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六月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ABSTRCT1关键词1KEYWORDS1引言1一、语言反讽用于人物塑造2(一)语言反讽运用于刻画主要人物2(二)语言反讽运用于刻画次要人物4二、情景反讽用于组织情节7三、结构反讽用于表现主题9结语11注释12参考文献13致谢14本科生毕业论文1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摘要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反讽这一修辞手法,使作品更耐人寻味,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反讽成为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
2、,这也是奥斯丁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本文通过探讨作品中反复使用的反讽这一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研究反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它在形成小说尖刻、讽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ABSTRCTPRIDEANDPREJUDICEISALATE18THEARLY19THCENTURYBRITISHCRITICALREALISMWRITERJANEAUSTENSMASTERPIECETHEUSEOFTHERHETORICOFIRONYISSUCCESSINTHISNOVEL,MAKINGTHEWORKMOREINTERESTINGANDMOREVIVID
3、CHARACTERSIRONYASAUSTENSMOSTSIGNIFICANTFEATURE,THISISALSOTHEESSENCEOFLANGUAGEARTSINAUSTINTHISARTICLEWORKSTHROUGHTHEREPEATEDUSEOFTHERHETORICALDEVICESOFIRONYANDARTISTICSKILLS,RESEARCHINGIRONYINTHESHAPINGOFCHARACTERS,PLOTDEVELOPMENTANDTHEMESOFPROMOTIONOFSUCHCONTRIBUTION,INTHEFORMATIONOFTHENOVELANDITSBI
4、TTERIRONY,WIT,HUMOR,LANGUAGESTYLEOFPLAYTHEDECISIVEROLE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反讽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KEYWORDSPRIDEANDPREJUDICEIRONYCREATECHARACTERSPUSHTHEDEVELOPMENTOFTHEDETAILSACHIEVETHETHEME引言19世纪英国文坛最耀眼的女作家要数简奥斯丁了。正如当代著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能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这无疑是对奥斯丁为英国文学所做出的不可
5、磨灭的贡献的肯定。简奥斯丁生长于英国南部有文化教养的牧师家庭。她的小说破旧立新,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以轻松诙谐的格调和理性的本科生毕业论文2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她的创作开启了三十年代现实主义的高潮”。2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幽默诙谐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她周围的世界,尤其是关于绅士淑女间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以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曲折爱情为主线,以彬格莱和吉英、柯林斯和夏绿蒂、韦翰和莉迪亚的四桩婚姻为辅,针对达西为人处世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等人对达西的“偏见”,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初英国中上层阶级的
6、人情世态和交际文化。反讽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其原本意义正好与字面所要表达的含义相反的说话或写作技巧,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文学作品中的反讽不仅表现在语言的修辞技巧上,也体现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上,具有耐人寻味的特点。艾布拉姆斯的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如此界定“反话(VERBALIRONY),传统习惯上被归类为一种“转喻”(TROPE)说话人企图表明的含义和他表面讲的话不相一致。这类反话往往表示说话人的某些看法与评价,而实际上暗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评价。”3本文将反讽分为三大种类进行论述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结构反讽。言语反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语,是塑造人
