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4571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作者:姜常松 姜明强 张艳玲 纪风摘要根据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的实际分析了花生品种、栽培方式及病虫害对高产创建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为今后花生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生;品种;栽培方式;病虫害;高产创建;影响 海阳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 1.87 万 hm2,产量水平保持在 4 050kg/hm2以上。近年来,结合省市关于大力开展花生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开展花生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花生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产量 7 067.1kg/hm2,比全市平均产量高 2 9 40kg/hm2,增幅为 71.2%,筛选确定了以花育 22 号、改良

2、海花一号为主的优质高产花生品种。从花生高产创建的实践看,在品种的选用、栽培方式的更新、病虫害的防治等关键技术上都存在许多弊端,直接影响着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着花生高产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1-4。 1 品种对花生高产创建的影响 1.1 品种应用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海阳市选育推广的海花一号品种,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花生生产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近几年来,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引进示范种植花生新品种系 30 余个,通过示范推广,逐步形成了具有海阳市种植特点的品种布局。2009 年全市花生产量型品种仍以海花一号、鲁花 11 号为主,播种面积为 6 333hm2,出口型品种以

3、改良海花一号、鲁花 10 号、花育 22 号、8130 为主,播种面积为 9 667hm2。 1.2 品种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是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据海阳市农技站调查,海花一号种植历史在 20 年以上,目前仍有 30%以上的种植面积,且混杂退化程度在 50%以上,出口专用型品种所占比例少。二是品种多、乱、杂。千家万户,一区多品、一村多品现象屡见不鲜,当家品种多达 30 个以上,品种调配难度大。三是中早熟品种多,晚熟品种少。从高产角度看,当前推广的品种多数适合麦油两熟制栽培,而作为春播高产品种,尤其是地膜覆盖栽培,生育期偏短,熟性太早,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花生产量低。生产上推广的晚熟品种少。四是专

4、用型花生品种少。农民对花生品种没有严格定位,没有掌握花生种植的目的性,盲目随从,从品种角度上,花生增产增收难。 1.3 解决途径 一是实行花生良种补贴,加快花生良种的更新换代速度。逐步采取统一供种、设立领导指挥田、品种展示田、高产攻关田等措施,大力宣传高产优质良种的增产潜力,加快高产优质良种更新换代步伐和推广速度,为花生单产大幅度提高打好基础。二是推广中晚熟花生品种。春播花生高产创建田,以改良海花一号、丰花 5 号、山花 7 号等中晚熟品种为主,生育期在 135140d 之间,5 月 20 日播种,能在 9 月中下旬成熟,不仅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而且伏果少,饱果率高,经济产量好,从而

5、达到高产的目的。三是推广专用型花生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在高产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种植,建立专用花生种植基地,如黑花生示范基地、烤食型花生示范基地,逐步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生产。 2 栽培方式对花生高产创建的影响 2.1 栽培方式应用现状 海阳市春花生覆膜栽培模式占总面积的 99%以上,栽培制度有 75%为两年三作,另外的面积为一年一作。其余为露地栽培模式。为了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粮油争地矛盾,近几年海阳市农技推广人员,先后示范推广了粮油并重型的套种模式和菜油一年两作栽培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示范推广面积每年在 1 333hm2。 2.2 栽培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在工业迅

6、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多地少矛盾逐渐突出的情况下,传统的一年一作种植模式,对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有极大限制,海阳市有 70 万人口,耕地面积不足 6 万 hm2,人均占有耕地 800m2,实行一年一作的花生种植面积占地近 1/3,严重浪费土地资源。二是花生产量和品质受到制约。在一年一作种植模式下,春花生播期一般在 5 月初,北部区像朱吴镇、发城镇、徐家店镇、郭城镇等提早在 4 月中下旬播种,而目前推广的花生品种大多是生育期在 120130d 的中早熟品种,播种时间过早,受自然因素影响,花生开花、下针时间不集中,伏果增多,降低了花生的商品价值。三是光热资源利用率低

