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24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二O一一届)题目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一、列子寓言的叙事视角3二、列子寓言的叙事题材5三、列子寓言的叙事特点8(一)寓言故事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9(二)列子寓言故事和情节的独立完整性10注释13参考文献13致谢152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摘要列子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至今文学界对列子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其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的研究更少。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列子寓言,本文主要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题材的选取来体现列子一书的宏阔,尤其是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使用

2、上体现出来的宏观角度令人信服。另外在选材上,列子选用了各种故事题材,涉及面广,更具寓言色彩。不一样的选材形成了不一样的创作手法,创作手法又是导致艺术风格不一的特点,因此文章也紧紧围绕这两个特点进行举例阐述,最后在故事情节的独立完整性来把握列子寓言故事的特点。ABSTRACT“LIEZI“HASSOMELITERARYVALUE,BUTSOFARTHELITERARYWORLDOF“LIEZI,“THELITTLERESEARCH,ESPECIALLYINITSALLEGORICALNARRATIVEOFTHESTORYLESSINORDERTOFURTHERSTUDYANDEXPLORATIO

3、N“LIEZI“FABLE,THISPAPERTHROUGHTHENARRATIVEPERSPECTIVE,NARRATIVETHEMESSELECTEDTOREFLECTTHE“LIEZI,“ABOOKOFBROADANDPARTICULARLYINTHEUSEOFTHIRDPERSONNARRATIVEPERSPECTIVEONTHEMACROPERSPECTIVEISREFLECTEDCONVINCEDANADDITIONALSELECTION,SELECTIONOFAVARIETYOFSTORYTHEMESLIEZI,COVERSAWIDERANGEOFCOLORSISMOREALLE

4、GORICALNOTTHESAMEASTHEFORMATIONOFASELECTIONOFDIFFERENTCREATIVEAPPROACH,CREATIVEAPPROACHHASLEDTO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ARTSTYLE,SOTIGHTLYAROUNDTHEARTICLEALSOCITEDASANEXAMPLEOFTHESETWOCHARACTERISTICS,ANDFINALLYTHEINDEPENDENTINTEGRITYOFTHESTORYTOGRASPTHE“LIEZI“CHARACTERISTICSOFFABLE关键词寓言;列子寓言;叙事模

5、式KEYWORDSFABLES“LIEZI“FABLENARRATIVE本科生毕业论文1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是概括叙事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叙事模式在列子一书中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叙事视角的使用;其中叙事视角需要注意三个问题分清故事是由第一人称叙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还是含而不露的。第二,列子寓言的叙事题材;第三,列子寓言的叙事特点;首先在列子一书中涉及到的寓言故事有百余则,全书列子运用第三人称来叙事,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其次,列子作为故事叙述者,有时列子本人是故事中的行动

6、人物,有时则是故事的受叙述人物,用来充当彰显中心人物的配角,有时他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别人的经历;最后,列子一书的寓言故事中,列子对人对事的评价既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也有侧面反应出来的。不过更多的寓言故事最后都直指寓意本质,说出人生哲理。列子一书的寓言故事不仅在行动人物选用上多变,而且在故事选材上也呈多样式,从神话故事到民间故事,应有尽有。这些故事的构造上,列子又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独立完整性,使得整个寓言故事更加完整贴切。一、列子寓言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称叙事聚集,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在传统的

7、叙事作品中,叙述人称一般是不变换的,有的理论家相信视角应当始终如一。这个说法在列子一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列子寓言故事中全部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列子通过这一叙事角度对故事进行全面的阐述,为了更好地说服众人,列子通过安排不同的行动人物,来体现故事的真实亲切性。列子在有的寓言故事中作为故事的承担者,也即故事主角,有时又是故事的受叙述者,作为中心人物的配角。他的形象不定,有时是正面的教育者,有时是侧面的受教育者。列子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很多故事上会借用巫术这个典故来进入主题。总的来说列子寓言故事中行动人物的安排对其寓言本体具有较大的意义,故事承担者这个行动人物的安排在列子一书中体现

