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7.5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五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 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 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5二力平衡word教案2Tag内容描述:
1、北师大版7.5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五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 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 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 理 现象的归纳总结能 力 (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 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 。
2、北师大版7.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 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 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
3、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 课题 第二节 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授课 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 间 仪器 材料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 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4、学 科 物 理 班 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日期 课 题 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课 型 新授课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能根据气体压强与硫酸的关系来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得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等结 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的兴趣。 教学 重 点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飞机机翼的升力问题 教具学具 来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 展 标 师 标 查 标 。
5、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 课题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 地点来源: 物理 实验 室 授课教 师 授课时间 仪器 材料 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 提问 【问题】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是什么? (写成副板书, 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使用) 【思考、回答】 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u=f, 不成像 引入 新课 【讲述】这节课我 们将应用凸透镜成 像的知识来认识一 下生活中的透镜 【提问】请大家想 一想在我们身边。
6、“第四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 合成”教学设计 文斗民族初中 张爱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来源: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 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 来培养学生对物理 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
7、第七节 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第二 课时 教学课题: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来源: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能区别出惯性和惯性定律; 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 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 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 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
8、第一节 透镜 教学课题 第一节 透镜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老花镜、近 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目标 来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 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 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9、压 强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 通过探究知道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来源: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 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 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来源:数理化网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来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 厘米 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 200 克的砝 码,50 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 :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
10、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重力 祝阳镇第二中学 郭方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能用 G=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并通过参与探究 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收 集实验信息; 通过探究了解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 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
11、北师大版7.2 力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或压力 越大,弹簧的形变量 越 大 ”的原理制成的 知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的问题 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 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
12、第一节力(2 课时) (作者:尹胜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 2.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来源: 3.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象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 所观察到的物 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从而对力形成初步认识。 2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 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显著的因素。 来源: 【情感、。
13、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主备人: 辅备人: 备课组长审批: 教研组长审批: 周次: 份数: 序号: 课 题 7.5 二力平衡 课时 1 课型 展示 学 生 活 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平衡、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受力情况. 重 难 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 生 活 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 。 (二)同学们还记得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吗?它和二力平衡有什么不同?(5 分) 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同点 方向 区 。
14、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课题 第六节 二力平衡来源: 来源: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长木板、两个木块、砝码、细绳、纸板、玩具车、多媒体、课件来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 况是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条 件;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 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 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 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研究物。
15、二力平衡 文斗民族初中 张爱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 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事物进 行研究,本节是 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 力平衡入手进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