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52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正考父校诗说评议摘要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正考父曾校对过诗经-商颂 ,为我国校勘之祖。但经史料考证,正考父应该是宋戴公时大夫,生活于公元前 9 世纪末至公元前 8 世纪中叶,即周宣王、周幽王和周平王统治时期,而周代文书官守森严,平民是绝无修改权利的。采诗说其实始于汉代,是汉代文人根据汉朝乐府采诗的情形对诗经来源渠道所作的推测,并不可信。 诗经全部是“圣贤”即贵族们的作品,他们创作诗主要是献给统治者,以达到讽谏与歌颂的目的。孔子曾经删诗,他从流传的古诗中选编出 305 篇汇集成诗经 ,是诗经的整理者和编订者。因此,首见于国语?鲁语(下) 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中的“校”并非“校

2、勘”之意,应理解为“整理”之意较妥。校雠一事,应从孔子开端。 关键词校对;采诗;删诗;献诗;正考父;孔子;子夏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 现在人们探讨“校对”的概念,追寻其源头,总上溯至正考父,认为“校”的本意为“校勘、考订” ,首见于国语?鲁语(下)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 ,由此认定正考父做过校对商颂的工作,是我国历史上从事校书的开端,并把这个观点写进了各种教科书。但笔者在阅读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别有所得,感到有必要对此加以讨论。 一、正考父校诗说述略 2为便于大家对正考父校诗说有较全面的了解,现将各家说法列示如下: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讲“最早的校雠家正考父”时说:“国语?鲁

3、语:闵马父谓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郑玄商颂谱同,孔颖达正义:言校者,宋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谬,故就太史校之也。 可知现在商颂各篇的次序,是经正考父从周太史的本子校定的。正考父为周宣王时的宋大夫,孔子的七世祖。他是校勘事业的发端者。 ”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说:“校勘书籍,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下) 记载鲁大夫闵马父对景伯的话: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后来汉代经学家郑玄作诗谱时,也用了这几句话。孔颖达毛诗正义解释道:言校者,宋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缪,故就太师校之也。 正考父是周末宋国大夫,即孔子的七世祖。他那时便进

4、行过校对商颂的工作,这便是我国历史上从事校书的开端。 ” 赵仲邑校勘学史略说:“我国对古书的校勘,源远流长。在周代已有正考父、孔子、子夏等人从事校勘。 ”并首引东汉郑玄商颂谱:“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颂十二篇于周太师(掌管诗经的官) ,以那为首,以祀其先王。 ”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说:“关于校勘的最早记载,见于国语?鲁语 。鲁国大夫闵马父说: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史,以那为首。 此事又见于诗经?商颂?那小序:那 ,祀成汤3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通“父” )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商颂谱疏对此事有个解释:韦昭(注国语者)云:名颂 ,颂之美

5、者。然则言校者,宋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谬,故就太师校之也。 正考父是周宣王时宋国戴公的大夫,为孔子七世祖,约生活在公元前 9 世纪末至 8 世纪初。宋国是殷商的后裔,所以保存着歌颂商代成汤以下列祖列宗的诗篇,用于宗庙祭祀歌舞。正考父恐怕这十二篇颂歌有语句文字错乱,到周天子管理音乐的太师处,用周王朝保存的商颂传本进行校正。显然,这一记载可以表明,我国校勘古籍由来已久。同时也可看到,当时典籍的保藏和传授是有专官的,因而是由宋国大夫专门请教周朝太师。 ” 罗孟祯在古典文献学 “古代校勘的优良传统”的开首说:“历史上有关校勘的记载,最早是正考父校商颂 。周武王封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

6、宋,宋国保存了殷代贵族的乐章十二篇。传到第七代宋戴公时,这些乐章已有错乱,需要校正。 国语?鲁语(下) 载其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他用周天子的乐官太师保存的原底本来校勘宋国早已错乱了的商颂 ,才确定以那为第一篇。 ” 管锡华校勘学说:“国语?鲁语(下)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昔指宋戴公之时(前 799 一前 766) 。宋是商纣哥哥微子启的封地,所以还保有商颂 。从微子启到戴公已经历了七代。所存商颂十二篇已有讹误错乱,所以正考父用4周太史的藏本进行校正,并定其篇次,把那篇作为首篇。 (今诗?商颂五篇:那 、 烈祖 、

7、玄鸟 、 长发 、 殷式 , 那仍为首。)这是今天可以见到的史料所记载的最早的校勘实例。 ”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说:“我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一个知名的校雠家,是周宣王时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国语?鲁语(下)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毛诗?商颂?那小序:那 ,祀成汤也。 (宋)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毛诗?商颂谱:自从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世至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正考父是孔子的先人, 左传?昭公七年载孟僖子说:吾闻将有达者日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

