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00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论文1目录摘要2ABSTRACT2关键词2KEYWORDS2引言2一、复合与多元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视角3(一)叙事人称的选择3(二)叙述者的选择5二、断裂与重接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时间7(一)叙事手法的选择8(二)时间策略的选择9三、隐喻与象征红高粱家族的意象构建11(一)色彩的隐喻11(二)红高粱的象征14结语15注释16参考文献17致谢19本科生毕业论文2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性摘要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莫言对叙事技巧探索革新的结晶。红高粱家族体现

2、出独特的叙事艺术技巧,莫言在这部小说中实现了诸多叙事创新,尤其是对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叙事时间的巧妙安排以及对主题意象的隐喻构建。这些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ABSTRACTREDSORGHUMCLANISONEOFTHETYPICALWORKSBYMOYANITMANIFESTSCLEARNARRATIVEART,BEINGMOYANSCRYSTALLIZATIONOFTHEEXPLOREINNOVATIONINNARRATIVESKILLSREDSORGHUMCLANREFLECTSTHEDISTINCTSKILLSOFNARRATIVE,INWHICHMO

3、YANACHIEVESMANYNARRATIVEINNOVATIONS,ESPECIALLYTHEUNIQUEUSEOFNARRATIVEPERSPECTIVE,THECLEVERARRANGEMENTOFNARRATIVETIMEANDTHEIMAGERYMETAPHORSCONSTRUCTIONONTHETHEMETHEUSINGOFALLTHESEMODERNNARRATIVESKILLSCREATESANENTIRELYNEWSPECTACLEFORTHECONTEMPORARYLITERARYWORLD关键词莫言;红高粱家族;叙事技巧;独创性KEYWORDSMOYAN;REDSORG

4、YMCLAN;NARRATIVESKILLS;ORIGINALITY引言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坐标中,莫言无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大多数作家还沉浸在寻根与反思文学创作中时,莫言以一部极具特色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登上文学舞台。这部系列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结合民间的写作特色以及天马行空的奇异想象,使它具有了一种罕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震撼了整个文坛。红高粱家族对莫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莫言成名于透明的红萝卜,但真正确立莫言文坛地位的却是红高粱家族。同时,在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3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神奇诡异的想象,天马行空的意境”1,泥沙俱下的语言以及灵活多

5、变的叙事等。在诸多风格特点中,灵活多变的叙事无疑是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是莫言小说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莫言在红高粱家族的写作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对西方叙事技巧进行了借鉴,形成了独特新颖的叙事技巧。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的运用上既有西方的理论影响,又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为以后的叙事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莫言对叙事技巧的探索和革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叙事视角的独特性、叙事时间的混乱甚至“时间倒错”以及对隐喻和象征的独特运用。对叙事技巧的探索和革新使这部小说与中国以前小说的叙事大相径庭,开创了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试图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红高粱家族进行个案研究,分析

6、其叙事的独创性。一、复合与多元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视角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故事和叙述者。在叙事文本中,故事与叙述者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2每一种叙述方式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并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以何种角度叙述直接决定这这些效果能否得到实现。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的小说理论家将这些归结为一个叙事角度问题并认为这是小说技巧的关键所在。红高粱家族作为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叙事视角的运用上也是别出心裁,是叙事技巧的一次创新。这种创新是通过对叙事人称的选择以及对叙述者的选择实现的。在

7、叙事人称的选择上,莫言利用“我爷爷”、“我奶奶”这些“类我”又“类他”的复合型叙事人称对第一人称全知视角进行了成功探索。在叙述者的选择上,莫言利用隐藏在第一人称背后的叙述者,实现了在不同叙述层次中的穿插跨越。(一)叙事人称的选择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对叙事角度问题的探究成果,叙事角度本科生毕业论文4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全知视角。叙事角度是变化的,君临一切的,没有任何限制。二、叙事角度存在于虚构的情境中,甚至定位于某一人物,一切都严格地依据这一人物的知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还可以采用多重视角,这种叙事角度又称内在角度。

