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余姚中小企业生产效率与出口规模研究 1 引言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属于新 - 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范畴。该理论认为 ,企业异质性是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国际市场并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 而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企业 (或工厂 )生产率、专用性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工人技能方面的差异 , 尤其是企业生产率的差异 。在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上 ,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出口 ,而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只供应国内市场。 当然 ,新 - 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范畴不仅仅包括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企业的国 际化路径抉择。在此领域 ,企业可以选择退出市场、供应国内市
2、场、出口国外市场以及对外直接投资( FD I)供应国外市场等四种类型 ,当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还包括是通过建立新的分支还是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新 -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关文献也主要集中于该领域 ,其要解决和分析的问题主要有 :什么样的企业会选择出口 ? 出口能够增强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吗 ? 贸易自由化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效应是什么 ? 企业如何选择出口和 FD I?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企业的内部化抉择。该领域中 ,企业可有的选择包括一体化和外包 两种 ,再加入国内国外两种情况 ,企业的选择则包括国内一体化、国际一体化、国内外包和国际外包,这里就不加详述了。本人从企业
3、异质性的角度,侧重生产效率对中小企业的出口规模的影响,借以对余姚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及对所在问题给出建议。 2 传统贸易理论 纵观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历史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 -新贸易理论。本文将前两部分统一定义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区分其和新新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和新古典的赫克歇尔 - 俄林理论 ,该类理论不仅假设企业是同质的 ,还假 设产品是同质的 ,且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的 ,没有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 ,在此情形下 ,各国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来专业化生产和贸易 ,该类理论一般用来解2 释产业间贸易的情况。而随着产业内
4、贸易的发展和扩大 ,传统贸易理论开始无法解释该现象 ,这时市场结构变动和产品差异化被引入了模型 ,由此新贸易理论诞生了。新贸易理论仍然假设企业是同质的 ,也就是假设企业的生产是一个“黑箱子” ,生产技术都是一致的 ,但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 ,以及产品的差异化导致了产业内贸易存在。 3 新 -新贸易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的差异 愈发地表现出来 ,以微观企业为主体的贸易行为越来越多 ,这又呼唤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发现 , 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同时存在于同一产业内部 , 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 ,
5、 这一新发现与标准贸易理论的前提假定相背离 。 在 Krugman 等人的新贸易理论中 , 所有企业都出口 , 因为每一家企业只生产消费者偏好的独一无二的产品品种 , 其中 , 贸易成本仅占企业在国外赢利的一部分 , 但还不足以迫使其停止出口 。 显然 , 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情况相去甚远 。 事实上 , 任 一产业内各个企业之间在生产率 、 技术水平 、 资本与技能密集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 在大量经验研究基础上 , Bernard、 Jensen、 Schott 等学者提出了生产率异质性理论 , 他们发现出口商在开始出口之前就拥有生产率优势 , 这表现为市场优胜劣汰的自选择机制 :
6、出口商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 这并不是出口的结果 , 而是因为只有最具生产效率的企业才能够克服进入出口市场产生的固定成本障碍 。 这种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可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 当贸易政策壁垒削减或运输成本下降时 , 高生产率出口企业生存并且成长 , 而低生 产率非出口企业则有可能停产 , 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重新配置提高了产业内总体生产率水平 , 并且为贸易利益的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 Melitz( 2003) 的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 , 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甚至退出市场 。 国际贸易进一步使得资源重新配置 , 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
7、 , 产业的总体生产率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获得了提高 , 这种类型的福利是以前的贸易理论没有解释过的贸易利得 。 Melitz 提出异质企业的贸易模型以Hopemhayn ( 1992)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 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 , 并扩展了 Krugman( 1980) 的贸易模型 , 引入了不同企业生产率差异 。 在同一产业内部 , 不同企业存在不同的生产率 , 而且在进入该产业时面临不同的沉没成本 , 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大于企业在国内经营的沉没成本 , 企业在确定了自身的生产率水平之后才会做出是否进入国外市场的决定 , 结论显示生产率3 较高的企业才会进入国际市场 , 因为生产率高
8、的企业将能够承担起较高的出口沉没成本 , 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 生产率更低的企业只能退出市场 。 贸易的开展使得行业内的资源向 生产率高的企业集中 , 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 , 一个产业的开放将会提高工资和其他要素的价格 , 这将迫使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 , 这种贸易利得是以前的贸易理论中都没有解释过的 。 Yeaple ( 2005) 的研究致力于解释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系统性差异 , 在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中 , 异质企业从一系列竞争性技术中选择一种技术并从异质技术水平的工人中选择雇员 , 在均衡状态下 , 企业技术的差异以及雇员水平的差异都可以成为该企
9、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 在 Yeaple 的研究中 , 他假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是随机分布的 , 企 业的出口和非出口状态是由生产率水平内生决定的 , 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生产 , 并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雇佣工人 , 当存在固定成本时 , 只有那些选择低成本技术并且销售大量产品并能赢利的企业才能进入出口市场 , 所以能够出口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大 , 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 , 并支付较高的工资。 4 关于企业异质性经验文献 它们得到的一个总体结论是 :企业层面的差异比产业层面的差异更重要 ,大部分的企业 (包括可贸易品企业 )并不参与国际贸易 ,而参与国际贸易的小部分企业在规模和劳动生