8、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上卿)兹益共(恭) 。 此为经古文说;比较可靠。史记?宋微子世家:太史公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 则认为正考父为宋襄公时人, 商颂非其所校而为其所作。此盖本今文鲁诗说。 史记索隐于此有辨:今按毛诗?商颂序云:正考父于周之大师得商颂十二篇,以那为首。 国语亦同此说。今五篇存,皆是商家祭祀乐章,非考父追作也。又考父佐戴、武、宣,则在襄公前且百许岁,安得述而美之?斯谬说尔。 故可断定商颂非正考父所作,只是经过他的校理而已。但是商颂文字不古,篇幅较长,亦非商代古辞,当为商之后人追颂先王先祖之

9、作。 ”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5编说:“我国古代的图书,集中于官府,周代设有专官,分部执掌,周官一书,记载甚详。章学诚校雠通义所说:易掌太卜,书藏外史, 礼在宗伯, 乐隶司乐, 诗领于太师, 春秋存乎国史。 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民间无简册,私门无述作,史官守其图籍,持而弗失,所以那时期并无所谓校雠之事。即使后来偶有校书的记载,也是很片断的、零星的。周公平定武庚之乱以后,将殷旧贵族中反对纣王的微子封于宋,使他保持商人的宗祀,因而存有商代贵族的乐章和乐谱。孔子的祖先正考父,西周末年为宋国大夫,得商之名颂十二篇,向职掌此事的周太师请教,最后编定次序以那为首。郑玄诗谱?商颂谱说: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

10、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说的就是这回事,但在以后的百年之间,散亡七篇之多,再要补齐,已无从着手了。年湮代远,正考父的校雠方法,文献无征,已不可考。 ” 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说:“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或根据底本核对抄本等复制本,以发现和订正差错,校本意为校勘、考订,首见于国语?鲁语(下)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 ,距今已有 2700 多年。 对是相对 、 对照 。校对和校雠是同义词。 ”书中以为此事“距今已有 2700 多年” ,是对正考父生活年代认定有误,辨见下。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说:“国语?鲁语(下) 云: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以

11、那为首。 郑玄诗谱也引用了这段话,孔颖达商颂谱疏加以解释说:韦昭云:名颂,颂之美者。6然则言校者,宋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谬,故就太师校之也。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三)这里的校字显然是指校正文字错误。 ” 上述各家均以为正考父为我国校勘之祖。 二、正考父生活年代考辨 正考父是孔子的先人,有关他的记述不多,且颇有歧异。为便于考察,先来排一下孔子家族的世系: 公弗父何宋父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祁父防叔(奔鲁)伯夏叔梁纥孔子。 礼记?檀弓上记孔子说:“而丘也,殷人也。 ”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经超过五代,便

12、改为孔氏。孔父嘉,正考父之子,宋穆公时为大司马,是托孤之臣。 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孑 L 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孔子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归纳起来,关于正考父生活的年代,大概有 2 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正考父是宋襄公时人。持这种说法的主要是史记?宋微子世家:“(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7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

13、商颂 。 ”认为正考父是宋襄公时人, 商颂非其所校而为其所作。 诗是先秦士大夫所必读的典籍,也是儒家传习、研究的主要学问之一,由于不仅被录于竹帛,而且广泛地为人们口头所诵咏,所以虽经秦火和战乱,到汉初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且流传也比较广泛。汉初传诗者主要有鲁人申公、齐人辕固生、燕人韩婴三大家。至于毛诗 ,不过是三家之外的一种隶书本子,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经,毛诗为古文经。三家诗中,以鲁诗最为先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这种说法的来源也是鲁诗:“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 ” 鲁说:扬子法言:“昔颜尝唏夫子矣,正

14、考甫尝唏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唏正考甫矣,不欲唏则已矣,如欲唏,孰御焉?” 诗?大雅?燕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这是说正考父学尹吉甫而作商颂 。齐说:礼记?乐记郑玄注:“商 ,宋诗也。 ” 韩说:后汉书?曹褒传:“昔奚斯颂鲁,考甫咏殷。 ”李贤注:“正考甫,孔子之先也,作商颂十二篇。 ” 毛说:毛诗?商颂?那?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 鲁、齐、韩三家谓正考父作商颂 ,独毛诗主张商颂非正8考父创作,而是得之于周王朝太师。 但是鲁诗 (包括韩诗 )这一说不可靠。 史记索隐于此有辩:“毛诗?商颂?序云:正考父于周之太师得商颂十二篇,以那为首 。 国语亦同此说。今五

