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5954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一、新旧党争在宋徽宗时期的特有内涵2二、周邦彦对新旧党争的反应5(一)爱情词中的政治思想6(二)羁旅行役词中的党争内涵8(三)永物词中的党争内涵9三、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艺术特性的影响11(一)浑厚和雅的词品与党争的关系11(二)省略中间环节及托物言志技法与党争的关系15注释18参考文献20致谢21本科生毕业论文1论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摘要本文着力于“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从新旧“党争”的内涵及对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思想内涵及艺术特性的影响等方面的考察,揭示周邦彦词醇厚浑雅的词品、特有的叙事技法与章法结构,以及托物言

2、志的技法等,与新旧“党争”的深层关系。ABSTRACTTHEARTICLEFOCUSONTHEEFFECTOFTHESTRUGGLEBETWEENNEWANDOLDPARTYONTHECREATIONOFZHOUBANGYANCITHROUGHINVESTIGATINGTHEIDEOLOGICALCONTENTOFTHESTRUGGLEBETWEENNEWANDOLDPARTYANDTHEEFFECTOF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REVEALEDTHEMELLOWSTYLEOFCI,SPECIFICTECHNIQUESANDSTRUCTURE,SKILLSOFHOL

3、DINGTHINGTOSPEECHWILLTHINGTOSPEECHWILLANDTHEIRDEEPRELATIONSHIPWITHTHESTRUGGLEBETWEENNEWANDOLDPARTY关键词周邦彦;党争;思想内容;艺术特性KEYWORDSZHOUBANGYANSTRUGGLEBETWEENNEWANDOLDPARTYIDEOLOGICALCONTENTARTISTICCHARACTERISTICS前言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人,生于宋仁宗至和二年。为人疏隽少俭,而博涉百家之书;好音乐,能自度其曲。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在政治上是属于倾向于变法的新党。他28岁的时候因向神

4、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而大受赏识由太学诸生升为太学正。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则被挤出京城,到庐州,(今安徽合肥)、溧水(今属江苏)等地执政。等到新党上台把持朝政,苏门词人尽遭远贬,周邦彦又重返朝庭。晚年因与蔡京等人的瓜葛,又放外任,到隆德府(今山西长治),真定(今河北正定),顺昌(今安徽阜阳)等地做官。宣和三年病逝。周邦彦一生虽然没有遭到苏门词人那样沉重的打击迫害,但仕途并不得意,几度浮沉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零落的辛酸。“冷落词赋客,萧索本科生毕业论文2水云乡”正是他生活处境和心境的自白。这种漂泊孤独,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即使是在重返汴京在朝

5、中为官时,他的心情也一直是压抑苦闷的,此中充满着“谁识京华倦客”1的孤独和“自叹劳生,何年经事,京华信漂泊”2的悲伤。周邦彦被后人誉为宋词的“集大成者”3,就词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于北宋当年风起云涌的词坛现象,确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因此张炎在其著作词源中称赞说“古之乐章、乐歌、乐曲等,皆出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于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案月律为之,其曲遂繁。”4这种伟大的贡献和劳绩,则为前词所无。再就他的创作风格方面来说,其

6、一身兼具过去许多词家的长处。耆卿的慢词和铺叙,给他一个伟大的骨干,方回的艳丽,少游的柔媚,又给他一个外部的烘染,同时,他又兼采花间派和晏、欧的一点深邃,遂形成了他个人的作品,一个圆融美艳几经锻炼修琢的才子和文士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周邦彦词曲作品的解读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考察,从而分析新旧“党争”在宋徽宗朝的特有内涵及其对周邦彦词的影响,进一步把握周邦彦词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性。一、新旧党争在宋徽宗朝的特有内涵“党争”是我国几千历史中,统治阶级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多少年来,大大小小的党争发生无数,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的变革。要了解党争,首先要明白何谓“朋党”。“朋”字,说文解字谓之古文的“凤”字,曰“