8、在三点本科生毕业论文2一列子作为叙事者的行动人物,充当故事的中心人物;二列子作为受叙述者,衬托故事的中心人物,反映寓言故事的本质意义;三借用“巫”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通过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这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同样是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进行叙述的,并且在故事中,列子作为行动人物,充当故事的中心人物。如天瑞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种有几若鼃为鹑,得水为,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1列子使用第三人称

9、的叙事视角来讲述这个寓言故事,故事的承担者也是列子,整个故事以列子作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里面主要讲述了列子与他的学生百丰在前往卫国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对途中的骷髅问题进行对话来得出人生道理。这里主要以列子这个中心人物跟学生百丰的对话,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对生命的理解。故事中列子举了许多例子来阐明生命的存在意义,最后教给学生对生命的真正理解,给学生指出了生命不拘于表面的形式,精神没有固定的外形,不要被外形欺骗了眼睛,人死了只是一个表象问题,精神是无所谓生死的一个生存问题。故事中,列子作为故事行动人物的承担者出现,并且以对话形式来展开讨论,增加了对人物、事物的叙述真实性。列子作为里面的行动人物,

10、参与故事的情节发展,不论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列子身上,还是列子虚构的,所叙述的都跟其亲身的经历或者亲眼看到的事情一样逼真,因此它的优点是能给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的语言,动作,心理都要比旁人表达得更为深刻。因此列子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来达到其说教的目的是很有优势的。不仅如此,列子作为受叙述的行动人物,同样在列子寓言故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黄帝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本科生毕业论文3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

11、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2在这个寓言故事叙事中,列子作为一个得道不深的受述者形象出现,以被叙述的人物出现,来衬托伯昏无人这个中心人物。通过他指出列子的射道不佳来体现寓言的叙事意义,射箭与生活中万事万物都一样,心中有一席之地留给恐惧,必有留给贪欲、留给爱恋、留给仇恨、留给伤感的许多空间,如此残缺不全、到处都有漏洞和空隙的胸怀,要做成事怎么会不困难多多呢尽管故事的人称叙述改变了,但是侧面反映的寓言警示始终没变。列子在里面充当了

12、受叙述者得形象来接受伯昏无人关于射箭真谛的教诲,领会了壶丘子关于游览最高境界的含义。这样的叙事角度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故事都可以看出列子在叙事视角安排上使用行动人物的安排,通过对行动人物的安排更多角度地表现出故事的深刻含义。多角度的变化使得文体反映的本质意义更深刻,因此列子在不同寓言故事中呈现出反差较大的叙述者与受述者形象,总体呈现列子寓言故事的叙事角度色彩和特征。第三人称的使用在列子一书用得惟妙惟肖,但是最终人生哲理的体现都在故事中直接表述出来。如黄帝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

13、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本科生毕业论文4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3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列子站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客观公正地叙述类似于仙山天国般的理想境界。他通过对射山神人的一种生活概况进行描述,来体现出对吐纳养生、治国之术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用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形象来阐述一个理想境界,这样的人称视角使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内容,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问题。列子不仅把自己的主观态度寄托在神仙般的生活之上,很多时候也借助“巫”的形象来阐述对生命的理解。在列子的多则寓言中,都有一个

14、神通广大的“巫”充当叙述者,来进行预言叙事,隐晦地表达出寓言的寓意。在原始巫术里,无论是人对神有所祈求,还是神对人有所警示,都要由巫来传达。人对神的祈求要明白易懂,而神对人的启示或警告要玄奥神秘。在列子的黄帝篇、周穆王篇、力命篇和说符篇等篇中,多次出现了“巫”或相当于“巫”的叙述者所发出的预言。如黄帝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

15、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涕泣沾衿,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罪乎不誫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本科生毕业论文5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斋,吾无得而相焉。试斋,将且复相之。”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眹,是殆见吾衡气几也。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

16、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移,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4周穆王篇中的一则故事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5巫师的预言传达着各种神人或圣人的旨意,通过借助“巫”的形象来传递对生活敬仰。在

