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商管理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的背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的比较晚,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初步建立;而且在建立之初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当时国家为了不动摇主体经济公有制这一主导地位,一开始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形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从建立初期就潜伏着许多制度性的缺陷。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研究峰回路转得新增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以股权结构角度对公司治理方式的研究,成为了公司高级管理者的焦点,但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我国股权结构是在我国国有企
2、业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二元分置结构,增加了国家这一中间分析单位,更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股改后必将长期存在于“半分散化”、“半流通化”的过渡时期,尤其自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后经历5年的逐步完善,我国已基本完成股改,本次股改是中国自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制度性改革;公司股权结构也相对股改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及其两者关系是否有了改变,都将成为可贵的材料。选题的意义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体现了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也进而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绩效,是影响公司价值的一个重
3、要指标。后股权分置时代是股份逐渐流转顺畅的时代,非流通股的“流通化”以及流通后股权的“分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司的股权结构受到法律制度、资本市场环境、股东属性以及所处行业的诸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中2国特色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所呈现股权过度集中和一股独大这特征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对公司治理产生一系列的惯性作用,从而导致“半流通化”、“半分散化”的过渡时期将占据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较长时段,也同时引发出公司治理上的较多缺陷,其中较为突出的像“控股股东控制”,也称为“隧道效应”。回首本次改革,有些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即将迎来的新时代“全流通时代”感到兴奋,而有些学者则对改革并没从根本上解决“
4、一股独大”这个在我国特色股权政策制度下存在许久的诟病而感到忧心。本文是把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放在股改后股权分置逐步向全流通化过渡的一个宏观背景下作为研究指标,从而通过以股权结构这一重要指标的纵向和横向分析研究,对我国上市国内公司在这个特殊时期应选择的理性治理方式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笔者认为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该特殊时期的理性治理方式是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分析以及其与公司治理方式之间固有存在的关系,从公司股权结构的角度以及我国政策制度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改后的过渡时
5、期需面临的多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作出理性选择提出一些建设和尝试性的意见。引言对股权结构的定义与其对公司治理的关系1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11股改前我国上市公司原有股权结构形态111原有股权结构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12股权分置改革的时代必要性12股改使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断完善13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新型股权结构形态131法律意义上改革的目的及意义132股权分置改革就股权结构的最终目标2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方式的影响21SHLEIFERANDINESTABLISHINGISTHEBEGINNING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RESTRUCTURINGBY,WHENC
6、OUNTRIESINTOPUBLICOWNERSHIPINORDERNOTTOSHAKETHESUBJECTSECONOMICDOMINANCE,THEFIRSTLISTEDCOMPANYSTOCKSHARESANDPEOPLEWEREDIVIDEDINTOTWOFORMSNONTRADABLESHARESTHEREFOREOURCOUNTRYOWNERSHIPSTRUCTUREOFLISTEDCOMPANIESFROM14THEESTABLISHMENTOFEARLYLURKERMANYINSTITUTIONALDEFECTSWITHTHEREFORMOFNONTRADABLESHARESI
7、N2005,THEGRADUALIMPROVEMENTTHROUGHFIVEYEARS,CHINAHASBEENCOMPLETED,THISTHESISSINCECHINACAPITALMARKETISCHANGINGTHEMOSTSIGNIFICANTTIMESINCETHEESTABLISHMENTOFINSTITUTIONALREFORMTHECOMPANYBEFORECHANGINGEQUITYSTRUCTUREISRELATIVELY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STILLEXIST,BUTALLTHEEVILS,REFORMOFTHEGENERATEDBYNU
8、MBEROFLISTEDCOMPANIESINCHINAAFTERSOMEEQUITYSTRUCTUREPUTSFORWARDSOMEPERSONALADVICEANDOPINIONS【KEYWORDS】SHAREREFORM;EQUITYSTRUCTURE;THEPOSTSHAREREFORMERA。目录引言16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1611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1612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新形态17152、日美德三国经典股权结构比较与借鉴1821三国股权结构经典模型的比较1822三国经典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193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9、的现状分析2031股权分置改革中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2032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得到的成果2133股改进程中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224后股权分置时代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建议2441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后股权分置时代提出相关建议2442探讨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新型股权结构所引导治理机制模型255结论26参考文献2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胚胎期,那时候由于国有制转型及对市场经济的不完全理解导致了制度设计上的根源弊病,当时将中国股市中上市股票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而只有占有总量不足20的社会公众股类成为市