7、象形,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5“党”字,本为古代地方组织,周礼云“地官大司徒”掌管地方行政,管辖一“党”。时一“党”约为“五族”,有“五百家”。6本科生毕业论文3盖此五百家大抵为亲族姻亲,遇事互相协助、故“党”又有“亲党”和“党助”之意。所以,“朋党”之本意有一批人追随一位或少数领袖,形成组织,并互相协助。他们或有“共同理想”,或有“共同利益”。历史上东汉、唐、北宋、明四朝的党争。也就是所谓的“党锢之祸”、“牛李党争”、“新旧党争”、“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争”。历代党争,以上述四朝之党争为最。新旧党争是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

8、旧党反对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然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脩、苏轼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而在这一运演过程中“国是”观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起源上说,“国是”观念的出现同士大夫和皇帝“同治”或“共治”天下的意识难以分开。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甲申,神宗与司马光曾就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问题展开辩论,其最后的对答如下上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察其是非,然后守之。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三人共为天下

9、耶”7从儒学史角度来考析,在愈演愈烈的党争过程中,持有不同政见和学说思想背景的儒士集团逐渐提出了两大观念,尽管各自表述有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差异,但这两大思想观念又成为了北宋党争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党争的背景下,儒者文士的队伍也迅速发生了分化。因政见与学说思想上的歧义而形成不同的派别,出现了长久相持的新、旧两大党。当然,其分野绝不只是这些,党内也有分野。其两党,兹其大者一、范仲淹、欧阳修与“庆历新政”之党人。二、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正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在新、旧两党的竞争中,受影响不只是简单的政治层面。余时英说本科生毕业论文4“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这场激烈

10、的争斗中,文人士大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影响者不在少数,恰逢其时的周邦彦也不会是个例外。可见党争在宋朝并非只是在一定的时段,而是一直延续。这对于周邦彦这样的士人来说,完全是个挑战。对置身于政治的士大夫来说,政治充满了变数,有危机也有机遇。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或政治野心、为了权位利益,或只是为了自保等等,一些是大夫会互相援引、支持,或者相互攻击、相互排斥,从而形成了一些小团体并互相争斗。党争的参与者都把与己相异者的言行视为异端,排除异端不仅限于政治,也包括学术,因为许多的士大夫也是学者。学术倾向不一致,其政治观念也随之而改变。然而北宋时期与“国是”观念密切相关的最后一场激烈的党争,发生在徽宗朝。宋史

11、卷四七二蔡京传记之曰“徽宗有意复熙宁政事,起居舍人邓洵武党京,撰爱莫之助图以献,徽宗决意用京,代曾布为右仆射。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顿首谢,愿尽死。(崇宁)二年正月,进左仆射。京起于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为,而京阴托绍述之柄,钳制天子时元祐群臣贬窜死徙略尽,京犹未惬意,命等其罪状,首以司马光、目曰奸党,刻石文德殿门,又自书为大碑,遍班群国皆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甸。”8此处所谓“两遭变更,国是未定”,第一次指的是元祐朝变更“国是”,第二次则指哲宗殁后、钦圣太后同听政的六个月期间(即元符三年正月至七月)所发生之事

12、。后者据史载为“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按时徽宗年十九)。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章)所斥逐贤士大夫稍稍收用之。才六月,即还政。明年(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崩,年五十月。”9本科生毕业论文5徽宗上台后,旧党迎来了又一次政治上的寒冬。在哲宗时期还苟延残喘的旧余员此时生命之树纷纷凋零。新党的打击范围不仅涉及旧党成员,而且还将其魔爪伸向其亲戚家人和朋友,坚决禁止两党之间书信来往和通婚。与此同时,新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混乱,成员之间相互攻击。致使王圭、章悼、曾布、李清臣等新党元老因与当权者因蔡京一伙持异议而被指为旧党而登上“元祐奸党碑”。这种无原则的政治倾轧使北宋政