8、三、从故事中非人物性格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一切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这种叙事角度又称为外在角度。红高粱家族一开篇就是这么一段话“一九三七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站,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3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这部小说叙事视角

9、的信息。莫言在这个文本中采用了“我”的叙事视角来追溯祖先们的光辉往事,而作为一个后辈的“我”,对过去的事情却一清二楚,甚至连父亲“突然感到凉气逼人”都能得知,因此我们可以基本判定莫言使用的是全知视角,即这种视角是君临一切、不受限制的。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叙述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在传统的作品中非常常见。这类叙述的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4,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总之,这种叙述方式很普遍,但正由于作者获得了充分的叙述自由,这种叙述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无

10、所不知,对事件可以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因而受到了许多现代小说家的批评。本科生毕业论文5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成功地实现了以第一人称叙事展现全知视角的探索。莫言曾说“将近二十年过去后,我对红高粱仍然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小说的叙述视角,过去的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而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的视角。这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5正如莫言所说,这部小说中“第一人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人称,而是融合掺杂了第三人称的一种复合型叙事人称。从人称的叙事功能上看,“我爷爷”、“我奶奶”等这一类复合型人称既有第一人

11、称的亲切和抒情性,又具有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特性。“我”排列在“爷爷”、“奶奶”等亲缘称谓的前面,一方面,向读者暗示了故事时间是过去时,故事讲述的是祖辈的经历;另一方面,亲缘称谓也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造成阅读感受的亲切。但若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来分析,“我爷爷”、“我奶奶”这些“类我”又“类他”的人称是偏正结构,语义指向后面的第三人称称谓“爷爷”、“奶奶”。这就使得“我”能做到追忆祖辈故事时的全知全能和叙述自然,“避免叙述外在于故事、和情节相脱节的间离感”。6莫言利用“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这些“类我”又“类他”的复合型叙事人称来造成叙事时态和故事时态之间的交错与间离,通过现实与

12、历史的穿插对比,在故事中呈现出四种时态“我爷爷”、“我奶奶”的过去完成时,“我父亲”、“我母亲”的过去时,相对于“我爷爷”、“我奶奶”的时态的“我父亲”的过去将来时以及“我”的现在时。在叙述中,莫言有意地安排叙述者“我”将四种时态交错杂陈,使作品达到一种“叙述缠绕着故事,叙述时间缠绕着故事时间,叙述者的活生生的感觉缠绕着人物的死去的经验”7的叙事效果。总之,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选择的“我爷爷”、“我奶奶”等复合型叙事人称兼具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爷爷”“奶奶”的叙事功能,它既能以第一人称限知性视角与读者亲切地交谈或进行强烈的抒情,又能如全能视角一般自由地出入不同人物的内心,达到了小说抒情自由

13、、结构自由、叙述自由等小说艺术空间极大自由的效果。(二)叙述者的选择本科生毕业论文6在一个叙事文本中,叙述者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是至关重要的。在叙事学理论中,热奈特根据叙述者参与故事的程度和所属的叙述层次划分了几类叙述者1、“同故事叙述者”,参与故事,在故事中出现;2、“异故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3、“内故事叙述者”,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述一个故事;4、“超故事叙述者”,处于他讲述的故事“上面”,处于向主叙事层提供故事的超叙事层。8参照热奈特的这种叙述者分类,红高粱家族选择的“我”这个叙述者并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人称叙述者,而是一个身兼数职的叙述者。在这部小说中,

14、莫言实际上进行了叙述者的多重转变当叙述者“我”作为一个讲述祖父辈故事的后代人时,“我”是作为一个提供故事的“超故事叙述者”;而“我”在讲述故去祖父辈故事过程中,则是作为一个“内故事叙述者”,这是因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我”在叙事,但实际上,叙述者已经跨入了历史当中,进入了“我父亲”豆官的内心进行叙事。例如上面引用的小说开篇的第一段,“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发出的热烘烘的香气,突然感到凉气逼人。”9表面看来似乎是“我”在叙事,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作者其实是在不经意间更换了叙述者。而紧接这一段的第二段更证明了这种转换。“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

