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095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24 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 1|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情况 1. 儒学危机 (1)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社 会 的 动 荡 不 安 造 成 人 们 对 宗 教 信 仰 的 渴 求 , 佛 教 、 道 教 相 继 兴 盛 并 迅 速传 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 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 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2. 儒学的发展 (1) 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

2、,以尧、舜、禹、汤、文 、 武 、 周 公 、 孔 、 孟 为 儒 家 的 传 授 谱 系 , 并 且 以 继 道 统 为 己 任 , 开 儒 学 讲 “道 统 ”之 先 河 。 韩愈的思想,成 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 柳宗元以“阴阳、 元气”为“天道”、 以“仁义”为“人道”, 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 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 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 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程颢和程颐 ) 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 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 说”正式形成。

3、二、程朱理学 1.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 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2) 儒 学 复 兴 运 动 : 唐 中 后 期 , 韩 愈 提 出 复 兴 儒 学 的 主 张 , 北 宋 士 大 夫 们 掀 起 一 场 声 势 浩 大 的 儒学 复兴运动。 2.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2 周敦颐 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周敦颐 和邵雍 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 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

4、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颐 3.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 朱熹的理学体系: 理气关系 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3 修养论 社会政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 的终极源泉 治理论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2) 理学的成熟: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 理学的世俗化 (1) 汉 代 儒 学 强 化 了 君 为 臣 纲 , 宋 代 理 学 不 仅 强 化 了 君 为 臣 纲 ,

5、 而 且 使 父 为 子 纲 、 夫 为 妻 纲 深 入人 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 朱 熹 把 大 学 中 的 “格 物 致 知 , 正 心 诚 意 , 修 身 齐 家 , 治 国 平 天 下 ”加 以 具 体 化 、 通 俗 化, 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 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 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 孟 子 大学 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三、陆王心学 陆 王 心 学 指 以 陆 九 渊 和

6、 王 阳 明 为 代 表 的 理 学 。 陆 王 心 学 强 调 , 做 学 问 的 目 的 在 于 做 人 , 即 明 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 心 学 的 开 创 者 陆 九 渊 (1) 核 心 思 想 : “心 即 理 也 ”。 “理 ”就 是 内 在 的 “心 ”, 强 调 “宇 宙 便 是 吾 心 , 吾 心 便 是 宇 宙”,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被称为“心学”。 (2) 求“理”的方法 ( 方法论 ) : “发明本心”。因为“理”在“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 外的 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

7、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 离、烦琐,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2.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1) “心 即 理 ”。 提 出 “心 外 无 物 ”“心 外 无 理 ”, 理 存 在 于 心 , 是 头 脑 中 固 有 的 。 王 阳 明 吸 取了 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即佛”思想,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心。 ( 2) “致 良 知 ”。 达 到 心 中 固 有 的 良 知 , 并 加 以 推 广 。 反 对 程 朱 通 过 事 事 物 物 追 求 “至 理 ”的 4 “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

8、,良知 ( 即 天理 ) 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 ( 人人皆有成圣的潜能 ) ;但容易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 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3)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用良知支配 自 己的行为实践。 3. 影响 (1) 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 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 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2) 陆 王 心 学 强 调 人 的 自 觉 精 神 , 否 定 古 代 经 典 的 绝 对 权 威 , 客 观 上 冲 击 了 正 统 儒 学 的 影 响 , 冲破 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9、 (3) 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心学弟子任性废 5 学的弊病。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程朱理学 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 流 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 义、 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 朱子语类 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 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

10、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 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 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史料解读 6 (1) 史料一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史料第一句话总括,三个省 略号后的部分为内涵的外延。“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了“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是构 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说明了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2) 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句号前为理学的特点,句号后为理学的作用。

11、 史料应用 (1) 史料一体现了理学精神的精髓。 文天祥被俘期间, 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 末三 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试解: 【提示】 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 存真。 (2) 根 据 史 料 二 , 指 出 理 学 的 积 极 作 用 。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简 析 儒 学 由 “粗 糙 ”趋 向 “精 微 ”的 原因。 试解: 【提示】 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 7 战 ( 冲击 ) ;复兴儒学的需要 ( 宋明理学家