17、列子寓言中,巫术的预言叙事有很多,如“孙叔敖戒子”、“赵襄子忧胜”、“郄雍视盗”等多则。在这些寓言中,“巫”的角色虽然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但都具有“功能等同”不同的叙述者有着相同的叙述功能的作用,都能预测未来,听者接受了便可以免遭不测。不仅如此,这些预言的内容更是涉本科生毕业论文6及方方面面,有对身体的预言、对时运的预言,还有对国家大事的预言,它们营造出人神对话、亦真亦幻的叙事空间。如此一来,列子作为故事主人公的时候,充当的是故事行动人物的承担者;而作为受述者的时候,则充当衬托中心人物配角;不管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故事的小配角,更或是借助别的形象,列子都完全站在一个高度,去俯视事态的发展,用第

18、三人称的视角去观察讲述故事。通过这种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选用不同的叙事行动人物的方法,来达到其说教的目的是列子惯用的手法。行动人物的选用往往跟他的故事选材紧密联系,如果是神话故事,那么人称的选用则不可能出现列子本人,因此关键还需要看寓言故事中的叙事题材的选用。二、列子中寓言的叙事题材列子寓言的题材选取非常广泛,有来源于神话传说、神仙故事,还有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社会生活小故事等,涉及的有诸子之间的学术争辩,学者和策士在各国之间的游说,师生之间的质疑问难等。寓言叙述范围广泛,各种生活例子都有,通过对这些一个个时期的寓言故事的选取,我们可以看到列子一书中的寓言故事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由于当时的人们

19、受统治阶级的束缚,生活环境得不到优化,于是列子通过各类寓言故事来警示人们正确面对人生,给人们展示一个人生哲理的平台。下面通过列子寓言故事选材上对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师生之间的质疑问题的选用来体现其选材之广泛。如汤问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谓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6此则寓言是通过对神话故事的选用来讲述寓言意义的。夸父不自量力,想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追到太阳落下休息的隅谷的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黄河和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想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20、。还没有跑到,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他丢弃了他的手杖,这根手杖受到本科生毕业论文7他尸体的油脂和肌肉浸润,生长出一片名叫邓林的树林。邓林覆盖面积多达见方几千里。追日是宏伟的誓愿,飞奔是执着的实践,口渴是求道的魔碍,邓林是永恒的收获。以神话人物入手,讲述传说中的人物具有这样的一个形象特点,对比暗示如今的我们需要怎么去直面人生梦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类故事同样在前面提到的黄帝篇中的“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得到体现。借用列姑射山上神人状态与理想环境这种神话故事来阐明主观态度。古人如此,今人亦此。选材上做到了叙古思今的作用。此种手法跟历史故事也十分相似

21、。如天瑞篇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邮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7故事通过选取历史事件的讲述来体现列子寓言故事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文章从孔子的游走见闻得出对生活态度的领悟,孔子看到一个老者虽然一身破衣服,并且又老得不成样子,但是依旧十分高兴地在弹琴唱歌,孔子则犯疑,老者何不为自己的处境或者生活状况而犯愁呢反而是如此

22、自在地弹琴。最后以老者的一段话得出了宽心的道理“我很快乐,天地间的万物以我为贵,我是人,人分尊贵,男尊女卑,我是男人,因此我很快乐。我都快九十的人了,如今生活状况虽然是穷困点,但是这世间有修养的人哪个不穷。死了之后带不走任何东西,不也跟什么都没有一样”。选材以一个隐士的事件阐明了生活中宽心的大法,最后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学法和修养去领会心境的一个宽度,达到对生活态度的一个升华。这样的历史故事还有仲尼篇第十四章中写到的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治与不治,问在朝与在野者,皆云不知。通过对历本科生毕业论文8史人物的描述来体现对事件的评价。这种故事选材上达到了古今一致的效果,警示人们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23、。再进一步来看,不仅神话故事、历史故事选材可以达到警示人们的作用,现实的民间故事中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活实例是反映一个社会面貌的好体现。如仲尼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正。”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

24、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8这个故事则是通过对民间故事的选用来体现寓言本意的。从生活事件来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以及领悟角度问题。故事中的文挚是个有名的医生,更确切地说是一位有名的心理医生,各式心病的患者从他那里得到了医治,而龙叔这个看似对一切都看很淡然的人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圣人,不邀功不求利,甚至对一切东西都不屑一顾。在文挚眼里,龙叔这类人的生活属于非正常人的生活,文挚巧妙地运用了“七窍”这一方法,说明了对于一个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尽管再高尚的智慧也会被其糟蹋成病态,因此文挚说他医治不了“一窍不通”的人,纵是六窍已通达,但是有一个弯转不过来的,依旧无法