10、场上流通的交易挂牌股,从此也导致了中国股市初期的畸形发展,最后到本世纪的第5个年头,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股市正式步入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证券市场必将步入健康、规范化的发展道路。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11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股权分置是指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予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关于股权分置的提法。最开始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到全流通,现在又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完全
11、不同的国有股减持包含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变现和国有资本退出的概念;全流通则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变现概念;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改革的概念,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实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股权的相对分散化,因此与股权集中度高相关的问题,如大股东掏空小股东,所有者利益不一致等问题并不能消除,全流通条件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会依然严峻。这一部分的阐述是以公司治理上遇到问题作为基础来反映股权结构的变迁,那必须先了解股权结构的基本概念“公司的股权结构,也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包括股东类型以及各种类型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也包括股权的分布情
12、况,即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按股权的流通性进行分类,股权结构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根据股东性质分类,股权结构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政府、外国投资者及一般工商业公司(非金融公司)等。”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制以及股份制试点等过程。而且我国资本市场起步的比较晚。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国家为了不动摇主体经济公有制这一主导地位,一开始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形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从建立初期就潜伏着许多制度性的缺陷。笔者认为当时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同时存在着这些重要问题(1)监事
13、会监督上的严重乏力,(2)董事会控制上的严重不民主,3经理层与董事会关注点不同向。12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新形态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工作全面铺开。股改是一项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不仅在于解决历史问题,更在于为资本市场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股权分置问题如得到解决,将克服我国证券市场“同股不同权”的缺陷,为其发展输入新的活力。这既是我们所谓的“后股权分置时代”。大力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二、是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
14、有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同时,要求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3年来的顺利进行,我国证券市场必将结束股权分置时代,跨入后股权分置时代。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具有融通资金功能、配置资源功能、投资功能、资本定价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等多种功能。证券市场必须既是一个筹融资的市场,更是一个投资的市场。投资功能是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在股改后期证券市场成为一个更为便捷、高效、可靠的投资场所,向资金拥有者提高一条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途径。也带动投资功
15、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改制功能的高效发挥。除了融资、投资、和资源配置这三大基本功能外,后股权分置时代的证券市场同样发挥着资本定价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证券是资本的存在形式,证券的价格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本的价格。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证券市场的运行形成了证券需求者竞争和证券供给者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能产生高投资回报的资本,市场的需求就越大,其相应的证券价格就越高,反之,证券的价格就越低。因此,证券市场是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能够灵敏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向,为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政府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化对经济
16、运行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并且利用证券市场对国名经济实施宏观调控。2、日美德三国经典股权结构比较与借鉴股权结构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对一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管制环境有着极强的依附性,笔者对各国外的相关研究专题进行了参考,从中感觉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公司股权结构在不同类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在关系极具代表性。因为公司治理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从某种意义来说讲股权结构是最根本的,它不仅影响着公司控制权配置与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更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一个公司治理的效率。21三国股权结构经典模型的比较我国公司若能充分理解各类股权结构带来的治理模式的差异,汲取其精华,将对我国公司制企业运行效率的质的飞跃有巨大
17、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见表格一表格一参考国家模型以金融投资机构为主的美国模式以法人相互持股为基础的日本模式以银行控制为手段的德国模式特征比较(1)股份集中化,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开始成为了股份集中的三大主力。(1)法人持股比率极高,形成了现今的平稳的巨额占有率。德国企业的持股者主体与日本相似,多为法人持股,但在德国企业中银行、创业家族、基金会的所有权集中度很高,但并不呈现互持的状态。德国银行所扮演的角色,一般它并非为企业的第一大股东,银行除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外,还能代表其所托管的许多个人股份参加每年召开的固定大会行使投票权。(2)股权分散化,美国模式以个人产权为主体。2法人持股比重巨大,典
