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研究目 录内容提要 .1一、前言 .1(一)问题提出 .1(二)研究综述 .2(三)研究重点 .4二、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5(一)第一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贫乏阶段 .6(二)第二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觉醒时代 .7(三)第三阶段:居民信息消费多元化快速增长阶段 .7三、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 .11(一)居民之间信息消费差距大 .12(二)网络购物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式 .13(三)互联网金融服务正走向普通居民家庭 .19四、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 .21(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21(二)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信息消费支出 .22(三)居民对
2、网上购物安全性认识不同 .22(四)网络信息消费风险大 .23五、促进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 .24(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4(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信息消费能力 .25(三)创新信息服务内容,拓展信息消费空间 .25(四)打破信息市场的垄断经营,开展有序竞争 .26(五)加强监管,为居民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6(六)信息消费者要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消费技能 .27参考文献 .272内容提要本课题首次对安徽居民信息消费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论证,将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划分三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制约安徽程序居民信息消费的因素及过
3、程,最后提出对促进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信息消费 信息化发展指数 信息消费系数一、前言(一)问题提出在经历了 30 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之后我国传统产业投资需求相对饱和,在希腊危机不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不断被调低的背景下全球总需求趋于走低,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渐渐丧失的情况下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不得不调整,净出口对 GDP 贡献几乎为 0。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为 25 年最低,12 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5%,连续第四个月在 2%下方运行,生产价格下跌压力加大,通缩迹象有所显现,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少,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取得突破情况下出现阵痛,上次
4、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刺激经济措施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消化,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相对困难的新常态阶段。如何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厚植经济发展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靠投资、出口转变为“三驾马车”协同带动,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激发居民消费新增长点。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污染少、带动作用强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信息消费能够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使潜在的经济增长变为现实的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增长。2014 年安徽的信息化发展指
5、数达到 69.95,居全国第 8 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天津之后。安徽居民的信息消费有着非常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如何让潜在的信息消费基础转变为现实的信息消费并拉动安徽经济增长,发挥信息消费的作用,是安徽经济发展中必须思考的大问题。3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变化、现状以及趋势。(二)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引起了社会关注。研究安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文献也有一些。沈小玲(2013)基于 20002010 年面板数据信息消费 EIES 计量模型,分析了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地区差异和时期差异,比较了各类信息消费
6、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揭示了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特征。张奎、李旭辉(2009)通过对典型问卷调查分析了安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措施。目前对我省居民信息消费研究不多,已经检索到文献表明当前安徽城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基数低的基础上的。尚未检索到有关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比较研究的报告。综合看来,当前人们对信息消费概念基本形成了相对统一认识。从消费对象角度,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对象的消费活动;从消费行为角度,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指在生产、生活中消费主体在信息需求引导下消费信息产品及服务从而
7、得到满足的行为;从消费过程出发,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对信息感觉、理解和整合的复杂过程。但是,目前人们对于居民信息消费统计范围尚无明确统一的理论界定。已经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界定方法:第一,将居民消费中扣除衣、食、住以外的其它“杂费”总额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这一计算方法最早由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用于评价一国相对信息化水平的信息化指数模型(R1TE)中,该方法涉及到一国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度量问题。该模型中的“信息系数”近似于居民信息消费额在总消费额中的比率,是指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其它杂费消费在总消费额中的比率。这相当于将居民信息消费额定义为: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
