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69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摘要:非暴力是一种旨在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某一目的,同时排除了直接伤害那些妨碍实现该目的的反对者的行动。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并伴随和平心理学的兴起而备受关注。目前具有影响力的非暴力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主要包括:Kool 的非暴力的三维模型、Teixeira 的整体的非暴力模型以及 Brenes 的和平自我模型。未来研究应加强跨领域的整合,重视方法论多元主义,编制本土化的非暴力测量工具,将实证研究的结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强调生态与文化批判意识。 关键词:非暴力;和平心理学;理论模型;无杀生 中图分类号:B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9841(2014)01-0077-08 一、引言 “非暴力” (nonviolence)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有关“遵守法律是一项道德义务”的信念,他本人甚至因为这一信念而献身。然而,正如著名和平心理学家 Mayton 指出的:“非暴力看似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概念,但事实上它却异常微妙与复杂” 。这是因为,从群体心理层面上来看,非暴力是一种对暴力或侵犯行为的克制。它是一种不诉诸战争来寻求和平的方式,有着丰富的历史性和演化性的特点,并已经呈现出极具全球化性质的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暴力行动是由印度政治家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Nonviolent 2and

3、 Non-cooperatmn Movements)与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非暴力直接行动” (Nonvio-lent Direct Action) 。从个体心理层面上来看,非暴力的实现需要个体具有承担风险和忍受痛苦的觉悟,它除了包含“非暴力抵抗” (satyagraha) 、 “不杀生” (ahimsa) 、 “苦行”(tapasya)与“不伤害他人感情”等戒律式的消极意义外,还存在着积极的含义,即要求人们坚持真理、主动自觉地去爱。以此原则来解决冲突的非暴力不受种族、国家、社会阶级或者性别等方面的限制,直接面对暴力或反抗,超越普通制度化的政治策略水平且避免对反对者造成伤害。当

4、前普遍接受的非暴力的心理学定义是:“一种旨在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某一目的,同时排除了直接伤害那些妨碍实现这一目标的反对者的行动” 。一直以来,非暴力都是古今学者思考和探究的课题。近几十年来,伴随和平心理学的兴起,关于非暴力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丰富,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大量研究表明,非暴力能够在冲突解决、人际沟通、和平教育和社会公正、社会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尝试厘清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发展史,随后着力介绍当代和平心理学视野下非暴力的三种心理学理论模型。通过详尽分析这些理论之特点,旨在对目前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前瞻了该领域未来研究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增进我国心理学界在该领域的

5、必要关注。 二、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发展史 长久以来,心理学在发展、提升和评估公共政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对于世界和平和社会公正方面则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早期的心理学关于非暴力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处于哲学思辨层面。例如,3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和首位和平心理学家的詹姆斯就曾讨论过战争和其情感对人类的影响,他鼓励心理学研究者探索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处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恐慌。精神分析运动的领袖弗洛伊德则从精神动力学的层面解释了死亡本能(thanatos)会驱使个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升华机制(sublimation)又会对这些暴力行为施加影响,形成更合理、更具适应性的非暴力行为

6、。埃里克森则进一步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甘地的早年经历进行了剖析,以期揭示潜意识与非暴力心理起源的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随后,心理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开始盛行,对非暴力行为的关注也逐渐被探索暴力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其干预所取代。例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阐释了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他通过实验发现观察学习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论人们学会暴力行为就像学会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一样,都是凭借直接经验或者观察学习得来的。在此基础上,Buchman 和 Funk 从认知主义的角度探讨了暴力行为形成的原因。他们认为暴力示范会减少模仿者对受害者的同情并使其更倾向于把周围世界看作是充满危险的地方

7、,这种不当的认知方式会直接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Berkowitz 从现代神经科学理论和联结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人们反复接触攻击行为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愈趋详细的相互联结的攻击性思维网络,接触攻击行为可以引发相关情感及与攻击有关的技能、信念。此外,Anderson 和 Bushman 在整合了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联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侵犯模型(General Aggression Model,GAM) ,该模型认为攻击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4到人们记忆中与攻击相关的知识结构的活动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这些理论都认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经历是个体暴力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

8、这些后天形成的暴力行为是能够通过干预加以改变的。 伴随研究的深入,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单纯从个体层面上的行为与认知解释忽视了暴力与非暴力行为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因此,他们试图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冲突的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接触理论(Contact Theory)和相互依存观点(InterdependencePerspective) 。接触理论认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其基本思路是,在对抗的社会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接触会倾向减少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从而减少他们相互所具有的消极刻板印象,最终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相互间更多的平等交往来改善

9、群体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的观点主要是依据对历史和现实资料的分析,发现种族问的暴力很少出现在相互依存已经变成制度化的地方。因此,抛开个体的差异,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将会是预防群体暴力的一个极其有效的策略。 自和平心理学(Peace Psychology)诞生之后,以关注世界和人类自身和平与和谐为己任的和平心理学家赋予了非暴力研究一种全新的视角和专题性的地位。他们试图从非暴力的角度分析个体的行为机制以及个体与人际互动对于促成和平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平心理学发起于冷战时期,当时的一批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用于阻止核战争的爆发和分析政治策略,并且据此宣称自己是和平心理学家,但他们依旧来自传统心理