18、型形态是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的矩阵型相互持股。(3)股权流动性强。美国公司持股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3城市大银行持有成员企业的大量股票,导致了日本股市的低流动性和高市盈率。22三国经典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相比较与三类发达国家的逐渐发展成熟的股权结构模型,我们也可以看到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后期健康发展的一些借鉴。笔者有以下认为(1)从以金融投资机构为主的美国模式中得出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启示主要为美国是现代市场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股份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一开始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美国公司股权结构从家族持股演变为公众分散持股为主,然后再发展产生了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
19、为主。然后我们从美国经典模型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股市主要支撑才能真正发展自由市场经济,不过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7月底,基金、证券公司、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比例高达44,同比2004年高出了25个百分点,可知我国机构投资者通过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或得更大的收益,也有利于分散风险,促成金融的稳定运行。(2)从以法人相互持股为基础的日本模式中得到的启示为日本企业建立、发展和维持了稳定的相互持股结构,既与当时的主银行制、终身雇佣制等互为战略性互补关系。当21世纪初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主银行制解体,终身雇佣制向成果制转变
20、,互持与纯投资股东的此消彼长自然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如果外部强制移植至我国的制度环境中形成互补的话,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伴随人口结构老龄化、资本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外机构股东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会加大,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机构股东的扶植与培养,更重视国内外机构股东的长期利益。(3)我国公司在股权结构上设计总体合理,因此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但股东之间达成协议成本较高,还由于单个股东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股票价格涨落上,只关心个人收益,结果必将导致公司经营行为短期性,经营者之间相互勾结的行为对小股东的利益不对称从而造成的损失,特别在产生“泡沫经济”时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总体来说我国既不
21、能像美国公司那样由于股权过于分散,过分保护个人股东的利益而使公司行为短期化,也不能像日本那样由于股权过于集中,而忽视分散小股东的利益。鉴于这种分析,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应是个人持股、法人机构持股和国家持股比重适当的股权结构3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31股权分置改革中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在开始这部分的分析前,首先我们得界定一下“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方便我们在这一部分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的角度侧面的去阐述股权结构的变化。一般而言,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股权结构集中度探讨不同集中程度的股权结构下股东的不同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的不
22、同影响二是从股东构成的角度研究不同身份和性质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有必要积极进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同时为规范我国资本市场,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以及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实现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全体人民但是全体人民对控制权没有控制力,这就造成了有效投资主体缺位的现象,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我国股改之前
23、的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既不完全属于“英美模式”,也不等同于“德日模式”,而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模式,这是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状况造成的。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转变而来,在股权人为分置的情况下,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用上市流通,因此,处于弱势的普通流通股股东不可能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股份从而获得大股东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普通流通股股东非但不能对公司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反而由于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法律的不完善,成为“一股独大”的股份持有者和经理层相互勾结的牺牲品,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这种股权分置的状态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带来了许多负面影
24、响,最大的负面影响是造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的分裂和冲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才造成了“非流通股只顾圈钱,流通股只顾买单”的局面。同时,由于国有股“出资人”的特殊性,“所有者缺位”现象成为常态,股权分置导致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通过自己对财产的控制权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所有者缺位,使得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处在极不利的状态上。具体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如下(1)使股东权益趋于一致成为可能从我国已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构成来看,我国股改的上市公司大都存在严重的股权分置问题,公司股权流动性很差。进行股改之后,非流通股也要上市流通,公司管理层关注的就不会再是自身所持资产