8、其它杂费消费。这种计量方法把过多的与信息无关的消费也包括了进去,因此界定范围过宽。第二,以居民的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 3 项消费支出额的加总数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该方法认为:这样计算得出的消费额虽然并不完全4都是信息消费,但信息消费在其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而且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量比重将快速提高。从广义的信息消费角度来说,这样处理误差不大,并且由于统计数据能够在统计年鉴中获得,所以采用这一方法计量我国居民信息消费额的可操作性强。(三)研究重点本课题认为,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支付上网流量、下载付费软件、为信息交流发生的电话通信费、学习和文化
9、娱乐以及网购等支出属于信息消费的范畴。我们认为居民用于医疗保健和交通等方面的支出与信息的取得、消费均没有直接关系,不应该计入信息消费的范畴;通讯支出显然是信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文化娱乐消费也是直接的信息消费,教育支出既是直接的信息消费过程,同时又是为提高信息消费技能和能力的过程。所以本课题将通讯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额的加总数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以反映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的历史变化,鉴于网上购物、购买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因为住户调查中缺少网上购物数据,我们在 2014 年 1 月和 2014 年 12 月开展了两次专题调查以研究安徽当前网上购买物品和服务的现状。二、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经历的发展
10、阶段和特点居民用于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人们评价居民信息消费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人们将这一比重称之为信息消费系数。5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图 1: 安 徽 居 民 信 息 消 费 系 数 变 化 趋 势 图居 民 信 息 消 费 指 数城 镇 居 民 信 息 消 费 指 数农 村 居 民 信 息 消 费 指 数理论上信息消费系数越高,表明居民食物等基本需求消费比重相对比较低,满足发展需求的信息消费所占的比重大。根据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系数的不同,可将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发展过程分为三
11、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贫乏阶段1985 年之前,是居民信息消费的贫乏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前由于信息产业尚不发达,提供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使居民获取信息途径相对狭窄,居民信息消费的手段主要维持在书信、电报、收音机、黑白电视及书报杂志等传统的消费形式上。安徽省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85 年安徽城乡居民信息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仅为 14.5 元,信息消费系数仅 4.4%,与 1981 年相比,4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增加了 13.1 元,年平均增长 78.2%,信息消费系数上升了 3.7 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特点表现为消费水平低,信息消费资源贫乏,居民信息
12、消费支出中,人均通讯消费支出仅仅 0.1 元,占 0.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14.4 元,占 99.4%。6分城乡居民看,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显著地高于城镇居民。1985 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信息消费 44.9 元,4 年信息消费累计增加了 40.3 元,年均增长77.1%,信息消费系数达到 7.9%;这一时期安徽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则由1981 年的 1.0 元增加到 1985 年的 9.0 元,增加了 8.0 元,平均年增长 75.1%。从信息消费的结构看,在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通讯费人均为 0.4 元,占0.9%,其余均为文化教育及娱乐支出,人均 44.5 元,占 99.1%;农村人
13、均通讯费仅仅 0.04 元。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资源非常贫乏,普通人家打电话都要到电信局排队等待工作人员接通之后方能通话,一般居民家庭与异地亲友的信息交流一般都是通过书信往来实现。(二)第二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觉醒时代1986-1997 年是居民信息消费的觉醒时代。这一时期固定电话增容、寻呼机和移动电话上市,大大丰富了信息消费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口流动的较快,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根据城镇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测算,1997 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209.3 元,是 1985 年的 14.4 倍,年平均增长 24.9%;信息消费系数达到了 11.3%,比 19
14、85 年提高了 6.9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受技术水平限制和价格水平影响,这一时期的信息消费方式仍较为单一,居民家庭信息工具拥有量较低。(三)第三阶段:居民信息消费多元化快速增长阶段1988 年以来是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快速增长的阶段。7由于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消费方式逐步多元化,使居民家庭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家庭步入了信息时代,家庭中的固定电话从稀罕高贵走向了饱和,移动通信从 BP 呼机转换成了移动手机并从单一的通话功能实现了多功能智能化。老百姓家中的电脑也从无到普及并不断提高上网速度。居民信息消费向着传播网络化、信息多媒体化、通信移动化、服务个性化方向
15、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正在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教育学习方式,信息消费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一切。2014 年安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796 元,比 1997 年增长了 5.6 倍,年平均增长 11.8%。收入增加、信息通信产品日益丰富以及信息产品价格下降推动了居民家庭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居民信息消费方式逐步多元化。2014 年安徽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达 1713.7 元,是 1997 年的 8.2 倍,年均增长 13.8%;信息消费系数也由 1997 年的 11.3%攀升至 14.6%。这一时期信息消费显现的特点:1.信息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信息消费的内容不断丰富。在 2014 年
16、安徽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中,人均通讯消费支出达到 530.0 元,比 1997 年增加 515.6元,年平均增长 23.6%;2014 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1183.7 元,比1997 年增加 1176.7 元,年平均增长 35.3%。从居民信息消费的结构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信息消费支出1183.7 元,占 69.1%,人均通讯工具支出 101.9 元,占 5.9%,人均通信服务支出 428.0 元,占 25.0%。在居民人均通讯服务支出中,人均上网费 74.9 元,占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 6.3%。82固定电话相对比较单一的信息功能已经开始被一部分家庭所抛弃。90年代,代表通