10、学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 。此时的和平心理学仍5处雏形阶段。直至 1986 年,White 出版心理学与核战争的预防(Psychology and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才在书中划定了和平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最终,在 1990 年,和平心理学获得了制度上的认同,成为 APA 第 48 分会。分会现任主席为美国 Clark 大学的Joseph DeRivera 教授,官方期刊为和平与冲突:和平心理学杂志(Peace andConflict:The Journal of Peace Psychology) 。和平心理学分会的宗旨是运

11、用心理学的知识促进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团体和家庭的和平。这里“和平”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于战争的抵制,还包括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将冲突降到最低并且更加有利于人的发展。分会的主要功能是鼓励有关和平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利于研究者交流和平问题的平台,以及促进心理学知识在和平建设中的运用。在追溯心理学思想渊源方面,Rudmin 总结了詹姆斯、弗洛伊德、托尔曼等 17 个早期心理学家对和平研究的贡献,认为他们是和平心理学的先驱。随着冷战的结束,对和平问题的研究取代战争和政策问题的研究转而成为和平心理学的焦点领域,而非暴力作为获得和平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和平心理学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

12、 三、非暴力的心理学理论模型 近二十年来,和平心理学家 Kool、Teixeira 和 Brenes 等人相继提出了较系统的非暴力的心理学理论模型。非暴力三维度模型是在对非暴力运动形成过程中的个体行为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模型理论,其试图解释个体在非暴力运动中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当权者或反对者可能做出的反应。相对而言,后两种理论着力于分析个体层面和人际层面的6影响力在非暴力行动中的体现,主要思路是阐述非暴力在个人和团体发展中发生的诱因与蕴含的影响力。这两个理论尤其重视将这些诱因与影响力嵌入到一个更为宽泛的个体、人际与自然层面进行考察,从而渐露出当代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心理学的理论特性。 (一)非暴

13、力的三维度模型 Kool 在继承了詹姆斯与托尔曼等人心理学研究中所推崇的友爱性的基础上,结合了 Sharp 关于非暴力的政治理论,提出了非暴力的三维度模型(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Nonvio-lence) 。Kool 首先区分了非暴力行动(acts of nonviolence)和非暴力行为(nonviolent acts) 。非暴力行动本质上是无条件的,可以成为暴力的替代物,这些行动的用途是尝试证明替代暴力的沟通是可能实现的,也可以用来避免伤害反对者。此外,突出显示具有其自身的特殊目的,即用来解决在那些将侵犯或者暴力视为合理反应的地区中存在的冲突。例如联合抵制

14、或示威游行。非暴力行为不同于非暴力行动,因为这些行为不使用暴力,是正常的行为模式。例如,照顾动物和抚养儿童。Kool 认为非暴力行为一般都是那些会产生积极结果并符合社会满意度的日常行为,而非暴力行动则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结果。例如,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联合抵制会使得商家利润减少从而影响员工的薪水。此外,非暴力行为往往是不明显的,因为正常的社会期望是我们本该在日常活动中遵循这样的行为。正如James 曾指出的,我们必须做出非暴力行为,这已经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我们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吸收了皮亚杰、科尔伯格、吉利根以及埃里克森等关于道德发展7的研究的基础上,Kool 将非暴力置于一个三维空间之中。这三个

15、维度分别为:道德关怀(moral concerns) (高或低) 、侵犯(ag-gression)(高或低)与影响力(power) (他人或自我) 。Kool 认为一个完整的非暴力理论应该研究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其中,道德关怀的维度又包括公正(justice)和关怀(caring)两个极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水平的道德关注是一种类似格式塔(Gestalt)的概念,包含了高度的原则性、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并且也涉及到功利的问题。一个高关怀和低公正的个体会表现出极强的同情心,而高公正与低关怀的个体则会尤其关注公平、公正的规则。相比之下,高公正和高关怀的个体将会倾向选择公正且富于同情心的方法

16、并依此行动。影响力即指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尤其是与非暴力相关的“整合的影响力” (integrative power) 。这种影响力来自于追随者给予处于强势地位的非暴力领导者的信任和善意。当非暴力的个体尝试通过道德行为达成社会和谐的时候,他们在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整合影响力,可以影响暴力犯罪者的良心,从而促成冲突的解决。进一步的,影响力又可以分成自我取向(self-oriented)和他人取向(other-oriented)两个极点。那些反映出与他人分享影响力且不单单基于自我满足(self gratification)的影响力的行动往往最能彰显非暴力。因此,在 Kool 的模型中,非暴力的个体处

