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毕业论文0目录摘要2ABSTRCT2关键词2KEYWORDS2一、引言2二、“究竟”的语法化过程5(一)语义基础8(二)句法位置8(三)语用因素8三、语气副词“究竟”的语篇功能9(一)表述性功能9(二)评价性功能10(三)强调性功能11四、语气副词“究竟”的语法功能11(一)语义背景11(二)语义指向13(三)句法位置13(四)与其他副词同现的位次14五、小结14注释15参考文献15致谢17本科生毕业论文1语气副词“究竟”的用法分析摘要副词“究竟”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本文将从“究竟”形成语气副词的历史过程、功能意义、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力图系统的展现语气副词
2、“究竟”在现代汉语中的作用。ABSTRCTTHEADVERB“究竟“INMODERNCHINESEISAVERYSPECIALWORDANDISUSEDMOREFREGUENTLYTHISPAPERWILLPRESENTTHEROLEOF“究竟”INMORDERNCHINESESYSTEMATICALLY,FROMITSHISTORICALPROCESS,FUNCTIONALMEANINGANDUSAGE关键词语气副词究竟语法化用法KEYWORDSADVERBSJIUJINGGRAMMATICALIZATIONUSAGE一、引言“语气副词”这一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3、。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提出类似意义的“助词”一说,奠定了“语气副词”的概念雏形,到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明确提出“语气副词”这一概念,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语气副词所传递的基本的语气信息有两种传信,传疑1。“信”“决辞”,即肯定强调语气;“疑”“诘辞”,即诘问、反问、疑问语气。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语气副词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涵盖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深化了人们对语气副词的认识。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研究成果现列举一二张谊生(2000)在现代汉语虚词中创新性地考虑了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并结合了“传信”和“情态”两种功能,概括出了语气副词句法功能的三个主要特点灵活性、动态性
4、和前置性,从篇章的角度对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张谊生(2000)在现代汉语副词中强调结合副词的历时发展与共时变化来研究副词,并根据副词虚化的程度将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三类,其中“评注性副词”就是语气副词。他从分布与组合、传信与情态、语用与篇章三个角度对语气副词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加深了语气副本科生毕业论文2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齐沪扬(2002)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中考察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指出语气副词实际上也具有表述性。他将语气副词纳入整个语气系统,以焦点的视角分析了语气副词的高位及低位表述功能,同时分析了口气与语气的异同,并由此为依据分析了语气副词的强调功
5、能。以上学者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概述整个语气副词系统的功能及特点,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另外,同时期的许多优秀学者也从微观的视角对某一具体的语气副词进行详细地描述和分析,虽然他们的研究中关于“究竟”的相关研究内容并不多,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却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如马真(1983)在说“反而”(出自中国语文第3期)中从语义背景出发较为详细的分析“反而”一词,同时探讨了它的词性问题,列举了三条理由说明“反而”属于副词,从语用上为副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张谊生(1996)在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出自汉语学习第3期)中认为“才”主要用来强调申辩性的语气和口气,经常被用在感叹句中。他认为“才
6、”可以表示四种语气反驳、强调、加强和推断必然。这也说明了对于语气副词的研究应综合考虑语法上的其他因素,不应孤立地封闭地闭门造车。邵敬敏(1997)在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出自汉语学习第3期)中则从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才”的用法。认为“才”主要表示“反驳”和“肯定”意义,而表示否定意义,只是“才”在句子使用过程中所派生出来的。他认为对副词的研究应该从每个义项中推敲其语法意义,同时注重两者的联系。祖人植、任雪梅(1997)在“毕竟”的语篇分析(出自中国语文第1期)中较为详细的从语篇的角度对“毕竟”进行了分析。彭小川(1999)在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
