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高职教育发展思考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高职院校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04-02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尤其严重,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因此,对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指导高职学生树立
2、正确的就业思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教育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首先,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密不可分。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职院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职院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2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政府的就业机
3、制还不完善。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着。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 。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附加各种条件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
4、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2.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于就业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职院校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在高职院校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的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不搞深入的社会调研,盲目追求热门3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
5、。高职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职院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职院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3.高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
6、;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业,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 “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近年来的高职院校扩招,高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职院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其次,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
7、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4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高职教育发展对策 1.审时度势.坚定以社会需求为动力 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因此,面对 21 世纪更加激烈的竞争,世纪之初,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这无论从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来看,还是从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来看,都是一项战略性和历史性的成就,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除
8、政治经济因素外,由于计划生育高峰的原因,每年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锐。 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人认为“都是扩招惹的祸” 。对此,首先,应当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急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职教育的规模不仅要服务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且要为尔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不能因大学毕业生就业表现出的“阵痛”而怨天尤人,动摇长期战略决策的基础。其次,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调整人才流向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急需人才的地方吸引不去人才;人才市场管理欠规范,尚未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就业指导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思想教育如何改进和加强;等等。社会各界应该认真剖析“人才过剩”与“急需人才”这一矛盾现象的复5杂成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再次,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意味着普通劳动者阶层受过高职教育的人数将日益增多,高职毕业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各阶层,包括蓝领和失业阶层的普通成员。在人们的头脑中,一谈及高职学生就业就与“铁饭碗”联系起来。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而且会阻碍高职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