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04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孟子》中的比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孟子中的比喻研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见过齐宣王、梁惠王,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于辩论,自称“知言”,而他在辩论中制胜的法宝就是比喻。辩论的最高境界是形散而神聚,不是抽象的逻辑推演,不是乏味的学术论证,而是善用浅显的事例或常见的事物来说清复杂而深奥的道理,达到紧扣主题而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效果。而孟子比喻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孟子中的比

2、喻复杂多样、特色鲜明,值得研究关注。东汉赵岐在孟子注题辞中指出“孟子长于用譬,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已故的当代学者郭绍虞先生说“他是利用譬喻作为他辩论的辅佐的。”也就是说,对孟子来说,论辩是一种有目的而为之的行动,而比喻就是为达到他辩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工具。考究比喻概念的渊源,我国文献上关于比喻的最早定义见墨子小取篇譬者也,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荀子非相篇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东汉王符潜夫论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对“喻”下了定义“故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且何谓为比盖写

3、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本篇论文将以孟子比喻为研究中心,来论述其比喻不同于其他比喻的特点。除了在比喻类型、喻体选择和比喻特色等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另外在其他三个方面也将涉及,首先是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展开对孟子比喻的研究,不仅仅2只停留在比喻表面的研究上,而是去探究比喻现象出现的原因。其次是孟子成语中的比喻。孟子中有些字句已经发展变成了成语、熟语,可以对这些成语、熟语的里的比喻进行探究。指出其中哪些成语的结构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突出成语中比喻的运用及效果,以及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是孟子比喻的逻辑性问题。孟子在论辩中所用的这些比喻是否都符合逻辑,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比喻不当的情况这些问题都

4、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也将力求作出自己的一番见解。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孟子善于用比喻进行论辩,因而孟子中比喻的运用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目前的研究中对孟子比喻的类型,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的特色研究最多,成果最丰硕。一、孟子中的比喻类型何梅琴在鞭辟入里,气势磅礴孟子艺术个性述评中说,孟子为文,长于比喻。他善于用具体生动的比喻说明事理,陈述主张,变抽象为具体可感,化深幽为浅显明朗。孟子全书共用了159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其中有明喻、暗喻、博喻等。安秉均在关于孟子的修辞方法比喻中将孟子修辞方法进行分类,分成帮助文意有效传达的内容修辞和帮助产生语法或审美效果的形式修辞,又将内容修辞分为论理的技巧

5、和联想的技巧,把比喻的修饰归纳到联想的技巧之中。他考察了孟子的比喻方法,认为运用较多的是明喻、隐喻、借喻、对喻、讽喻5种。熊浩莉在词句类比喻论析中认为,孟子比喻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绝不是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所能概括的,即便是明、暗、借三种形式也可更详细地分类。她把孟子比喻分为词句类比喻和篇章类比喻二大类。孟子词句类比喻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色,包括比喻的基本类型明喻(包括详式明喻、略式明喻)、暗喻(判断式暗喻、附加式暗喻、描写式暗喻、叙述式暗喻)、借喻。孟子词句类比喻的变式博喻、引喻、交喻、较喻、对喻、假设用喻等。刘玉芳在超人之逍遥与圣人之忧患庄子、孟子比喻之比较指出,孟3子的比喻分说理性比喻和推

6、理性比喻。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直喻、暗喻、博喻,基本类比喻,但多为比喻的变式。二、孟子的喻体选择张玉棉在比喻在孟子散文中的运用中谈及孟子比喻的喻体主要有以下四种1、赋诗喻志,孟子常常引用诗经的章句,将诗作为一种比喻的工具,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述某种道理。2、信手拈来选取日常生活中具体小事作比来说明抽象的大道理。3、引用历史传说作比,采用历史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穿插在行文或谈话中,目的是从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来,用作教训,以资借鉴或学习。4、引用民间故事或创造一些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比喻,这些故事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寓言,发人深思。毕春英在孟子论辩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中说,孟子在论辩中所选取的喻体,决

7、不只限于“貌”、“心”、“事”三类,而是极为广泛的。既有战争等社会现象,也有山、水等自然现象;既有桀纣等历史人物,也有“攘鸡者”、“乞璠者”等文学形象;既有兽、鱼等动物,也有苗木等植物。这些题材尽管如此广泛,但都通俗易懂。因为战争、山水、鱼兽、草木等人所共知,“桀纣”故事代代流传,即使是“攘鸡者”、“乞璠者”等虚构的人物,也因其情节合理,形象鲜明,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熊浩莉认为“就喻体选材来看,孟子篇章类比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以经典诗句喻志;2、选取生活小事作喻体;3、讽喻;4、故事喻以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作喻。”三、孟子比喻特色关于孟子的比喻特色,这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因而也是研究成果最