25、的增值,而是公司所有股权的价值的增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股东“同股同权”建立了基础。(2)使市场并购行为加剧,为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完善创造前提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股票的价格将逐渐反映出股权的价值,由此,当股票价格低于股权内在价值的时候,公司被退市或者被收购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将给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造成极大的压力,从而达到了对公司管理层监督和制衡的目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极大的解放了我国的控制权市场,使市场等外部力量能够逐步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而且可以使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公司跳跃式发展。国有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股价上涨实现增值,政府主导的并购行为将逐渐减少
26、。(3)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众所周知,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成长能力是其股东价值的根本源泉,也是其股价高低的基本要素。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时代,显然,公司只有关注顾客、供应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在优质成长、为多方面创造价值的前提下,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32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得到的成果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有股能够上市流通,这势必会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在股权结构由高度集中到相对分散的变化过程中,公司治理得到改进也将发生相应变化。(1)股权分置改革后会逐渐培育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
27、形成一个有效的外部治理环境。股权分置改革后除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所有股份外,基本可以自由流通,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会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产生一个相对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这样会使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面临来自资本市场被接管、兼并、收购的危险,从而从外部增加对管理层的压力和监督,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功能发挥作用。(2)股东同股同权,使其目标趋于一致,从根本上减少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问题。股权分置时代由于非流通股股权不能转让,其不能获得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只能通过在股份公司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提高实现其利益,从而致使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目标不一致。居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股
28、东不通过改善经营业绩来从根本上提高公司价值,而是通过虚假披露、包装上市、偏好股权融资,通过溢价发行股票,从而达到提高上市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目的,但小股东却因再融资后股票价格的下跌而饱受损失。股权分置改革后实现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同股同权,使其目标趋于一致,从根本上减少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问题。控股股东也会理性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债券融资和内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趋于合理,减少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3)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得到抑制。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可以运用他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加大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控股大股东由于对股价的重视也会日益尊重中小股东的意志,从而抑制控股大股
29、东控制现象。同时法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逐渐介入及持股比例的提高,会使“一股独大”格局有所改变,形成多个大股东的制衡局面,从而通过改善股权结构,形成一个合理的董事会格局,从内部增加对大股东的牵制和对经理层的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4)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对管理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随着股改的深入和公司治理制度的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任命逐步由行政任命转向通过市场竞争来选拔,对管理层也逐渐采取了股权激励等市场化、长期化的激励措施。股改的完成,有利于我国尚未兴起和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得到有力政策与制度支持。我国的股权激励机制将借股改的东风,迅速建立并得到完善。上司公司可以制
30、定自身适合的股权激励机制,对于公司管理者和具有重大贡献的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进行有效地激励,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加强内部治理的动力,从而促进公司的稳定长远发展。33股改进程中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尽管由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后股权分置时代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带来了一次自我完善与外部促进机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会在改革中得到健全和完善。发达国家的市场运作的历史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间关系的曲线是倒U形的,股权过分分散或过度集中都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如果股权过分分散,股东数量过多导致单个股东作用有限,股东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容易导致所有股东都怀着“搭便车”的心理。另一方
31、面,如果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擅权独断,高层经理人员唯大股东之命是从,小股东因为份额过小而忽视权能的行使,必要的时候,一般采取“用脚投票”机制,从而使大股东失去来自其他股东的有力约束和制衡,也可以迫使经营者与之合谋共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所以,股权结构的安排,影响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然而,由全流通带来的挑战仍然存在,全流通并非是完美的制度,即使在英美这些股权高度分散的经济发达国家中,仍然会存在“安然”事件。这不得不警示我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在推进股改的同时,加快建立和规范各种配套外部市场监管机制,弥补制度的缺陷,给上市公司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公司制改革取得
