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8543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建筑结构抗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建筑结构抗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建筑结构抗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建筑结构抗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地震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建筑物的剧烈震动、破坏倒塌。 目前预测工作没有发展到准确预报的程度。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向城市高度集中,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地震造成的后果将日益严重。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害严重的国家,抗震防灾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科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门学科 地震工程学。它包含 工程地震 和 结构抗震 两方面内容。 工程地震 主要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规律、地震动工程参数的选择及估计等。 结构

2、抗震 主要研究:建筑场地动力性能与抗震设计关系、构件与结构动力特性、结构动力破坏机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与抗震设计方法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综合了地震成因,强烈地面运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工程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工程结构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培养学习者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应用能力而设置的

3、一门课程,从而能贯彻执行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对地震区作抗震减灾规划,掌握防止或减少建(构)筑物由于地震而造成的破坏的技能,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能尽可能地减轻震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律; 培养运用规范、标准,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抗震计算能力; 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抗震理论、方法的发展趋势。n 地球平均半径约 6400km,内部由三个圈层组成。n 1、地壳: 地球最表面的一层,很薄,厚度各处不一,约 5-40km,一般厚度为 5-40 km,平均厚度约为30km。主要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沉积岩 花岗岩

4、玄武岩等。 绝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内。n 2、地幔: 中间一层,很厚,平均厚度约为 2900km。主要由具有粘弹性性质的质地比较坚硬的橄榄岩组成。 其上部存在一个约几百公里厚的软流层。 地幔内部的物质在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运动,可能是造成地壳运动的根源。1.1 地震与地震动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3、地核: 地球最里面的一层,半径约为 3500km,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可分为外核(厚2100km)和内核 (厚 1400Km) ,其主要构成物质是镍和铁。根据推测,外核可能处于液态,内核可能处于固态。 地震观测发现:地震横波不能通过外核(即不能通过液体)。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球

5、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 500万次。其中约 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 8.9级,发生于 1960年 5月 22日的智利地震。 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震源 :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极震区 :在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震中距 :地面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震源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