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章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一 身体分节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Septa 隔膜,Prostomium 口前叶,Peristomium 围口节,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二 形成真体腔1.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假体腔,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的左右两团中胚带继续发育,中胚带内部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
2、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内面,分化成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形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所以也称为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2.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三 以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 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 泌形成的。是寡毛纲的 运动器官,疣足: 体壁的向外突
3、起 中空,与体腔相通 疣足本身不分节 与躯身体连接处无关节 多毛纲的运动器官,四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环节动物是笫一次具有了完整的循环系统,并且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五 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六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疣足鳃,七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开口排泄孔(肾孔)后肾管型是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体腔,
4、称为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体表,称为肾孔。,八 担轮幼虫环节动物雌雄异体或同体,寡毛类具固定的生殖腺和交配行为;海产间接发育的环节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螺旋卵裂,并有担轮幼虫阶段。,担轮幼虫,口,肛门,胃,顶纤维毛束,真体腔分节现象刚毛和疣足闭管式循环皮肤呼吸后肾管索式神经系统担轮幼虫,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等功能。围口节:第一体节。刚毛 :从第二节开始具有刚毛,环生。环带(生殖带):性成熟个体的笫14-15-16节体节暗色,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背孔: 笫11/
5、12节间沟开始,在背中线上每节一有个背孔,能排出体腔液,湿润皮肤,有利于呼吸,减少摩擦,保护皮肤。三对纳精囊孔: 位于6/7、7/8、8/9节间沟的两侧雌性生殖孔: 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 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角质膜表皮肌肉体腔膜,二 体壁和体腔1.体壁,表皮层:由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 有腺细胞分布 功能: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功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肌肉层: 外侧为环肌;内侧是厚的纵肌,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为一层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位于体壁 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被体腔膜所包围,是真体腔 真体
6、腔内容有生殖、排泄器官,血管和神经索。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始终浸浴着内部器官,加强了各器官间的联系,同时也起着进行物质运输和循环系统的功能。,2.体腔,前肠: 包括口腔、咽、食道、砂囊中肠: 包括胃、小肠后肠: 包括直肠、肛门,三 消化系统,前肠: 口腔(13节): 咽(45节): 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节): 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质酸,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砂囊(89节): 囊腔中含有砂粒,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中肠:胃(1014节): 血管多而富有腺体。 胃前