13、局大坏,“元祐旧党”成为指代所有违背徽宗蔡京集团意志的人的标签和称谓。“旧党”这一令人胆寒的政治称号成为蔡京实施专横政治、根除敌对势力的一张能随时随地打出且杀伤力极强的王牌。党争自政见始,经义气相争至此则完全的变质。公元1127年,腐朽不堪的宋王朝被新兴的金朝所灭,宋徽宗、宋钦宗也被当作俘虏。其时,金朝立国不过十余年。长期陷于党争中的北宋士大夫失去了他们的国家。然而党争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在随后建立的南宋王朝中,朋党之分和朋党之争仍然存在,也有党禁一类的事情发生。二、周邦彦词对新旧党争的反映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覆盖面最大、最重要、最普通而恒久的现象。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命运、行为、心理构成、生存

14、环境,都与政治直接或间接关联,都有政治的因素渗透其中。如果是一个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对人类生活世界有强烈关怀的作家,就不可能不关注政治,他的创作也不可能不直接或间接涉及政治,并对特定政治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周邦彦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几代皇帝,而在这些皇帝的身后,我们都能看到“党争”的影子。我们都说,人是受环境影响的,生存在宋朝那样的时代环境中,没有人能独身世外,世外也只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幻想。周邦彦是很有思想和政治抱负的人,且热衷于功名。周邦彦在太学时曾有记载“经德斋诸同舍,因岁暮群集围炉,有张序云人以生为乐,以同舍各有思归之意,故云。周邦彦对曰谁向死前休,谓四方士子群居于此,皆为功

15、名所迫,未能恝然也。”(古杭杂记诗集卷四)10本科生毕业论文6像周邦彦这样汲汲功名的人,都会不满仕途的循资升迁。而周邦彦的词,就是他表达对现实不满、对仕途不满的强有力的武器。(一)爱情词中的政治思想在周词中,爱情词占了很大一部分。元丰初年,他初入京师,正值苏轼“乌台诗案”震动朝野之时。此后,他向朝廷进献了有颂政性质的汴都赋,为自己赢得了政治资本。正如宋王应麟玉海卷五九记载“元丰七年三月壬无,以太学生周邦彦为太学正。邦彦献汴都赋,故擢之。”11在激烈的党争中,周邦彦于两党的态度有如何呢王国维认为“先生于熙宁、元祐两党均无依附。其与东坡为故人子弟,哲宗初,东坡起滴籍,掌两制,时先生尚未留京师,不闻

16、有往复之迹,其汴都赋也,颇颂新法,然绍圣之中,不因是以求进。”12陶尔夫、诸葛忆兵也认为“他一生又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新旧党派的纷争。其实周邦彦并无强烈的政治倾向,也没有执着的政治主张。他是一位生来与政治无缘的艺术家。”13孙虹、薛瑞生则认为,周邦彦后半生在忠奸划然可辨的情况下,攀附了误国大奸臣蔡京及其蔡氏集团,根据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交友以及在京或外放、显达或沉沦的士履可以佐证此说”14这样的心态早在哲宗元祐二年旧党执政、被调至庐州府任教授时就有所表现。当时他在给他一位友人的一篇友谊帖中说自己“罪逆不死,奄及祥除”,“食贫所驱,未免禄仕言念及此,益深哀摧”15。到了哲宗亲政,旧党再遭放逐,他把曾

17、向神宗皇帝进献过的汴都赋重献朝廷,其重进表又云“臣命薄数奇,旋遭时变,不能俯仰取容,自触罢废,飘零不偶,本科生毕业论文7积年于兹”。16从他的重进表中我们得知,周邦彦深受新旧两党之间纷争的影响,其政治思想上与新旧两党有着很大的关联。其词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17周邦彦重返汴京之后,眼见世

18、事沧桑,物是人非,觉得自己的遭遇类似于前人刘禹锡流放十年之后重到长安,于是以“前度刘郎”自居。周邦彦在此把自己与刘禹锡类比,说明他们的遭遇有着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周邦彦离京十年,辗转于各地为州学教授、知县等,据其自述,乃“旧党”所为。作者还京后托为寻访一位当年熟悉的歌妓,却闻其早有新欢。在这里我觉得作者还另有所指。歌妓是一种广泛的职业,须交往的人多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因而周邦彦没有因其有新欢而伤心的理由。唯一可以理解的,就是自己的旧同僚、好友违背自己,不再一如既往。所以作者有物是人非的感觉。造成物是人非的根本原因还是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斗,无论交往甚广的歌妓,还是一心圣贤的同僚。都