32、了很大进展,股权分置改革也已经完成,但是对于有国有企业演变而成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治理结构还远远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只是改变了非流通股的流通状态,没有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价支付只是较小程度上减少了原控股股东的持股比率,但没有改变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股权分置改革不能解决上市公司所有治理问题,有些方面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国有股一股独大,同股不同权、不同利、不同价的制度缺陷,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导致了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国有股不能流通,致使收购兼并无法展开,来自外部的控制权市场无法起到制约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多由政府任命产
33、生,没有通过委托代理市场的竞争,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制约性。由此可见,股权分置无法达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委托代理产生的搭便车,败德行为,有机可乘,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具体表现在(1)股权分置导致了公司资本结构难以优化配置,治理难度加大,压力加强。全流通会逐步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但短期内会扰乱公司管理制度,加大了管理难度,同时大小非解禁会稀释公司当前业绩,使公司股价发生较大的波动,促使管理层必须加强管理,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来提高经营业绩股权分置下国有股在资本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进行股权融资一般不会稀释股份和转移控制权,以
34、致上市公司都倾向于股权融资,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资产低下,这与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相悖,影响了负债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2)股权分置下股东利益不等,管理者角色缺位和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增加。股改过程中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出台和调整,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投资收益的变化,同时会引起市场整体较大波动。控股股东多为国有控股由于股份不能流通,其收益不受股价高低的影响,因此对公司业绩不太关心,缺乏公司治理的动力而流通股股东虽然其收益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和股息回报,但对公司不具有控制权和决策权,这就导致了管理者权责不一、公司治理效率低下问题。(3)股权分置下总经理缺乏加强公司治理动力,需建立强有力的市场
35、监管机制。信息披露问题直接关系到全流通后公司治理的成败,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督的有力保证。但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充分就会粉饰公司业绩,从而误导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安排,这就加大了公司在信息生成和披露中的责任,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4后股权分置时代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建议41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后股权分置时代提出相关建议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资本市场自诞生以来就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使命,将其功能从一开始实际上就定位为融资功能,并且通过高价首发、增发以及配股等方式把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限,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所进行的制度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融资功能摆在首位改变
36、为投资功能及实现全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功能摆在首位。步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并购活动发挥更突出的作用。通过社会资源大规模重组,实习资源配置的优化。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证券市场的发展的制度问题,创造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加强市场定价功能。股东权益在不同股东之间转移,是的大规模并购成为可能。恢复证券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股权分置改革促使基金等机构的投资者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股权结构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最核心内容。股权结构合理是上市公司质量优良的必要条件,对于我国正
37、处于后股权分置时期的各类上市公司的,笔者针对以上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公司股权结构化改变提出一些自己的相关建议(1)从公司治理方面,众所周知的同股不同权现象已经在国有市场的发展道路上侵蚀了很久,国有股按账面净资产折股形成,社会公众股则由溢价发行,国有资产凌驾与一切其他财产之上,是其历史弊病产生根源,因此取消股东差别,使同股同权这也将是后股权分置时期的重要战略步骤。主要才能在根本上去解决公司资本结构难以优化配置,治理难度加大的重要问题。(2)从股权权益的方面,从三个发达国家的经典案例中我们可知投资者机构化是当今世界资本市场的共同趋势,像上文所述的美国自由资本市场当中,机构投资者占有过于半数
38、的股份,而在各个机构中同时又有90的股份分散于基数庞大的小投资者手中,66的交易由机构直接完成。这使得一个股票市场的成熟度与完善度,还有所具备的稳定性等等多种特性由投资者结构决定,因此笔者建议在我国培养机构投资者,以及作为一般企业的激励制度由管理层与职工直接持股在后股权分置时期应该作为阶段型目标去完成,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了风险,规模经济和专家性经济增长预期收益。(3)从市场监管的方面,首先必须避免国有企业产权代约束软化,和政府的过多行政干预,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化,不由单独法人拥有,应尽量发现多元化股东持股,或类似于日本的多产业跨行业的互持股形态,从而可避免“一股独大”的历史诟病,也增加了股
39、权结构的稳定性,保护了小型分散型股东的私有权益。如要在中国充分发展自由市场的经济的宏观与微观调控作用,不得不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科学的调配原本在各行业中失衡的持股比例,这样才能再在重构产权制度及完善治理结构中发挥长期的根源的持续性的作用,虽说在短期来看,国有资本的份额,或者说占有领域有大幅度的缩减,可能是政府有点力不从心,但一旦市场经济走上正规,真正发挥作用是,可以在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上大大提速,这也是长期概念上的优点。42探讨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新型股权结构所引导治理机制模型国内方面,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与上市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存在密切关系。根据研究者对公