25、医治。故事警示人们对自己的心理障碍要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正确对待高尚的心德,接受良言好药。一个精辟的民间故事的选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他所要阐述的人生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典范。这类故事在说符篇第十八章也有体现,文中写大儒牛缺遇盗,尽取其衣装车马,牛步行而去,“视之欢然”。盗问其故,牛曰本科生毕业论文9君子不以所养害其养。”盗谓如此贤人必以被盗所劫之事告知赵君,不利于盗,乃追而杀之。这个民间故事题材的选用也很精辟,同样起到了揭示故事本质的作用。其实,再细看列子一书,会发现有更细腻的师生对话,他们集中反映的都是社会面貌问题。如天瑞篇有这样一则故事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

26、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臾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

27、尽者也。”9这个故事是通过选用孔子与其弟子们去卫国,途中遇到一老汉而展开的师生对话,从中得出对生死轮回的见解。老汉并不因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而悲观消极,更不会因为临近死亡而恐惧。相反的,他把死亡看作是另一个生的起点,体现了“一死一生,一正一反,一往一来”10的道理。老汉指出在这里死去了,也许就是在别处再生了,又岂知再来一生不胜过今生呢老人说完后唱着歌,兀自去了。此种豁达的心态来面对生死,确实是弟子们应该学会的,更是世人所应了解的。如此平常的一个事例选取,充分体现了列子在选材方面还是比较注重故事的安排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0纵观列子的这些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其叙事题材选取的广泛且道理之深刻,并且都是

28、受当时时代社会的影响来选用典故的,列子通过各种题材故事的收集叙述来突出其人生道理,来警示人们。在题材选定后,寓言故事的情节安排也是一个重点。一个好的选材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情节构思,因此,列子在寓言故事的情节安排上也是十分巧妙的。三、列子寓言的叙事特点列子寓言故事的叙事呈现多个角度,主要体现在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上,更为深刻的是人物形象的充实和寓言故事构思的完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大点上(一)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列子寓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朦胧、浪漫的艺术美,为了传递这种美的效果,列子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把理与寓、情与境、言与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列子大量采用夸张、变形和隐喻的手法,夸张可以展现

29、人类的非理性,表现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谬性;变形和隐喻则能把物写活,通过幻觉赋予事物生命力。其中夸张的想象在列子寓言故事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尤其是夸张的人物构造。如汤问篇有一则故事江浦之间生幺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怦然闻之,若雷霆之声。11黄帝是公元前2550年前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华夏族的祖先,师旷是春秋晋平公公元前550年前后在位时的乐师,黄帝和师旷相距约2000年,列子却让他们同时去听焦螟群飞集于蚊

30、睫的声音,把相隔两千年的两个人物并列在同一叙事空间,列子真可谓是一个超级高明的叙事策划者。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黄帝篇,其本科生毕业论文11中的“杨朱之沛”如此写道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进涫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间,是以不敢。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12此则故事讲的是杨朱往南去沛邑

31、,正值老子西游去秦国,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老子生于公元前575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而杨朱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杨朱出生晚于老子200多年,怎么可能与老子相邀于郊外,并接受老子的教诲呢无疑,这是列子将一个人物的年代交错使用于故事中的叙事特征,把不同时代的哲人放在同一个叙事场景中进行对话,其虚构的成分不言而喻。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都属于象征型艺术具体表现。运用夸张手法来反应事物的本质。不同的创作手法使得艺术风格也呈现不一般的特点,列子把寓言当作一种载体来沟通天与人、生与死、古与今、现实与幻想的联系。寓言由此变成了一种艺术意象,具有模糊、朦胧、混沌的特性

32、。因此,列子在寓言故事中常常赋予各种事物不息的生命和飘忽的神韵,使艺术形象在生命之精气的灌溉中更加生动而富有内涵,从而形成一种不可言喻的幻象。(二)列子寓言故事和情节的独立完整性1列子寓言故事的独立完整性在诸多列子寓言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时候总能有头有尾地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绝对避免一则寓言故事中出现两个甚至多个故事穿插使用。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身本科生毕业论文12上悟出道理来的,那么他总是围绕着这个事件把这个故事完整叙述完。如力命篇中这样一则故事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梁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