19、免不了被卷入党争的洪流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会为自己做出一个抉择,不管是否自愿。现实的不满、离别的惆怅、政治的暗淡,并没有完全地抹掉周邦彦对政治功名的追求,实际上,除写诗、献赋可见周邦彦于新旧两党有取舍外,他之尤怨旧党、靠近新党的心态还可从他与新党人物交往可见。首先,对徽宗朝新党党魁蔡京,他极尽逢迎。宋人王明清挥麈余卷一载“蔡元长用事,美成献生日诗,略日化行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元长大喜,即以秘书,又复荐之。”18本科生毕业论文8这完全是用赞美天子的言论讨好蔡京,宋蔡絛西清诗话亦载此则文字。王国维认为此诗句“必作于崇宁、大观制礼作乐之后”,19此时亦蔡京当政炙手可热的时候。其次,与蔡京党

20、其他人物,周邦彦也走得很近。如,蔡裔是蔡京本宗侄作蔡州太守时,邦彦为其席上宾;同时,他还尤其与蔡京心腹刘曷过从甚密。相反,对旧党人物,他却指斥为奸臣。政和六年五月,他写田子茂墓志铭,即直呼范纯粹为“奸臣”,却尊称新党人物吕惠卿为“公”。这正与其上述诗歌之指斥旧党为“薜荔充帷幔”性质同。范纯粹乃范仲淹第四子,崇宁元年1102九月,“诏中书省开具元符末臣僚章疏姓名分正、邪。”20范与周邦彦之叔周邻及曾为周之父周原撰写过墓铭的吕陶均被列入邪党成员,周邻亦曾出入苏门。从上述文字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周邦彦的词作中,还是在一些现实生活活动中,都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对功名的追求,对名利的渴望。同时也夹杂

21、在党争中间,深受党争的影响和左右。(二)羁旅行役词中的党争内涵羁旅行役是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在多年的仕途生涯中,周邦彦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就是他在他的羁旅行役词所诉说的。例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满庭芳21这首词是周邦彦在溧水无想山消夏解闷时对景遣怀的一篇名作。全篇蓄势顿挫,气脉贯注,含蓄深沉。清人陈廷

22、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22本科生毕业论文9这首词作者用了很多白居易贬谪九江时语典,与“党争”有关,反映了他对“旧党”的不满,尽管这只是周邦彦个人的主观偏见,但题旨中隐然具有政治蕴涵。周邦彦渴望功名,对“旧党”的不满促使了他向“新党”靠拢的心理。所以在后来“新党”掌权的时候,周邦彦与以蔡京为首的集团交往甚密。然而,周邦彦虽“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儒者之荣莫加焉”,但“考岁月仕宦,殊为流落”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23他教授庐州,知溧水县,经历了十年“浮沉州县”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一24、“漂零不偶”周邦彦重进汴都赋表25的生活,入京不久旋即又遭外放,最后竞死于旅途中。

23、周邦彦仕途的不如意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深究的是让其不如意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周邦彦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从小饱览群书的他基本功是扎实的。然而也不是没有机会,在他献汴都赋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同时他也获得一定的官职。本人认为,让他仕途不如意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新旧党派的纷争。一个国家的政权是否稳定是直接影响其社会发展的,新旧两派的纷争从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过,只是谁占上风而已。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而且还是从政人员,周邦彦怎可能置身世外。无论寻求保护伞;还是真的想为国出力,每个从政人员都会有所偏向。因而每个政员都是“党争”都是这一条绳上的蚂蚱,都与“党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