17、于四方体右象限的底部,表现出了低侵犯和高道德关注以及他人取向的影响力。如图 1 所示。在此基础上,该模型企图通过对非暴力行动者行为的分析来对反对者或者统治者的反应做出可能的推测。当然,由于Kool 的模型重视结合侵犯、道德和影响力等相关的认知成分,但是一旦8该模型中道德关注的定位面临效度等问题时,这些成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该模型中需要反思与改进的部分。近来,Kool 依据自己的理论编制了非暴力测验(Nonviolence Test) ,对易于采取非暴力行动的个体进行测量,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理论的实证支持。 (二)非暴力的整体

18、理论 Teixeira 的非暴力的整体理论(Holistic Theory ofNonviolence)具有极强的超个人心理学倾向。在 Teixeira 看来,非暴力是由行动组成的,并在排除有害意图的同时强调意义和行动结果的协调。因此,非暴力是优越于暴力的。非暴力是一类世界范围内跨越时代、文化、价值取向的事件,也是一种应对多民族、多元文化与多信仰社会中的真实冲突的实践方式。具体到个体层面上,非暴力并非只限于身体层面,而是牵涉到人类体验与行为的心智、情绪、形而上学与精神层面。与有关非暴力的理论更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体内部,而是需要一个基于个体与社会转型的整体性视角。Teixeira 认为,在个人内心

19、(intrapersonal)的维度上,非暴力行为可以发展和提高自尊,认可自身的意义、价值和力量。在人际的维度上,自尊涉及了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同时包含了我们关于朋友和反对者的观点。在更大的范围中,Teixeira 进一步将非暴力延伸为一种感知以及思考自己与世界的联系的方式,并且呈现了一种超个人的或者精神上的相互关系,他认为正是某种超个人的或精神性质的原因使得非暴力的实践者愿意并且能够忍受痛苦,而不是伤害他们的反对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与很多研究者不同,Teixeira 承认愤怒情绪9在人类互动中存在的必然性,强调非暴力并不否认自然产生的愤怒,而是希望将此由情绪经验所产生的力量引导向一种尊重

20、的、预防性的和积极改变的方面。因此,该理论模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将愤怒视为促进变革的积极因素,认为非暴力是愤怒情绪的平和释放方式。此外,Teixeira 提出,处于社会批判水平的非暴力的目的是形成多元化社会。经由非暴力的社会变革过程应该重视对于社会边缘成员的包容。当社会中的边缘人群或被忽视群体的需要受到关注的时候,这些被排斥的群体可以被动员进具有自我意识的非暴力团体,从而辅助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得到更加完善的变革。同时,当这些边缘群体在积极地推动非暴力的时候,也能够推进社会反映它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这种信念和价值可以引领它所服务的团体,这将对社会发展水平产生具有变革性的影响。 Teixeira 的非

21、暴力的整体理论可以用一种循环的模型加以呈现。如图 2 所示。在此模型中,中央的核心价值是从中心出发按由内向往的顺序与个人方面、人际关系以及与非暴力相关的社会系统相互关联的。当从非暴力理论走向非暴力实践的时候,在 Teixeira 的模型中有一个预防性的方面。外圈反映了那种鼓励其成员之间的暴力或非暴力的社会系统,其中的儿童培养实践、教育系统、社会的奖励构成以及冲突解决的策略是鼓励的标准,这些标准用来影响处于个人内心、超个人和人际水平上的个体关系。在最终目标上,Teixeira 提到,如果我们要获得一个非暴力的未来,我们必须引导社会所产生的压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向毫无偏见、没有歧视的社会,并且

22、以对人类多样性的欢庆来取代它们。在 Teixeira 模型的实践中还涉及到一个附加的方面,是指在对抗过程中10积极处理社会冲突的方式。 (三)非暴力的和平自我模型 与 Teixeira 的非暴力的整体理论模型几乎同时提出的还有 Brenes的非暴力的和平自我模型(Model of Peaceful Selfhood) 。该模型主要关注在共同体层面上普遍的和平责任,这包括与自我的和平、与他人的和平以及与自然的和平三者间的交织。在此基础上,Brenes 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来推动文化的和平。在此模型中,和平处于同心圆的中央,向外延伸出三个独立的主题:和谐的身体(peace wi

23、th thebody) 、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和自然平衡(naturalbalance) 。当从模型的中心移向外圈时,在每个水平上都有相关的价值,而且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来实现这些价值。如图 3 所示。和平自我模型将自我和平的表现划分为和谐的身体或身体和平(peace in the body) 、内心和平(peace in the heart)以及精神和平(peace in themind)三个水平。身体和平包括:身心和谐、需求的意识以及合理地使用令人满意的物品。内心和平包括:和谐、爱与同情心、容忍。精神平和包括:自尊、自我实现与自主。这三个水平充分考虑到了非暴力或者自我和平的三个必要的转向,它们分别是:(1)平静(equanimity) (以平等意义上的仁爱对待所有人的能力) ;(2)自我和他人的等同(e-quality of self and others) (由自我本位的导向转向一种更集体的导向) ;(3)奉行利他的生活实践(commitment to altruistic life practices) 。Brenes 的和平自我模型的第二个区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