8、多的。孔漫春将孟子论辩方法分为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譬喻明理是五种非逻辑方法之一。他认为孟子在谈辩过程中,“使用的比喻有繁简之别,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比喻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寓言,这些比喻的使用,使论辩巧妙生动有趣,通俗而不流于平庸。”刘洪仁认为孟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或形象的寓言进行讽刺,使讽刺变得既幽默有趣,又能为人接受。“孟子是一个最擅长运用比喻的大师,在孟子中,4运用比喻的频率超过前代任何一部作品。比喻是一种加强文章形象化的手段,对那些原本就谬误愚蠢的人与事,一经作者用比喻加以形象化,就更显出其荒谬可笑,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喜剧色彩和讽刺意味,也使讽刺变得幽默而易于让被讽刺着所接受。”熊浩莉认为

9、孟子用喻有以下特色“首先,比喻形式多种多样。其次,孟子在比喻运用的实践中,并不是单独地运用某一种比喻方式,而是多种比喻方式的共同运用,又在恰当的用喻地方与其他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其三,词锋犀利,爱憎分明,纵横捭阖,气势充沛。其四,通俗亲切,循循善诱,包含哲理。最后,孟子用喻既多且妙,其中许多比喻已经成为中国经典文化的一部分,彪炳史册,与日争辉。”刘玉芳对比孟子比喻和庄子比喻,得出孟子的用喻特色“在用喻形式上,1、孟子赋诗喻志,诗被视为比喻的工具,借诗经说事,引别人故事的典故来构建自己的意念;2、生活具体小事作比,以小见大;3、引用历史传说作比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传说穿插其间,试图总结出一定

10、的道理,以资王借鉴;4、引用民间故事或创造一些完整的故事情节作喻;5、论辩中用喻;6、生活常理就近譬喻;7、比喻与类比连用,大多为归谬式的类比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而不见舆薪”俞发亮、汲安庆在孟子的譬喻长于何处中分析了孟子譬喻长于其他人譬喻的原因1、执着地以喻言志;2、悄然地以喻抒情;3、巧妙地以喻显智;4、自信地以喻骋性。庾伟在散文的艺术特点中说到,全书二百六十一章中,就有九十三章总共使用着一百五十九种譬喻。孟子散文中设喻取譬数量虽多,但不令人感到重复、烦赘。这是因为孟子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而说喻,不拘一格,信手拈来。孟子文章中众多比喻的运用就像一朵朵争芳斗

11、艳的奇葩,摇曳而多姿,将抽象的事物道理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避免了干枯、乏味、纯理论的说教。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5(一)研究内容论文的第一部分写孟子中的比喻类型,第二部分写孟子中的喻体选择,第三部分写孟子的比喻的特色。除了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本文将着力从另外三个方面对孟子的比喻进行分析。首先是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展开对孟子比喻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比喻表面的研究上,而是去探究比喻现象出现的原因。其次是孟子成语中的比喻。孟子中有些字句已经发展变成了成语、熟语,可以对这些成语、熟语的里的比喻进行探究。指出其中哪些成语的结构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突出成语中

12、比喻的运用及效果,以及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是孟子比喻的逻辑性问题。孟子在论辩中所用的这些比喻是否都符合逻辑,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比喻不当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也将力求作出自己的一番见解。(二)研究方法本次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孟子中的比喻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此外,通过文本分析法了解研究课题的具体表现,力求做到准确细致。最后通过推理法,以较强的逻辑思维表述研究主题。(三)研究难点对孟子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和角度,比如有从内容上研究孟子的文化价值的,有从思想上研究其哲学主张的,也有从语法上研究其词类特征的。

13、即使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也有很多角度和方面,例如有研究对偶的,有研究排比的等等。在研究初期,资料繁多,需要仔细的斟酌和鉴别。在比喻这一修辞的角度上看,有从比喻的形式、比喻的类型、比喻的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的,需要进一步的筛选和运用。对于孟子隐喻的认知角度、成语中的比喻、比喻逻辑思维的运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颇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需要自我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和归纳。对于以上难点,我会尽力克服,努力做到完整地、全面地分析孟子中的比喻。6(四)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阅读孟子一书,分析归纳孟子中的比喻类型、喻体选择、比喻特色。将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展开对孟子比喻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比喻表面的研究上,而是希望

14、去探究比喻现象出现的原因。孟子中有些字句已经发展变成了成语、熟语,希望能对这些成语、熟语的里的比喻进行探究。指出其中哪些成语的结构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突出成语中比喻的运用及效果,以及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提出质疑,孟子在论辩中所用的这些比喻是否都符合逻辑,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比喻不当的情况论文力求在细读孟子之后作出自己的一番见解。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1月确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2010年1112月,收集并研读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上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1月2011年2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3月,在导师指导下,

15、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形成二稿。2011年4月,修改、充实论文,形成三稿。2011年5月12日,完成毕业论文定稿、打印、装订。2011年5月中旬至下旬,准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第1版。(2)王志民、王则远中的譬喻概说,内蒙古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3)高文成、汪凯以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第28卷第3期。(4)刘玉芳超人之逍遥与圣人之忧患庄子、孟子比喻之比较,语文学刊。(5)熊浩莉词句类比喻论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7(6)唐洪波论的比喻论证,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7)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上),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8)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