7、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也是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使用频率最多、最简单的反讽形式。反讽不仅运用于刻画人物性格,还见于个别场面、情节的处理,并贯穿在整部作品的构思之中。成功的反讽,有助于作者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作品人物形象。奥斯丁借助反讽的手法,精心雕凿、悉心构筑了一部杰出的全反讽的艺术作品,形成小说尖刻、讽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一、语言反讽用于人物塑造(一)语言反讽运用于刻画主要人物1、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作品的女主角,她和达西的爱情发展是故事的主要线索。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3尽管如此,奥斯丁也在其身上使用了大量的反讽,而这种讽刺手法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前后对照,
8、构成讽刺,完成刻画人物性格的全部过程。在小说开头,伊丽莎白还没有露面时,班纳特先生就说过,“倒是丽萃要比她的几个姐妹伶俐些”。4的确,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花了很多笔墨刻画她的性格。她资质聪颖、口齿伶俐、风趣机智、自尊自爱,有幽默感,又不乏独立主见的可爱人物。“对于彬格莱小姐的暗箭,她反唇相讥;对咖苔琳夫人的无礼,她胆敢顶撞。她凭自己的聪明大方博得了众目所瞩的男子达西先生的爱慕。”5更可贵的是,伊丽莎白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断然拒绝了柯林斯牧师的求婚,不因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美好感情,说明她否定金钱至上的爱情观,更向往对纯粹爱情的追求。但奥斯丁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因为过于完美
9、的人物会让我们感觉不真实。到小说第十六章时,作者对伊丽莎白的描写在基调上发生了变化她从“聪明人”变成了“愚人”。这要从伊丽莎白碰见韦翰开始说起,她被韦翰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韦翰用花言巧语蒙骗伊丽莎白,中伤达西,一向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竟然陷入韦翰设下的圈套而不自知。她对韦翰的了解是以他好看的外表和迷人的殷勤为基础的,由此奥斯丁改用嘲讽的笔调描写伊丽莎白。“她看着韦翰,心里觉得,他越说话越显得英俊了”;6伊丽莎白为韦翰抱屈,心里责怪达西,“怎么竟如此对待像你这样的一个青年,光凭你的一副脸蛋儿人家准知道你是个和蔼可亲的人”。7“她与韦翰分别时,脑子里只想到他一个人”,8俗话说,当局者迷,旁
10、观者清,伊丽莎白对骗子韦翰的着迷已为别人所察觉,她的朋友夏绿蒂劝她“别做傻瓜,别为了对韦翰有好感,就宁可得罪一个比他身价高上十倍的达西”9而伊丽莎白却深深地陷入对达西的“偏见”之中并且拒绝了达西的示爱。这一荒谬行为的成功塑造显然归功于奥斯丁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此时我们不禁要疑惑,为什么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偏偏当了这样的“傻瓜”,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呢。这要追究于伊丽莎白对达西已有的“偏见”。伊丽莎白是在舞会上与达西第一次见面,但第一印象并不好,因为她受到达西的怠慢,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认为达西傲慢、自私、目中无人。同时达西因看不起伊丽本科生毕业论文4莎白的家人而劝说彬格莱离开吉英,这让她最亲爱的姐姐
11、忍受相思之苦,这也加剧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再加上韦翰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不停地中伤达西,使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越来越深,就此伊丽莎白自己也成了被嘲讽的不明是非的愚人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达西“傲慢”态度的转变,伊丽莎白对达西“偏见”的消除,对他前后认识的反差,与文字上的讽刺相融合,奥斯丁塑造了一个既有优点又不乏缺点的逼真的人物形象,讽刺寓于其中,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显示了她超凡的反讽功底。2、达西小说的男主人公达西,是一个家境充裕的富家子弟。他出身贵族,举止高贵,在处理婚姻问题上很有自己的主见。但就是这样一位富有而又优雅的绅士对人对事极度傲慢,他的傲慢来自
12、于他在社会地位上和才智上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因班纳特夫人的粗俗言行而瞧不起这一家人。他劝说彬格莱离开吉英,认为他们俩的交往不合适。当他在舞会初次遇见伊丽莎白时,就对她万分挑剔,还用那些听了让人反感的话攻击伊丽莎白。后来达西被伊丽莎白的美貌、魅力和智慧所吸引,感觉她与一般的上流社会的小姐不一样,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的情愫,并向她求婚。就连在表白时,他也没有放下傲慢的态度,这使得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偏见,傲慢成了他表达爱慕之情的障碍,初次示爱以失败而告终。一方是“傲慢”的求婚,一方是带有“偏见”的拒绝,奥斯丁对他们的嘲讽在此发挥了出来。几经波折,达西改正了自己的傲慢的态度,向伊丽莎白澄清了一些误
13、会,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消除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在彭伯里,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亲戚彬彬有礼;莉迪亚跟韦翰私奔后,他也是想尽办法主动帮助她的家人渡过难关。正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随着达西对“傲慢”的醒悟与悔过,对她态度的改变,默默为班纳特家所做的一切,使伊丽莎白爱上了他,接受了他的第二次求婚。这一对人终于克服了财产与门第的悬殊,结为夫妇。伊丽莎白正是被达西知错就改的自我批评精神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所感动,消除了误解与偏见,得以圆满结局。前后的反差与对照,表现出奥斯丁对达西的微讽之意,使性格格外鲜明,成为一个立体的展示。本科生毕业论文5(二)语言反讽运用于刻画次要人物奥斯丁运用于刻画次要人物