15、岸越离越远,雾像海水愈近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10在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莫言实现了叙述者的转换“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是从“我”的角度来叙述父亲的行军情况,而“奶奶像岸越离越远,雾像海水愈近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这种感觉显然不会是几十年后的“我”所能感知的,它是“我父亲”在跟随余司令在高粱地的大雾里行军的感受。在这里,叙述者自然地实现了由“超故事叙述者”到“同故事叙述者”的转变,进入了历史。这正是因为莫言选择了“我”作为叙述者,由于“我”的回忆,自然地切换到“我父亲”的叙事上,由父亲讲述自身的经历。当“我父亲”在讲述中有力所不

16、能及时,“我”就会作为“内故事叙述者”出现,以身处现代的“我”的所知所闻来弥补“我父亲”叙事的遗漏,以近于全知者的视角进行叙事,对人物的心理以及环境等进行细致的展现,增加了故本科生毕业论文7事的真实性。“罗汉大爷心中烦乱,一步跨进去,骡子飞起一个蹄子,打在了他的胯骨上。老头子侧身飞去,躺在地上,半边身子都麻木不仁,骡子还在撅着屁股打蹄,蹄铁像残月一样闪烁。罗汉大爷胯骨灼热胀大,有沉重的累赘感。”11在这段话中,叙述者是作为“超故事叙述者”的“我”,“我父亲”不可能对这件事情亲临亲见,只能通过“我”的角度来叙述,同时,作为全知的叙述者,“我”还描绘了罗汉大爷的心理感受“有沉重的累赘感”。这样,在

17、“我”的第一人称下,文本其实存在着几个不同的叙述者,并“不动声色地进行跨层叙述”。12“我爷爷”、“我奶奶”这种带有浓厚亲缘色彩的叙事视角,能自然地将叙述、将读者拉入到“我”的亲情、血缘关系当中。原本是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叙事,因叙述者的多重叙事身份,打破了传统上运用这一视角的限制,叙述者可以附身不同的角色填补限制视角的空白,避免了固定视角单一化的局限,既使各个视角保持着自己的感觉、情绪,又使各个叙事视角之间互相补充、衬托,从而构成多方向的生活情态和评价,表现了多元丰富的思想。这样便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效果“将客观性的历史改写成一种心理体验抒情对象,将自我的心理经验、抒情特征进一步加强了,而将历

18、史事件作了更加主观化的切割。从而使其客观性减弱了。”13正是由于“我”的这种“家族叙事”、“亲缘叙事”,使客观历史的民族与阶级关系中被强行楔入了家族与血缘的因素,小说的历史性得到了消解,从而使历史的理性极大地被冲淡了。这样一来,莫言便把历史的严肃、庄重、客观消解得烟消云散。这种叙述,既有历史叙事的真实感,又具有民间叙事的消解性,使整个故事更加容易被读者接受。总之,这部小说的叙事视角可以说是莫言运用第一人称的一次探索革新。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视角“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复合性和多元性”14比起传统的第一人称视角,它是全知的,可以更好地在宏观上谋篇布局;比起第三人称视角,它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19、,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它的叙述者在不断变化着,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观察的角度,从而形成了莫言笔下异彩纷呈、形态万千的高密东北乡。二、断裂与重接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时间本科生毕业论文8莫言习惯于任意地分配各种事件所占的时间比例。有时将“时钟”拨快,有时又将其放慢,有时甚至将“时钟”拨回去。然而,他又不能不顾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此他常常把故事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一九三八年古历八月初九”,15红高粱家族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割断了现实时间,使读者的心绪跟着那支粗犷的笔回到过去的年代。他也常常有意识地淡化时间,让读者看不出故事的时代背景,只能感受到一种生存状态。但这并不妨碍莫言按一定时间顺序组织