10、产率上要大于和高于只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 ,而且 较多的企业出口到较大市场的国家。具体文献包括 : Bernard和 Jensen ( 1995)在分析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时得出 ,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利润更大 ,并且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Bernard和 Jensen (1997)使用美国 1984 1992年的数据检验是否好的企业会出口以及出口是否改善企业绩效 ,结果显示 ,好的企业会出口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和成功率都高于非出口者 ,但反过来出口对于企业的作用却并不明朗。 Clerides等(1998)用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摩洛哥的数据证实
11、了生产率和企业出口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但发现出口对于企业效率的提高的贡献并不大。 Bernard 和Wagner(1998)建立了一个动态企业利润最大化出口决策模型 ,并用德国企业的面板数据检验 ,得出的结论是 ,潜在的出口沉没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只有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 Aw等 (1999)用韩国和台湾的微观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 TFP)与其参与出口之间的关联度 ,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的情况有所差异 ,台湾企业的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但韩国企 业的出口决策却与生产率关系较弱。 Bernard和 Jensen (2004)实证分4 析了 198
12、7 1992年美国出口繁荣的原因 ,他们发现 ,大部分的出口增加来自于现有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增加 ,而不是新的出口企业加入 ,同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对于出口增长贡献不大。 5 企业异质性实证文献 它们是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具体文献包括 : Bernard等 ( 2006)使用美国 1987 1997年的产业和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贸易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的效应 ,使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结果证实 ,贸易成本的降 低存在有利于高生产率企业的经济活动再分配效应 ,其生产率会进一步提高 ,而那些低生产率的企业会退出市场 ,一些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非出口企业开始进入出口市场 ,
13、而原有的出口企业出口更多。这些结论与理论模型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说明企业异质性和生产率差别能够很好地解释新的贸易现象。 Bernard等 ( 2007)用美国 1993 2000年的具体企业微观数据 ,使用直接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贸易和投资等行为进行了全面实证解析。有关结论是 :出口的企业占据主导作用 ,美国 1 /3以上的就业是由出口企业提供的 ;那些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 ,其 在经济中的作用越大 ,主导着美国的贸易和就业 ,尤其对于就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还有很多文献在构建模型的同时也进行了检验 ,如 Head和 Ries ( 2003 ) 、Helpman 等 ( 2004 ) 、 Na
14、mini和 Lopez(2006)等。 6 总结 企业出口和不出口的行为选择中 ,其生产率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 ,而生产率相对低的企业会选择只供应国内市场。: 以上的结论对于中国企业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以及政府贸易战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启示。对于企业来说 : (1)出口行为选择必须慎重 ,评 估好自己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只有确定能够从出口贸易中获益的情况下才对外出口 ;有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出口就是有利 ,经常不顾自身的能力盲目出口 ,结果丧失了国内市场的机会 ,得不偿失。 (2)生产率最重要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这样才能获得更
15、多的市场份额 ,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对于政府来说 : (1)企业生产率差异是决定其出口贸易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出口贸易政策选择上 ,不应过多干预和保护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行选择是否出口 ,政府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实现贸易自由化 ,为企业的出口营造良好的市场 环境。 (2)重视技术革新和研发 ,生产率高低决定了企业贸易行为以及竞5 争力的基础 ,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政府应该支持和扶助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研发 ,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 7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 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M 1994 2江小滑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J经济研究 , 2
16、007(5). 3杨汝岱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J世界经济 , 2008(8). 4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 J世界经济 ,2006(11). 5洪联英 ,罗能生全球生产与贸易新格局下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及策略选择 J世界经济研究 ,2007(12). 6张杰,刘志彪 ,季新野转型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出 El与创新 J财贸经济 ,2008(6). 7钱学锋 ,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J管理世界 ,2008(9). 8李春顶 . 出口 -生产率悖论 J.经济学动态 ,2010(8). 9黄静波 . 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率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M,2008(4)
17、. 10季剑军 .论企业的异质性 J,2010(7). 11 MELITZ M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 industry real 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eono metrica 2003, 71(6). 12LOECKER J D Do exports generate higher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Slovenia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 73(1). 13JOHANSON J,
18、VAHLNE J 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77, 8(1). 14PATIBANDLA M Firm size and export behavior: an Indian case stud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 31(6). 15HELPMAN E, MEL ITZ M J, YEAPLE S R. 2004. Export VersusFD I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J . Th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94). 16BERNARD A B, WAGNER J. 1998. Export Entry and ExitBy Ger2man Firms. A . NBER Working Paper,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