12、的学术创新 ) 。 ?探究 2 陆王心学 史料一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象山先生全集 史料二 ( 王阳明 ) 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 势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反映了陆九渊认为“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实际上是主张用本心 去体 验天理。解读史料时,要注意看史料的出处,从史料一的出处象山先生全集可以看出史料一是 陆九渊的观点。 “满心而发”说明

13、了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2) 史 料 二 中 “从 本 心 入 手 去 认 识 圣 贤 之 心 ”“以 自 己 的 内 心 为 最 高 权 威 ”“反 对 用 先 验观 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史料应用 (1) 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是什么? 试解: 【提示】 不同:“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 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试解: 8 【提示】 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肯定了程朱理学的

14、“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 渊的 心学体系。 素养 3历史解释 一、理学的特点 1 儒 学 进 一 步 思 辨 化 。 与 先 秦 、 汉 唐 儒 学 不 同 , 宋 明 理 学 的 一 个 突 出 特 点 就 是 其 思 辨 性 。 传 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 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 更 加 强 调 伦 理 道 德 为 思 想 核 心 。 理 学 所 强 调 的 义 理 , 实 质 上 也 就 是 儒 学 的 伦 理 道 德 学 说 ,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 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

15、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吸收 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 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 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9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思想 不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同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 自省达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点 到良知 哲学 客观唯心 范畴 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

16、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相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 ,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 内 容 同 的 点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影响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素养 4唯物史观 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方面 (1) 宋 明 理 学 把 传 统 儒 学 从 “天 人 感 应 ”的 神 学 倾 向 中 解 脱 出 来 , 使 之 哲 理 化 , 是 对 中 国 封 建 统治 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 理 学 重 视 主 观 意 志 力 量 , 注 重 气 节 、 品 德 , 讲 求 以 理

17、统 情 、 自 我 节 制 、 发 奋 立 志 , 强 调 人 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 消 极 方 面 (1) 宋 明 理 学 为 适 应 封 建 社 会 后 期 统 治 阶 级 的 需 要 , 用 “三 纲 五 常 ”维 系 专 制 统 治 , 压 抑 、 扼 杀人 10 们的自然欲求。 (2)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 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

18、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佛道二教才能让自己的学 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这种批判自然就相对减弱了。所以答案选 A 项 。 2 钱 穆 先 生 在 评 价 朱 熹 时 说 :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 前 古 有 孔 子 , 近 古 有 朱 子 , 此 两 人 皆 在 中 国 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 发出莫大声光, 留下莫大影响。 ”下列属于朱熹主张的有 ( ) “格物致知” A “心即理也” “正君心” B “立纲纪” C D 11 经济上 政治上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19、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 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 化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 思 想 文 化上 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 “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 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理学家鼓吹的理论空洞、虚伪,导致知识分子逆 反,他们反对空谈心性,力倡“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二、思想主张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 思想主张: 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

20、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主张“真心”的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 (2) 代表作:李贽著有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等多部著作。 C 朱熹属于程朱理学家,都属于其主张, “心即理也”属于陆王心学家的主张,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 是“理” , 故选 C项。 3. 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 省曾坐室中, 天气闷热, 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 省曾连说: “不 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 学模 样。”这表明王阳明 ( ) A 主张人格独

21、立 B 反对圣人之学 C 追求思想自由 D 否定师道尊严 A 根据题干材料“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可知,王阳明并不是 反对圣人之学,否定世道尊严,也未能体现追求思想自由,主要体现了他主张人格的独立 。 4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 而不 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 ( ) A 主张格物致知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 强调“心外无理” D 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C 材料强调“求诸心而得”,即心为第一位, C 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心学, A 项是程 朱理学的内容; B 项与题意无关;心学是对儒学

22、的批判、继承、发展, D 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 2| 儒学新象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历史背景 2.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 思想主张: 12 敢于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 顾 炎 武 与 黄 宗 羲 、 王 夫 之 一 样 , 是 清 初 经 世 致 用 思 潮 的 推 动 者