7、(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学报第2期)中从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指出了“并”的特点,他认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语法意义则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或可能想得那样;“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从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等的否定。本科生毕业论文3马真(2001)在表加强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出自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中指出“并”的语法意义是加强否定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因此使用“并”的句子往往含有解释说明的意思。它可以在直接否定前提条件的句子里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这样语气副词的轮廓就基本确定了下来,
8、但是其内涵依然在一段时间内游移不定,大部分学者都将语气副词与语气词混淆起来。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中,将许多语气副词看成是语气词,如他把“可”和“难道”看做是“句中的疑问语气词”,它们与一般的语气词只是位置的不同。不可否认的是语气副词是语气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成分,但对语气副词的分类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在语气副词的数量上,各家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的归为7类,如黄伯荣、张斌、邢福义编写的现代汉语;有的归为6类,如冯志纯编撰的现代汉语;段业辉从分布的角度出发,归纳了近30个语气副词2。最为详尽的当属张谊生的统计,多达159个3。本文比较认同的观点是齐沪扬的分类方法,他将语气副词分为
9、功能性语气副词和意志性语气副词两大类,功能性语气副词包括表肯定语气的“切、决、准保、横竖、确实”等,表反诘语气的“岂、难道、何尝、究竟”等;意志性语气副词有表料定语气的“果然、果真、总算”等,以及表或然语气的“大概、大约、兴许、也许”。4“究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副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究竟”从词性上来说是副词,并归纳了“究竟”使用的两种情况一、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到底”,表示“追究事情的真相”。如“张大妈究竟说了些什么”二、用于陈述句中,表示不管条件怎样,事情到底还是这样。这时的陈述句则含有了评价性的意义,尤其是在“是”字句中,如“不管结果如何,过程究竟是充满意义的。”此外,在陈述
10、句中“究竟”也能表示追究的意思,但后面往往跟一个疑问代词。如“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岁数。”或者“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来不来。”其实,古代汉语中,“究竟”并非是一个副词,而是由两个同义实词“究”本科生毕业论文4和“竟”经过一系列的虚化机制演化成为一个合成副词。下面我们将循着“究竟”的语法化轨迹来系统地分析语气副词“究竟”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二、“究竟”的语法化过程几乎所有的虚词都是从动词演化出来的,但是各类虚词的演化途径却各不相同。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究”和“竟”的释义分别是“究,穷也,从穴,九声。”“竟,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可见,“究”从本义上来说是动词,表示追究到底,而“竟”本义也是个动
11、词,表示“奏乐完毕”,后来引申为名词“完毕、完结”。在先秦时,此义比较常见。下面是从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以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中搜集到的关于“究”、“竟”以及“究竟”的词条解释及用例,为方便比较,现列表如下究1、极也。易说“其究为健。”;2、推寻也。诗小雅常棣“是究是图。”;3、谋也。诗大雅“惟此四国,爰究爰度。”;4、竟也。汉书晁错传“盛德不及究于天下。”;5、深也,穷尽也。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尔雅释言“究,穷也。”竟1、穷也,终也。史记项羽本纪“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高祖本纪“岁竟,两家常折券弃贲。”;2、说文立部“乐曲尽为竟。”康熙字典究竟无究无汉语大词典竟1
12、、奏乐完毕。2、终了;完毕。3、穷究。史记司马入穰苴列传“余读司马兵法,宏阔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意。”本科生毕业论文54、4、遍;全。亦谓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史记齐太公世家“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5、终于;到底。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究竟1、穷尽。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汉马融广成颂“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缪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2、结束;完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3、结局;结果。元朝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师傅,我柳翠将来的究竟,可
