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摘要:本文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提出了以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应急减灾为核心的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框架。 关键词:城市气象;气象灾害;气象服务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city development, analyz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ity and city 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deman
2、d, put forward to the city meteorologicaldisaste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emergency services, and as the core of the cit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constructionframe. Key words: city weathe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中图分类号:P41 一、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 城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3、是: 1.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暴风雪、内涝、高温、寒潮、冻雨、冰雹、大雾、雷电等十余种。 22.突发性强。暴雨、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所造成的危害却十分严重。 3.危害性大。2007 年 3 月 4 日东北地区的暴风雪天气,造成了几十个城市交通和供暖系统瘫痪。 4.影响范围广。2008 年春节期间影响我国南方的冻雨天气,造成了几个省几百个城市供电系统瘫痪。 5.持续时间长。2009 年 6 月下旬持续一周的强高温天气造成北方多个城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城市用电、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6.发生频率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灾害频发,我国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上升趋势
4、,城市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二、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密集区,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暴雨(雪) 、高温、大雾、雷电、大风、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城市正常运转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重,很多城市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主要有 5 个方面: 1.决策类需求。当出现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时,需要城市指挥机关及时作出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决策。 2.生产生活类需求。需要气象部门提前
5、做好暴雨、高温、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当灾害来临时,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 33.社会保障类需求。需要针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加强供水、供电、供暖、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4.教育宣传类需求。需要向城市各类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宣传雷电安全防御常识等。 5.应急保障类需求。一旦出现气象灾害,需要社会各有关部门按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框架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重点解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应急减灾等核心问题。 1.气象
6、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建立起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气象综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由高空探测站、地面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移动雷达、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等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建立由生态观测、洪涝监测、能见度监测、雷电监测、大气成分观测等组成的专业气象观测网。构成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与专业气象观测网相结合,高时空、高密度、立体化的实时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电、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综合预报方法,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
7、综合应用卫星、雷达、自动4气象站、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系统等各种探测资料,加强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释用,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精细化预报系统、警报系统,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3.气象信息网络及数据库系统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气象信息传输、数据管理和应用共享能力,以适应综合大气监测系统信息的快速传输、收集、集中处理技术需求,满足天气预报制作与气象服务要求。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利用宽带网、GPRS 等传输手段,提高探测信息的传输能力,提高监测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利用先进的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气象
8、信息海量存储系统,建立实时资料数据库、历史资料数据库、气象灾害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各种探测资料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并方便异地实时使用。 4.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发布与服务系统,通过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非气象部门(如公交公司、出租运营公司等)电子显示屏等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移向、移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实时、滚动式发布预报警报产品。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开发气象预警信息自动分发软件和自动语音系统,实现各类气象灾害预
9、警信息的自动分发,使预报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公众和用户手中。55.应急气象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应急服务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车辆和移动式气象探测设备,如气象应急指挥车、移动气象台等,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现场分析、救灾指挥作业系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应急服务车辆和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时提供受灾现场的各类气象信息,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气象灾害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其灾害种类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
10、失也不可估摸。而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又是最为严重发生频繁的灾害。每年由于这些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作为气象部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气象部门的各种系统,以使损失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克付,程文杰,王胜.现代城市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内涵的初步探讨.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08:211. 2尹佐臣,隋东.沈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8. 3孙健.加快完善我国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刻不容缓.第 27 届中国气6象学会年会重大大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会场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