33、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则胎气不足,乳湩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13故事主要围绕季梁生病所请医生所体现一个对病理的见解,全文就是牢牢地把握其生病请大夫的事件来叙述,

34、把对三个医生的医术了解了一下之后悟出了其中的病理,最后病情转好。此故事绝对没有多余的旁枝偏叶,更不会穿插各类无关信息支撑故事发展。属于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简短而明了。如说符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本科生毕业论文13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14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道

35、出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列子虽然穷困潦倒,但是没有接受相国子阳的没有发自内心的资助,就是跟妻子那么简单的几句对话就把整个故事所要叙述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构思的巧妙以及语言的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列子寓言故事里的独立完整性。在庄子寓言故事,可以看到很多篇相同的寓言故事中,庄子的叙述没有列子叙述的完整。如天瑞就比至乐多出中间一大段文字,大约140字“羊肝化为地皋醯鸡生乎酒。”15黄帝中多出“善游者数能”、“能游者可教也”,与之相随,后文多出一段话,如“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救也,轻水也”。16我们再看黄帝中孔子所问“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

36、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这,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披发行歌”,并不见于达生,列子的这段对话更加丰满,更加确切。因此可以总结出列子寓言归于故事情节性,而庄子寓言则更重于理论阐述的目的性。可见列子寓言故事要比庄子寓言故事完整地多。2故事情节的独立完整性列子寓言故事中所叙述的故事都体现了一个特点情节的独立完整。也就是其再叙述故事主旨内容的时候会借助一个巧妙的例子来体现他的思想倾向。此例子往往是独立的并且是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来支撑整个中心主题。如说符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本科生毕业论文14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

37、者矣。17晋文公出去参加盟会,要讨代卫国。公子锄抬头大笑。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的邻居有个人送他的妻子到别人家,路上见到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高兴地和她攀谈起来。但回头看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和她打招呼。我偷笑的就是这件事。”文公明白了他的话,于是停止了行动。率领军队回国,还没到国都,已经有人在攻伐晋国北部边境地区了。仅仅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例子完全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简单而独立的一个故事情节把一个战争讨伐的道理道破了,可见,列子在故事情节安排上是那么的巧妙,一句话就完整叙述了事情的缘由。总的来说,列子寓言故事中的叙事方式还是比较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是其叙事视点还是故事选材上,都具备极大的历史

38、价值社会价值。列子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一个深刻的道家思想。注释1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一天瑞篇,中华书局,1991,第11页。2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51页。3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44页。4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70页。5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三周穆王篇,中华书局,1991,第90页。6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161163页。7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一天瑞篇,中华书局,1991,第22页。8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四仲尼篇,中华书局,1991,第129页。9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一天瑞篇,中华书局,1

39、991,第23页。10杨伯峻列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5页。11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五汤问篇,中华书局,1991,第157页。12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80页。本科生毕业论文1513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六力命篇,中华书局,1991,第204页。14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八说符篇,中华书局,1991,第244页。15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一天瑞篇,中华书局,1991,第11页。16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二黄帝篇,中华书局,1991,第59页。17杨伯峻列子集释卷第八说符篇,中华书局,1991,第246页。参考文献1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2郭庆藩庄子集

40、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3严北溟列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4谭家健六朝文章新论列子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版。5钱锺书管锥编第2册列子张湛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6胡真著列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7罗肇锦列子快读,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5年版。8陈冠兰逸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段建海美和自由的人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10李乃龙庄子选译,漓江出版社,2005年。11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6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列子在当今和历代的地位都较高,

41、其文学价值甚高,至今对列子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其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寓言故事的概念化叙事、预言叙事、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语言进行解读。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科生毕业论文17至今尚未定论。从叙事学角度

42、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是一条很好的研究路径。可以通过对庄子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二、主题部分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