24、泊。流连处、利名易薄”周邦彦一寸金26“这浮世、甚驱驰利禄,奔竞尘土。”周邦彦绕佛阁27远离京师东奔西走,无所建树,与少年宏愿渐行渐远,词人心头不禁升起了疑问“游宦区区成底事”柳永满江红。28迢迢倦途旅中,往日“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功名大业竟被视作“蝇头蜗角”、“浮世尘土”,词人渐对当年汲汲于仕宦的选择产生了悔意、恨意,词旨多半凄暗酸楚。从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情感发展线满腹功名热望仕途倍受打击厌倦漂泊流离精神重寻归所。周邦彦是北宋羁旅行役词写得最多、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家。他的词曲折变向的体现了北宋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党争的激烈竞争,政坛的风云变幻,士本科生毕业论文10人相继

25、遭贬,惨遭种种厄运。也正因为这种惨淡的社会现状,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提供了鲜艳色彩和丰富的内容。(三)咏物词中的党争内涵咏物,以物传情。就周邦彦的咏物词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地表现词人对自然事物的喜爱。另一种则是这些被吟咏的对象不再被单纯地作为描绘的对象而存在,而是融入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相比而言,第二类作品占剧大部分。就第二类咏物词来说,如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蒿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

26、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29关于这首词,南宋人的笔记樵隐笔录有一则记载“绍兴初,都下(按指杭州)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哥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尤声情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30这首词题为咏柳,其实并不是一般的永物之作,而仅仅是借柳起兴,引出送别的主题,进而书写作者久客京华、厌倦羁旅生涯的苦闷哀愁情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31词中种种描写,都从这点生发开来,并且每个部分层叠相扣,使情景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京华倦客”这个特殊的身份是周邦彦给自己的

27、一个定位。周邦彦热衷于本科生毕业论文11功名,然而蔡京多次的“党禁”,也使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政治生活,因而发出如此多的感叹。新党与旧党,其实同属一个类别,都是在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范围,周邦彦虽然偏向于蔡京集团,可从中并没获利多少,反而更是增添了不少“京华倦客”这样的词语,助长政治生涯的不幸,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文学和政治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政治直接受制于经济基础,因而他在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起决定作用。所以文学的发展必将受到来自于政治或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其发展的过程也必将对政治有所体现。周邦彦是文学家,其作品将会受其时代的影响

28、,外加对功名的欲望,且不能实现,对生活的不满,而不能逃避,矛盾复杂的经历使新旧党派纷争的影子再次呈现出来。并且他所生存的社会背景,并非太平盛世,党争盛行使他身不由己,功名的欲望使他不能恣意妄为,最终是以较为曲折的表达的方式,去流露党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新旧党争对周邦彦词艺术特性的影响新旧党争不仅直接影响北宋后期的经济、政治的正常运转,而且还使宋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诗话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北宋诗话的论诗取向也出现了党争化的倾向。它是北宋文人政治分野的一种体现。(一)浑厚和雅的词品与党争的关系很显然,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主要是根植于作者的个性和才情。正如刘勰所言“夫情动而言形

29、,理发而文见。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炼,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鹬,文苑波诡者矣”。32才情乃先天禀赋之所形成,受后天影响较小。然而综观周邦彦的一生,在性格方面周邦彦并非柔弱之辈,年少时的轻狂,对功名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一切都是美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外加上仕途的不得志,他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2创作风格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在研究其创作风格时,都会用“浑厚和雅”四个字来解说。如果说周邦彦创作风格至始至终都是“浑厚和雅”的艺术风格,那就是一种偏激的说法了。周邦彦“浑厚和雅”的艺术风格时在其社会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特别是在新旧党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