40、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运作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具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比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股权分置改革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探索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公司治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怎样寻找到适合公司本身的治理模式,实现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转换是每个上市公司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下面就笔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改之后的一些可能的公司治理机制模式进行探讨(1)在一定时期维持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过渡模式依据路径依赖理论和制度的互补性,某项制度的变革将受到其所在的历史条件和习惯因素的影
41、响。就公司治理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在经历了一段股权分置时期之后,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原有的权力格局,其原已形成的所有权结构即使不再有效,也将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原有相关利益的集团必将阻止所有权格局的变化以避免其利益的减少。所以即使在股改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司的所有权格局将维持原有状态,但为了避免外部控制力量的制衡,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必然将对原来的募集资金制度、信披露制度、投资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工作制度的变革,更多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同时,这种过渡模式必将持续一段时间。(2)变革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到来必将使外国投资迅速增加,外国雄厚资本的进入使其可以通过直接干预或间接的对
42、投资数量的控制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施加影响。例如通过改变其所有权结构、董事会成员的构成、任用外方经理等方式改变原有的公司治理模式。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我国的关于保护股东权益方面的法律必将逐渐完善,这又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向有效模式靠近奠定了基础。(3)我国上市公司之前普遍呈现一种关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股改的成功必将以某一部分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从制度依赖理论角度分析来说,为了维持原有的权力模式,原来公司掌握控制权的利益团体为了保留自己剩余索取权,极可能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和同盟公司结成连接体,这样,既可以避免使自己在并购大潮中失去公司的剩余控制权,还能够为投资者建立一种稳定的公司运营的信心。(4
43、)公司治理将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转变全流通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也因其在企业中投入的专用性资产,相应承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当公司的治理约束无法满足其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必然会向企业施压或另投其主,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股票的价格及公司价值。因此,为了使企业避免运作和企业被并购等风险,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形势所需。实现利益相关者协调治理机制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使利益相关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并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利润分享,如员工持股计划、供应商产品策划组等。5结论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市场上的股权从非流通向流通化转变,在在
44、全流通的基础上发展股份的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实现真正的“全流通”时代的概念。在此漫长的过程中必将经历坎坷和黑暗的摸索道路,虽然国外有先进、成熟的股权结构模型可以参考,但是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背景,因此也只有独特的股权结构所连带出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真正的将一个国家的上市公司带上健康、高效增长的道路,我相信在我国股改经历了5年的多事之秋后,一定会达成国民的一致愿望,使我国的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参考文献1李宁,卢君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的价值J河北学刊,2009,062苏卫东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与股权结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6,053廖旗平关于股权分置改革对公众投资者利益影响的分
45、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4纪常胜,王亚妮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对优化我国企业股权结构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015杨菲美、日、德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2010(07)6周喜革“一股独大”现象的透析及其治理J统计教育,2006,027陈宝国有企业公司的所有权化和股权结构的调整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8卢鸿FDI股权结构选择的交易成本分析J求索,2004,099邓兴中,黄新颖浅析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03,0510于建霞,曹廷求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理论与实证J山东社会科学,2002,0411刘其冰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
46、治理机制选择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8,2912谢丰,肖东生股权分置改革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管理观察,2009,0613董宏宇苏宁电器高速扩张的家电巨无霸J证券导刊,2005,3014刘莉莉苏宁电器扩张速度快于预期J证券导刊,2006,0615查静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916马丽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17杜莉,王锋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318刘聪粉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探悉J经营管理者,2008,1319BERLEMEANS,1932,THEMODERNCORPORATIONANDPRIVATEPROPERTY,MACMILLAN,NEWYORK20LAPORTAETAL,LAWANDFINANCE,JOURNALOFPOLITICIALECONOMIC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