14、上的语言反讽艺术也相当成功。“无论是班纳特先生对班纳特太太的调侃,班纳特太太愚蠢肤浅的谈话,柯林斯故作文雅、艰涩难懂的书信,还是彬格莱小姐满腹的醋意,咖苔琳夫人可笑的骄傲蛮横等等,无一不显示出奥斯丁颇富功底的嘲讽艺术,使她的作品弥漫者喜剧的气氛。”101、班纳特太太和咖苔琳夫人班纳特太太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令人难忘也最成功的反讽形象,好像我们在阅读作品时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她那根脆弱的神经在跳动。奥斯丁将她描述为“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11读到此,班纳特太太荒唐可笑的形象跃然
15、纸上,奥斯丁的反讽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在小说中始终可以看见这位愚者的身影,她仿佛注定就是个笑料。故事开头,班纳特太太急迫地想认识彬格莱先生,但不指望靠朗格太太的介绍,她说“我不相信朗格太太会这么做。她自己有两个亲侄女。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12一开始班纳特太太对朗格太太是恶语相向的,而到了故事的结尾,吉英与彬格莱喜结连理,班纳特太太心情大好,又提起朗格太太时,说“我觉得朗格太太这个人真是太好了;她的侄女儿们都是些规规矩矩的好姑娘,只可惜长得一点也不好看。我真喜欢她们。”13把这两段话一作比较,我们不难感受到班纳特太太反复无常、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人格。由于想抢先认识彬格莱先
16、生,班纳特太太怂恿她先生去拜访这个有钱的新邻居,好把这位多金的彬格莱先生占为已有。班纳特先生不堪其烦,故意说道“我不用去。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倒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14可笑而又无知的班纳特夫人听不出话里的嘲讽意味,以为她先生是在真心褒扬她。“我的好老爷,你太捧我啦。从前也的确本科生毕业论文6有人赞赏过我的美貌,现在我可不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一个女人家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不该想到自己的美貌啦。”15这些语言无不讽刺着班纳特太太的愚昧和无知。从对两个女儿的婚姻问题的处理上,我们也可见
17、奥斯丁的反讽功底。当班纳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坚决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她对伊丽莎白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后来威廉爵士来告知柯林斯将要与夏绿蒂结婚,她实在气得说不出话,等威廉爵士一走,“她那一肚子牢骚便马上发泄出来”,“她断定柯林斯先生已上当受骗”,“她相信他们俩一起生活决不会幸福”,“这桩婚姻可能会破裂”,16她一心想揽入家门的“女婿”,让自己的女儿拱手送给了别人,快到嘴边的“肥肉”顿时化为了泡影,在这样的打击下她觉得她是病了。小女儿莉迪亚与韦翰私奔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与大多数人相反的是,班纳特太太为女儿终于有了“归宿”而满面春风。她觉得她的梦想终于完成了一项,却不顾女儿的幸福与否,奥
18、斯丁把她的愚昧和无知发挥到了极致。尽管班纳特太太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但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是女儿们婚姻的最大障碍,这也是奥斯丁运用在其身上最大的反讽。如果不是因为她的粗俗浅薄,彬格莱和吉英,达西和伊丽莎白,这两对恋人也不会几经波折才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奥斯丁仅是用一种平白直叙的方式来描写,那么对班纳特太太的嘲讽之意绝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这部作品也将会因为缺乏幽默而失去它迷人的魅力。咖苔琳夫人也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反讽人物。奥斯丁将她描写为是一个专横跋扈、傲慢无礼、自以为是、愚蠢自私又尖酸刻薄的贵妇人形象。她最爱听些奉承话,最喜欢教训人。奥斯丁用在她身上的最大的反讽是她自以为自己很重要
19、,不可一世,可实际上她对整个故事几乎没有起到什么影响。当咖苔琳夫人得知达西爱上伊丽莎白,为了一己私利,她极力阻止这门亲事。她先是跑到伊丽莎白面前宣称达西和她的女儿已经订了婚,让伊丽莎白知难而退。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正是因为咖苔琳夫人在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奔走,为他们提供了消息,才让他们更明白了对方的真实想法。达西说“以前我几乎不敢奢望,这一次倒觉得事情有了希望。我完全了解你的脾气,我想,本科生毕业论文7假如你当真恨我入骨到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你一定会在咖苔琳夫人面前照直招认出来。”17所以,最后伊丽莎白说“咖苔琳夫人真是帮了我们天大的忙,她应该为她的功劳感到高兴,因为她总是喜欢帮忙。”18咖
20、苔琳夫人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中的“忙乎”,足以体现出她的愚蠢自私、滑稽可笑,这其实也是奥斯丁对这个不可一世的咖苔琳夫人的嘲弄与讽刺。奥斯丁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塑造了班纳特太太和咖苔琳夫人这两个鲜明的角色,讽刺了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保守和闭塞的生活心态,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两位夫人的存在,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2、韦翰和彬格莱小姐韦翰和彬格莱小姐同是外表很光鲜,但人品有缺陷的一类人。韦翰相貌英俊、风流倜傥、举止优雅,而实际上他是一个虚伪无耻的骗子。他凭借自己的花言巧语,在伊丽莎白面前搬弄是非,扭曲事实,恶意中伤达西,将他形容成一个傲慢自大、心胸狭隘的人,把自己标榜成一个正直善良的绅士。他为了逃债,带着莉
