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进行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点的埋设摘要:现在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情况比较多,基坑开挖的过程也就是基坑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在卸荷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中土质较差,地基承载力低。为维持基坑稳定,需要设置围护结构来维持基坑的稳定。在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围护结构的水平侧向位移,支撑结构的轴力变化,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等进行监测,从而来判断基坑在开挖工程中的稳定性及对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影响。而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点的埋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软土地基 深基坑 监测点的埋设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软体地基深基
2、坑开挖过程中,需要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基坑周边的地表、道路沉降监测;周围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及倾斜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围护墙的沉降监测;围护土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及土体位移监测等等。根据软体地基深基坑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点的埋设,进行监测项目。 1 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1.1 观测点类型和数量要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2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1.2 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
3、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1.3 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1.4 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2 监测点的布置要求 2.1 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2.2 精心组织监测点施工。埋设监测点前应摸清工程项目周围的情况,特别是地下管线
4、的准确位置,按照规范进行各类监测点的埋设。 2.3 监测点埋设结束后,及时绘出正规的测点位置图。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两次,并取两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 2.4 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若有因施工不慎损坏测点,应当尽最大努力进行补救。对于被损坏而无法进行补救的测点,应及时发出工程联系单,告知各方认可。 33 常见监测点埋设 3.1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在基坑两端端头井及每一个开挖断面布置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测线,和周边道路沉降点,可密切监控基坑开挖和降水引起周围地表的沉降随距离的变化规律。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5、测点为顶部光滑的、凸球面钢制测钉。打入土体中的测钉要有足够的长度(0.81 米) ,测钉与土体间不允许松动。 3.2 周围地下管线监测 对于铸铁管、钢管等材质、埋深较浅的管道,可采用直接法布点,首先开挖至管道深度,将钢筋焊接于管线的顶部并引至地表,周围用砖砌筑成阴井。对于埋深较浅的煤气管道,则考虑采用抱箍法,即根据管道的外径、特制两个对开的箍,环抱管道,用钢筋引出地面。 对于埋深较大的管道,可采用间接法,即钻孔至管道顶部或底部,孔中放入保护管,管中放入钢筋,钢筋底部须适当扩大,以测量管道顶部或底部的土体位移。 3.3 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及倾斜 根据观测点的高程,确定出各点的沉降量和倾斜量
6、,从而确定房屋沉降、倾斜情况。 3.4 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监测:每个截面上均匀布置 1 个监测元件(反力计) ;根据钢支撑截面积和平均应变,可以计算其轴力。 测点的布置:轴力计安装在支撑管与围护桩墙间,用专用的支持器4以保证加装了轴力计的钢支撑(管)的正常工作,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每个测点上设 1 个反力计,用频率计测读。 3.5 围护墙沉降观测 在连续墙顶打入或埋入钢制测钉,顶部露处地面约 35cm 并磨成凸球面,周围用混凝土加固,用水准仪进行监测。 3.6 围护土压力监测 土压力计的埋设:埋设土压力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对土体的扰动,保证膜盒与土的良好接触,回填土的性状应与周围土体一致。各测头
7、电缆线按一定路线集中于观测站中,并将土压力计的编号、规格、埋设位置、埋设时间等记入考证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电缆线。 3.7 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仪器有:电测水位计、PVC 塑料管、电缆线。 测点埋设:测点埋设采用地质钻钻孔,孔深根据要求而定(确保能测出施工期产生的水位变化) 。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变化。用地质钻机钻直径 89mm 孔,水位孔的深度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坑外孔深同基底,坑内孔深达到基坑底下 12m) ,成孔完成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砂回填至离地表 0.5m 处,再用粘土进行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水位管用 55mm 的 PVC 塑料管作滤管,管底
8、加盖密封,防止泥砂进入管中。下部留出 0.51.0m 深的沉淀管(不打孔) ,用来沉积滤水段带入的少量泥砂,中部管壁周围钻 68 列6mm 左右的孔,纵向间距 510cm,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形5布置。管壁外包扎上滤网或土工布作为过滤层,上部再留出 0.51.0m作为管口段(不打孔) ,以保证封口质量。 3.8 土体位移监测 测斜是最能够直接反映围护安全状况的量测项目。用测斜仪由下至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结构内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的情况,用以了解、推算围护结构变形。 墙内测斜管的埋设应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进行。将测斜管绑扎于钢筋笼上,连同
9、钢筋笼一同下到孔底。墙后土体内测斜管的埋设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根据埋设位置,钻机定位成孔,一般采用 108 钻具开孔,钻孔时,每次进尺大小视不同土质决定,避免出现塌孔或缩孔现象。钻机至预定深度后,必须立即进行测斜管埋设,第一根测斜管管底需封死,连接测斜管,测斜管槽口对准所测的水平位移方向。测斜管埋设至预定深度后,在测斜管与钻孔壁之间用瓜子片填充。一般在测斜管埋设完成后需停留 34 天,使钻孔中瓜子片紧贴测斜管,然后测试初读数。埋设时,测斜管的一对槽口必须与所在的围护桩墙成垂直位置。在连续墙顶部处要加钢套管于测斜管外以起保护作用,钢套管的上口必须高出围护桩墙顶部 15cm、埋入围护桩墙的深度不能小于 1m。投入使用的测斜管管口部要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4 结束语 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的监测工作,是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稳定性的重6要工作之一;对基坑监测点的合理布置及检测,能及时掌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各监测项目的变化发展趋势,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立忠,岩土工程现场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 7 月,7-308-02289-7/TU?04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5 月,15112.1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