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比重不断提高,贸易模式也正在实现产业间贸易为主向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转变。在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因其自身的高技术含量和生产过程的多层次性,在世界产业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和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机电产品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机电产品的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研究开发投入的战略重点。就宁波市来说,
2、尽管近几年来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但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不高,反映出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较低,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部分属于附加值低的加工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宁波市机电产品中的比例还相对较低。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转变宁波市的对外贸易结构。深入分析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以优化宁波市机电产品贸易结构。此外,机电产品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机电产品已经代替制成品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行业。因此,通过对宁波市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可以促进宁波市机电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宁
3、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贸易地位。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展露的一支新芽。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进一步扩大宁波市的对外开放度,利用产业内贸易促使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从产业内贸易本身的角度来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要比产业间贸易重要很多。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不但可以规避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还可以促使机电产业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因素,提高产品差异化层次,并通过规模化经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本文将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定定位在一个单独的城市,运用GL指数等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定方法,结合宁波市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际状况,重点分析宁波市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
4、分析结果所揭示的问2题可以进一步优化宁波市机电产业的结构,并为促进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国内外研究现状1产业内贸易理论综述VERDOORN,PJ1960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变化时,首次关注了产业内贸易形式。之后,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GRUBEL,HGANDLLOYD,PJ1975将产业内贸易划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将后者划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尝试分析上述各类产业内贸易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且利用产品多样化和规模经济说明产业内贸易形成动因。FALVEY1981等认为,产
5、业内贸易不仅发生在特色或花样上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也发生在质量档次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前者被称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后者被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GRUBEL1975、LLOYD1975认为导致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季节性因素、仅仅经过储存再批发的进出口或不改变其本质的简单处理之后的产品进出口、需求条件和收入以及消费者偏好的不同,最后就是受政府政策和法律限制的影响。KRUGMAN1983在其发表的论文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中提出了相互倾销模型,他认为相互倾销行为所形成的贸易不是由于两家分属不同国家的厂商生产了差异产品,而是因为各自对自己最大限度利
6、润的追求。在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中,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原因只在于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销售战略。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理论DIXITSTIGLITZ1977发表了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一文,克服了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研究内生递增规模经济的技术问题,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的贸易和产业政策提供了分析工具,建立了一个将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考虑在内的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因而也导致产业内贸易进入了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的理论讨论阶段。KRUGMAN1979将迪克希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创立了“新3张伯伦模型”。新张伯伦理论认
7、为产品各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特性上的不同。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产品品种有着不同的偏好,他们可以根据产品符合其偏好的程度对各品种做出唯一的评价。新张伯伦模型证明了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在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的情况下,即使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间也能展开贸易,并且这种贸易能够增加两国的福利。兰卡斯特LANCASTER,K,1980提出了以产品的水平差异为基础的兰卡斯特模型。他认为,每个产品品种都有一组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特性,这种特性构成了产品的水平性差异。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产品特性有着不同的偏好。兰卡斯特模型同样证明了在两个安全相同的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而且贸易后的福利水平比自给自足状态要高
8、。兰卡斯特关于水平产业内贸易形成机理的研究为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产业内贸易提供了解释。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理论FALVEY1981建立了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HO理论。该模型是最早同时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型。他研究认为,一个产业包括依质量高低排列的一个“产品链”(垂直差异性产品)。不同质量的产品对资本劳动投入组合要求不同,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较多的资本,较少的劳动;低质量的产品刚好相反。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劳动力短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资金短缺。前者生产高质量的差异性产品有比较优势,后者生产低质量的差异性产品有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本身并不足以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
9、贸易。FLAMHELPMAN1987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是劳动投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高质量的差异性产品需要较多的劳动投入,低质量的差异性产品需要较少的劳动投入。质优价高,质低价廉是市场规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价高质优的差异性产品,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价廉质低的差异性产品。2产业内贸易实证综述研究汪斌、邓艳梅2003用1985199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了中日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及类型。王云飞2005利用GL指数对中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计算,并且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苑涛2003从理论和实证两个
10、角度分析了欧洲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增加与劳动力要素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会使劳动力相对更多地在产业内流动。同时,劳动力在产业内流动时的成本比在产业间流动时要低,这与平滑调整假设相一致,结果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4的增加减轻了劳动力调整的成本。陈雯2003对1993年至2000年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有助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东盟区内贸易中重要性的提高说明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短期调整成本低于原先一些国家的预计。陈迅和李维2004提出单项贸易计量法,该法以进出口相等部分的单向贸易额为基础,以相等部分贸易额除以