20、一连串事件,同时又是整个历史的一个片段。红高粱家族借鉴了中外名家的叙事手法,尤其是西方的新叙事理论,更好地处理了事实时间和叙事时间的关系,它以独特的时间叙述结构,“结束中国以往传统线性叙述范式,开创了新的叙述形制。”16(一)叙事手法的选择故事次序与文本次序的不协调,被称为“时间倒错”,17这种状况是通过叙事手法的选择实现的。叙事手法一般分为三种顺叙、回叙和预叙,“时间倒错”有两种类型即回叙与预叙。回叙即通常所说的倒叙,它把后发生的事件置于先发生的事件之前;预叙则相反,它提前进入故事的未来。回叙和预叙这两种错时叙事手法在莫言小说文本中大量存在。回叙是欧洲文学的一种传统叙述技巧,早在荷马史诗中就

21、已经存在。晚清时期,我国的“新小说”家开始借鉴这种叙述技巧,用回叙手法创作侦探小说,靠悬念抓住读者,把故事讲得扑朔迷离。在莫言的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回叙存在,他经常采用“先中间,后两边”这一时间处理技巧,一步步顺着叙事线索回叙,构成一个个互相包含的回顾性过程。由此可见,回叙并不是一种新奇罕见的叙事手法,但在莫言的作品中却存在较为独特的二度回叙和三度回叙。传统的回叙只是把故事倒过来讲,回叙内容大多只是对主体叙事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而在莫言的文本中,却是在二度回叙甚至三度回叙的过程中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原本的“主体叙事”反而被淡化。红高梁家族主体叙事是“我”搜集和整理“我爷爷”、“我奶奶”的传奇故事

22、的过程。莫言并没有在这个叙事层次过多的展开故事,而是在二度回叙即“我”讲述“爷爷”和“奶奶”惊世震俗的传奇中完成主要的故事内容,又以“我父亲”这一视角,补充了“爷爷”、“奶奶”的生存状态和时代经历,本科生毕业论文9在二度回叙中进行三度回叙。“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全知”的角色,将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交错叙述,原本的“主体叙事”反而处于故事叙述的边缘地带。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观点,证明了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主动性。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阅读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通过预示、暗示、特征显示等方式为读者提示出一种特殊的接受,可以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经验,将读者导入到特定的情感体验中,并唤起他

23、的阅读期待。莫言正是利用了读者阅读的主动性,利用预叙叙事手法增加了文本的叙述效果。在传统叙事文本中,预叙是比较罕见的。莫言小说文本中大量出现的预叙反映出他处理故事时间的独到之处。如小说在描写了“爷爷”的抗日队伍开往前线的镜头之后,紧接着接上了下面一段话,“七天之后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18在这里,莫言预叙了七天之后日本鬼子屠村报复后的萧条景象,让读者对战争的胜负以及出现这个场面的来龙去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激活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如小说在写还是轿夫的“爷爷”与当地土匪头子“花脖子”第一次偶遇后写道“花脖子土匪当然不知道

24、他面对着的危险,更不知道两年后,自己就要赤条条地被这个小伙子打死在墨水河里。”19这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余占鳌要打死花脖子”莫言善于提出此类预言性的信息,并让这个信息一直刺激着人们的感受,让人物及读者都在期待中饱受折磨。最终,这个预示的信息才被轻描淡写地交待出来,或者根本没有交待故事的结果。预叙在小说文本中不断重复出现,对读者的时空感觉造成冲击,同时,不断出现的预叙也使文本出现了独特性,拓宽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预叙给红高粱家族增添了一种充满神秘和悬念的独特色彩,“它改变了时间的线性特征,时间因叙事主线的延宕而被加长、加宽、加厚,有了空间、立体的感觉,20莫言因此

25、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时间观过去的记忆糅合了对未来的暗示,祖辈的事迹掺杂了后代的经验,现在的时间融合了交错的历史。(二)时间策略的选择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倾注了他对小说叙事时间策略的独到见解。红高本科生毕业论文10粱家族贯穿了一条主线“爷爷”的传奇一生。围绕这条主线,是一条条的支线,说明相关人物的情况、行为、风物、传统等。正如小说的五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需要将其整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红高粱家族是一部由五个中篇结集而成的小说,章序是按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定的,所以每一章中都有一个总体的时间段,即事实时间。但从整个小说时间来看,每一章并没有按事实时间的顺序来排列。文本的事实时间顺序为