23、 , 非 常 注 重 实 学 , 著 有 日 知 录 天 下 郡 国 利 病 书 等 。 (2) 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 提出独到的见解。 (3) 提出“众治”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4)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2) 哲 学 思 想 : 发 挥 了 古 代 “气 一 元 论 ”的 唯 物 论 思 想 , 提 出 尊 重 物 质 运 动 规 律 的 自 然 史 观 和 社会 史

24、观。 (3) 评 价 : 几 乎 在 传 统 哲 学 的 所 有 范 畴 和 命 题 上 , 都 提 出 超 越 前 人 的 见 解 , 其 哲 学 思 辨 代 表 着 中国 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 思 想 主 张 : 对 君 主 专 制 进 行 大 胆 批 判 , 认 为 大 多 数 官 吏 “为 盗 臣 ”“为 民 贼 ”, 但 仍 把 国 泰民 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2) 评价: 对君权和官吏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没有跳出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理想。 三、评价 1. 积极影响 (1) 提倡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

25、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2) 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3) 批 判 地 继 承 了 传 统 儒 学 , 构 筑 了 具 有 时 代 特 色 的 思 13 想 , 形 成 了 具 有 反 封 建 性 质 的 早 期 启 蒙 思想。 2. 消极影响 (1) 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2) 未 明 确 提 出 建 立 新 的 社 会 制 度 , 没 有 形 成 完 整 的 理 论 体 系 , 本 质 上 属 于 传 统 儒 学 的 范 畴 , 在根 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素养对接 融

26、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4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史料一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 物, 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 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 夫栽培倾覆, 天必田材,而况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 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 李贽 明灯道古录 史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 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

27、一姓言也,非公史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 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专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 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 日知录 15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 都有自然本性, 要顺应人性, 使其自由发展。 “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 “强凌弱,众 并寡”看作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 (2) 史料二的关键句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28、,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 (3) 史 料 三 中 “分 天 下 之 权 以 各 治 其 事 , 而 天 子 之 权 乃 益 尊 ”说 明 顾 炎 武 倡 导 分 权 , 反 对 君 主 “独 治”。 史料应用 (1) 根据史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 。 试解: 【提示】 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现象,李贽 认为 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 (2) 根 据 史 料 二 、 三 , 说 明 王 夫 之 和 顾 炎 武 的 思 想 有 何 共 同 之 处 。 试解: 【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

29、共治”,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16 ?探究 2 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认识 史料一 清初之儒 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梁启超、谭嗣同辈 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史料二 16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们 提 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 建专制制度。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 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解读 (1) 史 料 一 体 现 了 明 清 之 际 的 儒 家 思 想 对 近 代 民 主

30、革 命 的 深 远 影 响 。 史 料 第 二 个 省 略 号 之 后 的 语句 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 (2) 史 料 二 反 映 出 明 清 时 期 的 早 期 启 蒙 思 想 家 仅 停 留 在 批 判 的 层 次 上 , 并 没 有 提 出 新 的 思 想 , 因此 也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 史料应用 (1) 明 清 之 际 的 进 步 思 想 对 传 统 儒 学 的 发 展 产 生 了 怎 样 的 影 响 ? 试 解: 【提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它提出的一系列 思想 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

31、用、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 展。 (2) 根 据 史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简 要 指 出 明 清 时 期 中 国 的 “早 期 启 蒙 思 想 家 们 ”不 能 提 出 “新 的社 会方案”的主要原因。 试解: 【提示】 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 ( 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 素养 3历史解释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17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带有一定的 民主色彩 提倡“经世致用”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 素养 4唯物史观 他还

32、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 夫们十分惊惧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 治 ”, 反 对 “独 治 ”。 当 时 的 思 想 家 还 提 出 了 种 种 限 制 君 权 的 理 论 和设想,这 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 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18 明清之际思想未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 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

33、.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1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因而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 D 项正确; A 项属于宋明理学思想, B 项属 于李贽的思想, C 项是唐代儒学家韩愈等人的思想。 2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 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

34、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 反映 了实学 ( ) 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 迎 合 统 治 者 用 思 想 统 一 来 巩 固 政 治 统 一 的 需 求 C 融 合 佛 、 道 思 想 解 释 儒 家 义 理 , 形 成 了 新 儒 学 D 摈 弃 “空 谈 ”, 强 调 “经 世 致 用 ”, 并 与 时 俱 进 D 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等级,故 A 项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 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 B 项错误;融合佛道、思想为宋明理学, 并 非明清反传统思想家思想,故 C 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通经致用,曾国藩等人建立近