17、信业的固定电话还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稀罕物,拥有一部固定电话会使人刮目相看、令人羡慕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固定电话初装费由过去的几千元发展至免费安装,促进了居民家庭固定电话拥有量迅速增加并日趋饱和。2004 年安徽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固定电话达到了历史上最大值的每百户 96.1 部之后,城镇居民的固定电话用户逐步减少,到2014 年已经下降到每百户 55.9 部。安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迟一年达到了百户拥有固定电话的最大值 72.8 部之后,固定电话拥有量亦呈不断减少之势,2014 年安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仅 46.1 部。3.手机产品的智能化和使用的方便性,使手机用户
18、呈几何级数增长。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逐步发展成拥有更丰富网络应用、甚至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的商务、娱乐终端。网络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人们利用互联网,足不出户“逛商店” ,不但省时、省力,价格比实体店更优惠。互联网普及、手机上网、网络消费成为新趋势。另一方面,移动电话资费的逐步下降,移动电话逐步取代传统的固定电话,成为城市居民主要通讯工具。根据安徽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 年安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仅仅 0.44 部,农村居民家庭几乎无人使用移动电话;2001 年安徽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已经拥有移动电话 24.5 部
19、,到 2014 年增加到 205.19部,农村居民 2001 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 5.8 部,到 2014 年达到了每百户 191.4 部。安徽城乡居民家庭当前基本上每个家庭拥有 2 部手机。4.计算机拥有量攀升,互联网逐步普及,网络消费高速发展。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也快速提升。1997 年安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 1.1 台增加到 2014 年的 68.2 台,农村居民使用电脑要比城镇迟,1997 年我省农村几乎没有家庭使用电脑,2009 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 4.1 台,到 2014 年已经快速增加到 18.1 台。二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20、,互联网逐步普及,居民上网方式从拨号上网逐渐转向更加快捷方便的宽带上网。电子商务借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人们开始网络购物。三、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信息认识不断加深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居民的信息消费行为和信息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国家工信部官网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2014 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在对 2013 年评估体系进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测算形成 2014 年我国及各省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安徽以综合信息化发展指数 69.95 位居全国第八,其中信息
21、通信技应用指数 82.27 位居全国第 6,应用效益指数 74.27 位居全国第 12 位,网络就绪度指数 55.46 位居全国 22 位。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体系由信息通信技应用、应用效益指数、网络就绪度指数三个分类指数构成,具体监测指标包括企业应用指数、政务应用指数、居民应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技术创新指数、节能降耗指数、人均收益指数、智能终端普及指数、有线电视发展指数、光纤发展指数、宽带普及指数、宽带速率指数等 12 项,是对各地信息化水平进行量化的综合评价。在信息通信技应用指数中,安徽居民应用指数高达 88.48,位居全国第六,在拉动安徽信息化总水平指数进入全国第八位中起了十分重要的
22、关键作用。(一)居民之间信息消费差距大从组成信息化综合指数之一的居民应用指数来看,安徽的信息化居民应用指数高达 88.50,居全国第 6 位。信息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10内容。2014 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1680.3 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14.3%,高于除了食品支出、居住支出以外的其它六大类支出中的任一项支出。但是安徽城乡居民之间、高低收入组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消费差距很大。从居民的常住地看,2014 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2391.26 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14.8%,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1072.2 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13.4%,
23、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上比较明显。不同行政区域的信息消费差距也很大。2014 年安徽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最高的铜陵市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2997.3 元,亳州市则只有 1018.6 元,前者是后者的 2.9 倍。从收入五分组情况看,2014 年安徽收入最低的 20%调查户年人均信息消费仅仅 904.2 元,而 20%的高收入户人均信息消费近 3063.6 元,高低比为3.39:1。方便快捷的宽带网络和功能不断完善的各种电子产品不断推出刺激着居民对信息产品的购买欲望,居民家庭信息产品拥有量不断攀升,为居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安徽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14 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
24、通信消费支出 523.0 元,比 2009 年增加 245.9 元,年平均增长13.5%。其中 2014 年农村居民人均通信消费支出 337.0 元,比 2009 年增加 226.1元,年平均增长 24.9 %。在 2014 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通讯支出中,移动电话费 293.0 元,上网费74.9 元,分别占 56.0%和 14.3%,手机使用费和上网费占通信支出的绝大部分,而固定电话使用费支出占比相对比较小。在城乡居民中城镇居民通信消费明显高于农村,2014 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消费 714.0 元,比农村高 341.4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移动电话使用费 380.5 元,比农村居民高 162.4 元,城镇居民人均上网费 122.6 元,比农村居民高 88.5 元。(二)网络购物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式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灵活快捷,价格亲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网络购物消费逐渐成为安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亮点。安徽调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