13、是如何”清朝黄宗羲序“破城陷邑,智穷不能自免,则以亡卤降人为究竟。”4、毕竟,到底。宋朝苏轼观妙堂记“欲求多分可以说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曹禺雷雨第二幕“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的生的孩子。”究副词强调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事物的状况终究不变。有时同让步连词“纵使”、“虽”等呼应。可译为“毕竟”。程廷祚复家鱼门论古文书以此与八代争短长,纵使己所言皆在于仁义道德,彼所言皆在于月露风云,而究无以相服。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竟1、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作“竟然”。史记陈丞相世家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2、表示动作行为终于发生、出项、可译作“终于、到底”
14、。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3、表示事情的结果同预料的相符合。可译为“果然”。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华佗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4、表示对事情真相的追究。可译为“究竟、本科生毕业论文6到底”等。论衡刺孟篇孟子言“其间必有名世者”,竟谓谁也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书中竟何如世说新语任诞汝竟识袁彦道否究竟无从以上资料可以得知(1)“究”“竟”在语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词典上可以互训,这是合成词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2)“究”“竟”最初连用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如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汉马融广成颂“上下
15、究竟,山谷萧条,原野缪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并且这一时期“究竟”的最初意义是动词而不是副词。但是在西汉时期动词“究竟”还比较少见,大量使用是在中古以后。下面是中古时期的用例1北游燕赵,欲循行郡国求幽隐之士,闻齐有驷先生者,善为司马兵法,大将之材也,博得谒见,承间进问五帝三王究竞要道,卓尔非世俗之所知。汉书刘钦传2赵烨字长君,会稽山阴人也。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烨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后汉书马融传(3)根据汉语大词典,“究竟”作为副词的一项所举的例句是宋代苏轼的观妙堂计“欲求多分可以说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但又据其他学者考证,唐代文献中就已存在不少“
16、究竟”作为副词的用例,5如3究竟不能知本末,抛却死尸何处脱。鉴诫录高僧谕4损彼前人,究竟无益。六祖坛经般若品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究竟”虚化为复音副词至少应在唐宋时期。(4)从动词到副词,“究竟”的虚化不仅在语义上可以找到一条明显的脉络,而且其在句法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划出一条“究竟”的语法化脉络来词性/词义时期例证动词穷尽、推寻秦汉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汉马融广成颂“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缪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本科生毕业论文7名词结束、完毕魏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
17、耳,何常之有”副词最终、终于南北朝六祖坛经般若品“若不同见解,无有志原,在在处处,勿妄宣传,损彼前人,究竟无益”副词结论、追究唐宋苏轼观妙堂记“欲求多分可以说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那么实词“究竟”的虚化为语气副词“究竟”的条件又是怎样的杨荣祥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论述了副词形成的三个条件语义基础、句法位置和语用因素6。本文也将按照这三个条件来展开描述副词“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语义基础上面已经说过“究竟”最初凝固成一个合成词的本义是“穷尽,追究到底”,从语义上看这是一个述宾结构的词,词汇义是两个语素义的相加。在演化的过程中,“究竟”的语义逐渐开始虚化,从表示一种追究到底的行为虚化为表达强烈的
18、主观语气。“从行动这个比较具体的认知域投射到认识这个比较抽象的认知域。”7从行动到认识都保持“追究到底”这样一个总体概念,这是“究竟”演变为语气副词的基本条件。从动词到副词,“究竟”的主观性在增强。副词“究竟”用在陈述句中,表示不管怎样,事情终归如此的确认语气。例如“假花虽端正,究竟不充饥。”全唐诗续拾副词“究竟”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追究某事的最终结果,含有强烈的说话人的主观意志。例如“她究竟想干什么”(二)句法位置这是促成一个实词虚化为副词的决定性因素,即该实词一定是能处于或经常处于句法结构中谓语的前面8。上面例句中,“究竟”分别处于“非实”、“不能”、“无益”等谓语的前面。再比如3究竟相依何处