7、,限制花生高产潜力的发挥。伴随着全球性日均气温的上升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增温作用,一年一作种植模式浪费光热资源,单位面积产出率很难提高。四是土传病害发生重。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花生一年一作或两年三作,往往造成花生重茬面积大,部分地块甚至连作 3 年以上,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和土壤养分失调,花生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发生重,花生生长受阻,影响高产创建的指标完成。 2.3 解决途径 一是轮作。通过轮作换茬,克服花生重茬的影响(据山东花生研究所试验,花生重茬 1 年减产 19.8%,重茬 2 年减产 33.4%),轮作周期不能低于4 年。对花生高产创建,最好是选用连续 3 年以上未种过花生、土

8、壤结构合理、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二是合理投入,在增加前茬作物施肥量的情况下,平衡施肥。花生能较好地利用前茬作物施肥的残效,尤其是有机肥。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对前茬甘薯大量施肥,不仅当年甘薯增产 27%,第2 年花生不施肥仍比甘薯未施肥而花生大量施肥者增产 15%,说明前茬培肥地力的作用。三是深耕土壤、处理土壤,减轻病虫害发生基数。通过深耕改土,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根系的生长;通过用药剂处理土壤,减轻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基数,降低花生病虫害发病率,提高花生的产量。四是改善花生栽培模式,推广多种高效栽培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改一年一作为一年二作的间套复种模式,并逐

9、步推广完善。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50%100%,解决粮油争地、争春的矛盾,从而扩大种植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发挥有限光、热资源的增产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有利于改善花生品质,提高花生的商品价值,提升花生出口竞争能力。 3 病虫害对花生高产创建的影响 3.1 病虫害发生现状 一是花生叶斑病发生早、重。2009 年 7 月 25 日海阳市农技站调查,花生叶斑病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 52.7%,在花生苗期(花生播后 1 个月)就有部分地块发生该病。花生叶斑病发生趋重,主要与花生生长期间诸多气候因素变化有关。二是花生病毒病有发生可能。该病发生与花生播种时间过早

10、、气温偏低有直接关系。近几年,花生播种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在部分花生种植区内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播种和管理,从而造成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三是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发生面积加大。特别在重茬严重的地块,该病发生几率较高。2009 年调查,该病发生面积在 3 333hm2 左右,已经成为制约花生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四是花生蛴螬危害重,但防治技术相对合理。海阳市农技站逐步总结形成了花生人工播种、机械播种一次用药全生育期防治蛴螬技术,并在花生高产创建示范方推广应用,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花生高产创建的核心技术。 3.2 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治病虫害不及时。具体表现在:不注重病虫害的预防,防治时错过最佳

11、用药时期,用药间隔时间长。二是用药不对路。在花生病害防治药剂的选用上,80%农户选用 50%多菌灵,不能根据病害的发生程度调节用药,用药单一,防效差。在虫害防治用药上,不能根据虫害的种类用药,甚至在花生整个生长季节,只用 1 种药剂防治多种害虫,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三是统防统治效果差。由于花生种植分散,各家各户各自为政,在病虫害防治上,很难达到统一用药、统一防治,很容易使部分传播性病虫害发生重,难防治。 3.3 解决途径 一是区域化种植,做好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通过有效工作,对高产创建示范方尽量做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同时,对病虫害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提前防治,统一防治。二是花生播种前防治

12、。冬耕、深耕减轻病虫害发生;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减轻病原基数;结合早春耕,用土壤处理剂处理土壤,减轻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三是播种期防治。采取一次用药防治整个生育期地下害虫。防治花生枯萎病,用跟益碧30 包/hm2 进行拌种,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和花生种上的病菌,而且能促进花生根系的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防止枯萎病的发生。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用 3%克百威颗粒剂 4560kg/hm2 或阿维菌素 1 000 倍液处理土壤。防治花生病毒病应适当推迟花生播期,播前晒种,生长期防治蚜虫。四是生长期防治。重点对花生叶斑病、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棉铃虫等进行及早防治,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交替用药防治。五是收获期防治。结合花生收获,捡拾蛴螬或金龟甲,降低来年危害;花生收刨、晒干贮藏等环节,都要保持通风,防止花生发霉,降低花生枯萎病发生的几率;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块,要深刨病根或冬耕,通过干燥杀死病原虫;清除田间病残体,减轻来年叶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史会云.高产优质花生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9(8):52. 2 孙奎香.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3):39-40. 3 戴小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9(4):10-11. 4 关丽菊,赵惠兰,李菊香,等.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