则。优先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以基层为重点,注重医疗卫生
17、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规划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深化医改为动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 2020 年全面建立起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普及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资源要素配置指标见下表。表 1 2020年芜湖县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2020 年目标 2015 年末现状 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
18、床位数(张) 3.9 2.30 指导性(1)县办公立医疗(张) 1.8 1.35 指导性其中:县中医院 0.55 0.4 指导性(2)社会办医院(张) 1.0 0.37 指导性10(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 0.9 0.47 指导性(4)其他卫生机构(张) 0.2 0.11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6 1.44 指导性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4 0.23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0 1.08 指导性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0 1.98 指导性医护比 1.25 0.75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35 0.07 指导性第三章 主要资源总体配置要求一、体系配置 结合我县常住人口规模分布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县、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卫生机构。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为县医院和县中医院。 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含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管理) 、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血吸虫及地方病防治、急救、综合监督执法等机构由政府举办。 二、床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