21、迪亚私奔,直到这一幕的出现,他的谎言才被揭穿,他丑陋的面目才在大家面前暴露无遗,这与之前虚伪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讽刺。彬格莱小姐出众迷人的外表下,掩饰着一颗嫉妒的心,她因时常嫉妒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感情而常常设法挑起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厌恶。在傲慢与偏见第六章,彬格莱小姐对达西说“你一定会得到一位有趣的岳母大人。”19这里彬格莱小姐也是用了反讽的话语来讽刺伊丽莎白的母亲愚蠢、可笑、行为粗俗,一点也不有趣。当她发现自己一直爱慕着的达西开始爱上伊丽莎白时,她醋意大发,她明明知道达西知晓班纳特太太的愚昧秉性,就故意用这样的话来讽刺挖苦班纳特太太,以此奉劝达西绝不要与社会地位如此低的人家联姻,从而达到拆
22、散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最终目的。对于哥哥彬格莱想要和吉英在一起,她为了自己的私心,帮助达西阻止哥哥和吉英的会面,因为她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若哥哥娶了达西的妹妹,她就可以更接近达西。在这里,奥斯丁将彬格莱小姐自私嫉妒的本性赤裸裸的暴露于众人面前,使我们看清了她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最后她也是机关用尽,一无所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这两个人物的真正面目都是在经历很长时间之后才被认清的,这种“当局本科生毕业论文8者迷,旁观者清”的讽刺手法被奥斯丁运用到小说中,无疑为小说增添了喜剧魅力。二、情景反讽用于组织情节柯林斯牧师是被奥斯丁彻头彻尾讽刺的一个人物形象,奥斯丁对他的嘲讽是挥洒得淋漓尽致,这在柯
23、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情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柯林斯的求婚词也是他虚伪本性的最好证词,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相交融,天衣无缝地渗透在了整个求婚场景中,构成了情节。班纳特先生有一笔可观的财产,几乎每年有两千英镑的收入,但由于他没有一个男性子嗣来继承他的财产,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只能由他的远房表侄柯林斯先生来继承。于是柯林斯作为一个小丑的角色登上了奥斯丁设计的舞台。柯斯林不像彬格莱先生那样英俊潇洒,也不像达西那样傲慢多金,亦没有红衣军官那样帅气迷人的容貌。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见风使舵的伪君子,他可以根据不同身份、地位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在语言上,柯林斯阿谀奉承、虚伪做作;在举止上,装腔作势,有时极
24、为谄媚,有时高傲自大,是自卑和自负的变态结合。在有权有势者面前,他俨然是一个愚蠢虚伪、吹嘘拍马屁的奴才形象;对自己求婚遭拒时则是死乞白赖、自以为是,后来得知伊丽莎白与达西已结百年之好后却又是恭维奉承。柯林斯在有钱有势的咖苔琳夫人面前极尽谄媚,受到了咖苔琳夫人的鼎力相助,由此得到了一份做牧师的工作,有丰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再加上将来他有权继承班纳特先生的那笔可观的财产,他很有希望成为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纵观他的各种情况,他很需要一位体面的和他般配的太太。由于财产继承一事,使他从中受益的同时也剥夺了班纳特家姑娘们的权利,对此他表示歉意,并希望能给她们一些补偿。为此,经过精心的考虑和策划,他觉得应
25、该从班纳特先生的女儿中挑选一位太太最为合适。因此,这也正印证了开篇的那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他很需要一位体面的和他般配的太太。柯林斯想要娶妻的愿望同时也就算是对他继承班纳特家财产的一种补偿。他首先选择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吉英为目标,当班纳特太太暗示吉英已有所属,于是柯林斯撇开吉英不谈,他立即把对象换为伊丽莎白,没有丝毫的迟疑。柯本科生毕业论文9林斯求婚的过程简直就是笑料不断,奥斯丁借用大量的反讽来刻画这个狭隘愚笨的小丑形象,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他那迂腐世俗的婚姻观,同时也衬托了伊丽莎白对更纯粹爱情的追求,堪称情景反讽的典范。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柯林斯像宣读布道文一样来宣读他的求婚,话语很长,可是没有一
26、个“爱”字,这也因此显得十分可笑和令人恶心。柯林斯以讲道的形式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表白中,直言不讳她求婚的动机“事情是这样的往后令尊过世但愿他长命百岁,得由我继承财产,因此我打算娶他的一个女儿做家室,使得将来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们的损失可以尽量减轻一些,否则我实在过意不去。”20柯林斯是为自己能心安理得地继承班纳特一家的财产才决定在他们家的五个女儿中找位妻子,所以他向伊丽莎白求婚并非出于爱情。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求婚之词显得更为滑稽可笑,尤其在根本没有爱情的前提之下,竟然还“几乎一进屋子”就挑中了伊丽莎白做他的“终身伴侣”,21而且还很一本正经地陈述结婚的理由,说了一大堆空话套话来奉承
27、讨好伊丽莎白,足以见他虚伪的本性。当柯林斯自以为完美的求婚遭到伊丽莎的断然拒绝时,他大为狼狈,但为了颜面,他为这次失败的求婚找了一个台阶下“我想只要令尊令堂作主应承了我,你就决不会拒绝。”22当求爱不成,反遭拒绝后,柯林斯自负地认为伊丽莎白并非在拒绝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是年轻姑娘们常用的一种手段,是矜持的一种表现。他认为伊丽莎白是在欲擒故纵,想要博得他的喜爱,要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求婚,伊丽莎白应该才会答应。尽管伊丽莎白一再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坚决拒绝的态度,柯林斯还是自欺欺人地固执己见,一口认定“年轻的姑娘们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愿意答应,口头上总是拒绝;有时候甚至会拒绝两次三次”。2