30、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可根据刘杨忠先生周邦彦词选评将周邦彦的词作分为五个阶段。其一、初进汴京,其二、寓居泸州、荆州,其三、出知溧水,四是再旅汴京,最后是暮年远宦。这是周邦彦一生的写照,也是他作品风格形成的整个过程。所谓的“浑厚和雅”,就是在这样不同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初进汴京时的周邦彦,年少轻狂,对政治生涯的谋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他的词作均有体现。当然,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很少看到有“浑厚和雅”的风格在里面,少年游是周邦彦初进汴京时期所写的一首恋妓词,从那时那景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有“浑厚”的影子,更别说“和雅”。接下来就是寓居泸州、荆州时期的词作,出任泸州、荆州,是周邦彦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31、这个转折就是从阳光灿烂、春风得意的青年时期,转入浮沉坎坷的中年时期。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在他的词作中寻踪到了“浑厚和雅”影子,但是韵味并非十足,因为这个时期只是这种风格的起步,并未成熟。“浑厚和雅”这一风格的成熟是在周邦彦出知溧水和再旅汴京两个时期。早在汴都赋中周邦彦就斥责宋代以前的一些朝代,特别是秦、隋二朝残害人民的暴政,强调“有德则昌”,建议当朝统治者当“以义为路,以礼为门”。出知溧水,显然并不是周邦彦所想,偏远的溧水,如何能让周邦彦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在词期间他在自己所写的一首长篇七古仙杏山中这样自我表白道“本非民土宰官身,欲断人间烟火谷。行寻幽洞觅丹砂,倘见臞仙骑白鹿。便应执

32、箒洗仙坛,不用纤纤扫尘竹。”33试看他的精神是何等的颓废,不但不愿意做七品县官,而且连尘世也不想再呆下去,竟要断去人间烟火,寻仙求道。再看他的过秦楼本科生毕业论文13“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34陈廷焯在其云韶集中说“婉约芊绵,凄艳绝世,满纸是泪,而笔墨极尽飞舞之至”转头三句,遥想深闺,下语细说。“梅风”三句,状梅雨光阴,又新颖动目。结句相望千里,共

33、此明河,与少陵“依斗望京”用意相似。传达了对京都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周邦彦在溧水任职期间,在他所经常怀念的汴京城里,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元佑党人失去了靠山。十月,哲宗亲政,重行熙丰新法,启用新党,贬逐旧党。周邦彦本是新党的拥护者,并因不愿迎合旧党而遭到排斥,出任溧水。现如今政局发生了变化,新党开始霸领朝纲,正是周邦彦一展身手的好时机。可天公不作美,周邦彦并没有马上被招进汴京,而是继续被留在了溧水。直到绍圣末,不知是执政中的那一位掌权者想起来周邦彦,这位已经四十多岁的献赋才子才得以召回汴京,担任国子主簿之职。十年的流浪生活,铸就了周邦彦“浑厚和雅”的艺术风格。从他的一

34、些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那样的迫切想回到汴京,刚接近汴京城他就喜滋滋的吟起来“日簿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浣溪沙35的句子来。接着他又在重进汴都赋表中特诉自己人生的坎坷。我们都说周邦彦偏向于新党,但是这个说法不能太绝对,因为他一直是夹缝求生存的人。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他都得罪不起。所以“浑厚和雅”这一风格在他的中后期作品占据主要部分。周邦彦既然立朝为官,他就不可能远离当时的政治,哲宗、徽宗二朝日益腐烂的政局,使他很不舒心快意。所谓的新党,实质和旧党没有区别,都是假借王安石新法以营私利的奸佞小人。他在黄鹂绕碧树中讽刺这是一大群只知“驱驰利禄,奔竞尘土”的苍蝇。本科生毕业论文14“浑厚和雅”

35、,这一风格跟周邦彦的人生处境有很大的关联。再旅汴京的后期,周邦彦也有两次短暂的外任,这期间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却又很大的转折意义,更进一步增强了“浑厚和雅”这一创作风格的韵味。其次,“使事用典”,句句有来历亦是其“和雅”风格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清真词集前代词学之大成,这种“集大成”,除了前面所之外,我们还认为是它发展了柳永的“铺叙”,贺铸的“典”,更发展了秦观的“故实”,尤其是这种“故实”技法的使用,使得清真词分外的典雅厚重,句句皆有来历,因而充溢着一种可挖掘、可寻觅的审美含量。周邦彦由于词作技巧的杰出而被称为“词家之正宗”36或“集大成者”37融化他人诗词之旬而反复锤炼,周邦彦也是很有技巧的。