35、代工业, 摒弃空谈,是经世致用的体现,符合时代要求,故 D 项 正 确 。 3 顾炎武 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 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D 强 调 学 术 研 究 的 自 主 创 新 D 根据材料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可知顾炎武主张做学问 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照盘照抄,可见是提倡创新的 19 思想,故 D 项正确;材料指出的是明 代 的学风缺少创新,不是对明代学术成果的全盘否定

36、,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做学问要 有创新意识,不是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前人成果不可逾越,故 C 项 错 误 。 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 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 关键在于 ( ) A 抗清斗争高涨 B 宋明理学兴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C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 20 期民主启蒙思潮应运而生,故选 C 项。 2014 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21 考情分析 全国卷的命题原则就是依托主干知识,运用丰富史料,进行学科能力考查。高考试题很经 典 地 体

37、 现 了 这 一 原 则 。 这 也 体 现 了 高 考 以 考 试 大 纲 为 依 据 , 注 重 学 科 素 养 和 综 合 素 质 , 突出学科特 点,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也体现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命题 原则。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命题点:唐代儒学的地位 1(2014 全 国 卷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 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 教 的 社 会 影 响 最 大 C 儒 学 的 政 治 地 位 最 为 稳 固 D 佛

38、 教 的 社 会 基 础 薄 弱 C 题 干 材 料 阐 释 了 唐 高 祖 因 姓 李 , 与 老 子 同 姓 , 规 定 道 教 排 第 一 、 儒 学 排 第 二 、 佛 教 排 第 三; 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 位 没 有 重 大 变 动 , 最 为 稳 固 , 故 答 案 选 择 C项 。 22 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内涵 2(2014 全国卷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 张“存 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23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D 解答本题的

39、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 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 ( 天理 ) ,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具有 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A 项不 是新认识; B、 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考向扫描 权威预测 考向一 理学家的政治追求 1(2019 河南联考 ) 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 ,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 正 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 是 ( ) A “平 天 下 ”体 现 了 理 学 家 的 济 世 精 神

40、 B 理 学 家 的 追 求 超 越 了 他 们 的 阶 级 属 性 C 宋 金 对 峙 成 为 “平 天 下 ”的 思 想 源 泉 D 陆 九 渊 的 自 信 超 越 了 当 时 的 知 识 分 子 A 由材料“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 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可 见“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故选 A 项;理学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排除 B 项;早期儒学思想是“平天下”的思想源泉,排除 C 项;陆九渊的自信也受 当时时代和阶级的限制,没有超越当时的知识分子,排除 D 项。 考向二 宋明理学思想的特点 2(2019 河南洛阳联考 )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

41、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儒学内部”, “捍 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 构过程中 ( )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B 根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 儒佛互补, B 项正确;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A 项错误; C 项在材料 中 24 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 D项错误。 考向三 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 3. 下图内容选自某理学著作,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 ) 25 A 程颐 B 陆

42、九渊 C 朱熹 D 王阳明 D 注意材料信息“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这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该思想认为良 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故 D 项正确。 考向四 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4. 顾炎武说: “文切世务, 画写故实, 学问当有益于天下。 ”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 意 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B 其 绘 画 理 论 受 西 洋 画 风 影 响 C 反 映 了 顾 炎 武 经 世 致 用 的 治 学 思 想 D 顾 炎 武 反 对 空 谈 , 努 力

43、 寻 求 社 会 改 革 的 方 案 C 顾炎武只是“痛责文人画的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 ,并没 有全面否定文人画,故 A项错误;顾炎武的绘画理论并未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故 B 项错误; “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吻合,故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考向五 明清早期启蒙思潮的局限性 5 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 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 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 应 了 君 主 专 制 统 治 的 需 要 C 本 质 上 是 对 传 统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D 动 摇 了 宋 明 理 学 的 统 治 地 位 C 根据材料 “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唐甄等人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圈子,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故选 C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