43、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

44、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一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无为、个人享乐的观点,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统一的本质或规律,有些颇有教育意义。全书共记载保存了先秦时期的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共三十四则。很多故事都颇有影响力,故事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长期以来对列子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研究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列子注重寓本科生毕业论文18言故事和情节的独立完整性,而理论的阐述、论述往往和寓言故事两相剥离。我们可以通过其与庄子相比可以看出。庄子在虚诞之文兴起而尚无以名之的时代提出“寓言”这一概念,是对文体

45、的新异创造。郭象注、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均解“寓”为“寄”,即“寄之他人”。而所寄托的“他人”言行,皆属虚造,故寓言就是与纪实对应的虚构人事。史记谓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又谓“皆空语无事实”1,也是说庄子并非史书,不写实事,而是空幻虚诞之词。可见无论庄子与史记,都以寓言指代虚诞文字。后世学者把庄列描述的“出于物理之外”的至大鲲鹏和至微的焦螟都视为“寓言”如黄帝“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达生作“纪渻子为王养斗鸡。”1显然,黄帝比达生更为详尽。列子十分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如黄帝文末“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于达生不见。(2)纵观全文,这句是丈人对孔子

46、的批评,其对于前文理论的阐释作用并不大,也就是说省略此句并不影响前文理论的阐发,庄子的确省略了,而列子则保留之。还有就是列子十分注重寓言故事中人物对话和人物语言的完整。如天瑞比至乐多出中间一大段文字“羊肝化为地皋醯鸡生乎酒。”大约140字。3,黄帝多出“善游者数能”前多出“能游者可教也”,与之相随,后文多出“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救也,轻水也”。4主要差异有1、黄帝中孔子所问“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这,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披发行歌”,并不见于达生。列子的这段对话更加丰满。2、达生中“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

47、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则不见于列子。庄子的阐释更加深入明确。黄帝中孔子所问“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披发行歌。”,并不见于达生。(5)黄帝关于“九渊”的表述完整二具体,应帝王则只取其中三渊以代表。(6)黄帝中杨朱的语言“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不见于寓言。很明显,列子尽力保证了寓言故本科生毕业论文19事中人物对话和人物语言的完整性。列子寓言故事一般较为独立,而庄子更善于将故事和自我理论的阐释完美的融合。列子在需要进行自我理论阐发和进一步

48、明确化议论的情况下,列子一般会改变口吻,以作者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进行阐发,寓言故事和议论未能很好融合。而相此之下,庄子在这方面手段就很多样,如延长任务语言,延长了的任务语言当然是理论的阐发。又如语言清洁延长,这与列子注重清洁性有着根本的区别,如“孔子观于吕梁,此吾所以道之也。”黄帝;孔子观于吕梁命也。”达生(7),虽然增加了一个往复问答情节,但是庄子显然是问了使前述的理论进一步明晰化。3、简化后的故事与庄子语言的融合,也是庄子善于融合的重要表现。这中手法导致了同一故事有不同的题旨的表现。如(8)黄帝”朝三暮四“的故事是独立完整的,而就故事而言,齐物论简略了许多。黄帝一百多字的故事,被齐物论用不足

49、30字概括出来“何谓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第三种两书表述相近,但存在短长、详略、字句等差别。共9处。这种类型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具有可比较性,同时又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种类型也更具有比较价值和意义。齐物论用不到30字概括了黄帝“朝三暮四”的故事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论阐述中。黄帝“朝三暮四”故事的题旨在于“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齐物论的题旨则变为了“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用以阐发“齐物论”。这也体现了两书的不同理论意图。以上均表明列子比较注重寓言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当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阐释时,它往往将议论阐述放到寓言之后,而不是融合到寓言故事中。叙事方式之独特。三、总结部分列子哲理散文广泛使用寓言,融寓言与哲理散文于一炉,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寓言之中。其叙事方式叙事手法皆比别的同类作品有更高一层的艺术创造,通过对寓言内容的深刻解读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哲理性的内涵。我觉得列子一书其中有一些抽象的、思辨的哲学主题,往往能看出作者精心加工使之浅显的痕迹。它为了迎合大众的理解角度他故意做了最简明的表达方式,本科生毕业论文20将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献给大家。相信通过以后更多的研究这部文化宝藏将会更出色的展现他的文学价值。四、注释1、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