36、叶嘉莹在她的论周邦彦词中说“周邦彦清真词的出现,特别是一些他的长调慢词,则使得词之写作在本质上有了一种转变,那就是一种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动力的新的质素的出现。”38周邦彦词的创作加入了更多的思索,对词中典故的运用更是有很好的推敲。其用典的方法主要有“直用”,例如瑞龙吟中“事与孤鸿去”直接运用了杜牧的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限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清代的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即评道“清真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39其次是“反用”,就是反其意而用,燕归梁咏晓中有两处反用典故,一是“短烛散飞虫”,另一个是“关山隔,梦魂通”。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词,“短烛散飞虫”反用张籍的“停烛聚飞虫”,使

37、这个优美而又有些凄凉的秋夜中,秋虫虽然散去,但还有短烛,存留一点温馨。李白的“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在词人笔下化为“关山隔,梦魂通”,在这里词人的感情更加浓烈能够穿越时空。第三就是“典用”和“化用”。曲用,指在其所引用典故的背后,还曲折地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不知道这一点,对它就很难做出透彻的理解。比如解连环“妙手能解连环”,曲用了战国策齐策本科生毕业论文15“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日齐多智,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锤破之,谢秦使日谨以解矣。”40这个典故在词中是喻指感情瓜葛的,和政治无关。周邦彦用解连环的复杂性和感情瓜葛的复杂性这一共同点,巧妙地曲用这

38、个古代故事。化用,是以前人作品的语句为基础,加以增减改造,为我所用,从而锤炼出符合文章需要的更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周邦彦词中典故的运用这种方法最多,例如应天长“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化用自居易“无雨无风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前人诗文用典不太欣赏用得过于明显,而对不露痕迹的引用则十分推崇。在上述两段中,我们看到的周邦彦词作的语言风格。周邦彦为何不能像其他的词人一样,直抒胸臆呢周邦彦生活在“新党”与“旧党”的夹缝中,他行事、说话都必须处处小心。“典用”、“化用”是一道遮掩自己内心深处不良情绪的屏幕。(二)省略中间环节及托物言志技法与党争的关系另一方面,“省略中间环节的叙事手法”以及“托物言

39、志的技法”是周词中的第二种艺术风格。从旅居泸州开始,终其后半生,周邦彦的诗词文中原有的那种洒脱明快、“不识愁滋味”的气氛几乎找不到了,而感伤和凄婉的调子渐渐笼罩了他中后期的大部分作品。且看满江红“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临宝鉴,绿支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41这首词用笔纤细,措辞含韵,既不是以创作主体的口吻作词,又不尽是代女子言情。只是泛拟闺房的寂寞无聊气氛,描写女子孤栖独宿的痛苦情状。有的评论家此词是写于元祐初年,“屡遭时

40、变,不愿俯仰取容”的作者那种“洁身自好、孤立无友”(罗忼烈)的情怀。这种“省略中间环节”,给人无限遐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6叙述手法,是周邦彦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冷遇时的抑郁无聊之感的一种呈现。“新”“旧”两党之间的斗争,影响不是局部的,而是关乎整个江山社稷。置身于当时社会中的没一分子,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受到影响。周邦彦的人生目标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而会免不了文人从政的遭遇。遭贬、流放,可以说当时政局中常见的现象,更何况是周邦彦这种生活在党争夹缝中的人。任何人,表达情绪的方式都不会只有一种。作词也是一样的,作者在流露自己的真情时,往往会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和其他的作家一样,周邦彦也在沿用

41、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内心的种种情绪得以寄托。对于周邦彦这一手法的转变,且看六丑蔷薇花谢后作“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最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42此词章法严密,措辞精辟,作风深婉,韵味悠长,完全是一件无懈可击的工艺品。再来看看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词是周邦彦知隆德府之后、提举大晏府前所作的。从旅居泸州、荆州到再