26、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梁殡奇死。而事实时间却是高粱酒奇死红高粱高梁殡狗道。这种时间安排错置了事实发生的时间,给读者造成了陌生化效果。同时,在具体的每一章里,作者在叙事时间中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以事实时间为主,同时运用回叙、预叙、插叙等手法,使事实时间产生移位,在叙述中导致叙事线索的延宕和暂时断点,引起阅读障碍,同时也诱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叙事顺序中的一种常规结构是顺叙,就是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同步,或者偶尔结合预叙、回叙等。纵观红高梁家族的叙事顺序,不难发现作者把故事时间切割成了17段,在叙述时对各段进行重新整合,然后“像绞绳子一样,把他们绞成一条叙事时间”。21小说的叙事是从故事时间的中间(墨水河

27、伏击日军)开始的,使用了回叙手法。但在叙述故事后半部分时,又并不是完全按照墨水河之战的故事进行顺叙,而是又进行了一次切割,暂时中断墨水河之战之后爷爷和父亲清查战场的故事,对故事的开始部分(我奶奶的出嫁)进行回叙。但在叙述完单家父子被杀前的故事之后,叙述又一次被中断,作者继续叙述故事的后半部分(我爷爷、父亲清查战场)。诸如此类,整部小说就像拧绳子一样进行叙述。此外,形成这种独特叙事时序的原因还有莫言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常常辗转于各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多方面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他常常打断小说故事的叙述,这种“中断”往往是以人物的自由联想,或主观化的感觉意象、情感想象来实现的。过去或未来的事件

28、常常借人物的感受、联想插进现在的时间进程。如“父亲在这些杂乱的音响和纷繁的色彩中谛视着,看到了也听到了日本兵鼻尖上的血滴在钢盔里激起的层层涟漪和清脆如敲石磬的响声。”22又如父亲受余占鳌的命令跑回家要拤饼,遇到当年活剥罗汉大爷的孙五,作本科生毕业论文11者便从这一点延伸开去,叙述孙五的情况。“孙五干了那事后,就精神错乱,手舞足蹈村里人说这是上天报应。”23叙述完这一段200多个字后,故事又重新回到父亲身上。由此可见,莫言在叙述过程中故意将故事打得支离破碎,再根据人物的思维联想,对某些碎片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他独特的错时叙述。红高粱家族在情节时间的安排上,总是选择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作为临时的叙述标

29、准时间,并以之为标准叙述出“过去的过去”以及“过去的未来”。如在高粱酒章节中,开始叙述我家的高粱酒垄断市场的秘密,然后转换到奶奶出嫁前的倔强,不久又插入高粱地里的传闻,之后叙述奶奶在出嫁的路上被余占鳌的“邪腔歪调”吸引,此后话锋一转,又转到墨水河一战之后的战场这种不断插入的叙事时间,“使时间呈现多维性,同时带动了空间变换,造成新鲜的场面、新的叙事信息,就像作者的语言修饰词一样丰富多姿,体现了现代社会陈置庞杂信息的特点。具有现代叙事的明显特征。”24并且,莫言天马行空般插入的内容多为民间传闻、风俗或乡土文化等,这些内容有力地支撑了故事的有机结构,使叙事的主线丰满起来。总之,各种叙事时间手法的综合

30、运用,使得莫言能够更自由地处理事实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打破时间的传统固态结构,使事实时间与叙事时间交错呈现,将各种感觉、经验和联想凝为一体,熔为一炉,从而使文本以一种时间位移的形式呈现出来,过去传闻和现在的经历超越各自的界限同时或错杂出现,在叙事时间中展示莫言那特定的艺术空间高密东北乡。三、隐喻与象征红高粱家族的意象构建关于隐喻与象征,叙事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隐喻,就其本质而言,是诗性的,因此一部分叙事作品可以通过隐喻来丰富、扩大、深化文本的诗意内涵。”25“而它的存在,又暗指着那些与其相似但未被选择的不存在,这种暗指激发读者的联想,引导他去搜寻,捕捉隐藏在意象里的种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于