7、部有一圈胃腺,能分泌消化酶使食物 进一步消化。小肠(15节起): 从笫15 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 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多种酶。,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肛门排出体外。 黄色细胞:中肠外,由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脂肪 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四 循环系统 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主要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纵血管: 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侧血管(食道
8、外血管):位于消化前部两侧,血液自前向后流动。,环血管:心脏:位于笫7、9、12、13体节,有自主节律地 搏动,连接背 腹血管,血液自上而下。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连接 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下而上。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红蛋白 存在于血浆中。,五 呼吸 蚯蚓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蚯蚓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皮肤下面富有毛细血管,通过气体扩散进 行气体交换。,六 排泄系统 蚯蚓以小肾管(特化的后肾管)为排泄器官,隔膜小肾管: 有肾口,自环带笫14节后,每节1对,开口于肠内。体壁小肾管: 无肾口,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咽头小肾管: 无肾口,位于笫
9、23节,肾孔开口于咽上。,七 生殖系统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1) 雌性生殖器官:受精囊: 3对,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卵巢: 1对,位于笫13体节内,后接卵漏斗,以雌孔开口于笫14体。,2)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2对,位于笫10、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贮精囊:2对,与精巢囊相通,精细胞形成后先进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精子后再回到贮精囊。 精漏斗:2对,具纤毛,后接输精管。 输精管:2 条,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18体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前列腺:一对,位于雄孔内侧,分泌粘液,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交配过程:两虫体相互倒抱,副性腺分泌的粘液使双方粘在一起。这时一方的雄孔正对
10、另一方的最后一对受精囊孔。各自将对方的精子储存在自己的受精囊内。两虫分开,待卵成熟时,生殖环带分泌粘液形成茧,成熟的卵经雌孔落入茧中。蚯蚓向后作波浪式运动,推动卵茧向前移动,当卵茧经过受精囊孔时,囊内的精子放出与卵相遇受精。卵茧脱离虫体后留在土壤中发育。,八、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 头部及感官退化; 口前叶膨胀时可以掘土; 刚毛可作运动的支点; 体表有角质膜,表皮中的粘液腺分泌粘液,由背孔排出体腔液,均可减小钻土时的摩擦,有利于在土壤中穿行。,沙蚕 (Nereis):,1、沙蚕的外部特征身体扁而长,分头部、躯干部 2 部分。头部:有眼2对,触角1对,触手1对,围口触手4对。 项器: 纤毛
11、窝,为化感器躯干部:每节有疣足1对,排泄孔位于疣足腹侧基部,末节有肛须1对。,2、体壁结构: 角质膜:由其内的柱状上皮细胞分泌 上皮细胞 结缔组织 环肌:较薄 纵肌:较厚,分为四束肌肉,其内为体腔膜 腹斜肌:又称疣足肌,可牵动疣足活动,沙蚕肠部位横切面,足刺,腹须,肾管,腹血管,神经终丝,背叶,斜肌,疣足,3、内部构造特点:消化系统简单;并有食道腺闭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腹血管、环血管;疣足内有微血管,除运动外,还具呼吸功能;索式神经系统:脑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各体节均有1对后肾管,具排泄外、排精功能;无生殖导管和固定生殖腺。生殖期有精、卵巢。精子肾管,卵临时口;发育过程中
12、有担轮幼虫。,沙蚕无固定的生殖腺,生殖腺只在生殖季节出现。生殖期间,卵巢发育,几乎各节都有,精巢位置不固定。(生殖方式较原始)生殖腺来源于体腔上皮,无生殖导管,成熟卵由体壁上临时裂口排出,精子有后肾管排出,在海水中受精。,1. 生殖现象:(1)生殖态:有些沙蚕在性成熟时,具有生殖腺的体后部形态发生变化,体节变宽,疣足扩大并生出特殊的新刚毛,转变为生殖节,而体前部分仍保持原来的形状,为无性节。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 (3)群浮:当沙蚕性成熟时,由于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月光等),大量的雄、雌个体先后离开栖息地,起浮于海面排精放卵的生殖现象。(4)婚舞:起浮于水面的一个或多个雄个体围绕雌个体旋转运动