42、旅汴京,途径了各种心酸苦辣,历时十多年的时间,使这一艺术风格更加成熟、完美。正所谓,完美背后有心酸,“旧党”掌权期间,周邦彦被流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新党”上台后,周邦彦又迟迟不能回汴京,回汴京后的政治生活也并不是那么顺畅。周邦彦身处北宋末年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既对朝政和当权的不满,又无力改变现实,因为只能借助它物,疏通内心的不痛快。徽宗时期的周邦彦,生活改观并不大。徽宗并非明君,再加上蔡京等人把持朝纲,周邦彦在这样杀机重重的环境中还能保持自己真实的另一面,实则不易。我们都说周邦彦热衷于功名,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的作品和其所生活的时代具有很大的关联。“浑厚和雅”这一创作风格,所属周邦彦独

43、有,然而这与新旧两派之间的纷争带来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试想,如果宋朝一直是个和平本科生毕业论文17的朝代,主要的是没有党派之间的斗争,那么周邦彦一定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志愿,一心一意地去追求他的功名梦,为君王效力。另一方面,新旧两党之间的斗争一直没有具体的高低之分,均是此起彼伏,反反复复。换句话说,周邦彦只能是作为一个中间人物存在,偏向任何一方对他都是极其不利的。因而在他的词作隐含着言不尽的话,诉不尽的苦,且找不到一个很合理的发泄的方式。唯一的能做的就只剩下拿起手中的笔,以曲折复杂、浑厚和雅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前人的诗作,省略直露言语,以寄托内心无限的苦闷。结语在徽宗时期,周邦彦与蔡京极其集团交往甚

44、密,致使自己的人生沾染了一些污点,当然所谓的污点是一部分后人对他的评价。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认为的。无论是王国维先生比较中肯的评论,还是其他人的纷说不一,都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周邦彦的一生,并非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受党争的影响,其影响出现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出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在熙宁变法以前,皇帝是超越在党争之上的;但在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以后,皇帝事实已与以宰相为首的执政派联成一党,不复具有超于的地位。到了徽宗时期,将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化解新党争,但党争已是无可化解。徽宗只好启用蔡京

45、。蔡京当政,与宦官童贯等勾结,立“元祐党籍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在周邦彦的前半生,看起来似乎与新旧党争没有多大的关联,实则不然。周邦彦一生热衷于对功名的追求。在他的前期作品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政治的失意,很多作品都展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人生的不得志。到徽宗时期,蔡京集团占领了朝纲,党争在这一时期完全没有平衡性,周邦彦和蔡京集团来往甚密,这与他内心对政治的追逐有很大的关联。我们今天看周词,不能因为他后期“人”“文”不一而否定他,恰恰相反,这说明文学的创作者可以持一己之主观标准塑造人物包括自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许能视此为作者创作作品时的人格分裂,它表现了人类潜意识中隐然求善的愿望。我们

46、今天研究研究周邦彦,不能只是揪住其人品问题不放,更应该本科生毕业论文18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体会他纤尘不染的思想内容,展现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词推向更高的境界。注释1罗忼烈清镇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页。2罗忼烈清镇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3王恩宗评四题,徐州师范学院报1988年,第1期。4薛砺若宋词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5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8页。6西周周公旦周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9脱脱等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文渊阁四库全书。10

47、无名氏古杭杂记诗集,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54页。11宋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12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92页。13诸葛忆兵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14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页。15周邦彦友情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16周邦彦重进,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17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18王明清挥麈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6页。19蔡绦西清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48、20周邦彦田子茂墓志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页。21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0页。本科生毕业论文192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三卷。23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卷五一。24王明清挥麈余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卷一。25周邦彦重进,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2627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7、179页。28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2930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第130、132页。31陈

49、延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32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第308页。333435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第172、89页。36戈载七家词选,转自蒋哲伦周邦彦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37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1643页。38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37页。39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第990页。40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4142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34、121页。本科生毕业论文20参考文献1、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兰陵王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2、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一寸金新定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王恩宗评四题,徐州师范学院报1988年。4、薛砺若宋词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7、刘杨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8、刘杨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9、诸葛忆兵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97年。10、龙建国大晟府与大晟府词派,文学遗产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