19、好,匡山古社足烟霞。全唐诗惠上人房谟别4唯我罪浓忧性命,究竟如何问此身。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可见,“究竟”经常处于谓语的前面做状语修饰这些谓语,而做状语则是副词的本质特征。副词“究竟”不仅处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而且可以处在主语前本科生毕业论文8面,修饰整个命题。如究竟他的想法是什么语言成分在语符序列中的位置与语言成分的主观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史金生认为处于句子外围的成分语义最虚,主观性最强。究竟”不仅可以修饰谓语动词,还可以修饰整个命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三)语用因素语用因素是指该成分之外的对该成分演变为副词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包括该成分所在句子中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该成分所在句子上下文
20、的关系以及句子本身所表示的各种意义,如隐含义、联想义、比喻义等9。表追究真相的语气副词“究竟”是由“究竟”的动词义“穷尽、追究到底”义引申发展来的。作为动词,“究竟”常用于述宾短语中,也就是“究竟NP”的用法,即追究NP所表概念的真相。如“年少精力有余,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朱子语类不难看出,动词“究竟”的语义指向即其后所接的NP短语。“究竟”的这种句法位置,决定了“究竟”有可能演变为一个副词,用作语气副词后,它的语义指向仍然是指后的,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具体的客观行为,而表示抽象的主观语气,表达对整个命题的主观评述,追究的是对整个命题的主观态度。三、语气副词“究竟”的语篇功能语气副词与
21、其他类型的副词相比是比较独特的。首先是它在句法位置上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即它不仅可以像其他副词一样在动词和形容词前充当谓语,也可以位于主语前面;其次是述谓性,根据张谊生的说法“含有语气副词的谓词性词语,只能充当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而不能充当修饰性成分定语和状语。10”也就是说语气副词一般必须在动态的句子层面上才能起到表述性作用。作为汉语中表示语气范畴的重要语法手段,语气副词可以按其所传达的语气信息归纳出它所起的三种功用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究竟”同样具备这三种功能,下面我们来一一展开分析。(一)表述性功能对某个命题进行判断和表述,这就是语气副词的表述性功能。一般情况下谓词才具
22、有表述性,但在汉语中除了谓词,名词和语气副词也具有表述性。如本科生毕业论文9(1)那位老作家昨天去世了。(自编)(2)今天星期天。(自编)(3)究竟谁的判断是正确的(自编)例句(1)这一命题中,谓词性短语“去世了”是对了前面话题“那位老作家”的表述;而在例(2)中,名词“星期天”承担了整个命题的表述部分;例(3)中,“究竟”的疑问语气贯穿了全局,也就是说“究竟”所管辖的范围是整个命题,它是对整个命题进行疑问表述。上面提到,由于语气副词的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在动词形容词前修饰谓语也可以在句首修饰主语。因此“究竟”的表述性功能又可以依据其所出现的位置,分为低位表述和高位表述两种。如(4)A、他究竟
23、出了多少钱B、究竟他出了多少钱(自编)A句中“究竟”是对述题“出了多少钱”进行表述,它的管辖范围是句子中的述题部分,这种情况下就称之为低位表述;B句中“究竟”是对整个命题“他出了多少钱”进行表述,它的管辖范围是全局,这时就是高位表述了。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高位还是低位都是在句子层面上才能起到表述性作用。另外,与其他副词相比,像“究竟”这样表示“疑问、深究”等意义的语气副词,体现出了非焦点表述的功能。所谓焦点,就是指一个句子的语义重点,为了突出句子的语义重点,可以适当的运用语气副词来进行强调,这时的语义焦点也带上了相应的语气信息即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按照齐沪扬的说法,表示料定语气(“果然”
24、)和领悟语气(“原来”)由于其显示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因而其语气焦点是明确的;而或然语气(“大概”)和必然语气(“一定”)都能够表示对命题所持的揣测和肯定的态度,因而语气焦点也是确定的。但是像“究竟”这样的语气副词无法体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一般不能突出“语气焦点”。如(5)我们感兴趣的是你究竟知道了多少情况。(自编)(6)你难道就不感到愤怒和耻辱么(自编)“究竟”表示追究的语气,“难道”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它们都无法传达出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0话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只是起到疑问的作用。(二)评价性功能所谓评价,是指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一种态度和评判。“究竟”的评
