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重视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一、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反思性教学是人们在对反思的探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外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第一个真正系统论述教育与反思关系的,通常人们认为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他虽未明确使用反思性教学这个概念,但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1933年一书中认真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进而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反思型教学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学观和能力本位教学教育模式的弊
2、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在技术理性主义的观点下,教师基本上承担技术人员的角色,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其中两篇国外的文章都提到了教学反思作用于教学实践过程,强调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进行反思,反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于“反思”的内涵,各国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其研究角度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SCHON把反思看作是分析、解决那些复杂、模糊问题时的一种相互的、解释性的技能练习,反思性教学要依赖于实施者的评价系统(如价值观、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等VILLAR认为反思是教学主体的自我解剖过程,“反思型教学是教师借助于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
3、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GOODMAN,ROSS,ZEICHNERLISTON,KORTHAGEN等学者认为,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等等。目前,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其中熊川武教授所撰写的论反思性教学,我觉得非常经典,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系统性的解说,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合理性的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反思性教学主体合理性。本书明确指出这种合理性以主体间性为基础。主体间性是特定主体合理表现自身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达成理解的主客观统一性。主体间性要求特定主体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二是反思性教学目
4、的合理性。本书指出,教学主体要明确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的需要。通常,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三是反思性教学的工具合理性。本书将教学工具分为理论工具和实践工具。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括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
5、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其他的文献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具体的形式可能是多样的,但是总的来说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另一部分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的内容也是非常多,主要有课前的部分,教学过程的部分和课后的部分,当然教学过程是重点。也有一些综合讲述教学反思的其他要点。重视教学反思,关注教学重建中深刻地教学重建这个观念,即是对教学过程的剖析,重新建立更完善的教学实践,然后进行再反思在重建,挖掘反思的内涵。深化教学反思,与新课
6、程共成长提到了有关教学反思和新课程改革的关联,新课程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新课程如此重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是当代教学理念决定的,我们的教师队伍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等等。二、我的观点教学反思是当前教师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无论是青年教师尽快地适应课堂教学,还是有经验的教师的进一步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说思考使人进步,而教学反思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来的。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
7、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从一般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教学反思的一种体现,我们常说“我思故我在”,有思考才能有进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反思也是这样,通常我们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局者迷,旁观着清”,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自己的圈子,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发现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一个教师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反思不单单是个体的反思,合作反思一样具有代表性,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
8、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材料来源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2范庆民,探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品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王双平,教育革新2010年第3期4孟丽慧,教学心得2005年第11期,P415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17216鲁兴树反思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与教学20032117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世界出版社8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9郑梅枝,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之教学反思,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5年硕士论文节选10查寿堂,教育革新,2010年第7期,P1311方海敏,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P7212杨华国,教师论坛,2005年第5期,P1113EDUCATINGTHEREFLECTIVEPRACTITIONERTOWARDANEWDESIGNFORTEACHINGANDLEARNINGINTHEPROFESSIONS,SCHONDA14“REFLECTIVEPRACTICEANEWAGENDAFOREDUCATION,OSTERMAN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