28、3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想法啊。作者借柯林斯自己之口,讽刺批判了一个依附于权贵自取其辱的可笑可鄙、虚伪做作和令人讨厌的奴隶画像。这一幕可以说是小说中喜剧性的高潮,在整个的求婚过程中,奥斯丁通过人物自身的演绎,对其滑稽可笑的言语行为进行了讽刺和挖苦,尤其柯林斯毫不知趣甚至是死皮赖脸的求婚和伊丽莎白斩钉截铁的拒绝形成鲜明的对照,构成一个滑稽反讽的求婚场面,这样的场景饱含了无尽的讽意,也为这部作品增本科生毕业论文10添了许多幽默元素和喜剧色彩。三、结构反讽用于表现主题奥斯丁的反讽艺术,还融会在整部小说的构思中,形成结构反讽,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猜想进行嘲讽。达西最初因班纳特太太粗俗浅薄、有失得体的的举止而
29、否定她的五个女儿,可后来却是他自己和好友彬格莱先生娶了班纳特家的的伊丽莎白和吉英。而伊丽莎白曾对达西有很深的偏见,可后来还是慢慢爱上了达西,并且欣然做了达西夫人。最具讽刺意味的就是那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咖苔琳夫人,为了让外甥达西娶自己的女儿,她先是跑去威吓伊丽莎向,然后又去训诫达西。谁知正是因为咖苔琳夫人及时“穿针引线”,使伊丽莎向与达西之间的沟通明朗起来,促进达西立刻第二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也欣然应允。我们可以想象,咖苔琳夫人得知自己的愚蠢行为后该是多么后悔。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那位最可笑的“愚人”班纳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我们不由得要翻开小说的开篇的第一
30、句话“凡事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24其实这是奥斯丁在说反语,不是有钱的单身汉非要娶位太太,而是尚单身的女子总要嫁个有钱的男子不可。从故事的情节发展看来正好呼应了这一说法,班纳特太太一心想把五个女儿嫁给有钱人。小说一开场,奥斯丁就直接用了言语反讽把主题烘托出来。这也是奥斯丁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讽刺而耐人寻味,含蓄而锋芒毕露,简洁而立意新颖。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其中也有咀嚼不尽的深层含义。小说以“举世公认的真理”和班纳特太太要让自己的女儿嫁个有钱单身汉开始,奥斯丁在作品中对班纳特太太粗俗的举止和愚蠢荒唐的行为尽情地嘲笑,但最后又不得不承认班纳特太太的那些
31、粗俗不堪的见解不仅没错,而且都一一应验了,班纳特太太称心如意地实现了她当初嫁女儿的如意算盘。小说的最后一章这样写道“班纳特太太的两个最值得疼爱的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正是她做母亲的生平最高兴的一天,她以后去拜访彬格莱太太,在人家面前谈起达西太太,是多么得意,多么骄傲,这是可想而知的。看在她家庭面上,我想在这里做一个说明她所有的女儿后来都得到了归宿,她生平最殷切的愿望终于如本科生毕业论文11愿以偿;说来可喜,她后半辈子竟因此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楚、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25这段叙述,尽管仍然不乏奥斯丁所特有的那种反讽的语调,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最后的胜利者不是别人,正是这位粗俗浅薄、目光短浅的班纳特
32、太太。原来,荒谬可笑和举世公认的真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体现了奥斯丁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最后我们恍然大悟,全书被嘲笑最多的人,最后却是被证明最正确的人。在这样处理的时候,奥斯丁甚至嘲笑了自己,也嘲笑了所有的看客。从这点上可以说,古今小说中最大的结构反讽的手法,恐怕莫过于此了。正是凭着贯穿在整部小说中的这一精妙的结构反讽,奥斯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喜剧世界。结语奥斯丁作为一个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家,她选用小题材折射出大道理。诚如朱虹所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人物形象伊丽莎白、班纳特太太、柯林斯牧师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好像从书本中走出来,
33、我们仿佛听到伊丽莎白爽朗而调皮的笑声、班纳特太太那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柯林斯牧师滔滔不绝的废话。”26读罢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英国古老的乡村,和伊丽莎白一起聊天、喝茶、跳舞、散步,切身地感受当时英国社会的现状。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借助反讽的手法在二寸象牙上精心雕凿、悉心构筑的一部杰出的全反讽的艺术。“讽刺在人物刻画和情节推动上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7布斯曾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在奥斯丁的时代,利用可靠的议论明确指出女主人公的缺点是传统所允许的。但是,奥斯丁并不按照惯例写作,她对大多数惯例不是早就加以嘲弄模仿,就是因其陈旧而加以革除。她的技巧是由她正在写作的小说的需要来决定的”,28的确,奥斯丁用巧