31、是在无形中便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26“如果一个隐喻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它就构成了象征,隐喻与象征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也有学者认为,当隐喻的喻指不是一个语象,而是一个或一些特定的精神内容时,就成了象征。”27在叙事作品中,比较重要的是主题性象征,这种象征通过反复出现,贯穿整本科生毕业论文12个作品,它与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红高粱家族中临时性叙述比较多,叙事常常会因为人物的主观感觉或自由联想而中断,再加上回叙、预叙、插叙等叙事技巧的大量使用,使得小说的叙事不时被打断,显得飘忽不定,结构松散。但恰恰在这飘忽不定、看似散乱的叙事当中,莫言建立起了内在的主题象征。而主题象征的建立,又

32、反过来将看似错杂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凝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一)色彩的隐喻在人类文明史中,色彩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往往代表着某种象征,承担特定的含义。在文学领域,“色彩的象征意蕴即作品中色彩形象表现出来的某种特殊意义、抽象事理及人物的感情、意绪、态度等。它是作家主体审美知觉的最高层次部分,包括象征的意义和表现性的意义”。28莫言通过对色彩隐喻的巧妙运用,在驳杂零碎的小说叙事中描摹出事物的基本色彩,每种颜色都具有它特定的表达效果。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无疑是红色。在国际上,红色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红色象征着自由、热烈与奔放,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颜色。红色

33、以其鲜艳的色彩象征着中华民族对自由生命和红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活力与民族精神。红色几乎充斥了这部小说的各个角落。小说共分五章,每一章都“充满着血腥,红色充斥弥漫”。29“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洗洋的血海。”30鲜红的“血液”到处都是爷爷的,奶奶的,乡亲们的,敌人的,单氏父子的,动物的、高粱的等等。在格罗塞看来,人类对红色的偏爱,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张扬和追求。”31“红色”作为莫言小说创作的主色调在这部小说中更是强烈地显示出这种暗示。高密东北乡一场场惊天动地的伟业无一不掩映在巨大的红色背景当中,仿佛缺少了这一色彩,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在红色的高粱地里,滋生了无数生命力

34、勃发的冲动,飘荡着先人对本真生命体的执着追求。小说中的人物,如爷爷、奶奶、罗汉大叔、民兵队员、二奶奶等人物,这些高密东北乡的祖辈英魂,在莫言的笔下,都呈现出了“再现人类原始生命欲望和为自由而战的本真张力本科生毕业论文13状态”。32这样,色彩与人物在一种形而上的境界中得到完美的契合,这时的红色已经不仅仅是具体可感的实物,它更是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一种体现人类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在这里,红色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具象符号系统。对红色意象的描写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红高粱一章,莫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渲染氛围,创造出利于隐喻的典型环境“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光洋的血海。高密

35、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对对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33这段描写在忠于客观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把色彩夸大化,高粱红成了血海,就连白云在高粱上的影子也是紫红色的,在高粱地里尽情张扬旺盛生命力的土匪们也是红色的。这种渲染让读者在阅读时,眼前立刻充盈着无边无际的红色,更加突显了红色的隐喻和暗示作用深秋血红的高粱地里浸透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同时这里也是父老乡亲尽情展现原始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的地方。这段描写紧扣小说的主题对悲壮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讴歌和对生命

36、力的张扬,用热烈而悲壮的红色来呼应小说的战争情绪和英雄情绪,烘托出高粱地里那“高涨的民族气节和壮烈的英雄氛围”。34对色彩的描写也是莫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莫言在描写奶奶遭遇劫轿而最终获救的喜悦心情时,是这样写的“低垂的天幕,阴沉地注视着银灰色的高粱的脸庞,一道压一道的血红闪电在高粱头上裂开,雷声强大,震动耳膜,奶奶心中亢奋,无畏地注视着黑色的风掀起的绿色的浪潮,云声像推磨一样旋转过来,风向变幻不定,高粱四面摇摆,田野凌乱不堪。”35“低垂的天幕”、“银灰色的高粱的脸庞”、“黑色的风”,此时的世界一片灰暗,高粱地也失去以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红色,而成为了一大片富有生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4绿