25、价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传信”和“传疑”两个方面。“传信”和“传疑”是相对的,“传信”所关注的是客观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传疑”是指说话人所传达的内容是不确定,带有疑问的信息。前边已经说过,“究竟”可以用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用在疑问句中时,无疑是传疑评价,传达的是不确定的内容。例如(7)这辆自行车你究竟修理好了没有(自编)(8)这条短信究竟是谁发给我的(自编)(9)他究竟是什么人(自编)在陈述句中,“究竟”的评价功能比较复杂一点,它包括“传信”和“传疑”两种。如(10)究竟有没有问题,我也说不清。(自编)(11)我一定要探明这张地图究竟有什么秘密。(自编)(12)孩子究竟还小,没必要这么苛责
26、。(自编)(13)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的生的孩子。(曹禺雷雨)(7)(11)的“究竟”表达对某事的“深究”,都有疑问点,都传达了不确实的信息。(12)、(13)的“究竟”意为“强调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事物的状况终究不变”,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确定,在句中起确定信息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究竟”的“传信”功能正逐渐衰退,只保留了“传疑”功能。(三)强调性功能相当数量的语气副词都具有强调作用,但强调的程度有所不同。按照说话人说话时的肯否态度,可以分为正向强调和负向强调,也就是肯定强调和否定强调两种。无论是用在陈述句中强调事物的本质不变的“究竟”,还是表示深究意义、经常用于反诘语气的
27、“究竟”,都属于正向强调,但是这一功能在现代汉语中正趋于弱化,这是因为“究竟”在表义方面趋向单一化,表已然的结论和表本质(原因)的用法逐渐消失,只保留在疑问句中表追究的用法,而表已然本科生毕业论文11的结论和表本质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毕竟”所取代。如前面的例(12)和例(13)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毕竟”来表示“无论结果如何,事情的真相(本质)始终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毕竟”在强调事情真相方面比“究竟”更具优势,这也可以从二者的语义基础加以分辨。四、语气副词“究竟”的语法功能本小节将从“究竟”的语义背景、语义指向、句法位置及其同其他副词同现的位次等四个方面来考察“究竟”的用法。(一)语义
28、背景根据前面的关于“究竟”的语法化的分析,可知作为副词“究竟”的语法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A)强调事实,强调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事物的状况终究不变。有时同让步连词“纵使”、“虽”等呼应。可译为“毕竟”。(B)强调原因;(C)表示深究、疑问,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1、当“究竟”用来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变的结论时,一般都有如下的语义背景A肯定甲现象或情况的存在;B加以反驳或辩解;C出现与甲现象或情况预期相反或基本相反的乙现象或情况。这里的A、B、C指的是三层意思,“究竟”就用在说明B义的语句中,这三层意思可以在语言片断中全部明确说出来,也可以不全明确说出来。普遍用于这样的句式当中I虽然/即使A但是究竟
29、BC。例如(1)何时回来呢A倘早,当能相见。B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C那么请你忘记我吧。(鲁迅孤独者)通过A和B,我们可以自行得出说话人的观点,这观点就是与甲现象或情况预期相反或基本相反的乙现象或情况。根据交际的经济原则,既然A和B隐含着C,那么,C经常省略,构成变式虽然A但是究竟B。例如(2)他要打算逃命,还是得放弃这几个累赘。可是究竟不肯撒手骆驼鼻子上的那条绳子。(老舍骆驼祥子)2、表原因的“究竟”一般都出现在如下语义背景A肯定甲现象或情况的存在C出现与甲现象或情况预期相反或基本相反的乙现象或情况B作出解本科生毕业论文12释。同样,上述A、B、C指的也是三层意思,“究竟”就用在说
30、明B意的语句中。这三层意思可以在语言片断中全部明确说出来,也可以不全明确说出来。典型的语义结构模式可描述为(即使/无论/虽然)A;(但是)存在或产生另一情况C;究竟B。如(3)这手表虽然坏了,但你也要保管好,究竟是爸爸的遗物。(自编)3、在疑问句中,“究竟”常出现在特指问和选择问中,句中多有疑问词“什么、怎么、怎么样、如何”以及“V不V”、“V没(有)”。如“那么关于他的消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但“究竟”不用于带“吗”的问句中,即是非问句中。如,我们不说“这本书究竟是你的吗”而是说“这本书是你的吗”或“这本书究竟是不是你的”这主要是因为“究竟”无论是表示主观评价,还是显示某种情态,必然要求该命
31、题所表信息相对明确,而带“吗”的是非问句所表示的则是对整个命题的怀疑和不知,并不含有明确的信息,因而带“吗”的是非问句不能用“究竟”。(二)语义指向所谓“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究竟”在语义指向上有两个特点11第一,它只能指向一个具体的疑问形式,如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多少”等,选择问疑问形式“A还是B”,以及“V不V”“V没有V”这样的正反问疑问形式。这也能解释“究竟”为什么不能用于带“吗”的是非问中,因为在是非问中没有具体的疑问形式。第二,“究竟”的语义指向一定是指后的,也就是说“究竟”所指向的具体疑问形式一定得位于它之后。如(4)究竟谁
32、说了那些话(自编)(5)究竟他说了些什么(自编)这两个疑问句都是成立的,从格式上看也都是一样的,即究竟NPS(名词性主语)V了NP所不同的是例(1)的疑问点在名词性主语上,作主语的是疑问代词“谁”;例(2)的疑问点在名词性宾语上,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什么”。也就是说“究本科生毕业论文13竟”在语义上必须指向疑问词。但必须注意的是,“究竟”在这两个问句里的移位情况是不同的。例(2)可以将“究竟”移到主语之后,变成“(6)他究竟说了些什么(自编)但例(1)却不可以这样移位(7)谁究竟出了那些话(自编)对于“究竟”为什么一定指后,我的看法是可以从它的语法化过程中找到线索。“究竟”在形成之初的本义是“