34、妙的反讽所蕴含的机智来剖析和揭露人性,表达了她对人性的独特领悟与理解。让人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由衷的发出感慨。奥斯丁虽落笔在乡村,却贯通了全世界。诚如朱虹所总结“奥斯丁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原因揭露得可谓深刻,但这种揭露,在这部喜剧性的世态小说中,不是凶狠的,不是感伤的,不是道德义愤的,也不本科生毕业论文12是玩世不恭的,而是嘲讽的。奥斯丁的嘲讽渗透于全书的字里行间,在人物塑造上起了关键作用,也是全书的灵魂。”29她让笑声成为清晰而嘹亮地响彻全书的基调,出色运用反讽,不动声色地让我们体会到字里行间的嘲讽意味。总之,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奥斯丁嘲讽艺术的独特魅力。奥斯丁的嘲讽渗透于
35、全书的字里行间,反讽是傲慢与偏见的灵魂,也是在某一瞬间捕捉奥斯丁艺术的最合理的视角,正是因为奥斯丁对反讽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才使傲慢与偏见成为一部伟大的闪耀着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杰作,至今仍屹立在英语文学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注释1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136页。2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3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60页。4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3页。5朱虹傲慢与偏见译本序,第12页。6简奥
36、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78页。7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79页。8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82页。9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88页。10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8页。11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4页。12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45页。13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314页。14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
37、2006年,第2页。15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页。本科生毕业论文1316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22页。17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78页。18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85页。19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6页。20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02103页。21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22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
38、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23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03页。24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页。25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355页。26朱虹傲慢与偏见译本序,第10页。27张伯香龙江英美经典小说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页。28WC布斯著,周宪等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80页。29朱虹傲慢与偏见译本序,第14页。参考文献1、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2、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3、朱虹傲慢与偏见
39、译本序。4、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5、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46、张志庆杨弈霞意蕴丰富的笑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7、李维屏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8、(英)阿伯特著,周善斌译简奥斯汀将梦想嫁给文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英)玛吉莱恩著,郭静译简奥斯汀的世界,海南出版社2004年。10、(美)菲茨帕特里克著,张洪莲译简奥斯汀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11、韦恩布斯著,付礼军译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2、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1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14、米客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15、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