37、浪,取而代之的是血红色的闪电,莫言巧妙地运用夸张的色彩场景,将奶奶灰暗的悲剧人生和面对未来命运的无畏性格与周围景物相融合,为奶奶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莫言在这部小说中对其他色彩的运用也是匠心独具,特别是在传统中与“红色”相对应的“绿色”。纯种红高粱是一片纯红的,而杂种的红高粱却永远都半闭着灰绿色的眼睛,“我”被绿色的杂种红高粱包围着,思想也被它们暗绿色的毒素毒害着。此外,这部小说中但凡绿色的事物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消极的色彩,始终隐喻着事物消极的一面,如葱绿的苍蝇,日本兵绿色的眼眸等,它们往往具有死亡、落后、恐惧、恶心、逆境、人性的肮脏的隐喻意义。在莫言的作品里,他堆砌色彩并不仅仅是为了赏心悦

38、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色彩的隐喻和暗示赋予作品一些更深层次的含义,让读者透过色彩描写的表面,能够看见“弦外之音”、“画外之言”,甚至接触到小说透射的主题意蕴。为了充分利用色彩的隐喻作用,莫言大量地使用了色彩意象,如红色的高粱、高粱酒、鲜血,绿色的眼眸,蓝色的情欲火焰等,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绚烂夺目、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和一个个色彩意象群。在他的笔下,仿佛每一种颜色的运用都是出于作品与主题的自觉的选择而非刻意的挑选。在莫言娴熟的操控下,这些色彩意象无一例外地指向某种特定的隐喻与暗示,达到与主题互证,辅助主题表达的效果,同时启发读者从具体色彩隐喻中产生纷繁的联想,使作品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二)红高粱的象

39、征如果说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是这部小说的骨架和肉体,那么主题象征便是灵魂。论文的前两部分已经论证了这部小说的复合型叙事人称和变换的叙述者,这种叙事视角再加上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巧妙的时间策略,构成了小说看似散乱的故事叙事。但恰恰在这飘忽不定、看似散乱的叙事当中,莫言建立起了内在的主题象征。而主题象征的建立,又反过来将看似错杂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凝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丰富了作品的意蕴。莫言对红色意象的偏爱是众所周知的,而莫言作品中最为经典的红色象征意象“红高粱”就体现在红高粱家族当中。对此他有着强烈的自觉性“当年写小说的时候,实际上是把高粱当成了一个人物写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本科生毕业论文15一种植物

40、,而且是一种象征。”36在这部作品中,莫言为我们展示了高密东北乡血红的红高粱,在小说中,那一株株傲然挺立的纯种红高粱仿佛不再是红高粱,而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那广袤土地上的淳朴人民的象征。它们会流血、会流泪、有人的感情,莫言赋予了红高粱人的品格。当日本人驱使民夫压倒高粱地修公路时,莫言这样写道,“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37“骡马无精打采地叨吃着被揉烂压扁的高粱茎叶。”38在中国人民遭受敌人役使的时候,红高粱也正遭受着毁灭和破坏,诸如此类的隐喻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俯拾皆是。“红高粱”这个意象贯穿了整部小说,整个高密东北乡就是笼罩着这种温

41、热潮湿腥气的高粱气息中,就像红高粱开场影影绰绰的大雾一样。莫言在这一鲜明意象里倾注了浓烈的感情,他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祖辈英魂的追思和对现代人“种的退化”的感叹都是以红高粱为载体的。就红高粱这个主题意象的象征意蕴来看,它代表的是人类生命的原始根本,它就是高密东北乡拥有红高粱般性格的祖辈们精神的凝聚体。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39,它滋生了无数的传奇和冲动,它象征着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它已经不仅仅是祖辈们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生命力的传达。它是现代人回归的“护身符”,同时也是“我们家族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