33、穷尽”、“追究”,是一个及物动词,在用法上总是与名词性短语构成动宾结构。如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在虚化的过程中,这一用法仍然保留,因而“什么”“谁”在语义上是“究竟”追究的对象,在结构上也只能在“究竟”的后面。(三)句法位置“究竟”作为语气副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位于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也可以位于主语前面。语气副词是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中通常处于最外层,而且比较灵活,很多能够移到句尾。“究竟”就可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位于句中,或者位于句首,再或者位于句末。如(8)究竟现在的大学
34、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大学呢(自编)(9)京兆七师令僧问师云,那个究竟作什么。(洞山良价禅师事录)(10)我干什么了,究竟(王朔过把瘾就死)(四)与其他副词同现的位次“究竟”常跟“多、才、已、将、还、老”等副词在句中同现。例如(11)他冲进雨中,任风雨肆虐他的脸庞,究竟哪是雨水哪是汗水已不能分辨。(自编)(12)一边是对足球的热爱,一边是现实给予的无奈,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自编)(13)他想认识他所亲历过的这座城市究竟还同不同以往从书本上所知本科生毕业论文14道的那样美丽。(自编)由以上例句可看出,“究竟”和其他副词共现时,经常位于其他副词的前面,这主要是同“究竟”的表义功用和句法特征密切
35、相关的。“究竟”是对述题进行评注,相对于其他副词充当该命题或述题内部的限制性或修饰成分,只能位于其他副词之前。然而,也有例外,如下面的两个例句(14)A网络上的那些“名人”又究竟是由谁缔造的B网络上的那些“名人”究竟又是由谁缔造的(自编)例(4)中的“究竟”和“又”的连用可以有“究竟又”和“又究竟”两种顺序,不同的顺序凸显的重点不同“究竟又”凸显的是“对事物真实情况的进一步追究”;而“又究竟”凸显的是“指明事实”。五、小结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如下一、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究竟”大体上经历了如下的语法化过程动词语气副词穷尽、推寻结束、完毕最终、终于结论、追究体现了从具体的行为到抽象的主观性情态的演变。
36、二、“究竟”的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表述性功能和评价性功能两个方面,强调性功能在现代汉语中不大使用。三、“究竟”的语法功能要注意结合它的语义背景、语义指向、句法位置以及与其他副词同现的位次等问题来加以考察。语气副词与其他类别的副词相较,其词汇意义更加空灵,因而在实际的使用中难以把握。本文试从以上三大方面对“究竟”的用法特征作一个详细的历史的描述,以帮助更好地把握“究竟”的用法。注释1唐宁现代汉语表确定推测类语气副词研究综述,语言文字,20097,P254255。2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汉语学习,第四期,1995。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本科生毕业论文154齐沪扬语
37、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P57。5王军副词“究竟”的始见时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9,第3期,P181。6、8、9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P192195。7王军副词“究竟”的始见时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9,第3期,P182。10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P151。参考文献1、唐宁现代汉语表确定推测类语气副词研究综述,语言文字,20097。2、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3、王军副词“究竟”的始见时代,南京师范大学文
38、学院学报,20099,第3期。4、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5、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7、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11。8、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412。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12。10、姚晓霞从语法角度考察语气副词“究竟”,现代语文,20074。11、曹忠军谈语气副词的表述性功能,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6卷第2期。12、李梅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6卷第5期。13、李鑫语气副词研究综述,科教前沿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14、康熙字典(第三册),九州出版社。15、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4。16、汉语大词典(第八卷),罗竹风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12。本科生毕业论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