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师提问”不如“师生、生生互问”开学没多久,我校就举行了三课活动。一次历史汇报课上,年轻的历史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课前提问,阅读后提问,小结时提问.结束了一堂课,最后还有小组评定。表面看起来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我看到了一些手忙脚乱和华而不实: 教师太多的自问自答。他在一节 45 分钟的课堂上曾向学生提问 20多次,学生不回答 6 次,答非所问 4 次。他不得不多次自问自答,教师自己对自己提问进行回答的比例大约占 40%。教师这样做,基本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白白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课堂时间。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更加依赖老师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探
2、究能力。 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种恐惧感。课后我问了几个学生。他们说,害怕不会或者回答错误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讽。有位学生说:“老师点名提问时,我尽量俯下身子不让老师看见。 ” 因此,老师提问时他们时常感到压抑,有点恐惧感,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不利。 教师提问公平性欠缺。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多于成绩差的学生,因为前者比后者能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成了老师课堂提问重点照顾的对象。二是在学生座位上所表现的不公平。许多学生反映,老师喜欢叫前排或紧邻走廊边的学生回答问题,对后排学生2往往忽略。我统计了一下:提问大多集中在前面和中央的位置,其中前面占 53%,中间占 35%
3、。被老师频繁提问的学生厌烦,被老师忽视的学生感到不被尊重,对学习失去兴趣。 教师发问后,学生思考时间短。教师提出为题后,学生首先要理解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个时间一般需要十秒钟左右,但老师大概是出于节省课堂时间的考虑,往往发问后,随即提问,对于回答不出不上来的学生马上放弃。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回答不上来,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课下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 感觉老师发问后留给思考时间太短的时间太短,希望老师能让他们从容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后来评课时,我分别问了老师和同学,是否希望课堂上师生、生生多向问
4、答时,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持支持态度,但担心课堂秩序会比较混乱,课程进度把握不住。不过只要教师调控的当,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施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师生、生生相互问答”这种新的提问模式,它突破传统单向提问方式,强调课堂上多向互动,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符合现在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学生的自我发展特点。 因为当代教育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教育要注重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并且要通过实践活动去解决问题。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辩驳,教学相长的过程。 而师生相互问答刚好具有以下优点: 3正确定位了师生的课堂角色。
5、师生、生生相互问答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现代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课堂学习中的主人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和裁判角色。这种角色转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过程,尤其使学生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我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时,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有学生就问:那它岂不是罪魁祸首了?老师怎么看呢?我就趁机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互相质疑,最后形成了一种观点:萨拉热窝事件既是个人恐怖活动,给世界带来灾难,又是反侵略的、正义的英雄壮举,只是站的立场不同。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这样,加深了印象,又拓宽了知识面,又有了德育的渗
6、入,何乐而不为呢! 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矛盾,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阅历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使传统观念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矛盾对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 。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为例,书中有一句:“德国对俄、法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 ”有学生就举手问:“老师,比利时为什么要选择中立?既然中立了,德国为什么还要打他呀?”我也是刚刚教九年级,还没想过这个问题,稍微愣了一下,心想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就灵机一动,让同学们回答。学生的兴
7、致很高,说了许多,有些很有想法,让我自叹不如。有人说是德国要入侵英法,必须先攻打比利时,因为他是必经之4路,否则过不去;有人说先打比利时是缓兵之计,让英法放松警惕;比利时选择中立是因为人微国小,不想卷入战争损耗国力又有学生问:“那他怎么又成了协约国了呢?”马上有人答:“因为德国打他,所以他自然要对德宣战,加入英法联盟,共同抵抗同盟国。 ”同学们又问又答,忙的不亦乐乎,这种气氛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问题也启发了我,我知道了教学相长的深意,知道了什么叫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它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性。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积极准备,认真预习课文,在预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去查阅资料,找寻答案,因此,就培养了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压抑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课前对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就勇于回答,积极发问,热烈争辩,课堂学习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也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大为提高。 教师提问不如师生 生生互问 ,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看法,希望与同仁们分享切磋,共同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作者简介:侯军锋(1973.04- ) ,男,河南许昌一级教师,五女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