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的国际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94年以来连续15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就中国贸易顺差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1中国贸易顺差的演变及现状特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基本上实行“以出量入,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虽有顺差,金额不大,对整体经济发展并不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个别年度顺差,累计为逆差。1990年
2、之后,除1993年外,出现持续顺差,顺差额及其相对规模自2005年起迅速扩大,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姜月、李凯2008对1981年至2005年的贸易平衡数据进行比较汇总指出1981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贸易逆差为主的阶段(19811989年);第二个阶段是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年);第三个阶段是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年)。徐田娜2007总结出以下几个货物贸易顺差的现状特点A从贸易方式看,总体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顺差上;B从贸易伙伴结构看,除了香港外,美国与欧盟是贸易顺差最主要的来源地;C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额
3、增长最快;D从商品分类看,工业制成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贸易顺差规模的测度和比较从绝对数值上看,2009年,中国的顺差规模全球第二,沙特排名第一,德国排名第二。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进行过详细研究。然而朱箴元2007认为,由于各国经济活动总量和对外经济活动规模差别很大,简单比较贸易顺差的绝对金额意义不大,也缺乏说服力别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不一定适用中国国情。他对比了德国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国家,发现这两个国家的指标不宜作为我国的参照,更不宜只取其有关比例处于高值的数据作为判断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是否合适的标准。德国作为发达经济体有许多我国还不具备的情况,
4、例如德国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而我国在直接投资领域还主要是净流入;德国国内证券市场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而我国国内证券还仅限于国内企业;人民币目前还难以达到德国马克或者欧元的国际地位。诸多方面的差异让德国的标准不适用于我国。而沙特阿拉伯,尽管顺差很大,却很少被其主要贸易伙伴国施加压力,因为沙特出口的商品正是西方国家所需要的石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则不然。朱箴元认为,中国的外贸顺差可以采用三个监测指标外贸顺差与同期进出口贸易总值的比例,外贸顺差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外贸顺差与同期外汇储备增长额的比例。分为三个等级预警上限,警戒上限,严重上限。在实际监测中,发现有关指标接近预警上限时
5、应加强观察,有重点地监测出口大户并综合分析其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调控措施当指标达到警戒上限时,应当根据预警阶段监测的情况及时推出调控措施随着指标接近以至达到严重上限,则应加大调控力度。李石凯2006也认为,绝对贸易顺差是一个非常有局限性甚至是有缺陷的指标。他使用贸易顺差/进出口总额比率和贸易顺差/GDP比率两个相对指标对我国1994年以来的相对贸易顺差规模进行测度与分析。他发现1在19952004年这个可比时间段内,除了1997年,其余年份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变动与贸易顺差/进出口比率变动方向均基本或完全相反。因此如果我国的贸易伙伴国想缩小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就应该扩大
6、对华贸易,使用贸易制裁手段是无效的,那样只能提升我国的贸易顺差进出口比率。2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曲线稍加平滑后是一条U型曲线,而贸易顺差/GDP比率曲线是一条型曲线,说明二者之间的严重背离状况。因此,如果某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或经济的措施打压我国的经济增长,那么我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不但不会缩小反而还会扩大。3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的争论31汇率操纵说以克鲁格曼2010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中国操纵了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增加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了中国的长期巨额贸易顺差。32产业转移说姜月,李凯2008分析了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不平衡的三个阶段以及影响,他们认为我国商品进出口近1O多年
7、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急剧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加工出口产业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程序,已经大量转移到中国,这样也就把它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33美国内部失衡说美国是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麦金农2007,史本叶,李俊江2010指出,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内部失衡。低储蓄率,高消费率,财政赤字不断攀升。都加剧了贸易收支赤字。美国贸易逆差只不过是内部
8、储蓄投资失衡的外在表现,是其国内储蓄不足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即使改变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必须为国内的储蓄投资缺口寻找新的来源,将逆差转移至其他国家。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而美国不提高储蓄率,美国的贸易收支赤字并不会减少。34客观原因说还有一些国内学者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例如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中国的进出口结构特殊、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国内需求不振、长期的贸易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并且中国并不主动、刻意追求大规模的贸易顺差。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贸易和扩大投资。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内需发展状况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胡吉嵘2
9、007,朱箴元2007,黄瑞玲,黄忠平2004均认为中国内需不足是造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与其他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品很少进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却持续下降。沈国兵2006认为,对华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管制政策在对美国工业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导致对中国出口下降。正由于此,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比例持续下降。由于美国歧视性的出口管制,近几年每年美国都要丧失对中国出口几十亿美元的贸易机会,从而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徐扬2006认为,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奉行多年的,
10、以所谓低成本“比较优势”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那时,我们需要外汇资金、技术和增加就业,不得不压低工人待遇、降低产品成本、实行“超国民待遇”。结果换来了连年的贸易顺差。李佩林2007认为近年来,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也是造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固然有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依赖低廉的出口价格。这种低廉的出口价格是由于部分牺牲劳动者和社会利益,或让渡政府利益而造成的。黄瑞玲,黄忠平认为,直接投资已构成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乃至整体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
11、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然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4贸易顺差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胡吉嵘认为适度的货物贸易顺差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是保持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需要;是保证我国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的需要。保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程英2008认为中国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是一个极不合理的现象。长
12、期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不利于产业机构的升级;加剧了地区不平衡和产业不平衡发展;不利于我国劳动者提高收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环境资源代价,面临严峻的金融风险。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与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国内需求、国际环境、产业状况、外贸结构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巨额贸易顺差,如何实现相对均衡,使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顺差和逆差,在动态调整中逐步达到双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这是继续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与美国、欧盟双边经贸关系,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贸易顺差绝对额的比
13、较或者是比较的指标不全面,对与同一发展时期的发达国家的很少。本文将基于与中国在同一发展时期时的一些发达国家的顺差情况来进行比较,针对中国与发达国家顺差成因的差异,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优化顺差规模的措施。参考文献1朱箴元论我国商品贸易顺差的适度规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6)41432姜月,李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08(7)1111143沈国兵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784吴美焕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J中国市场,2007(35)26275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
14、004(4)01066徐扬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6(11)53547胡吉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4)29358史本叶,李俊江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J商业研究,2010(7)39439沈国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财经研究,2005(9)313210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国际贸易,2007(8)040711程英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成本与风险的分析J特区经济,2008(1)27827912徐田娜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路径选择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063913李石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相对规模的测度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6(1)707514PAULKRUGMANTAKINGONCHINAEB/OLHTTP/WWWNYTIMESCOM15NICHOLASRLARDYTHEECONOMICRISEOFCHINATHREATOROPPORTUNITYJECONOMICCOMMENTARY,2003(8)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