15、篇存,皆是商家祭祀乐章,非考父追作也。又考父佐戴、武、宣,则在襄公前且百许岁,安得述而美之?斯谬说耳。 ”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引朱熹日:“太史公盖本于韩诗之说。 颂 ,皆天子之事,非宋所有。其辞古奥,亦不类周世之文。 ”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十亦有辩:“案:昭七年左传及鲁语 、诗序言正考父佐戴、武、宣,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则是从戴至襄百四五十年,正考父非襄公大夫也,非作颂之人也,非追作之也。但史公此说实本韩诗 ,故法言?学行篇曰:正考甫唏尹吉甫,公子奚斯唏正考父。 (奚斯作闷宫 ,史克作颂,而以颂为奚斯作亦韩诗说。 ) 后(汉)书?曹褒传曰:奚斯颂鲁 ,考甫咏殷 。 康成乐记注以歌商为宋

16、诗,嗣后文人多仍此说,然与本义全乖, 诗疏 、 史记索隐及困学纪闻俱斥其误。 ” 史记索隐等的驳斥是正确的。正考父作商颂根本不合事实,商颂存在于正考父之前,早在春秋宋襄公以前便已出现。清人胡承珙毛诗后笺卷三十,陈奂补云:“隐三年左传美宋宣公,引商颂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晋语公孙固对宋襄公引商颂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则商颂不作于宋襄, 内外传有明证矣。此可见毛公师承之确实,三家诗可废,而毛诗不可废。 ”隐三年所引诗句9见于玄鸟 , 晋语所引诗句见于长发 ,均在商颂中。 孔子生年为公元前 551 年-前 479 年。而叔梁纥生孔子时,据说已 70 岁。因此,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是不会成为宋襄公(

17、前 650-前 637 在位)的大夫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考父是宋戴公时大夫,曾佐戴、武、宣。 左传?昭公七年载孟僖子说:“吾闻将有达者日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 ”关于弗父何, 诗商颂?那?疏引服虔云:“弗父何,宋滑公世子,厉公之兄。以有宋言,滑公之逋嗣当有宋国,而让与弟厉公也。 ”杜注略同。李贻德贾服注辑述云:“史记-宋世家云:滑公共卒,弟炀公熙立。滑公子鲋祀弑殇公而自立,是为厉公。 按此则厉公实自立,非弗父何让之,与传违异。 猗那?诗序?疏云:何是滑公世子,父卒,当立,而炀公篡之。盖厉公既杀炀公,将立弗父何,而何让与厉公也

18、。 孔氏之言虽由臆决,以传所云,当有其事。史不叙让国者,以世家于春秋以前诸君,仅撮世系,不甚详事实故也。 ”宋世家?索隐云:“据左氏 ,鲋祀即滑公庶子也。弑炀公,欲立太子弗父何,何让不受。 ”正考父,杜预注:“弗父何之曾孙。”杜预注:“孔子六代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其子奔鲁。 ”杜此说取于服虔(服说见后汉书?孔融传注 ) ,然诗商颂谱疏引世本谓“正考父生孔父嘉,为宋司马,华督杀之,而绝其世。其子木金父降为士。金木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故日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 ”然明陆粲左传附注及10李贻德贾服注辑述俱谓服虔说可信,世本说不可信,是也。 毛诗-

19、商颂?那小序:“那 ,祀成汤也。 (宋)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 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亦云:“考父佐戴、武、宣,则在襄公前且百许岁。 ” 以上说法相同,都以为正考父为宋戴公时大夫。后两说更及校(或得) 商颂于周太师,与国语?鲁语(下) 的说法相同。正考父所佐的宋戴公的三十年,正是周平王元年东迁洛邑的年份。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正考父佐戴、武、宣的说法是可信的。正考父当生于公元前 9 世纪末至公元前 8 世纪中叶,经历了周宣王、周幽王和周平王三个时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春秋时晋太史史墨追述先代官制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 ”这便是周代文书官守的森严情形,平民是绝无权利审阅、修改的。 章学诚认为我国自有文字和书契以来,即从三代到战国以前,是经过了一个学术在官、官师合一、无私人著述的时期。所以,生活于周代的正考父不可能从事校对文书的工作。 三、民间采诗之说起于汉代 诗经中的作品,从创作年代看,包括了上下五六百年;从产生的地域看,有的出于王都,有的出于各诸侯国;从作者看,有的出自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