11、进口与出口额的较大者。采用这种方法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时,得到的实证结果非常好,但所得的指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林彬乐2004根据我国19802001年的有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得出规模经济和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林琳2005对导致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因素、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产业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马征、李芬2006将我国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利用1992至2003年数据进行分别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以垂直
12、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需求、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似程度等通常意义上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相关的因素对我国的作用不大,而FDI、国际垂直分工是我国产业内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张海霞2007对影响我国和东亚国家机械设备类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平均关税的下降、FDI的增加和人均GDP差距的扩大对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而人均固定资本差异的扩大对产业内贸易有阻碍作用。杜裙2008中国与东盟间机电产品贸易己由基于要素察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逐步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且贸易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总体而言,我国机电产品总体竞争力略低于东盟部分国家,与东盟国家在进行机电产品贸易时既相互补充
13、又相互竞争。中国人均GDP和对外开放度对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而东盟人均GDP和对华直接投资抑制了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杨丽华、许欢欢(2009)测算了宁波20052008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出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不高;零部件与其对应的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呈反比关系;无论产业内贸易的水平高或低,宁波的机电产品以出口居主导地位;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波动幅度较大,发展极不稳定等特征。5张卓涵2010基于2002200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L指数和BRUELHAR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广东省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同时,还将产品的TC指数与其
14、GL指数结合起来,对广东省不同种类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邵桂兰2011通过对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分析得出,中日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日本已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而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水产品供应国。运用GL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变化趋势及各种水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但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为稳定,历年波动幅度不大,仅个别年份略下降。吴学军,龚梦2011运用GRUBELLLOYD计量法和GHM分解法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
15、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3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述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然而浙江省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促进浙江省人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
16、产业发展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深入分析浙江省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可以提升浙江省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逐步提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3参考文献1GRUBELANDLLOYD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PRODUCTSJNEWYORKWILEY19752DAVISINTRAINDUSTRYTRADEAHECHSCHEROHLINRICARDOAPPROACH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
17、995,VO139201一2263VERDOORN,PJ,THEINTRABLOCKTRADEOFBENELUXJ,INEDITEDBYROBINSON,EAG,ECONOMICCONSEQUENCESOFTHESIZEOFNATIONS,LONDONMACMILLAN,1960,P2913294LINDER,SBANESSAYONTRADEANDTRANSFORMATIONJNEWYORKJOHNWILEYANDSONS196165BRANDER,J,KRUGMAN,PRARECIPROEALDUMPINGMODELOFINTERNATIONALTRADEJJOURNALOFINTERNAT
18、IONALECONOMICS,1983,15313一3216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一般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7杜裙CAFTA与中国一东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88刘文革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3421249苑涛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评述J国际贸易,20034919410汪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J世界经济,2003411王云飞论产业内贸易的测量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J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412陈雯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3374113陈迅,李维我国
19、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6485414林彬乐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检验中国的例子J企业经济,2004615马征,李芬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66384116杨丽华,许欢欢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17张海霞,张捷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1121318张卓涵广东省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11产业内贸易理论12产业内贸易效应2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21宁波机电产品对外贸易概况2
20、2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特征23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3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31产业内贸易分析工具32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各指数分析4促进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741重视技术引进和创新42大力推广机电产品差异化43积极利用国际直接投资44努力培育具有较大规模经济的机电企业5结束语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本文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结合实证研究,利用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数据库查找相关的文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并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了解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并据此做出分析,从而得出宁波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对策,为宁波在今后贸易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周至第7学期第2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45周,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完成详细提纲。第7学期第811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第1216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第7学期第1617周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定稿、上交。第7学期第1819周毕业论文答辩。