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6008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阳六中学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贵阳六中学 2018 届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单项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 2015年 10月 26日 29 日在北京召开 北京将在 2022年举行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 2015 年 10 月 1 日至 3 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动漫展 2016年 3 月 21 日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 6.5:1 A. B. C. D. 2.电影焦裕禄反映的是焦裕禄同志在担任兰考县委书 记期间,为了兰考人民脱贫致富,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心系群众,顽强工

2、作,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焦裕禄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生活。这表明文化 A.具有丰富的形式 B.影响国家的发展历程 C.是人类文化特有的现象 D.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4.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华文化游”,在山东、福建、河南、江苏、贵州五省同时启动。中国将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软实力。 这是因为 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B.提升综合国力,必须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C.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面对赞扬,西方人往往爽快接受并致谢,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谦虚,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大会表露出

3、来。这种差异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的差异实质上是种族的差异 C.文化差异使东西方的人们难以交往 D.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才能和睦相处 6.为纪念建党 90 周年,各地兴起唱红歌活动,这些红歌影响了几代人,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这表明 A.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 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D.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中国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这是因为 不同的民族节日蕴涵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民族节日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

4、部内涵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 B C D 8.“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 世界文化的毁灭。”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在人口迁徙中传播文化 B.要尊重、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世界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 D.只能认同本民族文化 9.在第十二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备受欧美国家喜欢的古巴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在中国也受到观众的推崇。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正逐步消失 外来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A B. C. D. 10.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

5、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由于现代广播、电视、卫 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幕式盛会传送到世界各地,传到千家万户,人们了解到贵州和少数民族文化的速度更快了。这说明 文化在生活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B. C. D. 11.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 的传播 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6、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 1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年,世代相传。春节属于传统文化中的 A.传统思想 B.传统文艺 C.传统故事 D.传统习俗 13.“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海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筳”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一定的继承性 D.相对的渗透性 14.针对部分中小学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对诵读内容甄别不够的问题,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这一做法体现出对待传统文化要 A.彻底否定 ,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 B.全盘继

7、承 ,因为传统文化是精华 C.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D.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15.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材料反映的影响文化发展的内在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思想运动 C.社会实践 D.社会制度 16.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娃,是通过自己的姑姑 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 50 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形象描述了国家为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而复杂的历程,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这表明 A.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实现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

8、新 C.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7.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 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8.英国媒体 BBC 在伦敦奥运会前,在其网站上推出一款奥运会宣传片孙悟空鸟巢取真经,受到英国民众的热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无论您

9、的五官会跳舞还是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 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0.现代中医药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的前提下,吸收了西方药学的一些优点,采取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C.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创新

10、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1.“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封闭主义 2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 A.汉字和史书典籍 B.中国古代建筑 C.中国各民族的传统习俗 D.中国各民族的服饰 24.从诗经离骚 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下列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炫丽的内涵 C.

11、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5.对比下面两张图,表现出我国文化具有 A.区域性特征 B.民族性特征 C.融合性特征 D.独特性特征 26.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里的“民魂”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职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维系中华各族人 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 B. C. D. 27.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典故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C.天道酬勤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8.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12、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长征精神 大庆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西柏坡精神 A. B. C. D. 29.对于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文化部部长蔡武认为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够到位,四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低俗文化泛滥 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弊端的体现 是企业追求社会效益的必然结果 说明国家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 必须全面抵制外来文化 A. B. C. D. 30.从“开门办春晚”到“中国好声音”,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不仅涌现出了许多草根明星,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从文化的

13、角度看,这说明 A.现代 科技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B.应该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大众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D.获得观众认可的文化就是主旋律文化 31.每到清明前后,就会出现街头乱烧纸钱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 A.落后文化往往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危害社会 B.传统文化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 C.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境界、侵蚀民族精神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2.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庸俗”、“低俗”和“媚俗”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中学生应该 提高辨别不 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不断提升自身的文

14、化审美品位 创造更多喜闻乐见的动漫文化 A. B. C. D. 3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 A.培育文明风尚 B.发展教育事业 C.培育“四有”公民 D.发展文化事业 34.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这句话说明 A.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5.山东电视台开设“情义山东”专栏,推动山东省公

15、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山东电视台这样做,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1.5 分。) 36.全面开展“传颂中华经典,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活动,是因为学习中华经典,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 A.激发学习兴趣 B.丰富精神世界 C.增强精神力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7.截止 2

16、013 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 45 项。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遗产是人类共 同的文化财富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9.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B.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正在逐步消失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40.2015 年 10 月 31 日,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事业的奠基

17、人钱学森先生逝世六周年。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 ,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直接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告诉我们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C.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4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A.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42.党的十 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

18、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觉与自信表现为 A.对中华文化的完全认同 B.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C.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43.贵州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A.促进公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B.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C.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D.在全社会营造 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44.某市团市委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 7+1”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即每 7 名志愿者为一组,对接帮扶一名孤寡老人、残疾人。这彰显了人们 A.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B.物质生活充实,道德意识增强 C.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4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句话的合理内涵有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文化有顽强的生命 力 C.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D.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