42、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也许正如夏志厚所说“它们并不确凿比喻什么,说明什么,却能够恰如其分地托出莫言心中对描写对象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模糊感觉,给予对象一个有生命的总体象征。当这个象征物升起时,一切逻辑的语言都往后退去,多少不尽之意都被这象征物囊括其中。”40在这部小说里,红色的高粱象征着顽强的生命,热情而悲壮,是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在这强者生存的大千世界之中,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也在那一片浑浊的黄水里,顽强渴求生命的欣荣,“这种不可遏止的生命欲望就是狄俄尼索斯精神,也正是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里所发现的生命本体。”41本科生毕业论文16结语综上所述,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对叙事技巧进行革新的产物。莫言从

43、视角、时间、意象等多方面“构建了他的文学迷宫”。42在这部作品中,莫言以其独特的复合多元叙事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地深入人物进行叙事;在叙事时间方面,他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大量地运用回叙、预叙等叙事技巧,并且常借人物的主观感受和联想打断叙事,造成了时间倒错的文本现象;在意象构建方面,他大量地使用色彩词,利用色彩的隐喻效果,构建了独特的感觉世界,并且构建了“红高粱”这个主题象征意象。这些努力在诸多方面打破了传统叙事,为叙事作品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些努力也使莫言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当然,莫言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后仍然笔耕不辍,小说的叙事手法和

44、技巧仍然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我们当前还无法对莫言的创作做出历史性的概括和结论,本文的研究只能是一种针对特定作品的探索。“莫言一直在乡间的小路上向着明亮的太阳的方向前进。”43我们在这里诚挚的期盼这位得到红高粱大地无私馈赠的红高粱之子能够创作出更杰出的作品。注释11321丁国兴、陈海权神魔共舞的狂欢化叙事中莫言的叙事特色,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4617252627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8页,第163页,第54页,第132页,第14页,第14页,第15页。39101115181922233033353738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

45、1页,第1页,第1页,第19页,第1页,第23页,第96页,第85页,第47页,第2页,第2页,第46页,第14页,第17页。5莫言会唱歌的墙,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35页。7程德培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812张艳红莫言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赤峰学院学报,2009年,第本科生毕业论文1712期。141624高志、赵静莫言叙事艺术研究,电影评介,2010年第9期。2042苏静“独特的腔调”莫言小说创作的叙述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28司真真浅谈莫言小说中的色彩美,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2932王自合莫言小说色彩民俗的意

46、象功能以红色为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748页。3441高君论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意象,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0年。36莫言说吧莫言恐惧与希望演讲创作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年,第7页。39江爱元论莫言小说中的“红”意象,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0夏志厚红色的变异从、到,上海文论1988年第1期。43颜媛媛颠覆与还原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参考文献专著1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2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3莫言会唱歌的墙,作家

47、出版社2008年。4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5贺立华等著怪才莫言,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6张志忠莫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7杨扬莫言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8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89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10莫言说吧莫言恐惧与希望演讲创作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年。期刊1丁国兴、陈海权神魔共舞的狂欢化叙事中莫言的叙事特色,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程德培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3张艳红莫言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赤峰学院学

48、报,2009年,第12期。4司真真浅谈莫言小说中的色彩美,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5王自合莫言小说色彩民俗的意象功能以红色为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6江爱元论莫言小说中的“红”意象,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7夏志厚红色的变异从、到,上海文论1988年第1期。论文1高君论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意象,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0年。2苏静“独特的腔调”莫言小说创作的叙述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3颜媛媛颠覆与还原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9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红高粱家族叙事的独创

49、性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1莫言及其创作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1979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81年10月在保定市文联刊物莲池发表第一篇小说春雨夜霏霏。1983年6月调至北京的部队机关工作。9月,莲池发表莫言的民间音乐,该作品受到孙犁的赞许。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黑沙滩,获解放军文艺该年度小说奖。同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及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秋本科生毕业论文20水等。同年开始创作的中篇小说红高粱,1986年3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引起巨大轰动,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同时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分配至解放军总参政治部工作。198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班。1990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法文版出版。1992年,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1995年出版丰乳肥臀,获“大家文学奖”。1997年转业到北京检察日报社工作。1993年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