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641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分析【摘 要】跨文化语言交际常常因为词语特殊的文化内涵意义而产生误解。文章通过举例分析了中西语言中,动物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内涵;意义;动物词汇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教学的中心是要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词语的意义一般分为两部分: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词语的概念意义是一个词区别于其它的主要特征,是词语必不可少的,而文化内涵意义则是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交际意义和心理意义。在词汇学习中,概念意义虽然重要,但是往往好掌握,文化内涵意义虽不是每个词都具有,但因其丰富性和隐含性,往往难以理解,经常会

2、带来交际的障碍。本文仅取中英语言中的动物词汇,来管窥两种文化的异同。 一、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比较 (一)同一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人类的社会现实和其对社会的认识会在语言中得到非常好的反映。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动物和我们如影随形,是人类生活中离不开的。许多动物对人类而言,作用是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赋予这些动物词汇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意义。最典型的莫过于“猪” ,在汉语中猪这种动物肮脏、贪吃、愚蠢、笨拙,因此,2我们产生了相应的词汇表达,如说一个人胖,我们常常将他形容成“肥猪” ;说一个人笨,我们常常说“笨猪” ;形容一个人长得丑陋,就说

3、“猪头猪脑” 。英语中也是这样,有“as fat as a pig”(胖得像头猪) 、”“make a pig of oneself ”(戏弄某人) 、 “buy a pig in a poke”(冲动消费)等说法。 还有一些动物词汇在中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意义,例如“狐狸” ,汉语中我们常常将狡猾的敌人比喻成“狐狸” ,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除此以外,汉语中还用“狐狸精”比喻勾引男人的妖媚女人,是贬义词。在英语中,则常常指性感迷人的女子,感情色彩不同,没有贬义色彩。 (二)相同的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 人类的思维虽然有很强的共通性,但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表现在动物词汇上就是同一

4、动物词汇表示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这类词语非常多,比如“猫头鹰” ,在汉语中我们常说“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 ,猫头鹰是很晦气的,是坏事的征兆。但是在英语中,这个词语往往用来指称聪敏机智的人,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智慧的雅典女神雅典娜的守护者就是猫头鹰,因此,我们就不能理解在欧美动漫中,猫头鹰经常带着一个黑框眼镜这一形象。在比如“熊” ,在汉语中,我们又狗熊掰玉米的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丢三落四。我们说一个人很笨,也常用“笨熊”这一说法,总之,在汉民族的印象中,狗熊笨拙而贪吃。但是,在俄语中,情况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将一个男人形容成狗熊,这无异于对这个男人最高的褒奖,因为他身体健壮、头脑聪明、品格正直

5、。 “喜鹊”这个词同样3如此,在汉语中,我们说“喜鹊叫喳喳”是有好事登门,是高兴愉悦的心情。但是在俄语中,喜鹊这个词常常用来指喜欢唠叨、传播流言蜚语的长舌妇,这大概是因为其叫声,厌恶之情跃然纸上。再比如“蝙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很吉祥的图案,经常出现在各种喜庆的场合,深受国人欢迎,这是因为“蝠”与“福”同音。但是,西方有一个关于蝙蝠的故事,它在其中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再加上,西方故事或影视作品中吸血鬼的形象就是蝙蝠,因此,这一词语总让西方人感到不寒而栗。 (三)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知基本相同,但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差异,这些认知成果往往通过不同

6、的形式传递出来。因此,不同的动物词汇很可能在不同的语言中承载相同的文化意蕴。例如“虎”和“lion” 。在汉语中,我们有众多的和虎相关的词汇,像“龙盘虎踞” 、 “如虎添翼” 、“生龙活虎” 、 “虎虎生威” 、 “虎狼之师”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前怕狼后怕虎”等等。在这些词汇形式中,虎是一个威猛的动物,是百兽之王,因此,虎也是权力的象征,即便是在贬义词“为虎作伥”中也是如此。 二、中西语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差异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而西方文明不是。在中西语言中,汉语中的“牛”和英语中的“horse”大体相当,如形容一个人工作勤

7、奋,汉语中用“老黄牛” 、 “孺子牛” ,英语说“work like 4a horse ”。这大概就是因为,农耕文明中牛必不可少。而在英国,畜牧业很早就开始了,在畜牧业中,马既是人类饲养的牲畜,又是人放牧的工具,所以,马的地位很高。 (二)文化习俗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习俗不同,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在汉民族中,狗最早是杀来吃肉的,春秋时期就有专门屠狗的职业,因此在汉语中,狗的地位是十分卑下的,相应的词汇如“狐朋狗友” 、 “狼心狗肺” 、“狗腿子” 、 “狗崽子”等。但是在西方,狗是宠物、是家庭的一员,它对主人十分忠诚,因此在英语中“a top dog ”,一条顶级的狗指的是胜利者、最有优势的人或团体。 (三)寓言和神话的差异 成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动物词汇,而成语通常与一定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密切相关,这也导致了中西方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意义。在汉语中, “井底之蛙”是指一个人眼光狭隘;“喜上眉梢”是说一个人很高兴;“杯弓蛇影”是说一个人被吓破了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故事。相应的,在英语中,如“cook one goose”,表面意义十分令人费解,实际上,他来自一个故事,指“打败或消灭某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