13、的生殖现象。,4、生殖与发育,分类多毛纲分3个目:游走目、隐居目(或游走纲、隐居纲两个纲)、吸口虫目。,日本沙蚕,覆瓦哈鳞虫,疣吻沙蚕 蓝鳞沙蚕,毛鳃虫 巴西沙蠋,根据雄性生殖孔的位置:近孔目:瓢体虫, 尾鳃蚓前孔目:带丝蚓, 蛭蚓后孔目:环毛蚓, 发光蚯蚓,水丝蚓,蛭纲 (Hirudinea):,本纲动物俗称蛭或蚂蟥。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在海水中,还有一部分栖息在陆地。约500多种。多数营动物体外暂时性寄生生活,吸食动物血液;少数杂食性或肉食性。,一、形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体前后各具1个吸盘,为附着器官。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3节,末7节愈合成吸盘,故可见体节只有26节。,每体节又分若
14、干体环(annulus),无疣足和刚毛。雌雄同体,无担轮幼虫期,体腔被间质填充而减小。,二、内部结构 体壁: 较复杂,在上皮层之下有较厚的真皮,其中有色素细胞。在环肌和纵肌之间有一层斜肌,还有背腹肌。 体腔退化缩小,仅留一些空隙和管道,主要为背、腹、侧血窦。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欧洲医蛭横切面,消化系统:大多数蛭类吸食血液或体腔液;口位于前吸器的中央,有些种类消化道前端有可伸缩的鼻,被角质膜包裹,有些种类口内具有3块颚片。摄食时,前吸器吸附在牺牲者上,利用鼻或颚进入组织。唾液腺分泌蛭素,防止宿主血液凝固。,口后是肌肉质咽,将血液或体腔液泵入食道,进入胃。蛭类吸食大量血液或体腔液,塞满胃
15、等消化器官,身体变为原来的2-3倍,吃饱后,禁食可达几个月。消化道以一小段肠和肛门结束。,气体交换和循环: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大多数蛭类血管消失,取而代之为血窦;蛭类循环系统就是体腔的残留,血液就是体腔液。排泄系统:10-17对后肾管,从身体中部开始每个体节一对;一端为初叶(initial lobe),开口于精巢囊上的纤毛器外,一端开口于肾囊内,再有肾孔开口于体外。,神经系统:腹窦内,链状神经系统,前后端神经有愈合。感官:眼点,皮肤突起,触觉和辨别水质。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生殖带。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数对到10对、输精管、射精管、阴茎等;雌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输卵管、
16、阴道和雌性生殖孔。 生殖季节,阴茎将精荚(前列腺分泌物包裹精子)送入雌性生殖孔内;卵落入泥土或附着水底物上,不经幼虫期,来年春天成熟。,医蛭内部结构,三、适应暂时性外寄生生活的特征 1. 体末数节形成吸盘。 2. 具眼点。(与内寄生类群相比较) 3. 口腔内有颚,可咬破寄主皮肤;咽部有单细胞唾液腺,分泌蛭素,有抗凝血作用。 4. 嗉囊发达,两侧有盲囊,可储存血液。四、其他特征 1. 体节固定,每节分为数个体环。 2. 次生体腔多退化,被肌肉、间质和葡萄状组织挤压缩小成腔隙。 3.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五、蛭纲的常见类群 1. 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如棘蛭。 2. 吻蛭目:具有
17、可伸缩的管状吻,无颚,前吸盘有或无。如喀什米尔扁蛭、宽身扁蛭、杨子鳃蛭等。 3. 颚蛭目:口腔有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吸血种类。如日本医蛭、宽身蚂蟥、天目山蛭、日本山蛭等。 4. 石蛭目:无颚片,有肉质的伪颚,咽长。如带状石蛭、勃氏齿蛭等。,吻蛭目,颚蛭目,石蛭目,扁蛭,鳃蛭,蛭,三个纲的特征比较,多毛纲,寡毛纲,蛭纲,头部,明显,不明显,不明显,运动器官,疣足,刚毛,无刚毛和疣足,生殖,无环带异体,有环带 同体,有环带 同体,发育,生活习性,担轮幼虫,多海生,直接发育,多陆生,直接发育,多淡水,暂时性体外寄生,环节动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环节动物的起源 学说一:起源于涡虫纲 理由:某些环节
18、动物的成虫和担轮幼虫都具有原肾管。多毛纲的个体发育中有螺旋式卵裂,与涡虫纲多肠目相同。担轮幼虫与牟勒氏幼虫相似。某些涡虫的肠、神经和生殖腺有原始的分节现象。 学说二:起源于假想担轮动物 理由:环节动物多毛纲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二、环节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 1. 多毛纲最原始。 2. 寡毛纲可能是多毛纲较早分出的一支,适应陆地穴居生活的结果。 3. 蛭纲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环节动物与人类,一、有益方面1. 鱼类饵料、钓饵和动物性蛋白饲料2. 食用和药用3. 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4. 处理垃圾5. 改良土壤二、有害方面1. 危害人工养殖业2. 吸食人类和家畜血液,利用医蛭吸取创口瘀血,1环节动物的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与假体腔有什么区别?2 什么是同律分节、异律分节?3 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4 描述环节动物排泄系统的结构,有什么特点?5 为什么说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6 如何区分环节动物的不同类群(三个纲各自的特点)?7了解蛭类的次生体腔的演变与血循环系统的关系。 8 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